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九九重陽作文彙編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九九重陽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九重陽作文彙編5篇

九九重陽作文 篇1

記憶中,關於重陽節的習俗並不多,只記得小時候,每到這個節日,家人都會在一起好好吃個飯;也都會去田野裏採些茱萸茶放於房裏的各個角落,說是爲了辟邪,大人說了,我也就記住了,至於爲什麼要這麼做,我是不知道的。小時候性子野,一到重陽節的前幾天,村裏小孩一起去採茱萸的時候,總是會多搶一些,直到將能看到的茱萸都採光帶回家纔會滿意,覺得這東西辟邪嘛,當然也是越多越好。後來讀小學了,知道重陽節除了採茱萸,還得喝菊花酒,還得登高望遠。喝酒小孩子是不能幹的,那登高呢?似乎八百里洞庭就沒有高山,除了水還是水啊。那時候還心想,難怪沒見家人在過節的時候,有登山的,原來是沒有高山啊。

後來搬家了,採茱萸辟邪的事情早忘了,待想起,才知道,有些事情不是想闢,就能避開得了的;登山不是要有山你纔要去登的,往往是不知不覺登過一座山,又看到一座山,然後還來不及回味此山之風景,又開始埋頭登面前這座山了。

小時候學關於重陽節的詩文,有記得幾句是:獨在異鄉爲異客;遍插茱萸少一人;如果在異鄉太久,也就無所謂插不插茱萸了吧。小時候盼望過節,是因爲過節總會有好吃的好穿的;現在過節不過節似乎也就那麼回事,不在意了。

我不知道現在家鄉在重陽節是不是還會去採茱萸插門邊,只記得出來這麼些年,在大城市裏,也沒見過有誰在自家門邊插茱萸辟邪的,也沒見有多少人記得在今天多陪陪家裏老人的,連我自己也都忘了。

或許時代的變遷,因改變了的生活方式,間接也導致改變了一些社會的習俗。常聽有人抱怨說現在傳統的一些好習俗已經丟了,人越來越冷漠,只知道利益不知道尊重人、尊重傳統。但我在與朋友、親戚的聯繫中,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好早就有朋友說,重陽節要買個禮物送給奶奶的、要給家裏多打幾個電話等等。我想或許不是不知道尊重,而是好的習俗只是在急劇變化的生活節奏中,換了一種方式在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悄悄的在進行吧。

九九重陽作文 篇2

前天我們班召開了“九九重陽節,濃濃祖孫情”的主題隊會,九九重陽節。

我是主持人,首先是第一項升旗:我們全體起立,面向隊旗行隊禮,我又聽到隆重的音樂,還想起北京的`天安門升旗是多麼隆重!第二項:唱隊歌,那歌聲證明着祖國的偉大,證明着祖國的富強!

接着我們有欣賞了詩朗誦《啊,前輩》 ,這首詩是那樣的感人,寫出了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爲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多少,爲我們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然後,我們又給我們的爺爺奶奶頒發了獎狀 ,那一刻是那樣的溫暖是那樣的使人感動,看見一位位同學擁抱着自己的爺爺奶奶,我都想撲到我的爺爺奶奶身上,真是一個溫馨的環節呀!

下一個環節有許多同學都非常喜歡,嘻嘻也包括我,就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今天中午把自己今天總務自己做的飯端過來,和我們一起分享,啊,真是色香味具全呀! 有許多同學早已盯着飯好久了,想必早已像吃了吧?還有的同學口水都快滴下來了!

開完這次主題隊會,我還有了一個啓發: 不光在重陽節這天幫助老人,給老人捶背、柔肩, 陪老人聊天,要每天都這樣對待老人,讓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過一個幸福快樂的晚年,現在行動起來吧,我們就是爺爺奶奶的左膀右臂!

