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有關教育孩子的作文集合6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孩子的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教育孩子的作文集合6篇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1

一天,窩在家裏寫作業時,突然碰到了一道難題。我不會做,心裏非常鬱悶。我就用筆在草稿本上亂畫,把一頁草稿紙畫得稀裏糊塗亂七八糟。我爸爸說道:“態度端正一點,不要這樣。”我那是應爲鬱悶就偏不聽,便說“我哪裏態度不端正了。”聽了我這話,爸爸生氣的說“一個人不管成績好不好,首先你必須要對這件事的態度、心態要端正。”我聽到爸爸說的有道理就小聲的說道:“我知道了。”接着他繼續對我說:“還有你說話時語氣不要這麼兇,這對別人不禮貌。你應該尊重別人,這樣別人纔會尊重你。”聽了爸爸的一番話,我被打動了,所以以後我以後遇到了這樣的事就會把心情平靜下來,再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還有一次。那時是中午,我們開飯了。我自己就先一個人做到桌子上,等姐姐把飯端上來。一端上桌我就要準備開吃了,可爸爸一下叫住了我。我問他;“幹什麼呀!我還要吃飯呢。”可爸爸卻說:“爺爺、奶奶都還沒吃,你叫他們了嗎?”我瞬間無語了,我知道我又錯了。於是爸爸又開始給我講大道理了:“人們都說百善孝爲先,應該尊老愛幼。吃飯應該先叫爺爺、奶奶,他們來了我們才能吃。吃水果時不管是什麼都要先問他們吃不吃。如果他們身體不舒服就要幫着他們做事,爺爺奶奶說的話要聽,他們都是爲你好。你還不知道大人的辛苦。我們辛苦地在外面打拼,爺爺、奶奶從小把你帶大,要懂得知恩圖報。有句古話說得好,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爸爸說了這麼多,還不是一個孝字嗎,我一定會聽你的。

還有一次,那時候我們在桌子上吃飯。我在一盤菜裏面翻來翻去,而且還只吃那盤。爸爸說:“你在那裏面找什麼?”我說“找薑絲呀。”本來以爲我沒錯不會被罵。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我錯了,錯大了簡直是大錯特錯。爸爸說:“吃飯時各種菜都要嘗一嘗,因爲各種菜圾它的維生素,吃了對身體好。而且夾菜時不要在菜碗裏翻來翻去,這樣不僅不衛生還有些不禮貌,讓別人看了會在背後和別人議論你的。”我有一些不好意思地說:“嗯,我知道了。”

說了這三件事,爸爸就是教我做人態度端正,對人禮貌尊重,知道孝敬老人,吃飯不挑食。這些道理讓我銘記於心,我心裏暗暗地想,以後一定能做到。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2

在中國的家庭裏,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再常不見的啦。我們國家在早幾十年代裏因爲才成立沒多久,而國家資金全用來在建設上了,當時的六七十年代用一句話來形容“窮的人家是真窮,富的人家是富得流油”那時的人真的是窮怕了,就認爲只有讀書纔有更好的出路,而他們也想到了讀書也需要大筆錢但是一想到以後的美好生活就忍了,砸鍋賣鐵都要孩子去上學。他們就把自己的夢想和希望一起寄託在孩子身上。

爲了讓孩子更好的學習,家長們把所有的活攬了下來,所有好吃的有營養的都就給孩子就望着他有一天光宗耀祖了。殊不知他們犯了一大錯,他們都沒想過孩子的感受,全家人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還有同齡人的競爭加上日日夜夜的學習,無非就是給他們巨大的壓力。有些孩子懂事即使壓力再大也好好學下去而有些孩子承受不了就直接輟學不讀了,又因爲長期的不幹活那些輟學的孩子打工打不了,讀書又沒那個天賦,可真是兩極分化太嚴重了!

現在的21世紀,中國越來越強大,西方國家也漸漸和我國交好,人們開始學習西方的文化與習俗,可還是有很多人沒將這個習慣給改過來!在一些普通的小家庭裏這種現象是最多的!

這種家庭往往是拿着普通工資,每天過着平淡的生活,就這樣家長們就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當上大官帶他們擺脫這種生活。於是家長們就讓孩子刻苦學習,什麼活都不需要他們做,他們在這個年齡唯一要自己做的是就是讀書。飯有人喂,衣有人穿,臉有人洗……什麼事都有人做。20xx的《變形記》中,第二期城市主人公有一個女孩,她的父母都希望她好好學習,答應她的條件就是她想什麼都可以。當時我在電視裏看到的她就是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她的衣服由小姑幫她穿,她的姨媽餵飯給她吃,她的親叔叔每天上下學包括去玩都會接送她的……得知她要去山裏,她媽媽還擔心她不知道怎麼吃飯,我發自內心的不喜歡她,可能是她那種大小姐作風。因爲我認爲即使是讀書全家人的希望都在她身上有人幫她做事也不應該如此的心安理得吧,認爲他們就是應該幫我做這種事。至少有一些小事是不應該不需要別人來做的呀!再說一個例子,我們在讀書是寵慣了,等你讀不下去了,該怎麼辦?是打工好呢?還是?你說打工他一個從小到現在都沒幹過一點活的小孩子會嗎?然後就只能在家裏啃老了。

