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從軍行的閱讀答案

從軍行

從軍行的閱讀答案

[隋]明餘慶

三邊烽亂驚,十萬且橫行。

風捲常山陣,笳喧細柳營。

劍花寒不落,弓月曉逾明。

會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注]明餘慶(約公元588年前後在世)字不詳,平原鬲人,明克讓之子。生卒年均不祥,約陳末隋初間在世。常山陣:兵法上將首尾呼應的一種排兵佈陣之法稱爲常山陣。笳:胡笳軍樂,隋軍中也用,主要用來助攻,提振士氣。朔方城:漢武帝時,漢軍曾攻佔淮南一帶,爲紀念勝利在當地建勝利之城。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寫邊庭緊急,烽火四起,敵人來勢洶洶,十萬隋軍奔赴邊疆,浩浩蕩蕩,威武雄壯。

B.頷聯寫隋軍擺出“常山陣”,以風捲殘雲之勢打敗來犯之敵,軍營中響起了勝利的笳聲。

C.頸聯運用細節描寫和景物描寫,表現隋軍戰士不畏嚴寒、徹夜未眠地守衛邊關的戰鬥精神。

D.尾聯巧用典故,想象隋軍也能像當年漢軍攻取淮南那樣所向披靡,並且建立紀念勝利之城。

15.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14.B(曲解詩意。“打敗來犯之敵”“軍營中響起了勝利的笳聲”錯。頷聯描述的是隋軍同仇敵愾,奮力抗擊敵人的壯烈場面,悲壯雄渾的胡笳軍樂如同當年細柳營中的軍樂一樣響起。)

15.示例:表現隋軍軍容強盛、軍紀嚴明及戰士們保家衛國的英勇無畏的壯志豪情。從“十萬且橫行”“風捲常山陣”“笳喧細柳營”“劍花寒不落”等描寫,可見其雄渾氣勢和戰鬥精神。尾聯用典抒情,希望隋軍能夠取得戰爭的最終勝利。詩人想象着像當年漢軍攻取淮南一樣,取勝之後建立一座紀念勝利的“朔方之城”。全詩格調昂揚向上,表現了作爲大一統帝國隋朝的邊塞詩的“大國之氣”“強國之音”。(大意如此,言之成理即可。每點2分,共6分。)

標籤:從軍行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