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拿來主義教案七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拿來主義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拿來主義教案七篇

拿來主義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領會文章深刻的思想內涵;

2、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

3、學習形象化說理的方法。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學習課文1——7段

教學步驟:

多媒體展示排除法解題思路:

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所以D

問題1:如果一個題有若干個選項,而要證明其中某項正確,那麼只要找出依據,否定其它所有的選項就行了——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快速閱讀《拿來主義》1——7段,把作者提供的所有“選項”一一找出來。

明確:①閉關主義 ②送去主義 ③聽憑送來 ④自己來拿。

問題2:那麼,什麼是“閉關主義”呢?作者是怎麼否定它的?

明確:“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就是“閉關主義”。作者用“給槍炮打破了大門”“又碰了一串釘子”予以否定。

問題3:“到現在,成了什麼都是‘送去主義’了” ,作者這樣說有依據嗎?

明確: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還有幾位‘大師’們捧着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徵主義’”。

問題4:這是例證法。那麼是怎樣否定“送去主義”的呢?

明確::透過與尼采的類比,作者指出“送去主義”的危害——“當佳節大典之際”,我們的子孫“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也就是必淪爲乞丐。

問題5:“送來”的都是些什麼東西?

明確:送來的“先有英國的,德國的廢槍炮,後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

問題6:這種“送來”的本質是什麼呢?

明確:傾銷商品和文化侵略。

問題7:模仿多媒體展示的排除法,歸納1——7段的論證思路。

明確:或閉關主義,或送去主義,或聽憑送來,或自己來拿

閉關主義,實行不通

送去主義,淪爲乞丐

聽憑送來,大受其害

所以,要自己來拿

問題8:1——7段論證的是什麼問題?

明確:論證爲什麼要“拿來”。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學習課文8——9段

教學步驟:

(一)問題1:8——9段論證“怎樣‘拿來’”。其中,“大宅子”比喻什麼?對待“大宅子”的態度和方法,文章擺出了哪幾種?

明確:⑴“大宅子”比喻外國文化遺產。⑵對待“大宅子”的態度和方法有:①孱頭徘徊不敢走進門 ②昏蛋放一把火燒光 ③廢物欣欣然接受一切 ④拿來主義佔有,挑選

問題2:聯繫“大宅子”這個比喻,說說前三種態度和方法究竟分別是什麼意思。

明確:前三種態度和方法的意思分別是:懦弱無能、害怕繼承、拒絕借鑑的逃避主義;盲目排斥的虛無主義;崇洋、主張“全盤西化”的投降主義。

問題3:第9段藉助一系列生動貼切的比喻,對“拿來主義佔有,挑選”的態度和方法做了形象的闡述。用平實的語言,該怎麼表達?

明確:有害無益的(即“魚翅”),要“拿來”,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處的(即“”),要吸取、使用它有用處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煙燈”“煙槍”和“姨太太”),原則上加以“毀滅”(只留少許送博物館)。

問題4:拿來主義究竟怎麼“佔有,挑選”?根據上面的分析,用精練的語言加以概括。

明確: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即批判地繼承。這種態度和方法同樣適合於本國的文化遺產。

問題5:模仿歸納1——7段論證思路的方法,歸納8——9段的論證思路。

明確:或逃避主義,或虛無主義,或投降主義,或批判繼承

逃避主義是孱頭

虛無主義是昏蛋

投降主義更是廢物

所以,對文化遺產要批判地繼承

(二)練習:

話題:對外開放的必要性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要求: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談談你對上述話題的看法。

排除法,實際上是形式邏輯中的選言證明,即透過選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而間接證明論題的方法。這種證明的步驟是:將論證的論題作爲有關問題全部可能成立的幾種假定之一,即作爲選言推理前提的一個選言肢,然後找出依據,否定除論題以外的其它選言肢,從而確定論題的真實性。這樣分析《拿來主義》的論證思路,應該說是一種創新。但限於學生的知識基礎,我在教學中換了個學生熟悉的說法,從而使問題變得比較簡單、容易,而善於化繁爲簡、變難爲易,無疑是教師教學能力的一種體現。

拿來主義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現在學生學習《主義》有何意義讓學生從文字延伸到生活與社會,延伸到書籍與網絡,延伸到個人能力與素養的發展。

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該文難以理解,教師引導學生多閱讀,瞭解國家開放政策,該引進什麼,不該引進什麼。

教學重點

理解破立結合的論證方法以及形象的比喻。

 教學難點

如何“拿來”。

 教學目標

初步掌握快速理清思路的方法以及;

領略形象化的說理的妙處,品味語言背後的深層意味;

吸取思想精華,學習智慧地“拿來”,嘗試理智地“拿來”。

 教學基本設計

1、三問貫串——以三個“?”(什麼叫拿來主義爲什麼實行拿來主義怎麼樣實行拿來主義)爲經,以論證方法和語言特點賞析爲緯,構建一個“點面結合”的教學網絡。

2、三法突破——將“語言品味”作爲重點,運用“形象還原比較法”、自主賞析、質疑解疑來進行突破。

3、三點拓展——思考“拿來”,服務現實;閱讀名作,嘗試“拿來”;開展辯論,明辨“拿來”。

教學過程

 一、 知識準備,激趣匯入。

魯迅先生曾說:“在風沙撲面,狼虎成羣的時候”,雜文是“匕首和投槍,要鋒利而切實”,是“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的東西”,也“是在對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是感應的神經,是攻守的手足。”這是他對現代雜文的作用所作的準確而精闢的說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魯迅先生雜文的典型之作《拿來主義》,和作者一起“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

