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品】九九重陽作文合集九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九九重陽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九九重陽作文合集九篇

九九重陽作文 篇1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每當我想到這首詩我就想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

“重陽節”是個很特別的日子,在這一天我們要和兄弟姐妹還有家人一起登高山、插茱萸……還要更加孝順所有的老人,關愛老人,在家裏多陪陪自己的家裏的老人,因此又被稱爲“老人節”。身邊的很多朋友都選擇去敬老院慰問那些需要關愛的老人,而我選擇了帶上我們家裏的奶奶出去旅遊。

我家有一位善良、慈祥又很勤勞的奶奶,早幾年爺爺過世後,就剩下奶奶和我們一起,赤裸裸的說:從候開始,我們就是奶奶的全部!每一天奶奶都在圍着我們轉,爲我們做很多事情……所以在這個假期,我準備帶奶奶出去走走,去深圳旅遊,過一個不一樣的國慶和重陽節!雖然路上我們經歷了長長的車程,我們一路上歡歌笑語,反而不覺得很遠,一下子就到了,奶奶也很開心。到了目的地,奶奶開心的像個孩子,看來我們的選擇是對的,奶奶喜歡這裏,我想老人家年齡大了,出去的機會可能就會越來越少了,所以我們都很珍惜和奶奶一起的旅遊……

一年中,只有一個九九重陽節,也只有一個老人節,而我家也只有一位老人,所以我們要多多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平常也要多陪他們,不要惹他們生氣,要讓他們開開心心的度過每一天。“願君重陽享安康,幸福恆久樂逍遙”這是我們所有人對家人寄予的最大願望。

九九重陽作文 篇2

重陽節很快就要來臨,我們小學生應該儘自己一份力量去關心自己身邊的老人。這不,前段時間……

那還是在放國慶七天長假的時候,我正在寫作業,媽媽正在看電視,突然,我聽見隔壁的胡奶奶發出了“啊啊”的呻吟,我連忙放下手中的筆,向胡奶奶家跑去。我急切卻又很有禮貌地敲着門:“胡奶奶,我是莎莎,您怎麼啦?快開門呀!”過了好一會兒,胡奶奶纔出來開門,只見胡奶奶平時那張紅光滿面的臉現在蒼白得像一張紙,她雙手捂着肚子,臉上卻還是裝出一副慈祥的笑臉,困難地說:“是莎莎啊,快請進!”我焦急地問胡奶奶:“您怎麼了,鄭叔叔和王阿姨呢?哦,他們啊,吃喜酒去啦,我這把老骨頭…。。走不動了,就待在家裏了。”“哦,是這樣呀,您好像生病了?”“哦,沒有沒有。”胡奶奶一邊搖搖手,一邊還是忍不住地捂着肚子。“您別裝了,我都看見了。”我有點不高興了,胡奶奶明明生病了嘛,她爲什麼要撒謊呀!聽到我已經識破她的藉口,便又笑着說:“沒什麼大毛病,就是老毛病胃疼又犯了,不礙事的。”我聽了心裏纔算舒了一口氣,還好,不算什麼大毛病。於是,我連忙扶胡奶奶到沙發上躺下休息。又回到家中倒了一杯水和找出一片緩解胃疼的藥,便小心翼翼地拿給胡奶奶,熱情地對她說:“胡奶奶,這是緩解胃疼的藥片,你吃下它,胃疼就會好一點的。”沒等胡奶奶說話,我又跑回家找出一隻熱水袋,燒了一鍋熱水灌了進去,一摸,嘿,還真暖和!我急忙跑到胡奶奶家,幫她把熱水袋塞進衣服裏。胡奶奶感激地看着我,不知說什麼好,只是緊緊地握着我的手,不停地說:“在學校裏讀書囡就是好啊!”我被她誇得有點不好意思,低着頭說:“沒有啦,尊敬老人關心老人是我們少先隊員應該做的,您不用這麼感謝我。”說完,我又陪胡奶奶一起看電視,下棋,還給她講笑話呢!直到鄭叔叔他們回來,我纔回家。

回到家,我一屁股坐在沙發上,雖然覺得有點累,但是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我想:我以後不僅要關心自己家的老人,更要多關心自己身邊的老人。我衷心地祝願全天下的老爺爺老奶奶在晚年幸福安康!

