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節日作文 > 春節作文

春節的習俗優秀作文(精選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的習俗優秀作文(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的習俗優秀作文(精選10篇)

春節的習俗作文1

我的家鄉在渦陽,都說:“老子故里,道德之鄉。”如果你來到這裏,也會覺得名副其實。家鄉春節的風俗也是非常豐富多彩的。

我家鄉的大年三十別有一番風趣。大年三十的時候,我們一家是非常清閒的,媽媽就去菜市場採購年貨,我呢也是在家裏待着。等了許久後,媽媽回來了,買了那麼多東西。晚上,開始包餃子了,我迫不及待地洗了手,然後就幫媽媽包餃子了,包好餃子後,我們便把包好的餃子先拿出一部分吃,再把那一大部分放進冰箱裏。

吃過飯後,媽媽帶我去紫光公園看燈展了。我也非常的興奮。到了紫光公園,我看到那裏人山人海,各種各樣的花燈使我眼花繚亂。它們的顏色也是五彩繽紛。每一個花燈的樣子都是栩栩如生,在那裏玩了一會就要回家了,我戀戀不捨地和那漂亮的花燈告了別。

大年初一時,我很早起了牀,吃過早飯後,就可以要壓歲錢了。媽媽坐在板凳上,我給媽媽磕了頭拿到了壓歲錢。媽媽樂呵呵的,我的心裏也是美滋滋的,因爲我家親戚很多,所以到了親戚家裏又拿到了許多壓歲錢,我也很開心,有那麼多壓歲錢,我可以成爲一個“小富翁”了。

正月十五時,是要吃元宵的,我們全家坐在電視旁,吃着元宵看着元宵晚會,全家人團團圓圓的,我也特別開心的。過了元宵節,春節才結束。

家鄉的春節可真熱鬧,習俗也非常非常有趣豐富。因爲現在的民俗、風俗逐漸被淡忘,所以我們這一代人要記憶和傳承,不能讓民風習俗失傳。

春節的習俗作文2

中國,是一個有着長久歷史的古國,幾千年來,中國傳下來了很多傳統習俗,有中秋節的賞月、吃月餅,有端午節的吃糉子、賽龍舟,有清明節的踏青……但在這麼多習俗中,我最喜歡春節種種的喜慶習俗。

在春節,人們都會貼春聯來迎新年、防年獸。這個習俗早先是起於宋代,在明代才盛行。明代時期,朱元璋特別酷愛對聯,自己也酷愛寫對聯,所以就傳到了百姓那裏。於是,每逢過年人們都會貼對聯。並且朱元璋還酷愛紅色,經常用紅紙寫對聯,這就是爲什麼春聯一代一代傳下來都是紅彤彤的。

紅紙春聯對仗工整,簡約精巧的文字描畫出了中國那獨有的文化特徵,是我們心中的重要習俗。

元旦夜,在外地工作的人,除非真的沒有時間,必定回家在家吃聚會飯。晚上11點多,人們會放噼裏啪啦的大鞭炮,還有沖天炮和地陀螺。放完鞭炮後,人們還會給祖先燒紙、磕頭和敬酒,希望祖先們給新的一年帶來美好的祝福。

在春節,人們還會拜年。大年初一這一天,人們很早就會起來,穿上新衣,第一件事便是到爺爺奶奶的房間拜年,爺爺奶奶便會拿紅包來,給孩子們發壓歲錢。

在春節中,還有很多有趣的傳說和習俗,就等着我們去逐一地探求,正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會讓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的。

春節的習俗作文3

學習了《北京的春節》後,我知道了北京春節的習俗。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年俗也各不相同。

四川的年俗就很特別:元旦不吃飯,因爲“飯”與“犯”同音,爲了避諱,則吃湯圓或掛麪以祈求閤家團圓,福壽綿長。正月初七“人日”還要“過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要吃團圓飯。

黑龍江人過年喜歡吃餃子,所以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但黑龍江人還要在餃子中包上幾個帶有硬幣的餃子(現在常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着在新的一年裏會有好運,有吉祥之意。此外,黑龍江人在初五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災避邪之意。

而我的家鄉——浙江省過年也很有意思:人們在年夜飯的餐桌上一定會有一條魚,寓意着年年有餘。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每條大街張燈結綵,處處紅紅火火。家家戶戶晚上要關門前,要點一次“關門炮”。人人都要守歲,初一早晨還要再點一次“開門炮”,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和年糕,寓意在新的一年裏團團圓圓,步步高昇。新年以“茶碗茶”待客,裏面還要加上橄欖和金桔,同時也要用茶葉蛋待客,稱爲“捧元寶”。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春節習俗各不相同,正應了那句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春節的習俗作文4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方,各種風俗習慣也不一樣。眼瞅着到了又一年的春節,然後大家也就在準備春節需要的一些東西,買新衣服,做年夜飯的食材之類的。

