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是什麼使孩子變得粗暴無禮

                中國青年報     2002-12-30     夏秀芳 

是什麼使孩子變得粗暴無禮

 

 作爲一名一線教師,看了青島那位同行的文章,他的無奈和困惑我有着切身的體會。 

 現在的學生的確比以前難管多了。當年我們做學生的時候,對老師簡直敬若神明,不光拿老師的話當“聖旨”,被老師派去做件什麼事,都覺得無尚光榮。如今呢,個別學生不僅犯起錯來膽大包天,而且你想管管他,沒準他還有一大堆道理等着你呢。 

 每逢碰到這種情況,我會覺得自己很失敗,甚至有些惱羞成怒,但我始終對自己說:他們畢竟還是孩子。面對這些事情,最重要的不是憤怒,而是思考。是什麼使我們的孩子變得粗暴無禮?青島同行認爲“當今學生不缺溝通不乏激勵缺的是管教”,我覺得還是過於偏激了。 

 近年來,我們教育界的確引進了不少新觀念,如倡導激勵教育、賞識教育等。老師們也做了很多努力,與孩子們接近和溝通。但是,我認爲,絕不是因爲激勵賞識太多使孩子們變得嬌縱無理,孩子們不服管教,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不服管教的學生,大多是所謂的“差生”,學習成績一般偏下。而成績好的學生大都比較乖,爲什麼呢?大家都知道,現行教育中,分數幾乎是衡量一個學生優差的惟一標準,成績好的學生受老師寵愛,受同學尊敬,在班裏威信高,他們的'心理更容易得到平衡。而一個考不到高分的學生,即使你比別人更誠實、更健壯、更樂於助人,也很難博得老師歡心,在班裏也得不到重視。 

 舉一個小例子,同樣是一次遲到,成績好的學生容易被認爲有合理的理由而原諒,而成績差的學生,就有可能被責問是不是睡懶覺了。孩子們的心是很敏感的,他們非常清楚老師對自己的喜歡、欣賞有多少。長期處於一個羣體中不被承認,很容易使人變得壓抑和易怒,更何況是正處在“懷疑一切,反抗一切”的青春期的孩子們呢? 

 再看我們的管教,在成績第一的前提下,管教最重要的目的,往往就是讓孩子們心無旁騖地學習,而很少考慮學生的其他需求,試問這種“管教”能不遇到反抗嗎?其實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很多老師也不是不明白這一點,但在成績、升學率的重壓下,卻不得不“嚴加管教”,於是,那些不服“管教”的孩子就成了“刺頭”。 

 談到溝通,稍微做一些調查,就會知道,家長能與孩子進行平等、積極有效溝通的,絕對是少數。而老師呢,也許我們能做到和學生平等地談話,但多是諄諄教導和灌輸,很少讓孩子可以保留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少年的思想,青春的煩惱,我們又能有多少人可以和他們感同身受?有些老師還往往認爲“管你是爲你好”,因而理直氣壯,這樣矛盾就很容易激化。那位被全班同學聯合炒掉的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管教做的大概不少,和學生的溝通我覺得肯定不夠。 

 我相信,無論多麼難纏的學生,他也都是一個孩子,美好和純潔是他們內心的主流。以肯定和賞識的目光注視他們,愛他們,是不會寵壞他們的。因爲愛是最好的教育。

 

標籤: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