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民國模範作文

繼去年底民國老課本《開明國語課本》發引萬千關注後,各大出版社隨之蠢蠢欲動,紛紛計劃趁熱打鐵出版有關民國教育的讀物。有兩家出版社就分別於近期推出了《民國模範作文》和《民國小學生作文》。而在小學白話文課本完全取代文言文課本八十餘年後,這些文言老作文讀來令人感慨萬千,有讀者評論道:“這些老作文散發着純正漢語的清香,悠遠綿長……”據悉,以上兩套圖書之後,《民國模範作文》系列、《民國小學生日記》系列、《左手民國課本,右手民國作文》等也將陸續推出,展現民國語文教育的風采。(8月2日新快報)

民國模範作文

在用《開明國語課本》對現在的語文教材進行了一輪狂轟濫炸之後,“民國作文”的用意也並不複雜,其矛頭直指現行語文教育。看樣子,民國作文又要掀起一股風潮了。因爲有了這種“目的性”,在 認真讀了《民國模範作文》中的文章之後,的確能感受到一種天然的純真之美。但是,僅僅是比較優秀的作文而已,除此之外並沒有感覺出什麼太新鮮的玩意兒。

童趣,是《民國模範作文》所滲透出來的主要元素,也一直是語文教育受爭議的重點。在《民國模範作文》中,幾乎每一篇文章都與童趣的自由有關,畢竟我們今天的部分童趣過於成人化,很多小學生的文章頗有大人的“氣韻”了。在《記某童奇想》中,一個被棗子砸到頭的小孩兒突發奇想,“假此棗而爲瓜也,頭顱不足碎矣!”這足以讓當時的人啞然失笑。在《猴兒戲》中,小作者看完耍猴之後有所感悟:“在現在想起來,不免要爲猴兒打抱不平,要是現在我再去看猴兒戲,我一定買些肉去給猴兒吃,而不把錢送給那些打鐵裝腔的人了。”也堪稱那個年代兒童的深刻。不過,以此來驗證民國時的小學生作文比現在的小學生作文要高明出多少就有些誇張了。且不說棗子砸頭這樣的想法在今天並不多麼出衆,就是比這更出格的“幻想”在如今也比比皆是,至於對猴子的同情,也遠不如今天小孩子對小鳥的幻想。

同時,這《民國模範作文》的部分篇章也很值得商榷。比如《記一個守法的警士》,在作者目睹警士與“公務員”的對峙後,“第二天,我又經過那裏,看見那位警士照常在原處執行職務,我知道他是勝利了,不禁要向他行一個敬禮”。這與扶老大娘過馬路以及敬仰英雄也沒什麼區別。再比如《記撲螢》,作者舉了“他人不然,偶得螢則必盛於器中,使困頓不得其所,而以悶以弱以僕,而其光漸失而至於死,則奚有樂哉”的例子,用今天的眼光看,這描寫也過於“血腥”、“殘忍” 了。還有一些文言文的`文章,雖然古文功底深厚,卻也能反襯出白話文詞彙的豐富。

當然,總體說這書有優點也有缺點。想讀出那個時代的孩子比今天的孩子多麼高明,我看不出來。也許,這又是出版商的新一輪炒作而已。

將“民國作文”定位於炒作,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但我理解。我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去年《開明國語課本》剛剛面世時,我曾經寫過文章對其加以批評,可是後來,我的文章被“斷章取義”,裏面的幾句話被“引用”成了“書評”,反倒成了推介的工具了。不信你看看我被引用的這句話:“葉聖陶、豐子愷以及很多像他們一樣悲天憫人的身兼文學大師和教育家的人是值得我們永遠敬佩的,他們能夠耐得住寂寞,他們能夠深入最窮苦的基層,所以,他們的文學造詣加上他們的教育理論成就了當年的《開明國語課本》。”你能看得出我文字的原意嗎?無形中,很多人和我也一樣成了人家的“槍”。

民國模範作文,僅僅是不錯而已,別把他擺在太高的位置。

標籤:模範 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