九九重陽作文 篇3

重陽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就是重陽節。重陽節在秋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每到重陽節,我國都有登高賞秋,敬老的傳統。故而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我國唐朝的大詩人王維,曾作過一首關於重陽節的詩,名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描繪了在重陽節這個傳統節日作者對親人的加倍思念。

今年重陽節,我跟爸爸媽媽爲了感悟中華傳統節日---重陽節,我們來到了北京最有名的一坐山---香山,我們沿着山麓攀爬,看到了山上美不勝收的景色。我們也看到了許多老人都在沿着山麓攀爬,我們登上山頂,看見了許多老人在香山頂峯上慶祝自己的節日---老人節。他們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慶祝。在他們中間坐着一個老爺爺跟幾個老奶奶,老爺爺坐在凳子上用手風琴拉着《歡樂頌》,曲調歡快、優美,令人陶醉;旁邊的老奶奶則用小鑔跟小鼓等樂器爲老爺爺伴奏,樂曲在這個小樂隊的演奏下顯得非常動聽。周圍許多老人圍者這個小樂隊盡情地跳呀、唱呀,使人彷彿置身於人間仙境一般。

遊覽完香山,我跟爸爸媽媽就出發去了奶奶家跟姥姥家,把我們深深的祝福送給了老人。按照每年的習俗,今年重陽節村委會又給爺爺奶奶發放了慰問品,這體現出全社會對老人的關心跟關愛,敬老、愛老之風傳遍了神州大地。

九九重陽作文 篇4

九月九日是重陽節,是老人節,也就是要讓我們尊敬老人,孝敬老人。明天就是重陽節了。

九月九日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讓我給你說一說吧!東漢時,汝南縣有一個叫桓景的人,日子過的不算好,不幸汝南縣兩岸發起了瘟疫,桓景的父母病死了,桓景聽說汝河裏住着瘟魔,每年都要到人間來,桓景爲了戰瘟魔就去拜師學藝,到了九月九日,桓景將茱萸葉子、菊花酒給了百姓們,讓他們躲了起來,瘟魔出來,到了村子裏,可是一個人也沒有,瘟魔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衝肺,不敢靠近前登山,瘟魔看見桓景泰藍個便撲了過去,桓景和瘟魔打了起來,瘟魔打不過他就跑了,桓景追過去將降妖青龍劍拋出,瘟魔被扎倒在地上,這樣,便有了重陽節。

重陽節是尊敬老人的節日,今年重陽節,我去看望了太婆,太婆一個在在前潘,媽媽將太婆到家裏來,老爸親自下廚,吃完飯,我還給太婆敲背,以前在家, 我從來沒削過蘋果,今天本小姐(呵呵!誇張了,是我啦)親自給太婆削了個蘋果,今天我終於感受到尊敬老人是什麼滋味,什麼感覺了。

在重陽節裏,要尊敬老人,讓老人享受一下天倫之樂。

九九重陽作文 篇5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重陽節到了,我到爺爺奶奶家爲他們慶祝節日。一進院子,就看見很多老人坐在裏面,張爺爺、李奶奶,楊奶奶,他們一邊拉着家常,聚在一起賞菊花,一邊品嚐着隔壁王奶奶親手釀的菊花酒。

院子裏的菊花開得正好,紫紅的,雪白的,嫩黃的,有的剛張開兩三片花瓣,像嬌羞的少女從夢中甦醒;有的全開了,像天上的滿月光彩奪目,有的還是花骨朵兒,飽脹得快要裂開似的。我輕輕摘下幾朵已經完全盛開的,偷偷溜進廚房,和媽媽一起爲老人們做祕製的重陽花糕。

我先在麪粉里加入黃油和糖,再加水,待黃油軟化後揉成麪糰,包上保鮮膜。半小時後,將麪糰擀成一個個圓形的麪皮,撒上堅果碎,放入烤箱。40分鐘後,香甜的重陽糕就出爐了,我細心地將菊花瓣漂洗乾淨,瀝乾水分,撒在重陽糕上。

“爺爺奶奶們,吃重陽花糕啦!”我端着自己的心意,給大家分享。奶奶樂開了花,誇我孝順懂事;王奶奶誇我聰明能幹,重陽花糕做得好。院子裏的菊花傳來陣陣幽香,在爺爺奶奶們的歡聲笑語中,我也大口吃着糕,心裏比吃了蜜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