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500字集錦9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500字9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500字集錦9篇

重陽節的作文500字 篇1

農曆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名“老人節”。今年的重陽節過得特別有意義,因爲我們學校組織了三,四,五年級的中隊長和五(1)班的全體同學到東成敬老院送溫暖,獻愛心,陪老人們度過一年一度的重陽節。

來到敬老院我們按照輔導員的吩付在敬老院門前的大空地集合,然後提着抱者花花綠綠的營養品和日常用品走向公公婆婆們。公公婆婆看了我們後,心花怒放,立刻排成兩隊隊伍歡迎我們。好象當我們是他們的孫子了。

後來,紅十字會的一位阿姨和華潤超市的一位哥哥姐姐們還有我們學校的校長輪流上臺演講。最受人歡迎的要數華潤超市的一位哥哥了!他沖沖忙忙地上臺說了幾句祝福的話,就說“拜拜”了。逗地大家哈哈大笑。演說就暫告一段落。

我們非常醒目,立刻把禮物交給了公公婆婆,而且我還對我前面的一位老公公說了一段祝福的話:“祝老公公老當益壯,身體健康”呢!老公公聽了樂呵呵的好象十分開心。爲了哄公公婆婆開心,我們幾個同學找到一位走路不便的老婆婆,和她聊天,給她按摩,聽她講故事。雖然講的是那些老掉大牙的故事,但是仔細一聽,故事裏蘊含着老婆婆的熱情和好客,使我百聽不厭。

快樂的時間過得真快呀!我們要回去了。一路上,我沒有了象剛纔來老人院時的興奮,心裏好象有什麼想不通似的:我看見東城敬老院裏的孤寡老人,觸景生情,擔心我老了之後也會在那裏安家,沒有親人來看望,每天孤孤單單,生不如死。不過,經過一會兒思考我那個想不通的事情已想通了。現在老人院的工作人員已經改變了很多,對公公婆婆象對自己的父母一樣好,所以,我又恢復來時的心情,和朋友聊天、歌唱……

重陽節的作文500字 篇2

重陽節在秋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每到重陽節,我國都有登高賞秋,敬老的傳統。故而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我國唐朝的大詩人王維,曾作過一首關於重陽節的詩,名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描繪了在重陽節這個傳統節日作者對親人的加倍思念。

今年重陽節,我和爸爸媽媽爲了感悟中華傳統節日——重陽節,我們來到了北京最有名的一坐山——香山,我們沿着山麓攀爬,看到了山上美不勝收的景色。我們也看到了許多老人都在沿着山麓攀爬,我們登上山頂,看見了許多老人在香山頂峯上慶祝自己的節日——老人節。他們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慶祝。在他們中間坐着一個老爺爺和幾個老奶奶,老爺爺坐在凳子上用手風琴拉着《歡樂頌》,曲調歡快、優美,令人陶醉;旁邊的老奶奶則用小鑔和小鼓等樂器爲老爺爺伴奏,樂曲在這個小樂隊的演奏下顯得非常動聽。周圍許多老人圍者這個小樂隊盡情地跳呀、唱呀,使人彷彿置身於人間仙境一般。

遊覽完香山,我和爸爸媽媽就出發去了奶奶家和姥姥家,把我們深深的祝福送給了老人。按照每年的習俗,今年重陽節村委會又給爺爺奶奶發放了慰問品,這體現出全社會對老人的關心和關愛,敬老、愛老之風傳遍了神州大地。

昔日重陽節“又見花糕處處忙”的景象也已不見。但時逢佳節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鄰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說笑聊天的溫馨,思念童年一起歡笑玩耍的小夥伴。

重陽節的作文500字 篇3

伴着今秋的涼風,丹桂的芬芳,上週六我們又迎來了一個重陽節。這是個代表九九日月相逢的節日,是個象徵着長長久久的節日,是個尊老、敬老、愛老的節日。 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數千年代代相傳。孔子認爲,作子女的,如果僅僅是贍養父母,但並不尊敬他們,更不能以和顏悅色的態度對待他們,這不算真正孝敬老人。孟子則進一步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是說,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也要關心、愛護其他的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老人。

同學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的年紀一定都大了,他們爲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爲自己的子女奉獻了全部的心血。我們應該尊重和愛戴他們,更要關愛他們的身體健康。 九九重陽,與“久久”同音,含有長久長壽之意。我想,這也是把“重陽節”定爲“老人節”的意義所在吧。 老人對我們的愛,博大而無私;我們對老人的關心,渺小而稀少。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理所當然地手心向上地去索取,卻忽略了雨天爲他們撐上一把傘,勞動後爲他們遞上一杯熱茶,睡覺前爲他們揉揉肩……

同學們,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努力,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把“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讓報福中學成爲“孝親敬老”的模範校園! 那麼,就讓我們和更多老人共度重陽節吧!乘車時,主動起身將座位讓給老人;排隊時,主動讓老人站到自己的前面;過馬路時,主動上前攙扶一把身邊的老人……

這簡單的起身、簡單的謙讓、簡單的攙扶,是對生命的尊重,對歲月的尊重,對崇高品質的尊重。 最後祝福天下所有的老人:節日愉快身體健康,笑口常開幸福永在!

