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想和做的閱讀答案

一、素質教育目標

想和做的閱讀答案

(一)知識教學點

1.瞭解”想”和“做”的辯證關係,正確處理“想”和“做”的關係。

2.瞭解發議論要有針對性。

 (二)能力訓練點

1.學習運用比喻和擺事實證明論點的方法。

2.學會在論述涉及兩方面的道理時,不必平均用力,可以針對其中一個方面做重點闡述。

(三)德育滲透點

真正有用的人才,是有創新精神的實幹家。教育學生。既要培養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又要具有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精神。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議論講究分寸語言藝術美。 .

二、學法引導課文通俗易懂,以學生朗讀一思考一議論一練習爲主,教師着重引導。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瞭解“想”和“做”的辯證關係,學習有針對性的議論和議論多方面道理時,可以有所側重的寫法,是學習本文的重點。

2.明確第8節在全文中的位置及其同前文的關係,是學習的難點。;

3.本文在論述“想”和“做”兩者的問題上,爲什麼着重論述“想”的重要,是學習的疑點。

4.解決辦法,“重點”主要透過學生讀、思、議解決,“難點”和“疑點”在學習時,教師應進行精的講解、點撥。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編列結構提綱,理清本文層次脈絡。

2.教師對本文所論述的中心論點——是分不開的,一定要聯結起來的道理作適當講解、引申。對本文作者着重論述“想”的重要的原因作精要的分析、講解。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整體瞭解課文的議論脈絡,及本文運用比喻和擺事實進行論證的方法。

(二)整體感知

這是當代哲學家,歷史學家胡繩寫的一篇談思想方法的議論文,作者針對兩種不同的錯誤傾向——“空想”和“死做”,有感而發,使本文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在議論時i又針對主要傾向——“死做”,既全面又有重點地進行論述,使本文富有現實意義。

(三)教學過程

1.自學課文,要求:

(1)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並簡述理由。完成“思考和練習一”

(2)參考“思考練習二”的學習提示,編列課文結構的提綱。

2.爲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本文的議論思路和論證方法,可以透過投影下列思考題,發動學生動口動腦來實現。

(1)議論文總得對什麼發表意見,這篇文章對什麼發表意見?

(明確:題目已經規定得很清楚:對“想”和“做”發表議論。)要知道,“想”和“做”是兩回事,爲什麼要放在一起來議論?想必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繫。例如“勤奮”和“智慧”,它們有沒有聯繫呢?有.只有勤奮才長智慧,智慧是從勤奮中來的。那麼呢?文章對議

論什麼?(看課文、思考)

——議論的關係。

(2)要議論的關係,就得有自己的見解,見解就是文章的基本觀點,就好像剛纔舉

的例子“勤奮長智慧,智慧從勤奮中來”就是我們的見解。寫到文章裏去,就叫基本觀點,也

叫中心論點。這篇文章的基本觀點是什麼?(看課文,在書上找出來。)

——第七自然段:“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來指導;想,要靠做來證明。是緊密地聯結在一起的。”

“做,要靠想來指導”,做是主語;“想,要靠做來證明”,想是主語。要是把第一句的主語改成“想”,第二句的主語改成“做”,改了以後意思還不變,怎麼改纔好?

——想指導做。做證明想。

明確:這就是的辯證關係。整個第七自然段就是文章的基本觀點,也叫中心論點。

齊聲朗讀這一段。(兩遍)

(3)一些議論文在開頭就提出論點,我們稱它是“開門見山”。這篇文章不是這樣寫的.在第七自然段裏才提出來,在這以前都議論些什麼?換句話說,論點是怎樣提出來的?(看一至六自然段,把表示議論的關鍵句子找出來。)

——在這以前議論了兩個問題:

①“是分不開的,一定要聯結起來”;

②“怎樣才能聯結起來”。

板書:

要聯結——怎樣聯結——論點

明確:文章分兩層闡明基本觀點:第一層,不能分開,要聯結起來;第二層,怎樣聯結起來。

4.要注意:“要聯結”和“怎樣聯結”這兩句是緊挨在一起的。爲什麼這樣寫?

——前一句是結論,總結前五段的議論;後一句是設問,引起後兩段的議論。這兩句挨靠在一起,在結構上起承上啓下的關聯作用。

還要注意,基本觀點後面還有兩段,寫了些什麼?和論點有什麼關係?(看課文)

——運用觀點聯繫實際,着重聯繫學校方面學生學習的實際。

這樣,我們可以先畫一個結構簡圖:

[(1)]—要聯結一怎樣聯結一[(2)]一中心論點一[(3)]

明確:方框“(1)”是一至五自然段,闡述要聯結起來的道理;方框“(2)”是第六自然段,闡述怎樣聯結起來;方框“(3)”是最後兩自然段。,聯繫實際,突出中心論點。按結構文章共分三部分。

5.再想一想,三個方框部分是怎樣講述道理的?(讀一部分,議論一部分。)

(1)讀一至五自然段然後議論:

——先擺“想”和“做”脫節兩種事例:“只會空想,不會做事”和“只顧做事,不動腦筋”,接着分析說理。

(2)讀第六自然段,然後議論:

——分三層:先說理,“想”要從實際出發,接近實際,行動;再舉學游泳事例;最後再說道理。

(3)讀最後兩個自然段,然後議論:

——從正反兩方面連舉幾個事例,邊舉例邊說道理。(如學語文,先舉“他們學習語文,就硬讀課文”事例,接着講“因爲只讀不想,同一個語言文字上的道理,在這一課里老師講明白了,出現在別一課裏,他們又不理解了”。)

6.剛纔講的三個部分,說道理的方法有共同點,什麼地方相同?