二、:運用方法,巧析思路——什麼叫拿來主義

1、標題是“拿來主義”,自讀兩遍,你能讀出什麼問題嗎

生:拿來主義是什麼

爲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

怎麼樣實行拿來主義

人稱雜文是議論文的變體,我們一起來看看文章是否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來結構全文的。

小結:巧析思路方法之一:根據文體

2、文章沒有直接的話語闡述何爲“拿來主義”,文章哪些段落闡述“爲什麼拿來”你是根據什麼判斷的

明確:1-7自然段,根據“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來判斷,“所以“,表示前面幾段是在闡述原因,這叫因果論證法。

小結:巧析思路方法之二:尋找標誌

3、 哪幾個段闡述“怎樣拿來”,你是根據什麼判斷的

明確:第8、9自然段。“拿來主義者全不這樣的”,“他佔有,挑選”。

小結:巧析思路方法之三:抓住關鍵

合併同類

 二、:對比分析,學習論證——爲什麼實行拿來主義

1、 提出問題:請你速讀第一部分,嘗試用一句話闡述,作者認爲,爲什麼要拿來

對於這個問題,未深入研讀文字的學生可能答不上來,

2、 拋出第2個問題:在闡述拿來主義之時,作者闡述了哪幾個主義這幾個主義的主體是誰,各有什麼表現,實質是什麼,有什麼樣的危害

默讀文章,小組討論,填寫表格。

主義

主體

表現

實質

危害

閉關主義

送去主義

送來主義

3、 文章主體是闡述拿來主義,爲什麼還要寫閉關主義、送去主義、與送來主義

明確手法:先破後立、破立結合,形成對比,作下鋪墊。

(正因爲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行不通,都有害於中國文化,甚至導致誤國亡國,所以要拿來。)

 三、 還原比較,揣摩喻證——怎麼樣實行拿來主義

1、 齊讀第8、9段。

2、 還原。將比喻論證還原爲抽象的平實的道理。

(設計說明

①還原目的:一是在師生共同探討下,明白比喻論證中闡述的道理,二是領略比喻論證的妙處。

②知識基礎:學生學過《寡人之於國也》與《勸學》,對“比喻論證”的用法和特色有了一定的認識。

③基本方法:教師引導示範後,小組討論完成。)

3、對比。

還原後大致如:有人對國內外的文化遺產不敢接觸、不敢選擇,這樣的人是懦弱無能的;有人全盤否定,盲目排外,這樣的人是昏頭昏腦的;而有的人卻全部接受,崇洋媚外,這樣的人是廢物一個,“拿來主義”是全不這樣的。

他先是佔有,然後挑選。對於……

比較後明確:比喻論證可以化抽象爲具體,化艱深爲淺顯,化枯燥爲生動,即形象突出又耐人尋味,使讀者爲之折服。

4、創新。

嘗試用其他的比喻來說明這些道理。讓學生各抒己見,請學生作評委,評出“創意獎”。

拋磚引玉:也可將“對待文化遺產”用“使用大河裏的水”來打比方

……

5、 拓展。

用比喻的方法論證下列觀點:對外開放,要防止不健康不道德的東西乘虛而入。

拋磚引玉:給窗戶裝紗窗

給電腦裝防火牆。

……

 四、 “拿來”精華,延伸拓展。

思考:現代社會“拿來主義”又有什麼新的內涵試舉一例說明“拿來主義”在個人生活、國家事務中的運用。

 教學反思:

一、對於核心價值的突破。我將《拿來主義》的核心價值定位在“語言的形象化表達與深層意味”上,對於“形象化表達”,採用“形象——還原——比較法”進行突破,也就是讓學生找到運用比喻論證的句子後,將它們還原成一般的抽象的說法,再與原來的形象化的說法來比較,當然,這不是我的首創,我是從鄭桂華老師教《吶喊自序》中得到啓發,“拿來”而已。對於“深層意味”的把握,主要採用示範賞析、自主賞析、和質疑解疑三個方法來完成。以“語言”爲核心而又不停留於“語言”上,從“爲文”探討“爲人”,提倡“語言是胸懷與智慧的表現”!

二、強調生活性。我設計了三道拓展延伸題:思考——閱讀——辯論三部曲,從文字延伸到生活與社會,延伸到書籍與網絡,延伸到個人能力與素養的發展,目的都是爲語文學習引進活水,讓學習與生活接軌,讓“課本只是例子”。

三、強調預設與生成。過分強調預設,按部就班的教學設計牽着學生的鼻子走,只會禁錮了課堂,禁錮了思維。在設計中我爲學生的生成留出了時間與空間,如探究“刪去第2段與第5段可不可以”,對“大宅子”等比喻論證的創新,還有對富有意味的語句的賞析與質疑,爲課堂創造“可以預設的精彩”。

拿來主義教案 篇3

設計理念:

1、充分重視學生之間的自主、合作、展示、交流、探究以及師生、生生多邊良性互動。

2、加強語文課的語言表達訓練,讓學生腦手嘴三者齊動,聽說讀寫四位一體

3、培養學生學以致用活學活用的能力,由課內自然延伸到課外,由文字自然延伸到生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理解“拿來主義”的深刻內涵。

(2)掌握本文的論證思路,初步體會魯迅雜文的藝術特點。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閱讀和分析本文,感受魯迅雜文無可辯駁的邏輯力量,使課堂教學成爲學生思維訓練的體操,精神成長的大餐。

(2)透過合作探究學習,構建民主和諧生動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自主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透過學習本文聽說讀寫,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學習本文,引導學生認識魯迅強烈的“戰士”責任感,樹立對待文化資源的正確態度,加深對祖國改革開放國策的認知和理解,培養博大的心胸和自信、理智的健康的心態。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把握全文思路,理解拿來主義的深刻內涵

教學難點:用拿主義觀點對當今生活現象進行自主分析探究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設定情境,激趣匯入

二、閱讀文字,梳理探究

1、師生互動:課文題目是“拿來主義”,面對文題,你會提什麼問題?