重陽節的作文500字 篇4

在許多人的眼裏,重陽節,既沒有太多意思,又不需要做些什麼,只是一個書面上的節日罷了。剛開始,我也這樣認爲,重陽節,根本沒什麼好過的。可是,現實總與想象對着幹,這次的晚報作文,就是重陽節!

爲寫這次作文,我好好地功課了一番,歷經七七四十九天(咳,好像國慶只有七天啊),終於知道了這個節日的那些事情了。

事情一:重陽節爲什麼叫重陽節?重陽節,在農曆的九月初九,兩個九相重,稱爲重九。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所以重九又叫重陽。

事情二:重陽節有什麼含義?九九重陽,因爲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的單數,所以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這個節日也有着特殊的感情。

事情三:重陽節還叫什麼節?要做什麼?

重陽也叫登高節,茱萸節,老人節。

因爲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能是身心健康,於是叫登高節。在以前,古代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所以重陽又叫做茱萸節。近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定爲老人節,倡導尊老、敬老,使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的含意。

事情四:重陽節吃什麼?

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吃法較爲隨意。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瞭解了重陽節,相信大家應該明白了吧。呵呵,最後,祝大家過一個正經的重陽節,恭祝各位重陽節快樂!

重陽節的作文500字 篇5

金黃的樹葉離開了樹梢,在空中如蝴蝶樣飛舞,最後以柔美的弧度悄無聲息地落在地上。一片片的金黃,爲冷寂的街道作了最

美的點綴,漸漸的,秋天的韻味濃了起來。秋天又來了。

“每逢佳節倍思親”楓葉正紅時,又是重陽節到了。我踏上了家鄉的路。往日泥濘的小路。如今還十分親切,路旁的景物依舊。只是覺得更添了一份愁緒。因爲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是的,重陽節,難免讓人回想起過往的人,過往的事,過往的一切。更難免讓人觸景傷人,不經意間,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親愛的外公。往日外公的歡聲笑語,又在我腦海中浮現,讓我對他的思念在秋風中更加強烈。

幾年前的一個重陽節。那時外公還在我們身邊。他是一個很活潑很可愛的“老小孩”,因爲他有一顆常青的心,又有寬廣的胸懷。他的笑。是那麼爽朗、清澈又慈祥,他的一切,都感染着身邊的人。

可生老病死—這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終究讓外公從此成爲過去,只給我們留下似楓葉般的回憶,徐徐的落下,沉甸甸地壓在心頭。那爽朗的笑容從此定格了。那一刻,我似乎長大了,明白了人世的悲歡離合,明白何謂親情,明白在世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一切。

如今重陽節,我站在往日的小路上,習習秋風,夾雜着思念,吹亂了我的.思緒,古往今來,人們都喜歡悲秋。又值重陽,我終於明白這“悲”從何而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時此刻,我反覆咀嚼着這句詩的韻味,嚐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對現實的無奈和對過往的追憶。我於這迷離的秋色中,試圖尋找昨日一幕幕珍貴的畫面,不知不覺,太陽已滑到了山間,像一隻泛黃的大石榴。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心裏默唸着,踏向了歸途……

重陽節的作文500字 篇6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遊》裏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裏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爲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爲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裏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爲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重陽節是個歷史悠久的節日,由於年代久遠,節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確。因此,關於重陽節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說法:

其一: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爲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爲陽數,而日月並應,倍嘉其名,以爲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見當時節俗已定型了。

重陽節主題,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釀酒及祭掃酒業神等。在流傳至今後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更具有意義,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動及各種遊戲等。

重陽節的作文500字 篇7

重陽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他讓我快樂也讓我悲哀。爲什麼?因爲我有個表哥,名重陽,他爲人寬厚大量,特別是對待我們這羣表兄弟。我更是愛他,雖然他比我大好幾歲,但我對他就好像對同齡的好朋友。但很不幸,幾年前,他慘遭毒殺,從此人間蒸發了!

