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關於科學教學工作計劃錦集十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計劃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學工作計劃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科學教學工作計劃錦集十篇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爲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爲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二、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共89人,2個班。這些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相對不如課改前的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爲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啓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三、教材分析:

《科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尋訪、觀察活動”爲主線展開的。第一單元是對學生科學意識的培養,啓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第二單元是考驗學生平時的觀察能力,並在以後各單元中安排了“科學在我身邊”、“我們怎麼知道”“水的科學”、“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我們周圍的空氣”等五個單元的內容。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生命,自己去發現自然現象和物質,並對物質現象進行觀察,認識物質成分、作用、與我們生活的關係,認識常見的材料,瞭解簡單物質的基本構成,學會簡單的科學測量、思維方式。

本冊書22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爲六個方面:

1、科學在我們身邊:(1---3)課,以學生玩玩具的生活經驗爲線索展開,拓展到了解身邊熟悉的、常見的事物,教材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透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走近科學",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2、我們怎麼知道:(4---9)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爲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物體,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祕,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爲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3、水的科學:(10---14)課,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爲線索,透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佈、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瞭解、認識水的特點。

4、天氣與我們的生活:(15--19)課,以“學生對天氣的親身體驗"爲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5、我們周圍的空氣:(20-22)課,以空氣爲主要研究對象,讓學生經歷各種探究活動,體會和認識空氣的有關性質及空氣對我們人類生活的重要意義。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願意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3.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4.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5.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6.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五、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

2.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3.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教學難點:

1.本冊課本開篇之初,便設計了很多的對比分析、對比實驗、對比研究,對於初涉科學的小學生此項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2.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認知習慣,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又一難點。

六、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⒈措施∶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爲主,社會實踐爲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並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及過程的培養。

2、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爲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佔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製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並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七、教學進度安排

嚴格按聯合校進度執行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本學期教學目標

充沛挖掘課程資源,和小朋友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同學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同學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同學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同學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提高同學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同學的基本情況分析

四年級同學經過兩年的系統學習,在知識、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礎與進步,他們對於課上的要求都能認真的完成,小組實驗、研究、調查和製作等都能較好的配合。課堂上他們動手動腦都很積極,一些常規已經基本養成並且紀律也相對穩定,這些爲新課程的學習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爲繼續學習進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礎。

五年級的同學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本冊將引導同學經歷更爲完整的探究過程。透過學習讓同學強調實驗前後的推測、解釋要有充沛的依據。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和規律。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並製作模型。

三、教材分析

四年級:遵循兒童的認識發展規律和探究活動的一般過程,在四年級上學期重點培養同學“計劃與組織”的主探究能力,爲同學深入研究科學問題提供保證。第一單元爲“探究過程能力訓練”單元,也是本冊教材重點培養的探究過程能力的準備單元;二至七單元爲“綜合探究活動”類單元,是本冊教材的主體,透過“做中學”探究活動,培養計劃與組織的能力。第八單元爲“探究的探究”單元,對本冊教材的主探究過程能力培養進行總結和反思。

五年級:本冊教材重視探究過程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重視科學探究方法的運用和提煉。爲更好地培養同學的“模型與解釋”這一探究過程能力,教材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同學透過自主,漸進的親歷科學探究活動,逐步理解模型與解釋的意義。

四、教學措施:

1、首先要加強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平時要充沛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規範、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爲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同學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同學爲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同學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同學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注重同學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同學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4、掌握小同學科學學習的特點,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空虛教學過程,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悉心地引導同學的科學學習活動。還要充沛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同時開展科技小製作活動課程。

5、四、五年級繼續開展科學試驗田種植活動。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冀教版科學教學計劃。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識方面,劃分爲四個教學單元:

《生物與環境》單元,透過對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係。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羣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透過對生態瓶的製作、觀察,探究生態羣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

透過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引領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着指導學生認只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係。

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係。

最後透過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結實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教學內竄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