九九重陽作文 篇3

每逢過節都是外婆親手給我準備一桌好吃的,今天是重陽節,是外婆的節日,所以早上我和媽媽商量好,要請外婆吃烤魚去,讓外婆也休息一天。下午上完課後咱們就直奔五角場的烤魚店。先上一張飯店門口的'小鯊魚照,這條小鯊魚很漂亮好多人都在給它照像呢。

媽媽點完菜後,在等菜上桌前,我想外婆每天都要給一家人做飯很辛苦的,所以我就給外婆捶捶背。

咱們的烤魚終於上桌了,好大一盤啊,我對外婆說:“外婆,你要多吃點啊!”外婆很高興,摟着我直說謝謝。

媽媽告訴我重陽節又稱“老人節”,是從古時候就傳承下來的,我們要尊敬和關心老人,今天我和外婆過的非常開心。

九九重陽作文 篇4

在民間,在重九登高、飲菊花酒、佩帶茱萸等習俗。習俗由來已久,由此也產生了泳重陽節的詩篇,許多名篇傳誦至今。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重陽席上賦白菊》中寫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白霜。

還似今朝歌舞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道: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如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歌抒發詩人的情感,記載了古代重陽節登高、插茱萸的風俗。有的詩篇至今流傳不衰,成爲千古佳作。

關於“重陽節”習俗的來歷,有多種傳說。據傳,漢初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殘害後,侍候戚夫的宮女環環也被趕出宮,嫁樵夫爲妻,居住在鄉間。日久,她與姐妹們敘述宮內之事時傳出:“每年九月九日,上至皇后、妃子、宰相太臣,下至侍衆輦夫、宮女都要佩戴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九九重陽”求長壽。鄉親們聽了信以爲真,紛紛效仿去做,漸漸傳遍全國城鄉,稱謂“重陽節”。

又傳,東漢年間,汝南有個人叫桓景,醉心仙道。後來,聽說終南山有位仙人叫黃長房,可降妖除魔。於是便棄家,背上行裝朝終南山走去,歷盡千辛萬苦,矢志不移,終於拜在黃長房名下演習法信,歷時三年之久。一天,黃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家將有大災大難,你得趕回去。”同時囑咐道:“先讓你們全家老少,肩膀上都披戴茱萸,然後走到附近最高外,飲菊花酒,大難可除。”桓景聽後火速跑回家中,於九月九日那天按黃長房所說的去做。天黑一家人平平安安回到家中,一看雞狗牛羊都死了。次日,桓景回到終南山向黃長房訴說情況。黃長房說:今後每年九月九日,必登高處,披戴茱萸、飲菊花酒。

舊時,重陽節食俗,興用發麪卷棗、粟子或肥肉蒸糕一說,糕諧音高,有的人家蒸九層糕,象座寶塔,上邊用麪食捏只羊,寓意重陽(羊)。飲菊花酒、插茱萸,這些習俗早已不復存在。民諺說:九月九陰,一冬溫:九月九晴,一冬凌。九九可預測氣溫變化。

九九重陽作文 篇5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爲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詩《與楊府山塗村衆老人宴會代祝詞》:“重九江村午宴開,奉觴祝壽菊花醅。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鋪敘了老人節宴會、飲菊花酒、祝健等活動場景。

其二: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作爲古代季節星宿標誌的“大火”,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爲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座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重陽節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竈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爲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爲依據的。隨着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曆法。

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重陽在民衆生活中成爲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着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九九重陽作文 篇6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談到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那肯定就快到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啦!我決定在這個重陽節做一個重陽糕給我的奶奶。

在做之前,我從媽媽那兒聽到了關於重陽糕的來歷: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重陽糕的歷史,人們吃重陽糕也是爲了取吉祥之意,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聽完了來歷,我就急匆匆地跑到超市裏去,買到做重陽糕的用品。

開始做重陽糕了。我先把糯米粉、大米粉、玉米粉等各種各樣的米粉放進一個大碗裏,然後加入少許的糖和適量的水,再耐心的細細攪拌碾碎成小顆粒狀。接着拿出篩子,先取一部分半溼粉,放入篩網過篩。邊按壓邊鏟邊搖晃,爲了讓做出的重陽糕蓬鬆好看。直至把全部半溼粉過篩完成細粉料。

取一個容器,鋪上打溼的紗布,輕輕放入過篩後的米粉到容器的三分之一處。鍋中放水大火蒸5分鐘後取出,涼了一會兒,我把重陽糕的底層塗上了紅豆沙,讓味道更濃厚,更香醇。想起來就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在米粉上鋪紅豆沙,再撒上蔓越莓乾和葡萄乾,再上鍋蒸15分鐘,就大功告成了。

剛出鍋,那迷人的味道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到了我的鼻子裏來。我彷彿進入到一個夢幻的世界。鋪在上面的蔓越莓乾和葡萄乾,看上去簡直就是錦上添花。我迅速拿了兩塊,一塊給奶奶,一塊給自己。樣子雖然醜了點,但畢竟是自己做的,比外面做的好吃多了,我們倆異口同聲地說:“啊!人間美味啊!”

