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頭條

請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轉給孩子看)

馬雲曾說:“當你不去拼一份獎學金,不去過沒試過的生活,整天掛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寶,玩着網遊,幹着我80歲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幹嘛?”

請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轉給孩子看)

讓我想起前段時間某中學校長的一篇刷爆朋友圈名爲《不讀書、不吃苦,你要青春幹嘛》的演講稿,大家都紛紛轉發、討論關於“吃苦”的話題。

同學們,什麼叫吃苦?

你在有空調、有熱水喝的教室裏學習能算吃苦?

你在有空調、能洗熱水澡的寢室裏休息算是吃苦?

你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裏生活能算吃苦?

當你抱怨自己已經很辛苦的時候,請看看那些飯吃不飽,衣穿不暖,凍着腳丫,啃着窩窩頭的窮孩子,請對比一下那些透支着體力卻依舊食不果腹的打工者。你算是吃苦嗎?

孔子曾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做人眼光要放長遠,不能只貪一時的安逸,讓內心的懶惰控制你的生活。

人生有些苦註定要吃,今天不苦學,老來是要後悔,是要受苦的`。要知道,青春最好的營養就是刻苦!

作爲學生,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學習。然而現在,有些孩子談到讀書,談到吃苦,猶如談虎色變。

有些人在本應該刻苦學習的年紀,卻選擇了玩耍,比如:聚在一起聊好吃的、聊穿的、聊化妝品,一起逃課、抽菸、打撲克、玩遊戲……以爲這就是瘋狂,這就是該有的青春。

他們看不起那些一天到晚在讀書的好學生,覺得他們是書呆子。

殊不知,幾年過去年後,好學生上了好大學,找到好工作,而他們卻要考慮要不要去打工,或者在懊悔自己沒有認真讀書。

著名作家龍應臺在給兒子安德烈的一封信中這樣寫到: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爲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爲,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這樣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段父子之間經典的對話:

  兒子剛上學不久就問當農民的父親,人爲什麼要讀書

  父親說,一棵小樹長一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者當柴燒。10年的樹可以做檁條。20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樑,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傢俱。

  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羣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上幹不了別的。

  如果小學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小學的知識夠用了;如果初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如果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樑了;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知道了嗎?

  兒子說知道了。

  父親又問:放羊、種地、當保安,丟人不丟人?

  兒子說丟人。

  父親說,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

  不是說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不讀書或者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

這段對話告訴了我們努力讀書和不讀書的大不同。

孩子,如果老天善待你,給了你優越的生活,請不要收斂了自己的鬥志。當你覺得苦,覺得累,想要放棄的時候,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的比你早、跑的比你賣力、天賦還比你高德牛人,他們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個你永遠只能眺望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