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節日作文 > 春節作文

家鄉的春節作文範文(精選1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家鄉的春節作文範文(精選1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春節作文範文(精選17篇)

家鄉的春節作文1

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古老的傳統節日,其中最重要的是春節,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就是春節。

春節,又叫過年,實際上從大年三十就開始了。每到這一天,人們首先要家裏家外進行大掃除,目的是把一年的灰塵和晦氣都掃掉。然後,家家戶戶都要在門框上貼上紅色的春聯,還要在大門上貼上門神或“福”字,而且“福”字還要倒着貼,路人經過的時候唸到“福倒了”,意思就是“福到了”。晚上,從四面八方急匆匆趕回家的親人都團聚在一起,吃着豐盛的年夜飯,欣賞着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節目,一家人其樂融融,等待着新年的鐘聲敲響。

十二點整的時候,春節聯歡晚會到了高潮時刻,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意味着新的一年開始了,我們又長大了一歲。人們不約而同地到戶外放起了鞭炮、打起了煙花,“噼噼啪啪”的爆竹聲震耳欲聾,五光十色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

大年初一早上一起牀,大人小孩都會換上一身新衣服,有的還要穿上新鞋子、戴上新帽子。接着,小孩子們給長輩磕頭拜年,長輩們會拿出“壓歲錢”給他(她),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吃完香噴噴的餃子後,一家人簇擁着來到街上看社火。有舞龍、舞獅子的,有踩高蹺、劃旱船的,還有大頭娃娃和打腰鼓的。當一條條長龍從街上經過時,大人們就拉着小孩子從長龍身下鑽過,聽說鑽了龍一年都會平安吉祥。從大年初二開始一直到初七,人們提着禮物走親串友,給親戚朋友們拜年,送去了美好的祝福。

家鄉的春節就是這樣過的。每年,我們小孩子都盼着過春節。

家鄉的春節作文2

我的家鄉位於深圳市,南頭沙河珠光村,我家鄉的春節可不是派了利市就算了的,還有許多習俗呢。

每到了年三十晚,我家鄉的風俗就是吃盆菜,實際上盆菜就是雞啦,魚啦,蝦啦,鴨啦,和各種肉丸拼在一起,在上一些汁。這樣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大人呢,喝大酒,車大炮,談天說地。小孩就把吃的當玩的,飛來飛去,就像打仗一樣,我每一次吃的都不是很安分,老是在玩也沒吃多少,所以每次吃的不是很飽的是我們,吃的剩的最少也是我們。

吃完了飯,就到了大人發利是,我們小孩每次拿完利是就在那裏比誰多,看誰的最高,最高的可以有把一個人的最少錢的利是據爲己有,不過,要是有人出“陰招”,把空的也擺上去的話……呵呵,那後果會不堪設想,難免過一頓被K。

發完利是就到了我們小孩最喜歡的時候了,就是放煙花,在放煙花之前,我們就先把煙花商店像鬼子進村一樣來一個大掃蕩,然後就風風火火的上6樓天台。我是裏面最調皮的一個,拉着沖天炮,對着人家對面的衣服打一個個的大黑大洞然後就給人罵一頓。表哥很喜歡欺負那些怕煙花的人,就比如表姐怕煙花,就衝到一邊去,表哥就把一個黑蜘蛛丟到表姐的“必經之路”,表姐剛剛衝過去的時候,只聽啪的一聲,表姐就不省人事了。

當我們放完煙花後,就又風風火火的下來了,吃那個所謂吃了可以全家團團圓圓,閤家歡樂的……湯圓。我感覺那傢伙又粘又難咬的死人湯圓爲什麼全家都愛吃?咳……真是不知所謂。

不過,我不喜歡吃湯圓不代表我不喜歡過年,過年這個東西,又可以收錢,又可以吃盆菜,還可以放平常不給放的煙花找樂,我看還是過的好。

家鄉的春節作文3

我的家鄉在廣東湛江,這裏最熱鬧,最歡喜的節日莫過於春節了。

過春節之前,人們爲了除舊迎新,都要進行一次大掃除,意在把不吉利的氣息都掃走。

除夕可以說是春節的重頭戲。這天,我們都要回奶奶家祭祖拜神,還要貼對聯、門神,還有倒“福”字,據說是爲了驅趕年獸。晚上,家家戶戶和和美美地聚在一起吃團圓飯,看春晚。滿桌子擺的都是吉祥菜,有寓意着“年年有餘”的魚,“發財就手”的豬手,“好事連連”的蠔士,“年年高”的年糕,“生財”的生菜……吉祥且味美。吃過團圓飯,小孩子們大都去放鞭炮和煙花,大人們大都在嘮家常,到處充滿溫馨的味道。