九九重陽作文 篇7

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在古代,九爲陽數所以叫重陽節。

和大多傳統的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相傳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代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折磨。有一位青年叫恆景,他的父母都被瘟魔奪走了生命,他就辭別了家鄉去訪仙學藝,他跋山涉水來到一座高山,山上有一位法力無邊的仙人,仙人被感動了,把降妖的本領傳授給他,並贈給他一把寶劍,恆景認真苦練,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九月九日這天,仙人交給他一包茱萸,一盅菊花酒,讓他騎着仙鶴趕回家鄉。恆景回到家鄉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他把茱萸和菊花酒分給鄉親們,當瘟魔一出來就被茱萸和菊花酒給鎮住了,恆景上去用寶劍把瘟魔刺死。從此鄉親們又過上了安定的日子。

重陽節不但傳說多,習俗也多:東漢時期形成了九月九日去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爲登高節;北宋時期盛行賞菊、喝菊花酒;重陽節插茱萸在唐朝已經很普遍了,因爲人們認爲這樣可以避邪……

另外,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壽的意思,所以被立爲老人節,因此在這一天,子女都要去看望老人。

不光重陽節過的隆重,中國還有許多傳統節日,我們要像愛爸爸媽媽那樣去喜歡上它們。

九九重陽作文 篇8

“久久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專門爲老人們設立的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節日,告訴我們要從小學會孝敬和尊重老人,要讓所有的老人天天開心、天天快樂、健康長壽,渡過一個幸福的晚年。

20xx年的“九九重陽節”是一個很特別而又難忘的日子,因爲這是我和外婆一起在敬老院渡過的……

那天是10月21日也就是(農曆的九月初九),下午3點鐘的時候,在敬老院的操場上,有許許多多白髮蒼蒼,滿臉皺紋,笑容滿面,和藹可親的老爺爺和老奶奶,他們一個個胸戴紅花,在護理人員的陪伴下,來到操場上早已擺好的座位前,桌子上擺放着各種各樣的水果、糖、瓜子等小食品,他們團團圓圓、高高興興的氛圍其樂融融,中間的一塊空地上,“久久愛心聯盟”“師範學校的自願者哥哥姐姐們”和一些叫不出名的民間藝術家們,在爲爺爺奶奶們表演各種精彩而有趣的文娛節目,有歌舞、武術、快板和聽了讓人哈哈大笑的文藝小品等種類繁多的表演節目,每一個節目都表演得格外精彩,老人們看得是個個喜笑顏開,連連誇讚,拍手叫好,周圍掌聲四起,不斷傳出陣陣的歡呼聲和喝彩聲,我還報名表演唱了一首歌曲——《我要飛得更高》,老爺爺和老奶奶們給了我很大的支援、鼓勵和讚揚。我還用照相機拍下了許多精彩而又難忘的鏡頭。

這一天雖然不是“六一兒童節”,但是我感受到了和爺爺奶奶們在一起過節日的快樂,是我長大以來渡過的最開心、最難忘的一個九九重陽節。

九九重陽作文 篇9

秋風乍起,今天是重陽佳節。詩人王維已經很久沒跟家人在一起了。中秋之夜,他的家人在家高高興興地吃月餅,而他只能在他鄉思念親人。

詩人已經有一個節日是在他鄉度過的,今天又是一個佳節,他就更加思念親人了。這時,他的兄弟們都在向離家不遠的一座高山上進發。他的哥哥已經採了足夠的茱萸,正準備給大家戴上。他忽然發現王維不在,而王維的那份也採好了。他忘了王維還遠在他鄉,心裏想:“王維他今天會不會生病啊,現在天氣變涼了,他能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啊……”而王維此時卻佩戴茱萸去登高了。但他看見別人都是一家人在一起登高,又想起了故鄉的兄弟們。兄弟們一定會看到別人一家人全部都來了,自家缺少了一個兄弟,兄弟們一定會思念他。王維又回到客棧,想起自己以前在家時跟兄弟們登高的情景,他詩興大發,作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他念完之後,心裏便覺得好受了些。後來,這首詩也成了人們思念親人的傳世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