明確:拿來主義是什麼?拿什麼?爲什麼拿?怎麼拿?拿了會怎樣?

2、學生活動:緊扣“拿”字,閱讀課文,自由選題,分組討論,歸納總結。

點撥:

①拿來主義是什麼?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運用腦髓——獨立思考,有主見;放出眼光——看得清楚,有辨別;自己來拿——積極主動,有選擇)

②拿什麼?

文化遺產(外國、本國)

③爲什麼要拿?

閉關主義,此路不通

送去主義,淪爲乞丐

聽憑送來,大受其害

所以,要自己拿來!

④怎麼拿?

方法:佔有,挑選——拿來,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條件:人沉着、勇猛、有辨別、不自私也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

⑤拿了會怎樣?(第10段)

最終實現“創新”:主人是新主人,宅子就會成爲新宅子——人成爲新人,文藝成爲新文藝

3、師生總結:用表格總理以上思路,寫一段話總結以上內容。

明確:

總結參考:

送去主義

閉關主義含義: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拿來主義

立辦法:佔有,挑選——拿來,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結果:創新(目的)——新人、新宅子、新文藝

總結參考:因爲閉關主義、送去主義使國家窮困,送來又非我所需,所以要拿來,運用腦髓,自己來拿。怎麼拿來呢?就是挑選,佔有,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只有這樣,人才成爲新人,文藝才成爲新文藝。

三、應用文字,拓展延伸

1、文章第6節批駁了帝國主義“送給”中國的東西——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國貨”的小東西,對這些東西現在你都怎麼看待?試運用拿來主義的方法分別加以分析。

(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相關的論述,討論交流,言之成理即可)

明確:今天我們去看法國香粉、美國電影和日本商品,應該區別對待,從接納外來文明、促進文化交流與文明對話的角度正面加以思考,這才正是拿來主義的本質。

2、有報刊載文《洋節入侵,聖誕節將成“第二春節”?》,也有這樣一個故事:聖誕節即將來臨,滿街的聖誕老人和卡通人物將孩子們的生活烘托得洋味十足,一位爸爸3歲的兒子買了一本古詩詞,詩詞的扉頁就是大思想家孔子的圖像。爸爸沒有想到,兒子開啟書本後竟然大呼:“爸爸,這本書上也有聖誕老人啊!”爸爸連忙給孩子糾正說:“錯啦!這不是聖誕老人,是咱們古代的教育家孔子。”但是,更沒想到的是,這時孩子竟一臉嚴肅,大聲說:“你才錯了呢!你看他這長長的鬍子,和街上的聖誕老人差不多啊!”

老師家住在黃陵,曾目睹了下面這一幕:20xx年重陽節,黃帝陵軒轅廟碑亭裏,一個12歲上下的男孩一邊小跑着手指廟裏一塊石碑,一邊大喊到:“爸爸,爸爸,快,快到‘炎黃孫子’下照個相吧!”其實巨碑上是鄧小平題寫的“炎黃子孫”四個大字?

那麼,我們應如何面對洋節入侵與傳統節日的不斷淡化?

明確:對待洋節:取其精華,不拒絕,也不盲目崇尚,瞭解洋節背後的文化內涵,探究洋節對於振興傳統節日的可資借鑑之處,接納而不代替傳統節日。

對待傳統節日:對於傳統節日,我們首先應“拿來”,然後“挑選”“區別”,在繼承的前提下有所創新。認識並理解傳統節日的精神與文化內涵以及它對弘揚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意義,認識到與傳統節日相伴的民俗如打腰鼓、扭秧歌、踩高蹺、耍龍燈、舞獅子等有益於身心健康的作用。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聆聽了來自魯迅先生,也是來自歷史的聲音,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老師真心希望,咱們,作爲中國人、當代人,能夠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心態,運用腦髓,放出眼光,向着世界,向着傳統大聲的說出自己的主張:拿來!

五、課外作業:

1、摘錄本文中你認爲有意思的語句,細細品味寫出其特點,下節課全班交流。

2、課外活動:“辯論擂臺賽”

拿來主義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魯迅先生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樹立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思想

(二)在理清文章結構思路把握全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深入淺出的論證特點和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

(三)能針對當前的某一一社會現象或思想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學重點

(一)從結構思路人手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二)從語法修辭人手仔細揣摩語言藝術。

三、教學難點

(一)作者爲什麼繞一圈先淡送去主義,最後才談拿來主義

(二)第3段的類比

(三)第4段的“拋來”“拋給”“送來”的區別。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略)。多媒體展示課題和魯迅肖像

(二)研討新課:理清結構思路

1、從朗讀理解人手

第一步:瀏覽全文,找出所有的“主義”,看“拿來主義”在哪裏開始出現。(學生都很容易找到在第5段汗始出現 )

第二步:抽學生朗讀5段以 的內容。要求:A 劃出生亨新詞和4 理解的句子;B、概括內容委點理清作者思路;C、比較自己的思路是否與作者相似

第三步:逐一落實上面三個問題

第四步:多媒體展示思考題:剛纔瀆的內容,作者緊扣題目展開議論,顯得完整而緊湊,但作者爲什麼 從這裏寫,前面是不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第五步:抽學生朗讀1—4段 要求:A 劃出生字新詞和不理解的句子;B、概括內容要點;C 體會這一部分的作用。