除夕夜守完歲,就是大年初一了。有人會回到鄉下,吃素、拜年;有人外出遊玩、逛街。這一天,街上到處紅紅火火,人山人海,充滿着過年的喜氣。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粵西人一般會過“年例”,據說是爲了紀念爲人類帶來幸福生活的冼夫人。我們村的年例是在正月初十。那天,村裏會舉行遊神活動,很多人都出來燒香拜神,把遊神的隊伍圍得水泄不通。遊神所祭拜的神靈一般都是古代神話故事裏的仙或佛。那陣勢氣派着呢,讓人還真以是神靈下凡了!在年例活動中,我們還可以觀看到一些非常特別、平時看不到的節目——“穿令箭”(用一支令箭穿透兩頰,只要塗上銀灰,一點痕跡都沒有),“滾刺牀”(村裏會請些高手滾過有荊棘的牀,意爲來年披荊斬棘,不怕困難)。這些節目精彩繽紛,充分地展示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一眨眼,春節在吃完元宵節的那包湯圓後便結束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卻令我記憶猶新!

我愛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作文4

家鄉的春節,從臘月二十左右便開始了。臘月二十起,家裏就開始大掃除。大家這裏擦擦,那裏洗洗,換個新燈泡,買個新桌布,忙得不亦樂乎。

不僅家裏大掃除,人也要“大掃除”。在新年之前,大家都把頭髮洗了,男人都去理了頭;女人也去換了個髮型,大家的新衣、新褲、新鞋、新襪也都準備齊全了。

媽媽說,大掃除就是把舊的一年裏的塵埃統統洗去,留下那些乾淨、美好的事物,纔好迎接新的一年。

待大掃除完畢,就差不多是小年了,大家開始買年貨。大街上也是非常熱鬧,好多地方設定了年貨攤點,來來往往的人絡繹不絕,他們都買了好些年貨,爲回家過年做準備。我們家也買了些燻雞、醬油肉、年糕之類的食物,就等着過年啦。

除夕到了,早上五點多,爸爸和伯伯就起牀買菜了——我們是要回爺爺奶奶家過年的。七點多,我也起來了,爸爸已經回來,我們要把春聯給貼上——又是一個新年,又是一副新春聯。

到了爺爺奶奶家,或許是鄉下,年味兒比城鎮裏濃些,家家戶戶不只貼了春聯,還掛上了大紅燈籠,有些人家還貼了“福”字,鞭炮聲更是幾乎沒有停過。

下午,爺爺就帶着我去祠堂祭拜祖先。祠堂裏煙霧繚繞,大家都在祭拜祖先。四點多,年夜飯就開始了,大家吃着熱騰騰的年糕、魚,十分快樂。很快,我就吃飽了,便叫上堂姐堂弟,一起去橋頭的小店買“有火的繩子”,也就是火一點,會產生火花的細細的,類似於繩子的一種煙花,每年過年我必買的一件玩意兒。我把它擺成一個我喜歡的形狀,火一點,看上去很是漂亮

到了晚上,大家都守在電視旁,邊看春節聯歡晚會邊聊天守歲,等待新的一年來臨。

大年初一,人們基本窩在家裏,很少出門。出了門,見上一個人,就要說“恭喜發財”。

初二,大家都開始拜年了,這一天,做媳婦的要回孃家去,小孩也跟着媽媽回外婆家。一到外婆家,外婆外公就遞上了兩個大紅包,這是給還未成年的孩子的壓歲錢。孩子們一得壓歲錢,就拿去買鞭炮玩兒了。

