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華裔女醫生,帶着遺憾走了(愛心、奉獻、勇敢、執着、人道主義英雄)

[導讀]8月8日,離他們的婚期還有12天,史密斯終於見到了未婚妻。但那是令他心碎的見面:飛機將凱倫的遺體從喀布爾運回倫敦。兩天前,塔利班武裝分子的兩顆子彈穿透了吳凱倫的胸膛。

華裔女醫生,帶着遺憾走了(愛心、奉獻、勇敢、執着、人道主義英雄)

《環球人物》雜誌記者 胡婷婷

“怎麼樣才能更浪漫呢?”一想到即將舉行的婚禮,英國青年帕迪史密斯就覺得非常甜蜜。用不了多久,他就要與自己心愛的姑娘走進婚姻殿堂。每晚躺在牀上,史密斯都會把婚禮的場景從頭到尾想一遍,彷彿看到遠在阿富汗的未婚妻、華裔女醫生吳凱倫,身披婚紗向他走來。

8月8日,離他們的婚期還有12天,史密斯終於見到了未婚妻。但那是令他心碎的見面:飛機將凱倫的遺體從喀布爾運回倫敦。兩天前,塔利班武裝分子的兩顆子彈穿透了吳凱倫的胸膛。她再也不會甦醒,再也不會微笑,再也不會叫一聲“親愛的”……

連日來,吳凱倫的家鄉--英國小鎮斯蒂夫尼奇在哭泣。盛夏燦爛的陽光下,路邊開滿了不知名的小花。小鎮的居民們,都在默默地緬懷那如夏花一樣,在短促絢爛後消逝了的生命

“她的精力永遠使不完”

1974年,斯蒂夫尼奇鎮降生了一個漂亮的混血兒。孩子的父親吳泰奐是中國香港的移民,在電視臺做工程師,母親吳林恩是本地的精神科醫生。夫婦倆給女兒取名吳凱倫。

小凱倫性格開朗活潑,膽大聰明,只要認準的事,就一定要去做。16歲那年,她迷上了跳舞,爲此中斷學業,隻身前往倫敦加入專業舞蹈團。後來,她又想當模特,也如願以償。但這個愛冒險的女孩還是不滿足。她走進空中馬戲團,手拉吊環表演驚險遊戲,還經常去洞穴探險和潛水。“這孩子就是個夜魔俠(西方漫畫人物,以藝高人膽大著稱),精力永遠使不完。”父母眼中的凱倫,彷彿總是個長不大的淘氣孩子。

隨着年齡增長,凱倫也漸漸開始思考人生:“我不能一直這麼玩下去了。這雖然很刺激,但對世界沒什麼用。我有那麼多想法,爲什麼不用在幫助別人上呢?”22歲時,凱倫走進倫敦大學攻讀醫學,決心像母親一樣救死扶傷。畢業後,她先在著名的聖瑪麗醫院當了5年主治醫生,隨後在英國最大的醫療保健服務公司--保柏公司擔任主管,年薪高達10多萬英鎊。此時的凱倫,擁有美貌、金錢、事業,令人羨慕。但她對自己的朋友說:“我總覺得這並不是我理想中的生活。你知道,上刀山下火海嚇不倒我,我苦惱的是身上的力量沒有完全使出來……我有太多的東西想給予……”

在阿富汗,她流下了眼淚

2008年,凱倫前往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探望朋友。第一次來到這個美麗而貧窮的國家,那裏原生態的村莊、樹林,塔利班的人體炸彈,掩面而泣的婦女,病痛中的呻吟……這一切,在凱倫腦海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讓她熱血沸騰。凱倫後來回憶:“就像受到命運之神的驅使,我立即決定留下來,醫治那些不幸的人們,爲改善他們的狀況而付出一切!”

2009年10月,凱倫背上行囊,跟隨人道主義救援隊伍來到阿富汗北部的一個山區。那裏極度貧窮,近5萬居民享受不到基本的醫療服務,很多人眼睛有毛病,孕婦沒有接生婆,一些女人被抓去坐牢,留下無人照顧的孩子餓死家中。來到這裏的第一天,一向堅強的凱倫就流下了眼淚:“這裏不僅僅需要記者,更需要醫生!能救活他們的醫生!”