中國的有些教育真的是失敗!希望一些家長能明白,也希望一些孩子能明白家長的苦心。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3

爸爸就像家裏的頂樑柱,也像一棵高大挺拔的大樹。我的.爸爸是個老實、不說謊話、誠實的人,而我的爸爸也沒少教育我。

在去年的英語期末考試中,我取得了優秀的成績——九十七分,雖然不是一百分,但是這是我英語期中考試中考得最好的成績。我喜出望外,心裏甜滋滋的!比吃無數的糖果、蜂蜜都甜,好像高興的心情一下爆發出來!

我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一邊走一邊享受着取得高分的心情,還想着回家後,爸爸會怎麼誇我。我回到家後,爸爸問我考得怎麼樣?我大聲的說:“英語考了九十七分!”爸爸面無表情的說:“這次考的差不多,下次,繼續努力,爭取考個一百分。”我對爸爸說:“爸爸,你不高興嗎?我們班許多人的英語成績在我之下。”爸爸的表情突然變的嚴肅起來,說:“你們班裏有沒有比你英語分數高的同學?”我膽小地回答:“有!”爸爸又說:“你光給學習不好的學生比,不與好學生比,這樣是提高不了學習成績的。你這次不努力,下次別人就會反超你,你這次努力了,下次你有可能超過他們那些學習比你強的學生,明白了嗎?”我恍然大悟的對爸爸說:“明白了,我一定會努力的。”爸爸最後還對我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人只有在不斷的刻苦積累知識,才能取得好成績!”我點了點頭。

我不會忘記爸爸對我說的話,更不會忘記他對我的教育。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4

在我們家屬院裏有這麼三個孩子。首先,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她們:第一個女孩叫作爽爽,第二個女孩叫做玲達,第三個女孩叫做恬恬。她們今年都五歲了。而且都十分的漂亮

爽爽是我嬸嬸家的孩子。也就是我的妹妹,在家裏叔叔嬸嬸都慣着她,寵着她。不過唯一好的是嬸嬸的教育方法是在自己什麼地方摔倒的就在什麼地方爬起來,她不會去幹涉。而且嬸嬸十分的要強,總是想讓自己的女兒得第一。

玲達是我爸爸朋友家的孩子,她十分的懂事乖巧,聽父母的話,不過她的父母雖然愛她,並不是像我的叔叔嬸嬸那樣溺愛自己的孩子,不對的地方,就給予批評教育,讓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讓她變的更加完美起來。父母對她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讓她快快樂樂的成長慢慢的學習各種知識,並不要求一步到位。那樣的孩子會感到壓力。

第三個女孩我認識的比較晚一些,不過我可以看出,這個孩子是很懂事的,而且從中我可以感受到女孩的柔弱的美。我比較欣賞她也許是我們倆個的性情比較相似吧。

她們三個一開始玩的很好。尤其是爽爽和玲達更是形影不離,但是從那次:玲達正再脫輪滑鞋,她正站着脫,爽爽推了她以下,差一點摔倒,大家都剛開始學如果摔倒了後果就不堪設想啊,玲達也是出於害怕感,所以擰了她一下。爽爽就不幹了。跑去了她媽媽那裏你看她媽媽一看到她的孩子被別人欺負了,好像是拉了她的一塊兒肉似的,對她的女兒說:“以後不要和她玩了,說這便怒氣衝衝的上樓了。”

玲達看到這種情況,她氣哭了,恬恬跑過去說:“別哭了玲達,我們不和她一般見識。”玲達說:“恬恬你真好,我謝謝你以後我們倆個一起玩好嗎?”“好”恬恬點點頭。

以後這爽爽和玲達便幹上了,只要爽爽看到玲達一下來,她就上去.透過這件事大家都可以看出同樣家庭條件差不多的孩子,爽爽是溫室中的花朵,溺愛中成長的孩子。而玲達和恬恬是健康向上的好少年。

希望大家多多學習玲達和恬恬。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5

圖中爲兩個不同的學生所經歷不同的家庭式教育,左邊的學生基礎很好可以考出高分,然而他的父母就對他抱有很大的希望,要求他各方面都接近完美,所以只看重這位學生的結果如何成績如何,而不會去管學生所經歷的過程,滿分則獎沒有考到滿分則罰;