接下來幾天,幾乎天天都吃酒,天天都拜年,阿太家、舅公家……好不容易到了元宵節,這一天,街上到處是花燈,家家吃湯圓,也如除夕般熱鬧。

過個幾天,春節就算過完了,大人該上班的上班,小孩該上學的上學,日子又歸於平靜。

家鄉的春節作文5

好不容易到了臘月下旬,盼望中的春節快來了,家鄉的年味,終於也如米酒撲鼻的香味那樣,漸漸濃起來了。

臘月二十三,既是過年的標誌,也是春節的開始。在這一天,幾乎每家每戶都會“祭竈神”,也就是燒赤豆糯米飯。傳說竈神是個愛打小報告的神,民間的老百姓怕他上天后會在玉帝面前說自家的不好,而惹怒天庭降罪於自家,所以就想出來做赤豆糯米飯來粘住竈神的嘴。且不說這個傳說是真是假,但這赤豆糯米飯確是一等一的好吃,又黏又香。小時候,我就最愛吃這赤豆糯米飯,在香噴噴的赤豆飯中撒上一些白糖,那簡直是第一美味。臘月二十七,是大掃除的日子,家家戶戶會在這一天把家裏打掃得乾乾淨淨,把一年的晦氣都清掃出門,以示辭舊迎新,同時把人們對新年的期待留住,以等待大年初一和元宵的到來。

大年三十到了,每家每戶都要貼上大大的“福”字與紅紅的春聯,屋內的年畫也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臨近傍晚,各家廚房裏忙活開了,飄出了陣陣誘人的香味。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團團圓圓地圍坐在一起,吃着美味的年夜飯,迎接新年鐘聲的敲響。在這一桌年菜裏,蹄髈、鯉魚當仁不讓地佔據了主角,年糕、陳年佳釀也是必不可少。每年到這個時候,無論是外出打工的,做生意的,都會朝着一個共同的目的地——家的方向奔去,有什麼能比得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開開心心地吃頓年夜飯重要呢!吃完年夜飯,大家就等着新年的到來了。大年初一,家家燃放鞭炮,大人小孩都穿戴一新,紛紛出門前往親朋好友家拜年,一路上不管互相認不認識,只要一見面,都會互道一聲“新年好”!

轉眼間,元宵節也到了,燈會開始了,各種造型的燈栩栩如生,有天鵝燈、荷花燈、走馬燈……當然最好看的莫過於龍燈了。威武無比的龍,昂首向天,似乎要一飛沖天,直上雲霄呢。在賞燈的時候,莫忘了還要猜猜燈謎哦!

過了正月十五,民間的新春算是正式告一段落,家家戶戶要回歸正常的生活了,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大家又要開始一年的忙碌!

家鄉的春節作文6

我們濮陽的春節差不多在臘月初八就開始了,那天,人們採用米、棗、豆等八種不同的農作物煮成粥,取名臘八粥。吃臘八粥的時候,還習慣把臘八粥裏面的米飯抹在棗樹上,寓意是來年的棗兒結的像米飯一樣疙疙瘩瘩。美味的臘八粥剛一出鍋,就讓我的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了。在那一天,人們還會泡臘八蒜,把掰好的蒜瓣兒放進醋罈子裏,再把醋罈子給封起來,到春節那天再取出來就着餃子吃,醋有了辣味兒,蒜瓣兒也成了翡翠的顏色,可謂是色香味俱全,無論是看着還是吃起來都會讓人覺得心曠神怡。

到了臘月二十三,就是人們說的小年。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芝麻糖,俗稱祭竈糖。家鄉還有句順口溜:“二十三,祭竈官”也就寓意着吃了祭竈糖長大能當官兒。“二十四年下氣,家家戶戶掃房子”,說明春節馬上到了。

到了大年三十,大人們更是忙活的不可開交。貼春聯、包餃子、放鞭炮……都要做。到了中午,伴着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大家會做一大桌子的菜開始吃團圓飯了,年三十的晚上必須吃的是餃子,所以,在這一天,無論男女老少都會狼吞虎嚥的吃餃子。到了除夕之夜,纔是真正好玩兒的時候呢!一家人聚在家裏,邊吃零食邊看春節聯歡晚會,到了午夜十二點鐘,樓下又響起了鞭炮的聲音。再過幾個小時就該起牀了,這叫起五更,起牀後還是吃餃子,這次的餃子吃一半剩一半兒呢!這寓意着來年的“年年有餘”!吃完之後,仍然不可以睡覺,因爲在這一天,除了很小很小的孩子們,人們都會守歲。

大年初一可就和大年三十截然不同了!這一天,大街上熱熱鬧鬧!大人們要去親戚、鄰居家互相拜年!從初一到初七這幾天吃完飯、放放炮、上上網、看看書,真是美哉!悠哉啊!人們都會沉浸在春節的快樂之中。