第六步:逐一解決以上三個問題

2、從對比分析入手

第一步:學生討論前後兩部分論證方式有什麼不同。前半部分主要是批駁錯誤觀點,叫駁論;後半部分主要是闡明自己的主張、叫立論;這裏的駁論是爲立論服務的。

第二步:學生討論前後兩部分論證方法有什麼不同。A、兩部分部在擺事實,講道理。但前半部分的事實是客觀典 事例,( 用多媒體打出當時報紙的畫)後 部分既有客觀典型事例(多媒體展示英國的鴉片、德國的槍炮、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的畫面),又有虛擬的比喻(多媒體展示一個窮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怎麼辦的畫面):B、前半部分用類比論證,後半部分用了比喻論證具體是怎樣類比、怎佯比喻的,課後預習,下節課 體研究。

(三 )總結歸納

1、概括全文內容

第一步,學生討論問答,教師板書要點

第二步,教師歸納,爲什麼提出拿來主義,什麼是拿來主義,怎樣實行拿來主義,魯迅先生對繼承中外文化遺產的態度,與毛澤東同志的主張完全一致,那就是:“古爲今用,洋爲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2、總結本堂內容

本節課,主要探討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構,以及全文的主要內容,注意思路和結構的區別:思路是作者安排材料的線索,而結構則是文章寫好後形成的段落層次,是思路的體現。 我們寫文章要先形成思路、在頭腦裏勾畫出藍圖,然後按圖施工,完成結構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揣摩語言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上節課、我們研討了魯迅先生 的《拿來主義》寫了什麼,知道了立論性議論文應該寫些什麼。本堂課我們主要研討魯迅先生寫《拿來主義》是怎樣寫的,哪些方法和技巧是值得我們學爿和借鑑的。

(二 )研習新課

1、魯迅先生的雜文短小精悍,難讀懂,難讀透, 本文卻顯得深入淺出,其原因 ,除列舉了大量的典型事例外、還成功運用了類比和比喻的論證方法。

(1)研討第三段的類比論證

第一步:齊讀第三段

第二步:掌握類比的特點和格式

第三步:將本段歸納爲標準的類比推理

第四步: 學生獨立完成一段類比推理,如用火星與地球類比,得出結論

(2)研討第8—9段的比喻論證

第一步:齊讀這兩段

第二步:掌握什麼是比喻淪證、它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第三步:找出喻體,參考課後練習題

第四步:一一推出本體

第五步: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第六步:請你用比喻淪證中小學減負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魯迅先生的雜文如投槍似匕首,主要體現在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上,下面我們來體會鑑賞

第一步、抽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舉例說明魯迅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多媒體展示《友邦驚詫論》中的嘲諷語句)

第二步、舉出本文具有幽默諷刺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學生獨立看書,然後小組交流,最後全班交流)

第三步、應怎樣運用幽默諷刺、區別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背景與今天的不同,區別敵我矛盾與人民內部矛盾的不同。

3、魯迅先生的雜文短小精悍,與他準確的遣詞造句是分不開的。

(1)辨析第四段中“拋來”、”拋給”、“送來”。

(2)體會第1段中”掛 、“捧” “送”幾個動詞的準確。

(3)品評第2段的” 好”、第8段的“孱頭”、“昏蛋”、“廢物”、第l0段的“使用” “存放”、“毀滅”等的精當這些詞語,有的不可替代,有的位置不可更換,實在是恰到好處。

(4)造句更注重短句與長句、單句與複句,整句與散句合理配搭,相得益彰,讀來既氣勢恢宏,義抑揚頓挫。

(三 )概括總結

1、教師總結本堂課內容,然後分組朗讀課文。方法:全班分成兩組,一組讀第一部分,一組讀第二部分的。要求:讀出句式,讀出語氣,讀出激情。

2、教師總結整篇課文教學後佈置作文,即在研究性課題裏,要有大量的事實、數據,要運用類比論證和比喻論證,適當引入新術語,新概念。

拿來主義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整體把握全文結構,全面理解課文內容。

2、體味論證特色,犀利幽默的語言

【學習過程】

一、文字探究(瀏覽8——10段)

1、爲了闡述拿來主義這一主張,作者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又指出對待這個“大宅子”可能出現的三種態度,即“孱頭”式“昏蛋”式“廢物”式。試結合語境,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

2、第9段中,作者提出了“拿來主義”的做法,即吸取精華,剔除糟粕。仍用比喻論證法,哪些形象包含着作者細微的體察和揣摩?請指出這些喻體各比喻什麼?

3、閱讀第 10段,完成下列四題。

①揣摩“使用”“存放”“毀滅”與上文的對應關係。

②“拿來”者應具有的素質是什麼?

③填空:“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爲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爲新文藝”。即“拿來”的目的是爲了____________(限填兩字)。

④請用一句話歸納段意。

二、脈絡梳理

使用________

存放________

毀滅________

三、開放平臺

魯迅先生當時對外來文化遺產是持堅決的“拿來”的態度,時代發展到今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讓人心跳的高新技術,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化生活,更有那花花綠綠的物質世界。對這些,我們要不要“拿來”呢?拿來什麼呢?(點撥:舉其實例,分析。)

四、藝術探究

“批判繼承文化遺產”是個大問題,魯迅先生用簡短的文字就闡述得明白透徹,爲什麼?(點撥:總結寫作特點。)

拿來主義教案 篇6

[教學要點]

在熟讀課文、理清思路的基礎上,理解作者關於繼承文化遺產問題的精闢論述。

 [教學過程]

 一、誦讀鑑賞第8、9段

1.指定一名學生朗讀。

2.提問:作者是如何形象地揭示“拿來主義”的具體涵義的?

