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我的身體烘乾你的衣服閱讀答案

①這是週一上午的第一堂課。男孩坐在座位上,一手託着腮,一手捏着筆桿,眼睛癡癡地望着窗外。順着男孩的目光,可以看到窗前那棵矮小的桃樹。幾個枝丫正努力向四周伸展着,已是初春,可眼前桃樹枝上依然光禿禿的。男孩知道,是那場突如其來的倒春寒將桃樹剛要鼓出的芽苞又逼了回去。要是在平時,男孩一想起倒春寒,一定會惡狠狠地罵一句:可惡!可此時此刻,男孩的目光呆滯,講臺上老師講什麼,男孩絲毫也沒聽進去,甚至連那隻銜着泥巴,輕輕從窗前掠過的燕子都沒看見。男孩的心早就飛走了,飛到了幾十裏外的家中。

我的身體烘乾你的衣服閱讀答案

②就在昨天,男孩又和父親賭氣了,男孩已想不清這是第幾次慪氣了。只記得昨天下午快走的時候,自己的校服還是溼漉漉的。這讓自己怎麼參加週一的升旗?男孩不想因爲自己不穿校服升旗的緣故影響了班集體,在男孩的心裏,這個班集體既是他學習的'場所,更是他的家,他覺得這個家比幾十裏外的那個家要溫暖得多。

③看着父親拿着那件溼漉漉的校服束手無策的樣子,男孩心裏更加來氣。其實男孩生氣有更深的原因。本來家裏爲母親治病欠了一大筆錢,沒想到母親死後不久,父親又娶了一個女人進了門,那女人居然還帶着一個流鼻涕的小女孩。這還不算,自從那個小女孩進了家,只要有一點好吃的,父親就給了那小女孩,這讓男孩十分不舒服。男孩暗地裏和父親鬧起了矛盾,總是莫名其妙地發火。

④男孩多麼希望父親能夠和自己大吵一頓,或者狠狠地扇他一耳光,可每次男孩發火的時候,父親總是一言不發,甚至沒有任何感情表示。這讓男孩心底裏瞧不起父親,他多想和母親傾訴一下自己肚子裏的苦水,可母親已匆匆離去,再也聽不到兒子的聲音。

⑤眼看返校時間到了,那件溼漉漉的校服始終沒有辦法弄乾。男孩氣憤極了,抓起校服,狠狠地扔在了地上,又重重地踢了一腳。然後抓起那包乾糧,噙着淚水,衝出了家門……

⑥就在今天早晨,男孩因爲升旗沒穿校服被監督員扣了分,爲此,男孩捱了班主任一頓嚴厲的批評。此刻,男孩坐在教室裏,心亂如麻,早沒了聽課的心思。現在,他只想流淚,只想傾訴。男孩就這麼胡思亂想着,恍恍惚惚中又下課了,他一個人呆呆地坐在座位上想着心事。班主任進來了,讓他出去一趟,外邊有人找。男孩走出教室,一看是她來了,手裏拿着自己的校服。

⑦反正校服是溼的,也不能穿!男孩心裏想着,扭頭就走。她上前攔住了他,把校服遞給他。男孩只好接過來,校服居然是乾的!這讓他吃了一驚,又摸了一下,這才相信校服的確是乾的。

⑧男孩愕然了。女人看着男孩的臉,嘆了口氣,說:“知道嗎?昨天我本來想用火烘乾,可家裏正巧一點乾柴也沒有了,咱家又沒有洗衣機甩幹。是你父親昨晚一夜沒睡,不顧嚴重的風溼病,把校服穿在身上用體溫烘乾的!他現在正感冒着躺在家裏呢……”

⑨男孩一聽,呆住了。驀地,男孩想起了父親多年前落下的病。霎時,男孩的淚水如決堤的江水滾滾而出。這時,一隻銜着泥巴的燕子悄悄地從男孩的頭頂上掠過,眨眼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天空中一切又恢復了平靜,好像什麼也不曾發生。

13. 請用一句話概述選文的主要內容。(3分)

14.請結合第③段內容,說說男孩心裏來氣的原因。(3分)

15.文中有不少句子富有表現力,請從下面句子中任選一句加以賞析。 (4分)

A.男孩氣憤極了,抓起校服,狠狠地扔在了地上,又重重地踢了一腳。然後抓起那包乾糧,噙着淚水,衝出了家門……

B.驀地,男孩想起了父親多年前落下的病。霎時,男孩的淚水如決堤的江水滾滾而出。

我選(    )  賞析:

16. 文章結尾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請談談你的理解。(4分)

17. 男孩聽說父親用體溫烘乾衣服後的反應是“呆住了”,請發揮你的想象力,合理描述男孩當時的心理活動。(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字數不少於50字)(5分)

13.示例:父親用身體烘乾男孩的校服,男孩由此領悟深沉的父愛。

14.示例:父親拿着那件溼漉漉的校服束手無策;母親去世沒多久父親再婚;父親疼愛後母帶來的小女孩。

15. 我選A,示例:這個句子透過“抓、扔、踢、噙、衝”等動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男孩和父親慪氣時生氣、傷心的情狀,使人物形象更鮮明可感。

我選B,示例:這個句子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男孩的淚水比作決堤的江水,生動形象地寫出男孩知道父親居然用身體烘乾校服時的深切感動之情。

16. 示例:結尾描寫平靜的天空中燕子銜泥掠過的景象,暗示男孩領悟了父親深沉的愛,內心恢復平靜。文章首尾呼應,相映成趣。

17. 示例:昨晚多冷啊,可患有嚴重風溼病的父親居然用體溫烘乾了校服!這不就是愛嗎?回想小時候,庭院裏、小溪邊、田野裏無不洋溢着我們一家三口的歡聲笑語,可如今我總是故意和他慪氣,真是太不應該了。

評分意見:第13題3分。

第14題3分。(答對任意兩點即給滿分)

第15題4分。

第16題4分。

第17題5分。(酌情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