家鄉的春節作文7

說起咱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就拿過春節的風俗來向大家介紹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這一天爲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一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而且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這也是節目的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到愉快,在新的一年裏爲人們帶來吉祥。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當然就是吃餃子了!爲驅邪惡,圖吉利,餃子必須要煮得多還得有餘,飯後還要在鍋裏放上幾個饅頭,這些都意在年年有餘。要是餃子煮破了,不可以說“破了”要說“掙了",就是賺了的意思。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兩碗,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裏家裏人丁興旺。吃餃子時還有許多樂趣呢!新年裏吃的餃子裏包有棗子、栗子、錢、花生米等物質。吃餃子時吃到的第一個餃子裏包有什麼象徵物質,新的一年裏就會像物質象徵的那樣。如果吃到紅棗,新的一年裏就會紅紅火火勤勞致富;吃到栗子,就意味着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做事有幹勁;吃到花生米,就意味着長命百歲,行大運;吃到錢,那就意味着發大財,日子紅紅火火……不管誰知道哪一種,大家都會衷心的'祝賀。如果是小孩吃到錢,那就代表學業有成,大家都要祝賀他(她)。

春節時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問好,晚輩向長輩問好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短信、打電話拜年,給別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春節風俗。你們的家鄉也一定也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吧?那就把你們家鄉的風俗也結介紹給大家聽聽吧。

家鄉的春節作文8

春節,是中國一個重大的節日,每一個地區都會有一些不同的習俗,我的家鄉——佛山的春節,是非常熱鬧的。

春節雖然大年初一纔開始,但人們早已開始準備了。在春節前幾天,人們就開始買年貨,和一些禮品用來贈送給親朋好友。商場中,到處都洋溢着春節的味道,人也不少,連商場,也變得格外熱鬧了。

之後,就到年二十八了。“年二八,洗邋遢”,這是家鄉的一句俗語。沒錯,這一天,人們都會打掃房屋,把不乾淨的東西都清潔一遍。據說,這樣就可以在新的一年裏掃除黴運。再過一天,就到了年二十九。這一天,人們會在屋子裏貼春聯,把家裏裝飾的喜氣洋洋,來迎接春節。

春節前一天,就是除夕。雖然還沒到春節,但這一天,是十分重要的一天。除夕夜,家家戶戶都會與家人們吃團圓飯。吃完飯,有人可能會去看春晚,但是更多的人,會去行花街。花街可真是熱鬧啊,就連找個車位,都這麼困難。走進花街,那可是人山人海啊。花街上,有許多的小玩意和十分多的東西。走完花街咯,這一天就過去了嗎?哈哈,還沒有,這一晚上,人們還要守歲,過了十二點,纔可以睡覺。

一覺醒來,就到了春節了。一起牀,就要跟爸爸媽媽說聲“新年好”。這個時候,你就會收到一個大大的紅包了!紅包,莫過於是我春節最期盼的東西了。初一,主要都是去拜訪朋友。之後經常都會去親戚家拜年。每一次去拜訪別人,都是很熱鬧的。

轉眼就到十五,這一天是春節的最後一天。但是熱鬧不減,因爲這一天的傍晚,人們都會去行通濟。熱鬧程度跟行花街相當。家家戶戶都會扶老攜幼,自清晨到夜幕,舉着風車、搖着風鈴、提着生菜浩浩蕩蕩地由北到南走過通濟橋,祈求來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聽說行通濟可以新的一年“無閉蘙”。

這就是我的家鄉——佛山,那熱鬧無比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作文9

我國有一個最傳統的節日,那就是“春節”。

在我的家鄉——南京,春節尤其熱鬧。每年的正月初一就是春節,俗稱“過年”,大家都趁着節日有時間,互相登門拜年,相互贈送禮品、糕點等,小朋友們還能收穫各種糖果和玩具,所以我喜歡過春節也就不奇怪了。

春節來到了,家家戶戶都要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門上都要貼對聯、出門逛廟會、看花燈、放煙花和爆竹,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說到春節,還有一個可怕的傳說呢!

