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試題

高三政治歷史唯物論複習練習題及答案

試題1.56W

一、知識再現

高三政治歷史唯物論複習練習題及答案

關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

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注意兩重性)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

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社會基本矛盾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決定、反作用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決定、反作用 社會基本規律: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

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歷史唯物論 社會發展的總趨勢:前進的、上升的。發展過程是曲折的。這一趨勢透過不斷解決人類

社會基本矛盾解決。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

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

原理;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內容:人民羣衆是社會物質財

社會歷史的 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主體

方法論:樹立羣衆路線 羣衆路線、羣衆觀點的基本內容

(人民羣衆) 堅持羣衆觀點

羣衆路線、羣衆觀點的意義

二、考點掃描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正確理解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

2、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3、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4、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5、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

三、考題訓練

1、讀表:《問候語的變遷》

上世紀70年代 上世紀80年代 上世紀90年代 2007年 2009年

吃了嗎 下海了嗎 跳槽了嗎 買股票了嗎 買房子了嗎

語言是一種味道,人們依靠它傳情達意;語言更是一面鏡子,人們從中可以看到時代的身影。問候語的變遷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 )

A.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B.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

C.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D.社會意識是變化發展的

2、2010年5月,第41屆世界博覽會將在上海開幕。主題是世博會的靈魂,從西雅圖的`太空時代的人類,到日本愛知的自然的睿智,再到上海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歷屆世博會的主題,反映的都是當時人類普遍關注的全球性問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這表明: ( )

①社會存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②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③社會意識能夠反映社會存在 ④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許多家庭不願意自己寶寶屬羊,認爲生肖屬羊的人命運不好。生肖決定人的命運,這是一種落後的封建迷信思想。現在已經進入了21世紀,但這種思維卻依然存在,這主要說明 ( )

A.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具有決定作用

B.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C.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D.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4、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我們迫切需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這表明: ( )

A.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

B.上層建築決定經濟基礎,經濟基礎要適應上層建築狀況

C.生產關係變化就能促進生產力發展

D.改革醫藥衛生體制就能實現共同富裕

5、2009中央一號檔案指出,允許農民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

( )

①必須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②處理社會關係的實踐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③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

④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就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十七大報告指出: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這體現了我國改革的性質是 ( )

A.改革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工作的強大動力

B.改革就是使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

C.改革就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D.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7、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這樣做的依據是: ( )

A.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 B.關鍵部分的功能對整體起決定作用

C.經濟基礎要適應上層建築的狀況 D.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

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立法工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完善法律制度,夯實社會和諧的法治基礎。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材料二:2007年6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透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該法於2008年1月1日實施。《勞動合同法》的制定歷時兩年,共收到各方面提出的意見191849件,經全國人大常委會4次審議,充分反映了國情民意,符合憲法的基本原則。這部重要法律合理地規範了勞動關係,是民主立法、科學立法的又一典範,爲構建與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必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生活產生深遠影響。

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分析說明制定《勞動合同法》的必要性。

高三政治複習教案:歷史唯物論參考答案

1—7 DADABDD

8、參考答案:①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我國現實勞動關係存在的問題客觀上需要法律保護,《勞動合同法》制定有其客觀必然性;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勞動合同法》的制定實施有利於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有利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就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勞動合同法》合理地規範了勞動關係,有利於鞏固和完善經濟基礎。③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必須堅持羣衆觀點和羣衆路線。《勞動合同法》爲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