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陽節是衆人皆知的傳統節日。家鄉的重陽節,大多風俗和其它地方一樣。只要是祭拜祖先,吃壽桃,爬山,放風箏。臨到重陽節前,各村各戶就開始匆匆忙忙地準備各種各樣的美食,有雞肉、丸子、油菜(其它青菜也有,不過我很喜歡吃油菜)、壽桃。到了重陽節那天,人們就會在特定的時間,成羣結隊地拿着各自準備好的食物到祠堂祭拜他們的祖先。祭拜主要是上香、說語、燒元寶、放鞭炮。轟轟烈烈地鞭炮聲,激起人們的懷念之心

祭拜完祖先後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吃壽桃。千萬別誤會,那不是桃子,而是剛剛祭拜時說的壽桃,那是一種用糯米粉、糖、食用粉紅色素等材料所製成的,表面很光滑,像果凍一樣,還刻有桃子、壽字。形狀有的像桃子,有的是個圓形。記得每次我都會吃上一大半,好飽呀!接着是爬山活動了。每個家庭都會組織一些人去爬山,還可以在山中野炊呢!(要注意防火哦!)在山路上,你可以說笑、唱歌、談心而我則會坐在一棵老樹下,幹什麼呢?懷念我那永別人間的表哥:表哥,你在那還好嗎?過很快樂嗎?犯罪人已被逮捕了,你好好安息吧!最後是放風箏。大家會在山頂上做一個大風箏,然後在上面寫上各自的思念或願望,只要是好的。接着將風箏放上那蔚藍的天空,送信人風,就會將你的思念寄託給你所想的人,將你的願望寄給夢想成真者重陽、重陽,何爲重陽?就是重返陽間,將虛有化爲現實,將難過變爲快樂!啊!思念你,我喜愛的表哥!

重陽節的作文500字 篇8

農曆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名“老人節”。今年的重陽節過得特別有意義,因爲我們的學校組織了三,四,五年級的中隊長和五(1)班的全體同學到東成敬老院送溫暖,獻愛心,陪老人們度過一年一度的重陽節。

來到敬老院我們按照輔導員的吩付在敬老院門前的大空地集合,然後提着抱者花花綠綠的營養品和日常用品走向公公婆婆們。公公婆婆看了我們後,心花怒放,立刻排成兩隊隊伍歡迎我們。好象當我們是他們的孫子了。

後來,紅十字會的一位阿姨和華潤超市的一位哥哥姐姐們還有我們學校的校長輪流上臺演講。最受人歡迎的要數華潤超市的一位哥哥了!他沖沖忙忙地上臺說了幾句祝福的話,就說“拜拜”了。逗地大家哈哈大笑。演說就暫告一段落。

我們非常的醒目,立刻把禮物交給了公公婆婆,而且我還對我前面的一位老公公說了一段祝福的話:“祝老公公老當益壯,身體健康”呢!老公公聽了樂呵呵的好象是十分開心。爲了哄公公婆婆開心,我們幾個同學找到了一位走路不便的老婆婆,和她聊天,給她按摩,聽她講故事。雖然講的是那些老掉大牙的故事,但是仔細一聽,故事裏蘊含着老婆婆的熱情和好客,使我百聽不厭。

快樂的時間過得真快啊!我們要回去了。一路上,我沒有了像剛纔來老人院時的興奮,心裏好像有什麼想不通似的:我看見東城敬老院裏的孤寡老人,觸景生情,擔心我老了之後也會在那裏安家,沒有親人來看望,每天孤孤單單,生不如死。不過,經過一會兒思考我那個想不通的事情已想通了。現在老人院的工作人員已經改變了很多,對公公婆婆像對自己的父母一樣好,所以,我又恢復來時的心情,和朋友聊天、歌唱……

重陽節的作文500字 篇9

金黃的樹葉離開了樹梢,在空中如蝴蝶樣飛舞,最後以柔美的弧度悄無聲息地落在地上。一片片的金黃,爲冷寂的街道作了最美的點綴,漸漸的,秋天的韻味濃了起來。秋天又來了。

“每逢佳節倍思親”楓葉正紅時,又是重陽節到了。我踏上了家鄉的路。往日泥濘的小路。如今還十分親切,路旁的景物依舊。只是覺得更添了一份愁緒。因爲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是的,重陽節,難免讓人回想起過往的人,過往的事,過往的一切。更難免讓人觸景傷人,不經意間,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親愛的外公。往日外公的歡聲笑語,又在我腦海中浮現,讓我對他的思念在秋風中更加強烈。

幾年前的一個重陽節。那時外公還在我們身邊。他是一個很活潑很可愛的“老小孩”,因爲他有一顆常青的心,又有寬廣的胸懷。他的笑。是那麼爽朗、清澈又慈祥,他的一切,都感染着身邊的人。

可生老病死—這不可逆的自然規律,終究讓外公從此成爲過去,只給我們留下似楓葉般的回憶,徐徐的落下,沉甸甸地壓在心頭。那爽朗的笑容從此定格了。那一刻,我似乎長大了,明白了人世的悲歡離合,明白何謂親情,明白在世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一切。

如今重陽節,我站在往日的小路上,習習秋風,夾雜着思念,吹亂了我的思緒,古往今來,人們都喜歡悲秋。又值重陽,我終於明白這“悲”從何而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時此刻,我反覆咀嚼着這句詩的韻味,嚐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對現實的無奈和對過往的追憶。我於這迷離的秋色中,試圖尋找昨日一幕幕珍貴的畫面,不知不覺,太陽已滑到了山間,像一隻泛黃的大石榴。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心裏默唸着,踏向了歸途……

標籤:集錦 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