而另一位學生基礎不好,這位學生應該是經常考的不好,父母則接受了這種結果,但是當他不及格的時候,父母終歸是不滿意的所以還是選擇罰而不是鼓勵,當這學生好不容易及了一次格,父母則大喜過望選擇獎。

這兩位學生和各自的父母表現出了當代的家庭式教育,很多家長都是認爲分數就是最後的結果,就是自己的小孩的成果,如果考的不好或者是退步了就認爲自己的小孩沒有盡力或者最近上課不認真以至於考出了這樣成績。這兩位學生也形成了對比,高分居然也罰,低分居然也獎,這也體現了不同的父母對自己小孩不同的期望,亦或者是小孩的資質決定了父母的期望。

出於父母的觀點,自己的小孩當然是越出色越好,所以有些父母會選擇非常嚴厲的教育孩子,畢竟自己的小孩終歸會長大,也終歸會獨立,走向社會以後可是要和數以萬計的人競爭,如果不嚴厲對待自己的小孩而是溺愛的話,怎麼可能拿出出色的成績,怎麼在社會上立足?這樣看來這是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愛,有遠見的愛。

從學生的觀點來說,只要父母能鼓勵自己就行了,而不是選擇用打的方式來教育,因爲只有學生自己才知道自己有沒有努力,如果自己盡了力但考了很差的分數,本來心情就很差,自己心裏也會責罵自己,這時父母只看了你的分數,覺得很差就動了手,這結果可想而知。但是現在這種現象還是有所改善,父母和小孩都明白這道理並且都能理解對方.

所以代溝這種東西是不存在的,只要好好的溝通和理解對方什麼事不能解決呢?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6

孩子可謂是現在一個年輕家庭的核心,而關於孩子教育更是一個重要的話題。不只是因爲自己先前從事過教育工作,或者自己已成爲學生家長才這樣談論這一話題。近來,我在觀察孩子學業時,發現了許多問題,思考良久,認爲自己真的應該儘量多的抽出時間和精力關注、照顧、教育一下孩子,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小學生的任性差,常常伴隨時間推移,將先前自己認可的事情或者規則忘記,這不免會延長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過程。兒子個性還算比較穩重,喜歡獨立思考,有點動腦、動手設計小製作的簡單本領。剛上一年級時,一些事情做的不夠好,常常將一些該記的東西忘掉,將老師安排的作業或任務簡單化。這也是六、七歲孩子,常有的現象。我常常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者自己對待兒子的態度。我有時認爲自己做的確實不夠好,特別的不夠耐心。兒子的母親時間又不那麼方便,因此自己做起事情來,時常虎頭蛇尾,淺嘗輒止。這些不良現象影響到兒子開朗、活潑性格的形成,也影響到兒子大膽潑辣個性的養成。對此,我深有自責,也不知有什麼更好的方法。有時歸咎於自己脾性直板,方法上缺少變通,結果才造成事與願違,可想起來這也很牽強。近來,我常要求自己,要做到儘量多同兒子交往的時間或空間,多同兒子對知識進行復習、預習。想到了,做了一些,雖然短短的幾天,我發現還是有成效的。兒子對一些習慣看法有所改變,對一些問題也有更深的認識。特別是背誦古詩,準備常規,課後作業,都有良好的起色。

關於孩子是個社會永恆的談論主題。我想,孩子雖然已經上學了,我們的責任不是比幼兒園小,而是更重了。這就要求我們要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增加家庭的父母愛。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成就,認可自己的能力,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我們應該更多的同孩子交朋友。雖然我做的不夠好,但我是努力的、進取的,我不想留有遺憾。孩子的成長不會有重複,離去的光陰不會重複。作爲父母當看到孩子進步不大,成績不好,厲聲斥責時,先看看自己付出的有多少,看看自己的表現怎樣?我們都應該從實際出發,儘量多的同孩子相處、交流,少些批評、貶低,同孩子一同成長。

孩子大了,父母老了。想想現在,再想想過去。煤油燈青色的煙霧下,自己身披破棉襖苦讀的情形常跑到眼前閒逛。我們的童年可能接受父母的教育少,從事家務勞動的過多,父母爲了生活忙於自己的事情,我們的學前、學初接受家庭教育少。但我們不能以過去的眼光來看現在孩子的教育,至少我們不能有那樣的想法,這一點愛人曾多次提醒我。現在,我覺得想法有了些改變,但在做法上過於簡單化的表現還是不盡人意的,我應該更好的改正纔對。

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就一個什麼大家,我只是希望孩子有個美好的明天,自己將來不要留有遺憾。因此,談起孩子,更多的還是應該從現在做起,爲人父母者多做些實在的工作,多付出些實際的行動,讓家庭充滿愛,充滿愛學習、求上進的良好氛圍。

相信,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穫。我堅信這一點。

標籤: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