因爲自己是遠嫁,所以就是還是多多少少的能夠感受到不同的地方對春節的一些不同的習俗。

在自己的家鄉,春節的習俗還是有好多好多的。除夕的下午開始,就把家裏院子收拾的乾乾淨淨的,春聯也貼好了。然後就是在門口放上兩塊煤炭,叫把門碳。然後也就吃過晚飯以後就誰也不去誰家串門了。靜靜的在家裏守夜,包餃子,看春晚,各家忙着各家的事。

然後到了黎明的時候,就早早的起來去院子裏放鞭炮,也叫開門炮。預示新的一年裏,紅紅火火的。而且開門炮的時間必須放的早點,在放開門炮之前,家裏的人是不可以打噴嚏的,不然會一年不順利。

放了開門炮以後,家裏的人也就都起來了。做的吃新年飯。但是,在太陽出來之前,地下是不可以滴水的,那樣子是不對的。新年當天也是不可以說髒話,說一些不吉利的話的。一整天大家必須喜氣洋洋的。

如果有人來家裏拜年,是給糖果瓜子的。大家見面都會說一聲新年好!在初五之前,家裏的垃圾是不倒掉的,那是財運。

然後就是,如果出門也是得放鞭炮的。

總之就是各種習俗都得注意。

如今就是好多人也越來越不注意這些春節風俗了,新年大清早起來也會洗臉之類的。

但是,自己從小到大遵守的那些新年習俗,還是深深地就在自己的腦海中!

春節的習俗作文5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它蘊含着很多傳說和習俗。

傳說,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年”散居在深山密林中。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人們爲了驅趕年獸,年獸來到的那一天,在門前貼上紅紙,張燈結綵。人們就管那一天叫春節,也就是過年。

除夕在臘月三十,在除夕的時候會掃塵,“串門”,還會得到很多的壓歲錢。還要貼春聯,貼窗花和倒貼“福”。這些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完美呈現,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到了晚上,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看春晚,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迎來新的一年。而且也只有在春節,全家人才能夠團聚在一起,共同守候新的一年的來臨,共同感受親情友情和愛情。過了除夕就是一年的頭一天,也是春節的頭一天,大家在一起放爆竹。爆竹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在當代,人們會透過發手機短信來表達自己的祝福。字雖不多,但字裏行間都把咱們的祝福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樣讓咱們感受到這世間的真情與愛。在咱們發祝福短信的同時,也就將人間這一份美好傳播了。

春節象徵着新的一年的開始,今年是龍年,也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春節的習俗作文6

農曆新年是我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香港也不例外。香港春節,在習俗上和氣氛上既和大陸其他地區有共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特色。

揮春取代春聯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曆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裏貼春聯、年畫的了,而是在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用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舞獅舞龍燈

新年市區街道很難看到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還可以看到。至於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農曆年初二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會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成爲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固定節目。

除夕逛花市

香港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一般是在家裏設宴,於除夕全家上上下下、裏裏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飯。而飯後的一大節目,就是逛花市了。農曆新年期間,港九多處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市最大、最熱鬧。香港市民習慣於晚飯後一家大小逛花市,買些年華回家。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歡度佳節。

派利是收利是

香港農曆新年,最開心的當然就是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節拜年時,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利是”原爲“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爲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香港人會派很多利是,以十塊二十塊居多。

春節的習俗作文7

貼門神這是幾乎家家戶戶過年都要做的,關於貼門神還有一段有趣的神話傳說:相傳在古時候,有位龍王總想偷吃玉帝的貢品,玉帝發現後狠狠地懲罰了它,可龍王依然屢教不改,於是,玉帝讓兩位身強力壯的天神看守大門,不讓龍王再來搗亂。可是兩位天神和我們一樣要睡覺休息。於是玉帝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兩位天神的`畫像貼在門上,從此貼門神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表達了人們對更歲交子,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而南方人則喜歡在大年的早晨吃湯圓,意味着我們在新的一年裏圓圓滿滿,團團圓圓。人們還喜歡把一種叫“薺菜”的蔬菜和湯圓一塊吃,“薺菜”有被稱作“聚財”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財進寶,心想事成。

新春佳節裏,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新春佳節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新春佳節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於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後發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新春佳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

春節的習俗作文8

新春又稱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爲重要的節日,也是我國最紅火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國人民最看重的節日。下面讓咱們來了解下過年的基本習俗吧!

