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必備】寫重陽節作文集錦9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寫重陽節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寫重陽節作文集錦9篇

寫重陽節作文 篇1

重陽節在當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傳統文化對年輕一代影響的日漸式微,寫重陽節的文章作文。年輕人可以用學習壓力大、工作競爭激烈等客觀因素來解釋自己的這種忘卻,但無法迴避的另一個事實是,在傳統節日被淡忘的同時,西方節日卻在不少年輕人中風光無限。如今許多年輕人熱衷於西方的情人節,卻對中國傳統“七夕”節不屑一顧,就是一例。

事實上大多數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積澱形式,是傳統倫理觀、價值觀的特定反映形態。然而我們不少年輕人卻不知道爲什麼要在重陽節登高、賞菊,更無法體會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倫理內涵。在此次調查中,90%的年輕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從未想到在重陽節爲父母送去一份祝福。這種對重陽節“有名無實”的認識,反映了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在不少年輕人觀念中的某種弱化。

當然這種弱化需要辯證地看待。對於傳統文化中糟粕的東西,這種弱化無疑有益。但是對於那些類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之類優秀的東西,這種弱化就不應該了。因爲,恰恰是孕育於後者之中的倫理規範與價值觀念,成爲構築現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陽節被一些年輕人逐漸淡忘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傳統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這種淡漠已經引起社會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學把誦讀四書五經的部分內容列入課程表。在全國估計已有100萬孩子開始把誦讀古詩文作爲日常學習的必修課。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們背了多少古詩,而是讓他們多瞭解一下自己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並在這種優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爲“知書達理、尚禮重義”的棟樑之才。

寫重陽節作文 篇2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也是我們小學生活的最後一個重陽節,同學們紛紛向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獻上一份最真摯的愛心,獻上一首最動聽的祝福歌,獻上最迷人的舞蹈。

下午3點左右,我們從學校出發,邊敲邊隨着節奏走。你聽,那鼓聲彷彿越過了千山萬水,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都知道向自己的長輩獻上一份最真摯最淳樸的愛。到了敬老院,我們每個班都向老人們獻上了最關切的慰問話和祝福語,使老人們快樂的度過了這幾個小時,雖然時間很短暫,但是,那短暫的時間裏蘊涵了我們對老人們的多少的愛和關心。

透過這次活動我感受到了世界上的.人都是父母所生所養,無不都流淌着父母長輩最摯愛是心血,從你呱呱落地起,父母既要去工作賺錢維持這個家的生活,又要輔導你的功課,還要教育你怎樣做人。可能在你小的時候當你看見父母那粗糙的手時,當你看見父母的腳是那樣髒時,你可能會覺得噁心,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是爲什麼?可能你只會皺着眉頭,捂着鼻子,說真臭真髒,你們知道父母聽了心裏會多痛多難受嗎?他們只會搖頭嘆息說:“你還小,不懂我們做父母的苦心啊!”在這裏不由讓我們想起一首非常感人的詩歌《遊子吟》你們知道嗎?“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行動吧!——孝敬父母長輩,做個好孩子!

寫重陽節作文 篇3

重陽節在農曆九月初九,是傳統的節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爲《易經》中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九,,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爲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寫重陽節作文 篇4

還過幾天就到了重陽節。重陽節又稱老人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到了重陽節我該爲我的爺爺奶奶做些什麼呢?

我想我既然從媽媽那兒知道了農曆9月初九是重陽節的來歷,以及媽媽講的要在那天陪爺爺奶奶登高爬山,吃重陽糕來年長命百壽,我有功夫一定做到陪他們玩。

我還要去敬老院去慰問敬老院的爺爺奶奶祝福他們晚年安慷!福如東海!