學生討論。

明確:作者形象地把文化遺產比喻成某窮青年偶得的一所大宅子,以對宅子處理的不同態度來形象說明什麼是“拿來主義”。作者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這是批判繼承的先決條件和必備的態度。然後剖析三種錯誤態度:“孱頭”式,“昏蛋”式,“廢物”式。作者在否定了這三種錯誤態度之後,再從正面論述對待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即佔有、挑選。(加點字板書)

3.結合語境,揣摩“孱頭”“昏蛋”“廢物”的含義。

明確:“孱頭”指不敢接觸,不敢擇取的人;“昏蛋”指盲目排外全盤否定的人;“廢物”指崇洋、全盤接受的人。(加點字板書)

方法點撥:上一節課我們談到對作品語言諷刺色彩的學習,談到“把要否定的現象漫畫化,示其滑稽”。這裏,作者把準備批判的觀點形象化,然後着重刻畫它可笑可憎的面目,予以無情的否定,沒有生硬的說教,讀來生動形象,卻又力透紙背。在我們的寫作中應學習運用這兩種方法,以取得較好的諷刺效果。(加點字板書)

4.比喻說理使論述具體形象,讀來意興盎然而便於理解,易於認同,試結合第9段分析“魚翅”““煙槍煙燈”“姨太太”各比喻什麼?

明確:“魚翅”比喻文化遺產中的“精華”,對於精華部分,應該接受;“煙槍煙燈”比喻文化遺產中完全沒有價值,但可適當儲存以教育後代的部分; “姨太太”比喻文化遺產中的“糟粕”,應果斷拋棄。(加點字板書)

方法點撥:作者運用比喻說理,把抽象的關於如何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的理論問題轉化爲一個簡單的經驗性問題。對本文的學習,有助於我們的議論文寫作,避免枯燥生硬的說教,力求具體生動形象,達“潤物細無聲”之效。

板書:

5.學生自由朗讀8~9段,體會比喻說理的妙處。

二、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10段

1.集體朗讀第10段。

2.多媒體顯示:

閱讀本段,完成下列題目。

(1)揣摩“使用”“存放”“毀滅”與上文的對應關係。

(2)“拿來”者應具有的素質是什麼?

(3)填空:“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爲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爲新文藝。”“拿來”的目的是爲了_____________。(限填兩字)

(4)請用一句話概括段意。

選四名學生回答。

三、學生集體朗讀最後三段,體會作者思維的嚴密性和形象性。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魯迅先生離開我們已近七十個年頭了,今天,重讀先生的文章,猶在耳邊迴響。面對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勢在必行,我們應該如何去拿呢?

首先,“拿來”必須愛國。沒有愛國心,只能當亡國奴,只能實行送去主義,是沒有膽量“拿來”的。一百多年的歷史證明了這一點。

其次,“拿來”必須有用,要有選擇地拿,不要抱着“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的偏見。

最後,“拿來”的目的是爲了創新。

五、探究性思維訓練

1.以“拿來主義”審視已學的中國古代文學或外國文學作品,說說“拿來主義”提倡的“佔有、挑選”原則。

2.以魯迅先生的思想發展變化爲依據,說說他對“拿來主義”這一主張是如何實踐的。

3.以“拿來主義”審視我國的改革開放,說說“拿來主義”提倡的“佔有”“挑選”“創新”三原則。

4.“送去”就是“崇洋求榮”嗎?

5.在新的發展機遇面前,我們如何看待“送去”與“拿來”?

請同學們任選二題與同桌討論交流。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指導學生深層探究。

材料1 ……這些採取(舊形式的採取),並非斷片的古董的雜陳,必須溶化於新作品中,那是不必贅說的事,恰如吃用牛羊,棄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養及發達新的生體,決不因此就會“類乎”牛羊的。

舊形式是採取,必有所刪除,既有刪除,必有所增益,這結果是新形式的出現,也就是變革。而且,這工作是決不如旁觀者所想的容易的。

(《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採用”〉》)

中國木刻圖畫,從唐到明,曾經有過很體面的歷史。但現存的新的木刻,卻和這歷史不相干。新的木刻,是受了歐洲的創作木刻的影響的。

別的出版者,一方面還正在紹介歐美的新作,一方面則在複印中國的古刻,這也都是中國的新木刻的羽翼。採用外國的良規,加以發揮,使我們的作品更加豐滿是一條路;擇取中國的遺產,融合新機,使將來的作品別開生面也是一條路。如果作者都不斷的奮發,使本集能一程一程地向前走,那就會知道上文所說,實在不僅是一種奢望的`了。

(《且介亭雜文〈木刻紀程〉小引》)

材料2 “五四”以後,魯迅在思想上有了很大進展,他雖未斬斷與尼采思想上的聯繫,但所取於尼采的,已有別於前一階段。

爲配合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時代需要,魯迅強調了尼采徹底破壞舊傳統的反抗精神。他把尼采和易卜生、托爾斯泰一起稱爲“近來偶像破壞的大人物”,讚揚他們“不單是破壞,而且是掃除,是大呼猛進,將礙手礙腳的舊軌道不論整條或碎片一掃而空。”他堅信“舊象愈被摧破,人類便愈進步”。他提倡樹立尼采那樣不怕孤立的精神。

魯迅在這一時期對尼采的批判態度也是很鮮明的。到1919年,他已感覺到尼采的超人“太覺渺茫”,他批判了自己在前一階段所接受的尼采的“置衆人而希英哲”的思想。

魯迅和尼采的徹底決裂是在20世紀30年代以後。1934年,他在《拿來主義》中寫道:“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次年,他進一步指出,尼采的超人哲學只有兩條路:一條是發狂和死,另一條是收縮爲虛無主義者。