——都舉例子擺事實來講明道理。

都舉例子講道理,但是例子和說道理怎樣互相配合,寫法並不一樣,怎麼不一樣?

——第一部分先舉例後說理;第二部分中間舉例,兩頭說理;第三部分邊舉例邊說理。

舉例說理是議論文常用的說理方法。從部位看,有先舉例的,有在中問舉例的,有邊舉例邊說理的;就內容看,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正反結合的。根據需要,寫法富有變化。

7.“想”和“做”都很重要,但是課文議論的分量並不一樣,而是有所側重,有的詳,有的i略。側重論哪一方面?從哪些段落可以看出來? .

——側重寫“想”。第三、四兩自然段略寫“只會空想,不會做事”,詳寫“只顧做事,不動I腦筋”。第八自然段着重寫只知“用功”,不會用思想。

爲什麼着重寫“想”?又爲什麼最後兩段又着重寫學校裏學生的學習?

——文章主要是針對青年特別是學生的思想方法問題。

“只讀不想”和“只記不想”是一般學生學習的通病,所以着重寫學生,着重寫“想”的重要。這樣的文章有的放矢,有針對性。

(四)總結、擴展

本文針對人們生活中常會遇到的現象,評析了“空想”和“死做”的危害性,闡明瞭“想”和{“做”的辯證關係,指出應當從實際出發,把“想”和“做”緊密地聯結起來,並特別強調了只有:用“想”來指導“做”纔會得到進步。

學生可在理解了本文所講的道理後’,聯繫自己以前的實際,寫一點學習本文的心得,以{便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用,獲得終身的教益。

(五)佈置作業

課後寫學習心得,要求聯繫以往自身實際,寫真實感想。 :

(六)板書設計

3

提出中心論點:是分不開的,一定要聯結起來。

爲什麼要聯結(說理)

分析論證論點{

怎樣才能聯結起來(例證)

得出結論:只有聯結起來,才能不斷得到進步。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透過改寫練習,加深對本文寫法的理解。

2.運用本文所學得的知識,練習仿寫。

(二)整體感知

本文說理脈絡清晰,論述逐層深入。全文總的思路是:第一步,概括敘述脫節的事例,提出論題,評析這種作風的危害性,提出中心論點。第二步,深入論述怎樣把聯結起來,以得到進步。第三步,簡要總結全文,針對現實生活中的主要傾向強調“想”的重要,深化中心論點。由表及裏,由淺入深,邏輯性強,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部分段落也是如此。

本節課着重結合語段的理解,學習改寫,仿寫以加深認識。

(三)教學過程

1.重點理解第8節。

(1)朗讀第8節,分析各句間的關係。

(2)畫出本節結構示意圖。

明確:透過示意圖明確舉例和說理如何相互配合。這一段從學習和課外活動兩方面闡明要緊密聯結。詳寫學習,略寫課外活動;重點強調“想”重要。講學習舉反正兩方面事例,反面舉學語文、數學兩個事例,邊舉例邊說道理;正面舉有些同學想出有效方法事例,邊舉例邊說道理。講課外活動,舉開會、演說事例,也是邊舉例邊說道理。

(3)此節主要聯繫課內和課外活動的實例,論述學生應當學會把“想”和“做”聯結起來,特別是要會動腦筋。試聯繫自己和同學們的實際,爲課文另外初充一些事例。

(4)思考第8節在全文中的位置及其同前文的關係。

明確:第8節從全文說理的脈絡看,它側重於從論述避免“死做”的角度來論述怎樣才能把聯結起來。

從與前文的關係看,他論述的內容與第5節中的“學習也好”“死做”“不會得到進步”的提法緊相扣合。

2.學習改寫課文

這篇文章的論點是在論述了“一定要聯結起來”“怎樣才能夠聯結起來”兩個問題以後,在第七自然段自發地推出來的。要是把論點放在開頭第一自然段,讓它開門見山,該怎樣寫呢?第一,寫出開頭第一段;第二,寫一個改寫的提綱。(可以任意變動文章的材料,也可以加進自己的材料。)

(一)開頭:(供參考)

是緊密地聯結在一起的。它們之間的關係應當是一面想,一面做。

(二)提綱:(供參考)

1.開頭:提出中心論點。

2.一面想,一面做:

只想不做——空想——空想家。

(1)只做不想——死做——牛馬。

(2)一面想,一面做——人——不斷進步。

3.想指導做,做驗證想:

(1)舉學游泳例子——光想不下水,永遠不會游泳,想學又下水,纔會得出經驗,學會游泳。

(2)用想指導做,可以明確做的目的意義,找到有效方法,收到良好效果;——用做驗證想,可以總結經驗,找出道理,指導進一步去做。

4.我們學生要學會動腦筋,不光會“用功”,還要會用思想。

(四)總結、擴晨

本文中心論點明確,說理脈絡清楚。擺事實,講道理,正反對照等多種論證方法,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本文的這些特色都值得在同學們的習作中加以採用。

課後以“言和行”爲題,擬寫一個作文提綱。

這個題可按下面要求去做:

1.明確是議論“言和行”的關係,知道爲什麼要議論這個關係;

2.弄清楚正確的言行關係應該是怎樣的關係(說出來就是自己的見解,寫出來就是文章的論點);

3.弄清楚打算怎樣把自己的觀點說清楚(分幾個問題講?分幾層講?);

4.確定好打算用哪些材料(理論方面的,事例方面的,正面的,反面的。)

(五)佈置作業

完成“言和行”作文提綱。

(六)板書設計(略)

標籤: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