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草木智慧閱讀答案

導語:在閱讀理解的第一點就是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內容,理清脈絡。答題時切忌文章都沒完整的閱讀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草木智慧》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草木智慧閱讀答案

草木智慧

關注天人關係是中國文化和人生智慧的顯著特點。從先秦時代到明清時期,我國大多數思想家、哲學家都有自己的“天人觀”,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獨特現象。縱觀中國傳統文化的天人觀,一是老子的“見素抱樸”、“迴歸自然”的“順天說”,二是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制天說”,三是《易傳》提出的天人和諧說。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雖觀點各有差異,但在他們看來,天與人、天道與人道、天性與人性是相類相通的,是可以統一的。

《易傳》在天人關係上提出了一系列樸素而精闢的思想,主要包括: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有普遍規律,人也要服從普遍規律;人生的理想是天人和諧。在今天,這些思想,特別是“人生的理想是天人和諧”的思想依然對我們爲人處世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

《易傳》主張天人和諧。要達到天人和諧,首先要解決“窮神知化”的問題。《繫辭上》說:“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深,指萬物變化之神妙;幾,指事物運動變化的苗頭。極深研幾,即“窮神知化”。這就是說,無論怎樣的幽深不測,怎樣的變化細微,都要窮研而知之。唯此,方能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務。在當時就能提出“窮神知化”的觀點,對於人類認識自然、認識自身、揭示大自然的奧祕,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推動力量。

人既遵循自然法則,又要自強不息,有所作爲,以達到天人和諧的境界。爲此,《易傳》又提出“裁成輔相”說:“天地交泰。後(君)以財 (同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就是說應在認識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對自然加以輔助、節制或調整,使其更加符合人類的要求。“裁成輔相”的觀點,既要求深刻地認識自然,又要求能動地協調自然,樸素地表達了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關係。

《易傳》認爲人生的理想應當是與天地相合,達到天人和諧的最高境界。主張人與自然的關係“不違”、“不過”,講究天人和諧,比較正確地解決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

傳統的天人和諧一方面強調天、地、人相統一,另一方面強調人的特殊性,將人與自然的關係定位在一種積極的和諧關係上,不主張片面征服自然。它肯定天道之創造力充塞宇宙,而人則“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並能夠將仁的精神推廣及於天下,澤及草木禽獸有生之物,達到天地萬物人我一體的境界,天、地、人合德並進,圓融無間。這些思想啓示我們,人生要“順天”,才能實現天人和諧的目標。

中國文化與人生智慧向來主張親近自然,關注自然,在思考人與自然關係時,重視自然資源的'作用。自然資源是自然奉獻給人類的珍貴禮物,它不僅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載體。自然資源可以理解爲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時間空間格局、對人類生存和生活直接間接地產生影響的所有自然因素的總和。自然資源包括一切具有現實價值和潛在價值的自然因素,對於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滿足人類多方面的需求,有着極其重要的功用價值。除了具有顯而易見的經濟價值外,其功能和用途的多樣性還決定了具有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如森林所提供的防護、救災、淨化、涵養水源等生態價值以及自然景觀、珍稀物種、自然遺產等所體現的精神性價值等等。

要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的作用,既要透過向自然資源投資來恢復和擴大自然資源存量,又要運用生態學模式重新設計工業,還要透過開展服務和流通經濟,改變原來的生產和消費方式。 (摘自《新華文摘》,有刪改)

1.下列表述與原文有關內容不相符的一項是( )

A.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大多數思想家、哲學家都有關於自然和人的關係的思考,都有自己的“天人觀”,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獨特的現象。

B.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幾種“天人觀”,都普遍認爲天與人是相類相通的,是可以統一的,雖然它們的觀點都有所不同。

C. 自然資源是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時間空間格局、對人類生存和生活產生影響的所有自然因素的總和。

D. 只要想辦法恢復和擴大自然資源的存量,運用生態學模式重新設計工業,改變原來的生產和消費模式,就能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的作用。

2.下列對《易傳》有關內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易傳》提出了一系列精闢的思想,其中的天人和諧的思想,對我們今人的爲人處世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鑑意義。

B.只有深入、細緻地探討研究事物的深奧、隱微之處,才能夠通天下之志,才能夠成天下之務。

C.《易傳》主張人與自然的關係“不違”、“不過”,講究天人和諧,正確地解決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

D.《易傳》中提出“窮神知化”的觀點,對於人類認識自然、認識自身、揭示大自然的奧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3.下列對《易傳》中的“天人和諧”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要實現天人和諧的最高境界,人必須要在瞭解自然規律的基礎之上順應自然。

B.人與自然的關係是辯證統一的,人既要順應自然,又要改造自然;人既不屈從於自然,又不破壞自然。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隸,人要參與大自然造化養育萬物的活動

C.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有普遍規律,人也要服從普遍規律,達到天人和諧。《逍遙遊》中的所說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就體現了這一觀點。

D.人道應該效法自然之道,然而,這種效法又不是被動的,而是要自強不息有所作爲,正如《象傳》所說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參考答案

1.D

2.C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