早期魯迅曾以尼采的新理想主義和唯意志論爲理想,希圖改造國民精神以挽救祖國的命運。“五四”時期,他把尼采“重新估定一切價值”的學說作爲反帝反封建的武器,以尼采的“超人”精神鼓勵人們不怕犧牲改革舊弊。20世紀30年代開始,他批判了尼采脫離現實、脫離人們的思想觀念,但依然肯定尼采對資本主義社會現象精到而深邃的觀察。魯迅正是把尼采學說中某些有用部分加以吸收改造來充實和闡明自己的觀點的。

材料3 據柯文輝的《藝術大師劉海粟傳》、吳作人等的《徐悲鴻》、梅紹武的《我的父親梅蘭芳》等人物傳記及20世紀30年代的一些文史資料介紹:1934年劉海粟一行在柏林巴黎廣場普魯士美術館舉辦中國畫展極其成功,大長民族誌氣,“獲得無上光榮與極大成功”;1933年,徐悲鴻在西歐舉辦中國畫展,震動了西歐各國藝壇,破除了西方人輕視中國文化藝術的偏見,在世界藝壇上弘揚了祖國的繪畫藝術;1935年,梅蘭芳應邀訪蘇演出,這次演出促進了兩國人民的友誼,促進了中蘇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是愛國之舉。

仔細揣摩課文第一段文字,語含諷刺,帶有貶義,應從兩方面理解:第一,這是魯迅先生的偏見,魯迅是偉大的,他有許多真知灼見,但並不等於他對任何人任何事的評價總是客觀的,全面的;第二,不應脫離魯迅雜文語言的特點生硬地理解,爲了加強諷刺力度,雜文語言是可以帶有主觀色彩的。

所以,我們對《拿來主義》,同樣要“運用腦髓”“自己來拿”。

材料4 正在進行的“上海國際友好城市電視節”,我們“拿來”了十五個國家的十八個城市的電視節目。人家的藝術,我們可以觀摩、思索、借鑑,既開闊了觀衆眼界,又有利於提高我們的電視藝術,可謂採他山之石,琢本山之玉。

這是“拿來”。此外,還有“送去”。據瞭解,明年,本市將在漢堡舉辦“上海電影周”,在澳大利亞舉辦“上海兒童電影周”,上海雜技團,舞劇《大禹》將赴歐、美、加、日等國演出等等,真是進進出出,熱鬧非凡。

“拿來”和“送去”,這便構成了中外文化交流。這種交流會使我們文化更充實,更成熟。切勿一提“開放”,就擔心人家那兒的“蒼蠅”和“蚊子”,只要注意借鑑,我們就可大膽地“拿來”,也可大膽地“送去”。

材料5 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國是個很有特色的國家。從矇昧的遠古起,幾乎是從一有文化起,中國文化中就有外來的成分。“有容乃大”,中國人民是最“有容”的,我們肯於和善於吸收外來的好東西,不管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所以才能創造出這樣光輝燦爛的文化。魯迅先生提倡“拿來主義”,正表示了這種精神。

但是,中國不但能“拿來”,我們也能“送去”。歷史上我們不知道有多少偉大的發明創造送到外國去,送給世界人民。從全世界範圍內歷史和現狀看,人類文明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這樣輝煌的程度,中國人民與有力焉。

可惜的是,西方國家自從產業革命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世界上其餘的國家都爭先恐後地向西方學習,中國也不例外。今天,中國人民對西方的瞭解遠遠超過西方人民對中國的瞭解。在此情況下,我們認爲,既然西方不肯來拿,我們只好送去了。這是我們的國際主義義務,我們必須認真完成。我們必須把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精華部分送給世界各國人民,使全世界共此涼熱。

(選自季羨林《東學西漸叢書》)

六、佈置作業

1.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方法說理,是本文的一個顯著特徵。請編出能夠闡述“拙劣的模仿會導致喪失自己原有的東西”的寓言故事。

提示:莊子《邯鄲學步》 伊索寓言《鷂子和天鵝》 成語故事《東施效顰》

2.運用“農夫和蛇”的寓言故事,運用擴散思維進行不同的立意。

提示:①農夫的愚昧、蛇的狠毒。②農夫把愛看得比生命更重要,高揚“愛”的旋律。③保護野生動物是人類的職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允許有不同的立意,言之成理即可。

拿來主義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魯迅關於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的原理的方法。

2、揣摩課文中運用比喻的內蘊,學會根據語境辨析語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3、聯繫實際,深入理解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透過詞語表面,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內涵。

教學難點

聯繫歷史背景,揣摩語言的感情色彩。

教具準備

錄音機、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瞭解文章背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提出拿來主義這一主張的。

[教學步驟]

一、導語

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到法國訪問,在一次歡迎宴會上,外國記者接二連三地向他提問。其中一位記者問:“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東西,你們就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馮先生回答:“不!人吃了豬肉不會變成豬,吃了牛肉不會變成牛。”他幽默機智的回答,博得滿堂喝彩。是的。我們學習資本主義的東西,不會變成資本主義,同樣,繼承文化遺產時,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原則,就一定能夠有助於新事物的發展,這個原則就是“拿來主義”。那麼,什麼是拿來主義,爲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魯迅先生的答案吧。

二、瞭解文章的背景

自從中國淪爲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以來,反動統治者,尤其是國民黨反動派在各個方面奉行賣國政策。30年代,國民黨反動派實行文化“圍剿”,各種錯誤思潮也隨之氾濫,封建的遺老遺少們叫嚷復古主義,賣國求榮的“全盤西化”論喧囂一時。左翼文化隊伍中對要不要繼承文化遺產的問題也思想混亂,頗多分歧。面對如此背景,魯迅先生寫下了這篇雜文,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拿來主義”這一主張。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放錄音“拿來主義”

提問:“拿來”的觀點是在哪一段提出來地,是從哪一段開始闡述的?(聽完錄音後回答)

明確:第2段點到“拿來”後,第5、6段再次點到,直到第7段,纔開始正面闡述“拿來主義”這一主張。

提問:課文前半部分主要論述什麼?和“拿來主義”有什麼關係?