春節裏,家家戶戶必然裝扮得紅紅的,掛紅燈籠、春聯,貼“福”字等等。總之是用紅的,穿紅的,戴紅的,可以說“紅色”成爲人們春節時最親密的朋友。傳說在古時候,由一個叫“年”的怪物,經常在春節這個節日裏跑出來害人,後來得知,它很怕紅彤彤的東西和很大的響聲,比如一個熟透了的紅蘋果就足以嚇跑它了。後來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在過春節的時候把家裏扮得紅紅的,還經常放鞭炮。

在除夕夜裏,大家都要熬夜守歲。古時候,有個人曾以吟詩、打麻將來打發時光,可是現在不同了,科技發達了,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沙發上看看春節聯歡晚會,小孩子也喜歡看呢!不過爲什麼要熬夜守歲呢?相傳在古時候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叫做“歲”的怪物喜歡吃成年人與老年人,不喜歡吃小孩子。可是,它特別壞,每當遇到小孩子時,就會施法把小孩子變笨。直到有一年新春的時候,一個財主給了他兒子一點錢,並給他系在錦囊裏,結果當他兒子遇上“歲”時,“歲”見了這個金光閃閃的東西竟掉頭就跑。此後大家不僅夜裏守“歲”,謹防“歲”的偷襲,而且也會適當地給自己的孩子一些零花錢,命名爲“壓歲錢”。

新春就快到了,有那麼多有趣的傳統習俗,好期待啊!

春節的習俗作文9

在家鄉天津,早早就有了過年的氣氛。

在年前,每家每戶都要打掃衛生,把房間清理乾淨,在明亮的窗戶外再貼上“吊錢”,迎接新年。“吊錢”就是天津方言中窗花的意思。“吊錢”上有各種各樣的圖案,有的是錢幣,有的則是元寶。祈求財運滾滾而來。

在除夕晚上,全家團聚在一起,交談、看春晚、吃年夜飯、守歲。到了臨近半夜12點,即將到達大年初一凌晨時,大家一起到院子裏放爆竹和焰火。這時全市的鞭炮和爆竹的“叭叭叭”聲響成一片,震耳欲聾,漫天五光十色的焰火此起彼伏,直到天亮,睡夢中朦朦朧朧地聽到耳邊爆竹聲不絕。

午夜放完爆竹後,大家還要熱熱鬧鬧地回到桌子吃餃子。這時大年初一,一年的開始,一定要吃餃子。一起吃完餃子後,還要喝餃子湯,就是煮餃子的開水。吃完餃子接着喝餃子湯剛開始清淡無味,如同白開水。但是很快就感到非常解渴,天津的俗話說:“原湯化原食。”就是這個意思。剩下來的餃子怎麼辦?俗話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一一天都只吃餃子,把剩下來的餃子給吃了,這代表着團團圓圓的意思。這同樣是天津的習俗。

天津的春節非常熱鬧,天津的春節非常忙活。我喜歡窗外寒風中飛舞的紅吊錢,室內熱氣騰騰的熱餃子,家家戶戶都能聽到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這些與杭州不同的北方過年氣氛。我非常喜歡天津的春節。

春節的習俗作文10

春節是喜慶的,今年的春節是環保的,新氣象新習俗。

今年春節,村裏禁止燃放煙花和爆竹,整個春節期間,村裏沒有一處燃放煙花和爆竹,相比以前確實缺少了一點過年的氣氛,但是整個鄉村依然喜慶不減,而且,今年春節還給我們還帶來了有史以來春節期間最清潔環保的空氣。

除夕當天,各家各戶按傳統習俗都在自家門上帖上了春聯、福字和年畫。街口、大聖廟等地方仍是人流如織,車水馬龍,大聖廟早早就上了鮮豔的彩燈,爲整個春節奉獻了濃濃的年味。春節過大年的喜慶氣氛不減往年。

往年春節,到處是煙花爆竹聲,空氣中瀰漫着嗆人的硝煙味和濃濃的黑煙,整個村莊好象被厚厚的煙霧所籠罩,時不時傳來大小爆竹和禮彩炮的轟鳴聲。無論是道路還是家裏,到處都是禮炮和爆竹的殘渣,一片狼籍,不堪目睹,留給環衛工人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清掃。但今年春節卻大不一樣,整個鄉村在春節期間的空氣清新,天空蔚藍,從道路到各家各戶,沒有了往年遍地硝煙、濃霧和爆竹殘渣,又清潔又環保,給人一種全新春節氣氛。另外還爲我們了巨大的煙花爆竹費用。

這不鄰居大爺正月初六過八十大壽,本來是要請戲班做戲,而且準備大擺筵席請鄉里鄉親和親戚朋友過來吃飯,打算買上萬元鞭炮回來放,他那上大學的孫子過年在家,他給全家人做思想工作,最後把這些錢省下來,捐給村裏老年人活動中心。

這樣的春節另有一番新意,我喜歡。這就是我家鄉的新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