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論語(選段)》語文閱讀和答案

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6分)

《論語(選段)》語文閱讀和答案

楚狂接輿①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闢之,不得與之言。(《論語·微子》)

子曰:“滔滔②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③易之?且而④與其從辟人之士⑤也,豈若從辟世之士⑥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羣!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⑦?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論語·微子》)

【注】①楚狂接輿:姓陸名通,字接輿,楚昭王時,因見政治昏暗,乃佯狂不仕,當時人稱之爲楚狂。 ②滔滔:比喻紛亂的樣子。 ③以:與、和。同下文“鳥獸不可與同羣”、“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丘不與易也”諸“與”字同義。 ④而:你,指子路。 ⑤辟人之士:指孔子。因孔子周遊列國,相繼離開魯、衛、楚等國。闢,通“避”。 ⑥辟世之士:避世隱居的人。 ⑦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如不與世人同羣生活,那麼要跟誰相處而生活呢?徒,輩。

1、對上面選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接輿是楚國有名的狂人,他的佯狂實際上是一種避世之法。他與當時衆多的隱者一樣,以爲天下無道,政治黑暗,難以有所作爲,便爲潔身自好而遁世隱居與山林鳥獸同羣。

B、只有君王聖明,才能使聖賢君子大有作爲;如果君王無道,聖賢君子不僅會自己退隱,而且相互號召遠離無道之君。因此接輿以鳳喻孔子,諷刺他在天下無道時卻不隱去是一種德行衰敗的表現。

C、面對接輿的嘲諷孔子雖沒能直言想法,但卻可以由接輿的“知其不可爲而逃之”,感受到孔子“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處事態度。

D、孔子對隱士的“不合作”持嚴厲批判態度,他認爲過於消極無爲無法改變天下無道的局面,所以仍不肯放棄對政治的參與。

2、結合上面語段,聯繫當今社會,談談你對孔子“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精神的認識。(3分)

答:

【答案】

1、D (語段中並沒有明顯的表明孔子的“嚴厲批判”的態度,甚至從《微子》的很多語段中可以看出由於當時的社會無道,孔子對隱者的不合作態度還是比較欣賞的,且孔子亦提出“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觀念。但出於對自身道德主張的堅守,所以仍不肯放棄對政治的參與。)

2、“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處事態度在任何社會都是應該秉承的。(1分)孔子所處的年代,政治不清明,天下無道,舉世皆濁,有隱者隱遁山林與鳥獸同居,但孔子卻認爲人與鳥獸不同,即使世事艱難,也應挺身而出扭轉大局,只要是有利人民,合乎義理的,沒有不盡力爲之奮鬥的。(1分)在當今社會,政治清明時局穩定,但也存在一些不良社會現象,我們應始終認識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不可爲而爲之的執著精神,參與變革,慨然擔當起社會的責任。(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