明確:課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義”,爲正面提出“拿來主義”作鋪墊。

四、誦讀鑑賞1~4段

1、誦讀1~4段。(指定一個學生朗讀)

2、提問:課文1~4段,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對“送去主義”進行批判的?(朗讀後回答)

明確:指出它的來源——閉關主義;表現——送古董,送畫,送梅蘭芳博士;實質——媚外;危害——討殘羹冷炙(經濟衰敗)、任憑“拋給“(喪失主權)。

3、提問:在批判“送去主義”前,爲什麼先談“閉關主義”?試結合背景談談二者之間的關係。

明確:“閉關主義”是指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抱殘守缺。而“送去主義”則是指國民黨反動派的媚外求榮、欺世惑衆。都是對外政策,雖形式不同,實質卻相同,都不利於民族文化的創造和發展。其結果必然使中國人民陷入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慘境地。

4、提問:對“送去主義”,作者進行了辛辣的諷刺,閱讀課文,找出這些語句,結合語境,聯繫歷史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

明確:

(1)還有幾位“大師”們捧着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做“發揚國光”。“捧”“掛”兩個惟妙惟肖的動作描寫,極盡奚落意味。而“發揚國光”則是反語,實爲“送去”,即媚外求榮。

(2)……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反語,實爲“倒退”。

(3)……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豐富”本指物品多,“大度”本指氣度寬宏,毫不計較。反動政府實際並不“豐富”,也無力“大度”,這裏運用反語。

5、提問:作者在提出“拿來主義”之前,還提到“拋來”“拋給”“送來”,試結合語境,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

明確:拋來——把無用的東西拋棄或送人,一般不懷有不良的動機。表面上好象還維持着國際交往的樣子。拋給——是磕頭求賞之後的賞賜,是有目的的給予,非接受不可。送來——是“拋給”的冠冕的說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來”。

五、師生共同小結

“拋來”的不好,“拋給”(或“送來”的,又不懷好意,什麼是最好的方法呢?文章至此水到渠成,提出了自己的主張——“拿來主義”。該怎麼去拿來呢?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再次欣賞作者是如何在徹底批判“送去主義”的基礎上巧妙提出自己的主張的,並進而找出“送去”與“拿來”的區別。

學生朗讀課文。

六、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聯繫背景,深刻理解魯迅提出“拿來主義”的意義。

2、細讀課文,理清課文的思路。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在理解課文思路的基礎上,理解作者關於繼承文化遺產問題的精闢論述。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明確思路

明確:課文由“閉關主義”導致“送去主義”談起,只是“送去”不僅有悖於“禮尚往來”的儀節,而且必定窮了自己,因此,“送去主義”當然是錯誤的。但是聽憑“送來”就好麼?難道我們受“送來”的禍害還少麼?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二、理解作者對“拿來主義”的精闢闡述

1、齊聲朗讀5~10段課文。

2、教師引導學生研習課文。

資料顯示(一)(投影或多媒體)

……這些採取(舊形式的採取),並非斷片的古董的雜陳,必須溶化於新作品中,那是不必贅說的事,恰如吃用牛羊,棄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養及發達新的生體,決不因此就會“類乎”牛羊的。

舊形式是採取,必有所刪除,既有刪除,必有所增益,這結果是新形式的出現,也就是變革。而且,這工作是決不如旁觀者所想的容易的。

《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採用〉》

資料顯示(二)(投影或多媒體)

中國木刻圖畫,從唐到明,曾經有過很體面的歷史。但現存的新的木刻,卻和這歷史不相干。新的木刻,是受了歐洲的創作木刻的影響的。……

別的出版者,一方面還正在紹介歐美的新作,一方面則在複印中國的古刻,這也都是中國的新木刻的羽翼。採用外國的良規,加以發揮,使我們的作品更加豐滿是一條路,擇取中國的遺產,融合新機,使將來的作品別開生面也是一條路。如果作者都不斷的奮發,使本集能一程一程的向前走,那就會知道上文所說,實在不僅是一種奢望的了。

《且介亭雜文·〈木刻紀程〉小引》

3、提問:這是兩段魯迅關於對待文化遺產問題的精闢論述,請讀後摘錄其大意。

明確:

①關於文化遺產的內容,有中國古代的還包括歐美的。

②繼承文化遺產的方法:“棄去蹄毛,留其精粹”“採用外國的良規”。③繼承文化遺產的目的:“滋養及發達新的生體”“使我們的作品更加豐滿”“使將來的作品別開生面”。

再次閱讀課文5~10段。

4、提問:本文作者主張的“拿來主義”的內容指什麼?

明確:①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②佔用,挑選。

5、提問:“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這句話在文中起什麼作用,如何理解?(提示學生,參看“資料顯示”上的資料,根據語境進行分析。)

6、提問:爲了闡述這一主張,作者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又指出對待這個大宅子可能出現的三種態度。即“孱頭”式、“昏蛋”式、“廢物”式。試結合語境,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

明確:“孱頭”——指不敢接觸,不敢擇取的人。“昏蛋”——指盲目排外全盤否定的人。“廢物”——指崇洋媚外,全盤接受的人。從整段文章看,顯然作者是用調侃的筆法幽默風趣,又很有批駁力地藉以譏諷“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的可笑。

7、提問:第9段中,作者提出了“拿來主義”的做法,即吸取精華,剔除糟粕。仍用比喻論證法,哪些形象包含着作者細微的體察和揣摩?請指出這些喻體各比喻什麼?