“年”,原是一種兇殘暴虐的動物。傳說在遠古時期,它們聚集在一起,多則上百,少則幾十只。每到嚴冬,就出來覓食,走到哪裏,哪裏的人和牲畜就要遭殃。一羣“年”一次可吃掉上百隻猛獸和家畜,甚至還有人。人們都得集中力量和“年”作鬥爭,一直到春暖花開,氣溫上升,“年”才消失。爲了免受“年“的危害,每當冬季來時,人們都要提前把出外打獵的親人叫回來,團聚在大洞穴中。在與“年”的鬥爭過程中,人們還漸漸積累了一些對付“年”的經驗,發現“年”最怕火和爆竹聲,一見火光就會拼命逃跑,一聽爆竹聲就會發抖。所以人們就再也不害怕“年”的攻擊了。

每到春節,我就能收到很多壓歲錢和禮物,因此,我最喜歡我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作文10

我的家鄉在農村,過節的習俗,似乎與別的地方沒什麼不一樣,端午節吃糉子,中秋節吃月餅,沒什麼地域特色,但春節,就值的一提了。

當寒流還停留在大地的懷抱中時,春節就到了。春節,顧名思義就是春天的節日。“一年之計在於春”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爲這個人們纔會過春節的,說實話,到現在,爲什麼要過春節我都不知道我只從父母的口中,知道了一些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每個中國家庭最爲重視的節日,所以也是最爲隆重的節日。

中國家庭特別迷信,相信鬼神之說。所以春節有特別多的習俗。除夕要守歲,還要‘‘敬老爺’’老爺就是竈王爺,“敬老爺”就是準備許多的貢品進獻給竈王爺,因爲怕竈王爺會給玉皇大帝打小報告,所以進貢點東西給它,塞住他的嘴,還有,除夕要給死去的先人“送亮”,年夜飯上必須有魚有肉,大年初一不能打破碗,因爲這是不吉利的象徵,初一到初三的垃圾不能倒掉,因爲怕掉了財氣,初一到初五不能說“死”字,似乎這也是不吉利的,年夜飯後要吃一個梨,一個梨,四個人分,又不能帶核切開,因爲這象徵着“永不分梨”。

春節之所以有這麼多的習俗,是因爲這裏寄託着他們對來年的希望,農民希望能有個好收個成,工人希望能有個好工作,這纔是過年的意義。

家鄉的春節作文11

春節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極其重大的節日。而在我的老家——安徽,有許多習俗與這兒不同。

在吃的方面,過年我們那兒一定要吃餃子的。所以,餃子的餡也非常講究:有的包蜜糖,有的包肉,有的包韭菜和蔥……吃到各種不同餡的餃子,代表這各種不同的意義:吃到蜜糖餃子的,代表生活甜甜蜜蜜;吃到菜餃子,代表生活平靜安寧;吃到鮮肉餃子的,代表生活幸福……有趣的是,大人們還會在餃子裏塞上硬幣呢!吃到硬幣餃子都是好運的,代表財運亨通。餃子一般都是蒸的,因爲“蒸蒸日上”嘛!

除了包餃子,過年我們還要買上各種水果、乾果、糖果等。水果中甘蔗是必須要買的——爲什麼呢?哈哈,“甘蔗節節甜”呀!

春節的大年三十,我們那兒全家人都要在自己家中拜菩薩,人們跪在地上虔誠地磕頭,並給菩薩上香,還要給菩薩前供些水果,餃子、花生等,求菩薩能保佑他們一年平平安安。

我們還孩子在家是呆不住的。在孩子們出去玩之前,父母會提醒他們撿一根樹枝回來,藏到牀底下——因爲樹枝就是柴,“柴”與“財”諧音,有一種招財進寶的意思。

還有在除夕夜時,哪怕地上垃圾再多,也不準掃地。聽說這樣會把財神趕走,將來就會窮困潦倒……

這就是我們老家春節的習俗,你們家鄉又有什麼習俗呢?我們大家來交流一下好嗎?

家鄉的春節作文12

轉眼間,又到了年廿九,家家戶戶都在買年貨、準備年夜飯,到處都是喜氣洋洋。過年,肯定要回老家的,準備好後,當天晚上我們就啓程回老家——韶關南雄。

回到老家,天已黑盡,但我們要睡個好覺,開開心心迎新年!