寫重陽節作文 篇5

又值重陽

金黃的枯葉離開了樹梢,在空中如蝴蝶樣飛舞,最後以悠柔的弧度悄無聲息地降落在地上,一片片的金黃,爲冷寂的街道作了最美的點綴,漸漸的,秋的韻味濃了起來。秋天,來了。

“每逢佳節倍思親”楓葉正紅時,又是重陽佳節到。我登上了故鄉的山。往日,崎嶇的亂石小路,如今還十分親切,路旁的景物依舊,只是覺得更添了一份愁緒,因爲,睹物思人,而物事人非。是的,重陽節,難免讓人回想起過往的人,過往的事,過往的一切,更難免讓人觸景傷情。不經意間,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親愛的大伯。往日與大伯的歡聲笑語,又在我難中浮現,讓我對他的思念,在秋風中更加濃烈。

去年的重陽節,過去了不久但又似乎很漫長。那時,大伯還在我們身邊。他是一個很活潑可愛的老人,因爲他有一顆常青的新,又寬厚的胸懷。他的笑,是那麼的爽朗,清澈又慈祥,不禁讓我想起“絕類彌勒”。他的一切,都感染着身邊的日呢。

可是,生老病死——這一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終究讓大伯從此成爲過去,只給我們留下似楓葉般的片片回憶,簌簌的落下,沉甸甸的壓在我們心頭。那爽朗的笑容從此定格了。那一刻,我似乎長大了,明白到人世的悲歡離合,明白到何謂親情,明白到在世的我們應該珍惜這一切。

如今的重陽節,我站在山上,習習秋風,夾雜着思念,吹亂了我的思緒,古往今來,人們都喜歡悲秋,又值重陽,我終於明白,這“悲”從何而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時此刻,我反覆咀嚼這句詩的韻味,嚐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對現實的無奈和對過往的追憶。我於這迷離的秋色中,試圖尋找昨日那一幕幕珍貴的畫面,不知不覺,太陽已滑到了山間,像一個泛黃的大石榴。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心裏默唸着,踏向了歸途……

寫重陽節作文 篇6

重陽節,是中國尊老敬老的傳統節日。印象中的重陽節,我都是與爸爸媽媽一起回爸爸的老家去,也就是陪爺爺奶奶吃吃飯,聊聊天。

今年的重陽節,剛好週六,我們一家一早就起來,先去了超市買了許多東西,接着往老家趕。爸爸一路上不斷在絮叨,說早點去好給爺爺奶奶多幹些活。

到了爺爺奶奶家,已接近中午了,媽媽放下大包小包,就把買給爺爺奶奶的餅乾、水果一股腦兒全交給奶奶,又從一個包裏拿出給奶奶買的新衣服,讓奶奶試穿。“媽!來,試試看,不合身我再拿回去換。”奶奶心疼地說:“哎吆,怎麼又買新衣服了,不是有的穿的嗎?”“那都是什麼樣的啦,穿出去鄰居會看不起我們這些小輩的,還以爲我們不懂事呢!”媽媽笑着與奶奶親熱地聊了起來。“哦——行行行,我穿我穿。”奶奶高興得幾乎合不攏嘴。看着這溫馨的一幕,我和爸爸都忍不住笑了。

奶奶試好衣服,媽媽便走進廚房協助奶奶給大家張羅午飯了。

客廳裏,爺爺抽着煙,爸爸喝着茶,爺兒倆你一句我一句聊起了天。爸爸一會問奶奶最近身體怎麼樣,睡覺怎樣,一會又問今年蕃薯長得好不好,現在地裏該種什麼了。我呢,在一旁看書,一聽到番薯,便一個勁嚷着要爺爺帶我去地裏挖蕃薯。“好好好!吃了飯就去。”我的爺爺對我這個孫女兒的要求歷來是有求必應,爺爺笑呵呵的,滿臉的喜悅。爸爸偷偷地向我豎了豎大拇指,這可是我和爸爸早就計劃好了的。因爲爺爺總不讓爸爸幫幹活,總認爲爸爸是文弱書生,不常幹體力活,擔心爸爸吃不消。

開飯了,我們大家說說笑笑,吃得可開心哩。爸爸不停地給爺爺奶奶夾菜,嘴裏不住唸叨:“阿媽,這菜有營養,你要多吃點……”“爸,這菜味道不錯……”奶奶不住推辭:“夠了,夠了,給可可多吃點。”爺爺笑笑說:“我自己來。”我也學着爸爸給媽媽夾菜,可看到媽媽對着我朝爺爺嘟嘴,便又夾了滿滿一筷子的青椒肉片往爺爺碗裏送。爺爺笑呵呵地一個勁兒誇讚我孝順,懂事情。看着我們父女倆一致的動作,媽媽開心了。