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光煥發分爲四部分,讓我們瞭解重力、彈力、反衝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並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係。

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太小,認識力的單位,爲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

第三部分認識摩擦拭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製作一個小車。

2、能力方面

實驗能力:實驗操作方法,對比實驗,模擬實驗。

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製作能力,創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透過講述我國的珍稀生物,我國古代在天文科學方面的成就,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透過自然知識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自然變化是有規律的,人可以瞭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和創造精神。

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爲核心,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

各單元都要求學生親身經歷過程,這一過程也將延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難點。

四 、相關措施

1、根據自然學科的特點和高年級學生的特點,自然課仍然要加強直觀,重視課本上的圖畫和實踐操作,工作計劃《冀教版科學教學計劃》。

2、重視指導學生認識各種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變化規律和原因。

3、不同的課型用不同的教學思路。

如探究各種自然變化規律,原因的採用“問題――觀察實驗――思考――結論――應用”或”“問題――假設――觀察實驗――結論――應用”的結構;以培養學生技能爲主的課多采用“認識構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覆練習”的結構。

4、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加強與生活生產社會的聯繫。

5、注意發展兒童智力,培養能力。

6、注意與其它年級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繫。

五 基本活動: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六、教學進度:

周次 起訖月日 教學內容 教時 執行情況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可喜之處:透過上一學期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着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爲突出。

二、教材分析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本冊教材有五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遊戲裏的科學,主要引導學生髮現在自己所熟悉的遊戲中的科學知識,知道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第二單元:太陽與時間,主要引導學生探究太陽與時間的關係;第三單元:電的本領,學習簡單的電路的連接,知道電在生活中的應用;第四單元:我們的身體,瞭解我們的身體的結構,加強體育鍛煉,強健身體;第五單元:動物王國,主要引導學生認識昆蟲、鳥、哺乳動物等的特徵。

三、實驗目標

(一)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二)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

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三)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四)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五)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基本措施

(一)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二)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三)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四)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五)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六)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七)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八)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五、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資訊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資訊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 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

六、主要實驗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生科學素質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透過經歷真正的科學觀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初步體會到科學觀察需要細緻,講求方法;並在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活動中獲得自信。

2、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調查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

3、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4、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6、能查閱資料,瞭解有關的問題。

7、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同時透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展學生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興趣。

三、教學措施:

爲了較好完成本學期的教學目標,針對我們學校學生在今年畢業考試中科學學科存在的實際情況,結合學校的子課題“導、學、練"的教學模式,突破教材難點,解決重點,結合現在五六年級學生實際,我擬定了如下的教學措施:

1、課堂常規有序:課本、筆記本準備好擺放在書桌上,鈴停準時上(下)課,互不侵佔時間。

2、課堂中隨時提問評價給分:加分內容(發言、傾聽、猜想、敢於提出不同意見、合理的建議、創新的設計等),進行及時評價反饋,讓學生即時掌握自己的平時情況。

3、實驗實行評分考覈:爲了使每位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展,實行小組長、實驗員、記錄員輪流制,實驗記錄考覈制、

4、要求學生平時多觀察生活中的科學現象,並且能用所學知識解決一個或幾個生活問題,真正實現科學的生活化。

5、實行課課內容當堂理解掌握,下節課提問打分制度,單元一練一測驗的模式,課堂作業,及時批改,讓學生養成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而且作業也實施評定。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6

小學科學學科本學期教研工作重點:更新教育觀念,以培養習慣,激發興趣爲目標,紮實做好科學實驗教學工作,切實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努力培養學科師資力量,充分發揮現任科學老師優勢,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努力加強教學流程管理,使教研活動成爲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基本情況: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科學實驗是主渠道 。

二、工作目標:

1、加強學習,推進課改實驗成果,繼續保持科學教學質量的領先地位。

2、加強進修,提高教學業務水平,樹優秀教師形象。

3、糾正學生的偏科思想,轉變只重視語、數、外觀念,培養學生科學興趣和科學素養,要學生像科學家一樣重視科學學習,要學生有一定的科學創新能力。

4、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讓學生在交流中學習、在學習中積累經驗。

5、用實驗活動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教師要針對學生特點,開展相關小組活動,以點帶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6、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書,多看科普知識,開展參觀校園科技室等活動,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

三、工作措施:

1、加強業務學習繼續學習科學課標,組織教師開展專題性課題研討,任課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材意圖,全面掌握教學目標。

2、用新課標來評價衡量課堂學質量,轉變傳統的評價方式,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利用自評、互評等方式,更新評價觀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利用集體備課的機會精心備課,合理地安排各項教學活動,爭取教學上有突破,有創新;組織教師參加教科研徵文競賽活動,力爭有一定論文在各級教育報刊雜誌發表。

3、利用公開課活動開展經驗交流,學理論,學教法,更新教學手段,加強學科教學常規,繼續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利用觀課議課的機會互補不足,借鑑優秀的教學經驗加以吸收形成自己的經驗。每個學期均要開展相互聽課評課活動,且每學期不少於10節。

4、適當組織四、五、六年級學生結合科學課程開展簡易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做好觀察、實驗和記錄,撰寫好觀察報告,提高科學學習能力。

四、工作安排:

九月份

組織教師參加市級“一師一優課”以及“三優工程”的評選。

十月———十一月份

⒈推門聽教學模式課。

⒉小學科學課情況調研。

十二月份

抽查各學校科學實驗課。

一月份

⒈小學科學實驗操作。

⒉小學學業水平檢測。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區教研室、學校教導處的工作計劃,着眼於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教師專業成長,致力有效教學策略研究,提高科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營造科學教師團隊進取氛圍,促動教研組工作開展,進一步深入科學新課程實驗和教學科研,提高科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推進我校科學教科研工作深層次的發展和提高。

二、工作目標:

以科學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爲指導,立足課堂教學,切實深入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鑽研,提高科學學科的教學質量;搭建業務平臺,快速推進教師教育教學業務的成長,謀求專業水平的更高發展;營造科普氛圍,紮實培養學生自主實踐創新的能力,促進科學素養的全面提升。

三、具體工作及措施:

1、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落實教導處對教師的教學常規管理,做到提前備好課,對於實驗課要在課前做好實驗準備工作。課後要及時做好教學反思,防止出現平時不備課、不反思,學期結束匆忙補的現象,導致降低了教學質量。

(2)組內教師間要加強聽課,聽課後做簡單交流。

(3)根據學校要求,教研組長對教師平時的備課、作業情況在學期中進行三次檢查。

2、推進教師教育教學業務的成長,謀求專業發展。

(1)以校本教研爲載體,促動教師業務水平的發展。鼓勵教師在科學課程的教科研活動中,以自我反思、自我積累爲形式,深入開展教科研活動。

(2)加強集體備課,在組內教師碰到難以解決或有疑惑的時候,大家一起出謀劃策,依靠集體的力量來優化的課堂教學。(3)更新教育觀念,學習新課標教育理論。

3、營造科普氛圍,紮實培養學生自主實踐創新的能力,促進科學素養的全面提升。

4、積極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1)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習慣。每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透過各種激勵機制注意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改變隨便插話和不認真傾聽的習慣,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的習慣,做到討論的規範性和有序性,爲了鼓勵學生認真傾聽和相互協作。

(2)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在課堂內要求學生積極參加討論,認真觀察,科學地進行實驗,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並做有效的記錄。

(3)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多讓學生提問、發言、討論,可以實施根據學生的問題進行課堂教學,實現課堂教學爲學生服務,而不遵循教師意圖。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8

新的學期應該有一個新的面貌新的學期更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爲了更好的完成本學期的工作,特制定瞭如下工作計劃:

指導思想:堅持德育爲首位,以日常行爲規範爲準繩,以新的教育理念爲中心,,力爭在各方面的工作有新的突破。

一、思想方面:

