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材料閱讀“沙漠治理”閱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閱讀答案,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分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材料閱讀“沙漠治理”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材料閱讀“沙漠治理”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近日,記者從陝西省林業局獲悉: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巳達93。24%——意味着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

毛烏素沙漠曾水草豐美、牛羊成羣,自唐代起至明清,由於人類的不合理開發利用,毛烏素地區逐漸變成茫茫大漠。

播種綠色,是陝西人70年的堅守。隨着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國家重點工程相繼啓動,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和腳步“定格”在這裏。全國治沙英雄牛玉琴30多年治沙11萬畝,使不毛之地變成了“人造綠洲”;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在14任連長的帶領下,累計推平沙丘800多座,營造防風固沙林帶35條;石光銀成立了全國第一個農民股份治沙公司,一生只做治沙這一件事……

70年來,榆林以年1。62%的荒漠化逆轉速率,不斷縮小毛烏素沙漠面積;栽種的樹木按1米株距排開,可繞地球赤道54圈;林木覆蓋率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0。9%提高到34。8%,陝西綠色版圖向北推進了400多公里。

“綠水青山”來了,“金山銀山”也跟着來了。這些年,榆林風沙區大棚種植、育苗、沙漠旅遊等蓬勃興起,全市從事沙產業的企事業單位150多家,年產值4。8億元,從業人員10萬餘人。

(摘編自《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陝西日報》20xx年4月23日)

材料二:

已有的沙漠改造經驗,往往是在外延上下功夫,種樹、種草,取得了許多成效,但這種沙漠治理方式不僅需要大量的投入,還經常面臨着沙進人退的窘境和風險,重複治理不斷。若從內涵上着力進行突破,不僅可以一勞永逸地改造沙漠,而且可以節省大量人力物力。

我國沙漠的表面土壤普遍含有兩種成分,一種成分是砒砂岩,另一種成分是沙子。砒砂岩一旦裸露就風化,一遇風就起塵,一遇水就鬆散,隨水大量流走,造成大面積水土流失。沙子,結構鬆散、漏水漏肥,不能形成土壤團粒結構,同砒砂岩一樣,是導致土地資源生態退化的“罪魁禍首”。

兩者能不能結合起來,變兩“害”爲一“寶”?陝西省組織科學家從改造沙漠的內涵入手,進行了一項前無古人的研究試驗。

科學家和工程人員起早貪黑,在沙漠採取沙和砒砂岩樣本,在實驗基地建設了14塊試驗田,進行不同配比的土壤試種,研究在不同水旱條件下土壤膠結作用和結構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作物生長的影響。

幾度寒暑,科學家們發明了適宜不同農作物生長的砒砂岩與沙組合配方,集成了砒砂岩與沙組合成土的配方技術、田間配置技術規劃設計技術、規模化快速造田技術和節水高效技術,在實驗室和田間實驗研究基礎上創建了在生態脆弱區水土耦合高效利用模式,形成了完整的砒砂岩與沙復配成土技術。

經過艱苦的努力,沙漠改造首先在試驗田取得成功。連續幾年平均畝產馬鈴薯超過5000斤,玉米單產平均超過1600斤。

(摘編自《且看大漠神工》,《人民日報》20xx年9月14日)

材料三:

毛烏素沙地是我國四大沙地之一,屬鄂爾多斯高平原向陝北黃士高原的過渡地區,包括了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南部、陝西省榆林市北部以及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的鹽池縣。

毛烏素沙地的治理在“整體遇制,局部好轉”的大背景下,未治理面積仍然很大,林下經濟、複合農林業仍處於發展初期等問題,不論是生態效益還是經濟效益都有很大提升空間,距離達到可持續的產業化治沙仍有較遠距離。

同時,該區域已有的“沙產業”研究主要集中於政策分析,缺乏對當前發展現狀的評價,尤其缺乏對在一線實踐“沙產業”的企業機構的定義梳理、統計分析。要了解“沙產業”的特徵、問題、前景,實現其穩定、可持續的發展,就必須更準確地把握沙漠治理產業化的現狀。

爲此,本研究給出了“沙產業”企業的定義,編制了毛烏素沙地“沙產業”企業清單,並透過對位於毛烏素沙漠的各縣級區域的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農林牧漁業發展水平、沙產業企業數量及規模等情況的分析,評價了當前毛烏素沙地“沙產業”發展水平,爲下一步的優化提升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