明確:魚翅——比喻文化遺產中的精華。鴉片——比喻文化遺產中精華與糟粕互見,須批判吸收的部分。煙槍煙燈——比喻文化遺產中完全沒有價值,但可適當儲存以教育後代的部分。姨太太——比喻文化遺產中的糟粕。

三、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最後一段

1、閱讀最後一段

2、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閱讀第10段,完成下列四題。

①揣摩“使用”“存放”“毀滅”與上文的對應關係。

②“拿來”者應具有的素質是什麼?

③填空:“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爲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爲新文藝”。即“拿來”的目的是爲了________(限填兩字)。

④請用一句話歸納段意。

明確:

①使用——(魚翅)吃掉,(鴉片)供治病;存放——(鴉片)送到藥房去,(煙具)送一點進博物館;毀滅——(煙具)大可以毀掉;(姨太太)請她們各自走散。

②“沉着、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③創新

④“拿來主義”對於創新民族新文化的重大意義。

四、小結

同學們,魯迅先生離開我們已半個多世紀了,今天,重讀先生的文章,猶在耳邊迴響。面對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勢在必行,我們應該如何去拿呢?

首先,“拿來”必須愛國。沒有愛國心,只能當亡國奴,只能實行送去主義,是沒有膽量“拿來”的。一百多年的歷史證明了這一點,香港就是被腐敗的清政府送去的,社會主義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國家強大了,才使分割一百多年的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國懷抱。

“拿來”必須有用,要有選擇地拿,不要抱着“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的偏見,對外國的東西什麼都要,把中國變成發達國家的垃圾場,我們要“拿來”的是高科技、先進經驗,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並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更好的東西來。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這就需要我們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擔負起這一偉大的歷史使命。

“拿來”必須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只有改革,才能適應發展經濟的需要;只有開放,才能擴大市場,國外的高新技術,先進經驗,以及優秀的人才纔會進來,爲我所用,發揮效益。

同學們,魯迅先生的思想博大精深,儘管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但今天同樣能知道我們、激勵我們,讓我們再次欣賞先生的傑作,聆聽先生的教誨吧。

放錄音……

五、佈置作業

閱讀《讀本》中徐訏的雜感《談金錢》。

[板書設計]

①揭來源舉表現

②揭出實質

批判送去主義經濟衰敗

③指出危害主權喪失

⑥“送來”(反面)

主張拿來主義正面態度“拿來”

⑧佔有孱頭

錯誤態度昏蛋⑩條件:沉着、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⑦運用腦髓廢物

放出眼光

自己來拿魚翅

(正面)鴉片取其精華

⑨挑選煙燈煙槍棄其糟粕

姨太太

[延伸閱讀]閱讀下面文段,完成文後1~4題。

有一則笑話,一位胡先生看戲回來,對戲園裏的一幅對聯連聲叫好,別人問他,究竟是一幅什麼對聯呢?胡先生皺着眉頭想了一刻,惋惜地說:“上聯記不清了。”下聯呢?“下聯……”胡先生努力地想了一會兒,說“好象是,什麼什麼‘春’。”——真個可笑!一幅極好的對聯,只記得一個“春”字,還沒有十分把握;而只記得一個“春”字,卻又連聲叫好。這位胡先生的學風,實在惡劣。

這個笑話雖然有些誇張離奇,但胡先生式的學風卻不可說少見。有的人讀書很不認真,甚至是跳躍式,一翻就是十幾頁,幾十頁;有的人讀書,只看字面,不管內容,更不動腦子,粗枝大葉,不求甚解,書本一撂,一無所獲。像站在馬路上看行人一樣,只知有不少人過去了,卻不知過去的是什麼人,這種學風,很與砂子“吸水”相似。你看一桶水倒在幹砂堆上,水立刻被吸得無影無蹤。砂子呢?表面也溼漉漉得。但是,即使抓一把溼得砂子,也搓不出水來。因爲砂子吸水,並沒有吸到自己的“肚子”裏去,只是讓水順着縫隙流走了。砂子的所謂吸水,只是“過水”而已。這種過水的砂子,一經日曬風吹,立刻乾燥如故。可見這種砂子過水式的學風,不足稱道。

因此,我們想到了另一種學風,海綿吸水式的學風。……

1、寫出下列各個詞語的反義詞。

粗枝大葉()不求甚解()

一無所獲()無影無蹤()

2、作者說胡先生的學風“實在惡劣”,具體指什麼?請簡要回答。

答:“實在惡劣”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畫線句子的含義是什麼?請簡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段中,意在用“海綿式”學風與第2段的“砂子式”學風做對比論證,以此表明作者的觀點,即“砂子式”學風不足稱道,“海綿式”學風值得提倡。請你按照這個框架,展開聯想,續寫第三段,並在班上對這兩種學風展開評論,以樹立良好的學風。

要求:

①字數在300字左右;

②對比論證要鮮明;

③觀點要明確。

答案:

1、細針密縷精益求精滿載而歸死灰復燃

2、只記得對聯中的一個“春”字,還沒有十分把握,卻連聲叫好。(提示:這句話是針對上文胡先生的做法所發的議論)

3、喻砂子式的學風,只顧表面而不求甚解,結果一無所獲。(思路:看上下文語境,分析喻義)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