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參加政治習,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依法執教。遵守學校紀律,按時上班下班,按時到崗,堅守職責。嚴守師德規範,加強師德修養,關心愛護學生。在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樹立爲學生服務的意識,一切圍繞學生展開工作。

二、 科學教學工作和讀書:

作爲科學教師應自學主動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認真學習《科學新課程標準》,及時做好筆記,同時寫好心得體會,領悟其中的精華,使理論在頭腦中形成影像,並將其實踐於課堂,促進新課程的發展。本學期至少摘錄5000字的讀書筆記。

積極參加科學教師教研培訓活動及學校組織校本培訓。在學習交流過程中,重點對新課程教學情況進行探討。透過與同行們開展平等、坦誠的專業切磋、交流、探究,互相學習,彼此借鑑,共同分享經驗。每次的交流活動都讓自己有所收穫、有所提高。

加強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實現經驗共享,優勢互補,開發潛能,生成智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在集體備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備課時積極發言,集思廣益,以達到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最大的變化是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問題推動教學。努力實踐“用智慧打造充滿活力的新課堂”。同時,每堂課下來都要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透過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行爲,教學過程及其結果作深入的反思,反思該堂課的成功之處,巧妙之舉或失誤、疏漏的地方。透過反思去吸取精華,直面缺點,使之成爲今後教學過程中改進、借鑑的資源。本學期上一節教學研討課,在研討中是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斷提高。

三 實驗室管理工作:

認真加強儀器室賬目管理。努力做好實驗室各項管理工作。及時進行賬目錄入修改工作,按上級要求及時更新數據,做到帳物相符,按時完成儀器賬目和各種統計表的上報工作,促進科學實驗教學有條不紊的開展。定期檢查、覈對、統計實驗室儀器設備,做到帳、物、卡相符;對丟失、損壞、報廢的要進行登記備案並上報;存放定位存放,

取用方便,儘量做到科學、整齊、美觀。及時進行借用登記制度,凡丟失或損壞的要酌情處理。經常維護保養實驗儀器設備,保證儀器設備完好率,做好使用與維修記錄。

配合組織教師開展活動,上好公開課,提高科學學科的教學質量,並撰寫論文。

四、其他工作:

爲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訓練學生的技能,在本學期加強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組織科技製作小組並按步驟進行活動,在活動中訓練學生的操作技術和製作技術,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爭取人人都會獨立設計製作自己的作品,期末進行作品的展示。

篇四: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科學教學是學生提高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了開展好我校的科學教學工作,特此制定了科學教學計劃。本計劃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爲目的,爲我校科學教學成績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養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素質,遵循學生認識規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強學科聯繫,培養學生人文情懷,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城鄉教育差別。根據各年級學生的認識特點,把三到六年級學生的認識能力培養目標分別確定爲“感知科學”、“走進科學”、“探索科學”。教材將探究過程能力分爲“觀察與提問”“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事實與證據”“模型與解釋”。科學課讓學生在“做中學”活動中面對自然和科學現象,透過動手動腦學習基礎的科學知識,在學習中不斷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對所教學生的分析

四年級學生思維較活躍,在實驗活動中合作意識已經形成,紀律明顯優於三年級。對科學的熱情度極高,熱愛科學,熱愛自然。

六年級學生透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因此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三、具體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爲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爲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實驗器材,做到“精講多練”,多透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四.科學特色活動

(一)科學幻想畫

1、活動目的:

爲進一步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以及大膽想象、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培養孩子成爲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熱愛家鄉,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意識。

2、活動內容:

學生可以全員參與,創作出與科學有關的敢於大膽創新,有意義的畫作。優秀作品頒發獲獎證書。

(二)明天小小科學家

1、活動目的:

爲了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從小養成善於觀察,敢於思考的能力。透過開展科學發明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旁,是鮮活的,並把所學知識運用於發明創造中,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活動內容:

