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大自然的語言》閱讀練習及參考答案

大自然的語言

《大自然的語言》閱讀練習及參考答案

①幾千年來,他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與氣候之間的聯繫,並據以安排自己的農事活動。在農民看來,鳥語花香、秋山紅葉都是大自然 的語言。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他們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他們趕快種穀子。春末夏初,布穀鳥開始唱歌,可是我們的農民卻懂得她在唱什 麼:她在聲聲地啼叫着阿公阿婆,割麥插禾。

② 這一類的自然現象,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稱之爲物候。物主要是指生物(動物和植物), 候就是我國古代人民所稱的氣和候。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人民就把一年四季寒暑的變換分爲所謂二十四節氣,把在寒暑的影響下所出現的自然現象分爲七 十二候。物候知識的起源,在世界上以我國爲最早。從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關於物候方面的農諺,就是勞動人民實踐經驗的總結。

③ 利用物候知識來指導農業生產的研究,在世界各國已經發展成爲一門科學,叫物候學。物候學和氣候學相似,都是觀測一年裏各個地方、各個區域的春夏秋冬四季推 移,它們都是地方性的科學。所不同的是,氣候學是觀測記錄某地的冷暖晴雨,風雲變化,例如某天颳風,某時下雨,早晨多冷,下午多熱等等,據以推求其原因和 趨向。物候學則是記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往來、養育,例如楊柳綠、桃花開、燕子始來等自然現象,從而瞭解氣候變化及其對動植物的影響。氣候觀測是記錄 當時當地的天氣;而物候觀測的記錄,不僅反映了當天的天氣,也反映了過去一個時期內天氣的積累。所以物候學有時也叫生物氣候學。

物候觀測所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的構造比一般氣象儀器複雜得多,靈敏得多。因此,物候觀測的數據是綜合氣候條件(氣溫、溼 度等等)的反映,同時也反映了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把它用於農事活動,就比較簡便,易爲農民所接受。物候對農業的重要性就在於此。下面是一個例子。

④ 去年(1962年)五一節前後在華北是比較冷的,但五一節當天早上的溫度記錄卻比1961 年、1960年同天早晨的溫度記錄高攝氏二、三度。北京的物候記錄卻反映出了這一事實。去年的山桃、杏樹、蘋果、榆葉梅、西府海棠、丁香和五一節左右開花 的洋槐的花期,總的說來,比1961年遲開十天左右,比1960年遲開五六天左右。根據這些物候觀測資料,可以判斷北京地區農業季節來得較晚。去年,北京 地區的農村人民公社在春初種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的日期播種的,結果受到了低溫的損害。假如能注意到物候延遲,選擇適宜的播種日期,這種損失就 可能避免。

1、選文的說明對象是什麼?是按照怎樣的說明順序說明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詩句。結合選文內容思考,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自然現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選文,回答下面問題。(6分)

(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點的“凡是”有什麼表達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選文節選自《大自然的語言》。請問,以“大自然的語言”爲標題,有什麼好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選文在多數情況下只舉一個例子,但在說明經度差異對物候的影響時卻舉了兩個例子,這是爲什麼?(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4分,每一問2分)說明對象: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2、(4分)因爲高下的差異會影響到物候的變化。(或答“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也對)。

3、(6分,每小題3分) (1)“凡是”表示範圍,說明無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寒冷。這就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2)“大自然的語言”是物候現象形象化的說法,以此爲題,顯得新穎別緻,引人入勝,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或答: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物候現象比喻爲“大自然的語言”,顯得新穎別緻,引人入勝,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4、(4分) 舉例多少應按需要而定。近海地區的氣溫,一般人籠統地以爲比內地暖和,事實上近海地區春天比內陸反而寒冷,這是讀者比較陌生的現象,如果只舉一個例子,讀者會以爲有偶然性,舉兩個例子,更具說服力,讀者就確信無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