下午,我和爸爸跟着爺爺去地裏挖蕃薯,後來媽媽也趕來了。爸爸和爺爺前頭挖,我和媽媽後面撿,只一會兒就裝滿了兩畚箕。

爸爸看了看,對爺爺說:“爸,你先把畚箕裏的挑回去吧,就不用來了,你在家歇一歇,剩下的我來解決。”“你一個人挖,行嗎?”聽出來爺爺不大放心爸爸。“又不是第一次,往年我不是幹過嗎?”“那好,我把這一擔畚箕挑回去。你們過會也早點回,不用挖光,剩下的我明天來。”

爺爺挑着擔子先回了,爸爸又挖了個把小時,終於把那一整塊地的蕃薯全挖完了。我和媽媽收拾了好多,爸爸用籮筐連續挑了幾趟。最後一趟,太陽靠近西山了,爸爸跨着堅實的步子,挑着沉重的兩籮筐的番薯,一步一步,小心地踏在回家路上。我禁不住感動了:我的爸爸在學校裏是個好老師,在老家可真是個大孝子,難怪媽媽總說爸爸是個實誠人。我真應該學着點。

晚上,我們按老家的風俗,全家人圍在一起品嚐着奶奶和媽媽共同做的茭白絲炒粉幹。爸爸對我說:“可可,今天是重陽節,也是敬老愛老的節日,99就是久久,但願爺爺奶奶健康久久,幸福久久。”我點點頭,這一餐,我吃得很多,覺得特別有味。

這次重陽回老家,大家都忙碌了一天,可我並不覺得累,反而覺得很新鮮,很有意義,因爲我懂得了“孝順父母”“孝敬長輩”的真正內涵。我真期待下次再回老家!

寫重陽節作文 篇7

重陽時節,人們在登高的同時,還伴有放風箏的活動。此時的街頭和曠野上,隨處可見放飛的風箏:天上白雲飄飄,風箏點點;地上笑語陣陣,菊花盞盞。好個重陽九月天!

按照當地民間的傳統習俗,一年有兩次集中放飛風箏。上半年在清明,下半年在重陽。清明時節地氣上揚,是放風箏的好時機;而重陽時節金風送爽,天高雲淡,視野開闊。人們紛紛借登高之機放風箏。此時,不少老者也加入到登高、放風箏之列,以健康的體格證明自己能夠活到九十九。

風箏始見於春秋時期,初型均是鳥類。因爲當時還沒有發明紙張,因此只能用竹木製成。漢代,人們已經能夠用牛皮製作風箏了。東漢蔡倫造紙術面世後,人們便開始用紙製作風箏,出現了“紙鳶”和“紙鷹”的稱謂。“風箏”之名的出現,是在五代時期。唐以後,風箏在民間盛行,形狀已經不侷限於鵲、鳶等鳥類,還有仙女、龍、鳳、蜜蜂、蝴蝶、蟲、魚等等,花樣繁多,應有盡有。

放風箏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活動,帶有濃厚的地域民俗色彩,並與各地農時相關。在我的故鄉,清明時節放的風箏各式各樣,但以龍的造型和圖案爲主,傳說自清明之後,龍的活動就越來越頻繁;重陽時節,天空高遠晴朗,經常可以看到翱翔的雄鷹,所以此時風箏的形狀圖案就以雄鷹爲主。飛向高空的風箏,與登高的人羣相呼應,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嚮往。

重陽節的前兩天,我們這些半大孩子就開始自己動手扎風箏了。扎風箏的原料都是自己尋找的。骨架有的用劈開的竹條,有的用柳條。當然,柳條的效果不如竹條理想。紮好骨架後,用糊窗戶的毛頭紙將其糊上,再用毛筆蘸上染粗布用的顏料,在上面畫上喜歡的圖案,一架風箏就大功告成了。至於雄鷹風箏,我們是扎不了的。且不說製作難度大,單是所用材料,我們根本找不到。因此,我們都盼着村裏會扎走馬燈的貓爺來製作雄鷹風箏。他的雄鷹風箏,帶着竹哨,放起來的時候,會發出好聽的哨音。每年重陽節,他都會在鄉親們登高的土丘旁把雄鷹風箏放起來,引來鄉親們的稱讚和喝彩。正是:重陽到來放風箏,互比高低戲秋風。眼界最是今日寬,菊花香中傳笑聲。