一覺醒來,就到了除夕了,家鄉在今天還有一個特別的活動——洗香爐、換竈神。我和爸爸、媽媽吃完午飯後,沿着門外的公路走,來到田邊的小溪,活動就開始了——先把香爐裏的沙倒掉,燒了香爐裏的香燭和去年的竈神,把香爐拿到小溪邊洗乾淨,然後再裝些新的沙在香爐裏,回家後再貼上新竈神。當然,除夕還有年夜飯呢!下午,一家人就開始準備了:殺雞、洗菜、煮飯,忙個不停。到了晚上,香噴噴的飯菜終於可以端上桌啦!一家人圍在桌旁,吃着年夜飯,其樂融融。晚上十二點,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前放鞭炮——趕走“年”這個怪物。

第二天也就是春節當天,我們都會吃自家做的年糕、炒米粉。家鄉的習俗是初一不拜年,所以一家人會留在家中看電視、聊天。

“咚咚鏘”“咚咚鏘”伴隨着鼓聲、鑼聲,大年初二到了。一支拜年的隊伍出現在村頭——排頭的是舞獅,第二是舞龍,隨後是一些敲鑼打鼓、吹小號的人。舞獅的是一個人舉着獅頭,一個人拿着獅身扇動;舞龍的就是一個人舉着龍頭,十到十一個人舉着龍身,左右舞動。他們到每條村子裏挨家挨戶的拜年、送祝福,人們盡情地舞動龍和獅,鑼鼓喧天。受到祝福的人家,會在門前放鞭炮,在他們離開前還會給予利是,寓意來年順利。就這樣,一支又一支的拜年隊伍來到,一串又一串的鞭炮聲響起,一個早上就這麼不知不覺地過去了。

年初二下午,我們去了親戚家裏拜訪、作客,小孩子們還會收到利是,收利是也有規矩:拿了利是不能當面拆。到了晚上,會請所有的親戚來我家吃飯,因爲親戚都住在附近,每家每戶都會拿來自家的拿手菜,讓大家一起分享。幾十人的晚餐,可熱鬧了!

年復一年,熱鬧又喜慶,家鄉的春節真有特色!

家鄉的春節作文13

春節在我的千呼萬喚中款款而來,正如《小小孩的春天》裏頭寫的“年是給小孩過的。”過年是我們小孩最最期待的。但是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我的家鄉——龍海,也有它的獨特年味!放寒假不到十天,年就帶笑走來。當然這個笑在我們小孩子的臉上。大人的臉上是找不到的。因爲過年前,大人們都忙着備年貨,忙着除塵,才能萬象更新,新年新氣象。備完年貨,接下來就是“貼門神”了!也就是貼春聯啦!大年二十九至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窗戶上,辭舊迎新,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我很喜歡貼春聯,每年爸爸媽媽在貼春聯的時候我都特興奮,一會幫忙扶着梯子,一會幫忙糊上漿糊,等到春聯都貼好後看着自家房子貼上春聯後紅紅火火的樣子,心裏似乎被春聯的喜慶感染了,也喜氣洋洋!

大年三十這天,大人們都會忙着準備拜拜,辭舊迎新,然後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吃年夜飯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魚,代表着年年有餘!我媽媽通常會做兩盤魚,一盤是清蒸魚,一盤是糖醋魚。我最喜歡吃媽媽做的加了菠蘿的糖醋魚了,吃起來脆脆的,湯汁酸酸甜甜的,令我回味無窮!吃完年夜飯後,男孩子們就會開始玩“摔炮”、“蜘蛛炮”,而我們女孩子則更喜歡“閃光棒”、“魔法棒”等。

正月初一,是家鄉最爲重視的節日,家家戶戶黎明就會起牀,拜拜,燃放煙花爆竹,迎接新年的到來!這天早上,大家一般都會睡得比較晚,也不必煮新飯,而是吃除夕夜的“餘飯”討個吉利,祈望來年有餘。晚輩們要向長輩拜年,長輩會給晚輩賞紅包,也就是“壓歲錢”。白天大家都會互相串門,互相拜年,可熱鬧了!我最喜歡大年初一,這天大人們都會特別寬容,說話動聽,舉止優雅,和諧美好。

到了大年初二,閩南人都會“請女婿”,也就是很多夫妻都會帶着孩子回孃家。每年的這天爸爸都會帶媽媽跟我一起回去安溪外婆家做客。外婆見到許久不曾回來的我們,那笑容就像一朵綻開的花。我拉她的手,她拉着媽媽的手,說不完的話,吃不完的茶點,裝不下的紅包……