學生可以利用身邊的物品,自己設計創作,進行科學小發明。內容體裁不限。優秀作品會在全校進行展出。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9

根據教材大綱的指導,教師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及愛好,引導幼兒對大自然的奧祕的認識與探本學究。

爲了更加系統的促進大班幼兒的科學教學制定計劃如下:

一、本班基本情況:

我班幼兒對科學方面的知識很感興趣,尤其是對於探索科學的奧祕有着極高的興趣,喜歡嘗試和發現一切新鮮事物,真是興趣盎然。當然其中也存在一些還有待建構的東西,例如有些實驗不能獨立完成,必須得由別人幫助,常規性的東西興趣不高等,介與此,我制定了

以下計劃:

二、科學的教學目標:

(一)主動參加多種形式的科學活動,願意用普通話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或經驗。

(二)培養重點幼兒對大自然中的一些現象和動植物的生長髮育的認識。提高幼兒對科學的探究能力。

(三)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使幼兒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喜歡與他人交往的習慣。

(四)使學生掌握生活中的一些科學常識。

(五)知道自然事物是相互聯繫的,培養幼兒判斷事物因果關係的能力。

(六)學會初步理解晝夜交替現象,知道事物的運動變化市有規律的。

(七)培養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學會合作,做好分工。

(八)培養幼兒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活動中積極思考,自己動手實驗,探究新事物的興趣和能力,感受成功的快樂。

上述是大班科學的教學計劃,我將嚴格按照計劃對幼兒進行培養,但在具體實施的階段如發現不足隨時進行調整,以便對使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教學措施:

(一)有計劃的教育活動與日常生活教育活動相結合。

(二)活動的設計與組織要有利於幼兒主動動手操作動腦思考。

(三)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科學探索精神。

(四)與其他領域教育相滲透。

(五)幼兒園科學教育要與幼兒生活緊密聯繫。

(六)家園密切配合。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0

一、課程目標:

1、激發學生探究物體與物體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存在的的相互作用與平衡關係。

2、培養學生蒐集資料、分析資料,以控制實驗、模擬實驗、分析實驗結果、提出假設等探究能力,鼓勵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

二、指導思想:

1、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爲指導,全面落實《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啓蒙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爲學生後繼的科學學習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在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將學生髮展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素養的諸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追求科學性、實用性、教育性、普適性的統一。

三、教學目標:

1、能透過設計實驗方案和實驗探究槓桿平衡、滑輪、斜面、齒輪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透過觀察、分析資料發現動物、植物有着多種繁殖方式。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對生命的起源、生物的進化做出有根據的假設。用模擬實驗的方法探究地球表面的變化。設計製作能完成一定任務的工具(包括簡單機器、機器人等)。

2、能始終保持對探究物體與物體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達到平衡狀態的興趣以及對未解之謎和生物技術的好奇,並積極關注相關研究的進展。感受生命延續過程的複雜多樣,進一步樹立珍愛生命、保護環境、保護資源的意識。能透過科學家的故事學會並初步形成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能運用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積極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3、能透過收集資料、親歷科學實驗列舉簡單機械的使用,體會到利用簡單機械能幫助人們提高工作效率。舉例說明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發現生物的許多特徵是遺傳的,變異也是生物的特徵之一,分析實例找出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平衡關係。能描述溫度、風、流水、植物對地表改變的作用,能說出岩石主要是由各種礦物組成的。

4、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簡單機械的運用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能關注與生物繁殖有關的生物技術,並能從正反兩方面分析技術的運用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利弊。能提出保護環境、保護礦物資源的建議。能講述科學家(如達爾文)的故事,關注工具發明和使用的發展史。

四、學情分析:

1、可喜之處:透過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着觀察、提問、假設、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處: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爲突出。

五、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教改設想:

1、注重蒐集資訊、現場考察及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與實驗。

2、專題研究,注重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及討論辯論。

七、主要教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 討論法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