寫重陽節作文 篇8

農曆九月九日,日月並陽,是爲重陽。因“九九”諧音“久久”,俗嘉其名,常於今日祭祖與敬老,取其長久之意。

長長久久的日子,子女心念父母健康長壽,父母唯望子女環繞膝邊。無奈人生易老,事業親情難兼顧,天南地北兩遙遙。龍應臺的《目送》,細緻地描述了這種感受:“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百度首頁上兩位老人的背影,伴着夕陽下並行的影子,緩緩走向大雁南飛的深秋。畫面如此安詳,就像你我每次的目送。終有一天,擁抱之時,開始爲父母滿頭的白髮而心痛,“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說與朋友,還有一種慷慨與灑脫,說與父母,真是一種悲愴。面對終將到來的別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態度,最好的方式應該是珍惜當下吧,盡好爲人子女之孝。

自古烏鴉反哺,人盡孝道,天經地義。孝道應有三,即孝心、孝力和孝順。

沒有孝心的人,即便萬貫家財,也於孝無補。當然,有孝心無孝力,想盡孝道也是枉然:整日自顧不暇,拿什麼去孝敬父母?沒錢買肉,割下自己的臀肉給母親解饞;買不起活鯉,寒冬臘月用肚皮焐冰求魚——這種自殘式的封建愚孝,不過是得不到兒女孝敬的古人的可憐夢想。在市場經濟時代,想盡孝,還得盡力去掙錢,用自己的才智和努力創造美好生活。

老人的需求不僅有物質的,更多還是精神上的。要讓父母精神上充實愉悅,光孝不行,還得順,“老小孩,小小孩”嘛,多多寵愛他們,取悅他們,即使不在身邊,記得常打電話給他們,並且告訴他們,有他們的陪伴何等幸福。

羅素說:“一個人如果對自己身外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並從事適當的運動,那麼他的晚年生活就可能過得很好。”這話不假。以興趣爲基礎的情趣,可使老年人的生活品味高雅,才情煥發,退而不休,樂而忘老。

這就不得不推薦20xx年4月百度專門爲老年人推出的全球首個老年搜尋引擎——百度“老年搜尋它將老年人熱衷的如醫療、天氣、曲藝、花鳥、養生等網站在同一頁面列出,不用打字,直接點擊便可查找所需內容。透過這個便捷的視窗,老年人的興趣愛好有了海量優質資訊的支援,從此日子不再單調,也不會寂寞,身心越來越歡快。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百度祝願天下老人精神矍鑠,樂而忘老!

寫重陽節作文 篇9

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五一勞動節,這讓我想起了中國的一些節日,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重陽節。

關於重陽節,有這樣一個傳說。從前,有一個人,是東漢的桓景。他的家鄉有一個怪物叫瘟魔,走到哪裏哪裏得瘟疫。桓景的父母染上了瘟疫,桓景爲了救父母,他翻山越嶺,拜費長房爲師,幾年以後,他身懷法術,費長房交給桓景一把降妖除魔的寶劍,還告訴他回家要給全村一片茱萸葉,一杯菊花酒,要讓全村人登高遠望,突然,瘟魔來了,桓景拿出降魔寶劍把瘟魔殺死了。

重陽節風俗

這讓我想起了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會勾起人們對家鄉的思念。所以,許多詩歌中都流露出重陽節思鄉的情感。重陽之日,家人團聚,王維卻遠離家鄉獨自一人,思念之情在詩歌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在每年的重陽節期間,我都沒有忘記學習。在學習關於節日的知識的同時,我學了國學,它教會了我怎樣做人。“德比於上,欲比於下”,這些古人的至理名言,指導着我們如何處事,如何學習,如何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我想,祖國會因爲有了我們而更加發展壯大。

雖然這個小假期我沒玩很多,但我還是很快樂,因爲我學了很多的知識,也懂得了傳統節日對於我們的重要性,我的收穫真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