正月初五,上班的人又返回上班了,家鄉就沒有除夕那麼熱鬧了,但依然能聽到幾聲鞭炮響,想必是誰家調皮的男孩偷偷放的吧。

春節的高潮還在於正月十五元宵節,處處燈籠高掛,八點到九點,小廣場燃放的煙花爲夜空添上了色彩,帶去了問候,似乎擔心夜空太寂寞了。

元宵一過,我們就得重返校園了,年就真的過了。我和我的夥伴們又要等上一年,在日曆中等待下一個新年。

家鄉的春節作文14

家鄉的春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我永遠也忘不了過節時的熱鬧情景。因爲我家鄉的春節是我所見過最熱鬧的一個節日了,

快過節的前幾天,大家都很忙。一進入臘月,人們就都陸陸續續得到了年貨市場,買各種各樣的年貨,糖、花生、工瓜子等,當然,雞、鴨、魚、肉是必不可少的。這時,小孩們還會纏着爺爺、奶奶給他們買菸花爆竹。最後,我們全家還要大掃除一次呢!把家裏的晦氣統統掃出去,迎新除舊。這樣一切都準備就緒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們就這樣等着過年了。

過年的時候更熱鬧,四面八方都響起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大家都開始準備團圓飯了,這時還會傳出幾聲牲畜的叫聲,那是人們在殺牲畜呢。時間也一點一點的過去了,大家都開始吃團圓飯了,吃團圓飯,我們那裏還有幾個說法呢:吃團圓飯的菜要擺夠十道菜,預示着,十全十美;裏面還必須有魚,預示着,年年有餘;當然,團圓飯肯定要有餃子啦,要不然還叫什麼團圓飯呢?吃完飯後,人們還會到戶外去燃放煙花爆竹,五顏六色的煙花爆竹在天天空中美美綻放,連夜空中的星星也爲它們讓出了一片天地,煙花在天空中綻放的就更美麗了。和家人一起看着這五顏六色的煙花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何樂不爲呢?

春節伴隨着人們的腳步一點一點的過去了。大家又要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了,而我們也即將步入中學的大門了!每想起過年時的情景,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啊!現在我還真有點想念在家鄉的奶奶了,因爲我只要一想起過年時的熱鬧情景,我就會想起遠在它鄉的奶奶,因爲我忘不了家鄉的春節也忘不了奶奶那慈祥的笑容,因爲每次過節時都會見到奶奶那忙碌的身影和慈祥的笑容,這也是我忘不了家鄉的純潔的原因之一。

家鄉的春節作文15

我的家鄉在安徽省的渦陽縣,我們那裏的春節習俗與別的地方不同,想知道嗎?那我就告訴你吧!

在我們那裏春節是老百姓最看重的節日。家家戶戶的鍋內於除夕夜先兌好水,篦子上放包子、饅頭,據說是不能空鍋。不僅如此,媽媽每次都會在水缸裏打滿清水,還在水缸裏放上大蔥、蒜苗、還有菠菜,然後還要說一句吉祥話:“做人要誠實,守信,一青二白,清清白白。”

農曆正月初一,要早起,開門放三聲“大雷子”,謂開門炮。男人要先起,在中堂設香燭,給竈王爺上香,準備早飯。據說女人一年四季做飯做家務,很辛苦,今天晚起會兒享享福,所以這日早餐就交給了男人。

在太陽出來前不能倒水;當日不能掃地,否則老人常說會把好運與財運趕走的。也不能用剪刀,這些工具是“破”,也是破運,破財的意思,不吉利。家人起牀不催叫,全家起來後換新衣,拜天地尊長。早上一定要吃一口蒜,一口饅頭,寓意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平安。

早上不吃葷,吃“扁食”。扁食是我們那裏對形狀像月牙兒的素餃子的俗稱,裏面的餡兒是韭菜、雞蛋、粉絲、麻花拌在一起的,放上佐料再加上香油,那味道真叫一個香。做的時候韭菜要切碎,雞蛋要在鍋裏炒熟,粉絲要切碎,麻花要用擀麪杖壓碎,餃子皮要溫水和麪擀成的。

年初一吃完飯後要親鄰互相走動好給長輩拜年,行磕頭禮,這是最開心的時候,因爲會收到很多紅包;初二開始走親串友;初三走姑姑家;初四走岳丈家,這是爸爸的說法,其實就是跟着媽媽回姥姥家。這天媽媽的臉像花兒一樣美,因爲小公主要回家了;初五就不能走了。親戚回過來拜年一般要相隔一日,否則被稱爲"拜跟腳子年。”

這就是我家鄉過春節的習俗,不知道你家鄉的習俗是怎樣的?