環境的艱苦,激發了凱倫的熱情。她身上用不竭的力量,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傾注的地方。她迫不及待地想要付出全部,來溫暖這塊滿是瘡痍的土地。凱倫和隊友一起走街串巷,醫治了400多個孤獨無援的病人。籌錢,蓋診所,組織空運藥物,建立慈善組織“阿富汗之橋”……她每天都在奔忙,而所面對的,既有軟弱無能的當地政府,也有隨處可見的爆炸。“每天都像打仗,前一秒我還在低頭做一個手術,下一秒我就坐車奔赴下一站了。”因爲壓力太大,凱倫跟同事在一起時,時常講點黑色幽默。她曾說:“如果不放鬆一下神經,正常人都會發狂的。”

“不要抱怨、不要後悔,哪怕獻出生命”

在英國國內的父母,非常擔心女兒的安全,希望她回家。凱倫在私人博客中寫道:“我也並非沒有恐懼。在這裏,走着走着就可能被塔利班武裝分子盯上……半夜也睡不好覺,會被突然響起的爆炸聲驚醒……做夢也會夢到自己被炸死了。”不久前,凱倫的`兩名同事在阿富汗的一次空難中喪生,讓她陷入了沉思:“生命中無既定之事。今天你所見的,明天不一定都在。”“但我們是自己選擇來這裏的,那就不要抱怨、不要後悔,哪怕獻出生命。”

沒有人料到,凱倫一語成讖。8月6日中午,凱倫和隊友順利完成了對阿富汗巴達赫尚省的醫療援助任務,返回喀布爾。當他們經過一片森林時,10多名塔利班武裝分子衝了出來。他們把醫療隊的財物和護照全部搜走,然後命令他們排成一排,不由分說扣動了AK-47自動步槍的扳機。

凱倫倒下了,鮮血染紅了她身前的土地。“很奇怪,在這裏,我感覺就像在家;這裏的人,就像是我的親人,讓我想不顧一切地保護他們。”凱倫曾經含笑說道。在槍聲響起的那一刻,她的生命永遠留在了她的第二故鄉。這裏的病人再也盼不來美麗的女醫生,他們的守護天使被粗暴地折斷了翅膀。

永別了,愛人

伏在凱倫已僵硬的身體上,史密斯泣不成聲:“8月20日,我們說好了要去切爾西婚姻登記處……11月20日,你記得麼,我們怎樣相遇……”

2009年11月20日,凱倫在喀布爾機場與同在阿富汗做慈善工作的史密斯一見鍾情。史密斯在給家人的信中寫到:“凱倫是一個真正能讓我快樂的人。在阿富汗,沒什麼事情是正常的,有時我都分不清對錯。但當我們相遇時,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找對了人。”

“她是一個特別的女子,做起事情來非常專注,非常敬業。她把自己看成‘全能王’,想照顧每一個人,卻忘了自己也需要人來照顧,我就是要來心疼她的人。”

也許是愛的感應,史密斯對於凱倫生前最後一次任務充滿了擔心。但他沒有阻攔。“愛她,就應該讓她去做自己想做的,給她支援。”體貼、溫柔的史密斯,也讓凱倫對家庭產生了無比的眷戀。她向史密斯許諾,這次任務完成之後,就回倫敦結婚,從此再不外出冒險,再不要一顆心把她牽掛。

但凱倫的願望已經不可能實現。在漆黑的槍口下,一縷香魂轉瞬即逝,將悲痛留給無數愛她的人。“在我心裏,凱倫一直就是智慧和魅力的象徵。她是那麼樂觀,看到她就看到了歡樂。”凱倫的同事大衛在給凱倫的博客留言中這樣說道。雖然每天都非常繁忙、勞累,但精力充沛的凱倫總是要找時間在博客上寫下她的阿富汗生活,字裏行間充滿了風趣和俏皮。有時,她還會畫一幅小畫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她希望回國後將阿富汗婦女的痛苦生活公諸於世,並拍成紀錄片。

殺害凱倫的塔利班武裝分子說她是“間諜”和“傳教士”。對此,凱倫的同事迴應說:“你們殺死的,是最不該殺的人。她從不帶走情報,只帶來醫術和藥品;她從不談及宗教,只是安慰心靈。”凱倫生前從不願別人稱自己爲“人道主義戰士”,聽到別人稱讚自己“偉大的奉獻精神”也很不自在。“我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幫助人很有樂趣。”她就是一個最單純的人,從沒深想過,就把自己留在了阿富汗。

慘劇發生後,有人在凱倫的博客上留言:“我們中的許多人,面對現實世界無非是搖頭嘆息、束手無策,頂多給慈善機構捐點款。但是你,給所有人樹立了一個榜樣。”

(環球人物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