家鄉的春節作文16

新年到,萬象更新,處處都是一片歡聲笑語。我的家鄉——佛山自然也不例外,可不是,大人小孩紛紛換上新衣裳,迎接這一年中最重要的時刻。

除夕早上,家家戶戶門口都貼上了大紅的對聯或在門口帖福字,說起這個福字可是有講究的,“福”字的解釋是“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近些年來,不分南北,春節流行倒貼福字。在中國傳統民俗中確有倒貼福字的說法,取其“倒”和“到”的諧音,意爲“福到”了。

到了晚上,是吃年夜飯的時候,親朋好友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吃着火鍋,餃子在鍋裏翻來覆去,而在大快朵頤時電視機放上精彩好看的春節聯歡晚會,聊着天,唱着歌,飲着酒,整間屋子裏都是歡聲笑語,充斥着歡樂。

吃完飯,領了期待已久的紅包後我們興沖沖地衝下樓,鞭炮聲和轟天雷響成一片,如同一首激昂鬥志的戰歌在耳邊迴響,各地鞭炮聲此起彼落的互相呼應着聲音,震耳欲聾,響徹雲霄,心情激動,像是參加一場盛大的晚會,炫麗的火花在天空中滑過一道金光,竄天猴帶着我們的開心和歡樂飛上了天。此時此刻,天空已成了一副精美絕倫的畫,一副令人賞心悅目的畫,煙花如同一支支靈動的畫筆在畫卷上描繪着家鄉的春節,“咦?”畫卷俏皮一笑隨即搖身一變,化作佛山五顏六色的衣裳,城市的燈光如同晶瑩的寶石鑲在衣裳上,佛山披上這件美麗的衣裳向世人展現自己那獨特的魅力。

午夜的鐘聲悄然響起,帶着依依不捨的心情送走了客人和朋友們,我也因玩累了睡在了牀上。我想:家鄉的春節真漂亮,今天過得真充實。舊的一年已經圓滿畫上句號,新的一年也帶着美好和幸福蒞臨人間。春節,寄託着人們的希望,我希望:家鄉會變得更加漂亮。”

家鄉的春節作文17

家鄉的春節從臘月就開始了。臘八到了,用各種米,乾果熬成臘八粥喝。這一天除了喝臘八粥還要打臘八冰。早上人們到山上找泉水結的冰,打到冰後把冰裝進瓶子裏,融化後喝了它,據說來年不感冒。

過了臘八,大家就開始忙了,炸饊子,麻花等。還要殺豬,宰雞,買菜,買雜拌兒,準備過年吃的招待親戚的。還要掃房子洗牀單,好在過年顯示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不久臘月二十三小年到了。這天是要祭竈神的,還要吃餃子。天一黑鞭炮響起,已有了過年的味道。

小年之後人們更忙了。要蒸饅頭,還要把肉、雞等都煮好,涼菜泡好,就等待着過年了。

除夕真熱鬧,家家貼上紅紅的對聯和喜慶的年畫。豐盛地擺上一桌,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除夕夜燈火通宵,鞭炮聲響起,人們穿上新衣,一家子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吃着團圓飯。吃完飯後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小孩子們磕了頭就能拿上壓歲錢。十二點家家都放炮接神迎接新的一年。

初一早上人們吃完飯後,就去給長輩拜年了。家家都滿懷好心情給親戚端上去做好的肉菜吃。從初六就有社火來演出了,人們都到指定的地方去看社火。敲鑼打鼓無處不洋溢着喜慶和熱鬧。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辦喜事紅火而美麗,街道上人山人海,都是看花燈的。晚上燈亮了人更多,每個花燈都簇擁着許多人,小孩子們放花炮,把天空裝扮成彩色的。家裏也掛着燈,那各型各色的燈把農家小院點綴得無比溫馨美滿。除此這天還要吃元宵,祝願來年團團圓圓過完每一天。

正月十六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照常做事,學生們也該去上學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