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李瑛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材分析: 

    本課文選自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屬於“溝通與應用”板塊。《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打破了客觀報道的傳統,與同類題材的新聞選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它直接講述自己以及周圍參觀者的所見所感,字裏行間灌注着自己的情感。 

學生分析: 

(1)初中已學過新聞作品,平常也經常接觸新聞,對它並不陌生,具有一定的閱讀和欣賞能力; 

(2)情感比較豐富,調動他們的情感體驗,融入悲情題材作品的難度不是很大; 

(3)已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探究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夠抓住看似平靜的敘述語言體會作者的強烈感情和本文的寫作意圖。 

(2)過程與方法: 

①課外收集關於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文字介紹和圖片。 

②揣摩關鍵語句,小組合作學習,探討交流。 

(3)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瞭解德國納粹分子的殘酷統治,培養愛國情感。 

重點難點: 

抓住關鍵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 

設計思想:《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對於新聞類文章,在以往教學中,往往重視理性的分析,而忽視自主合作的學 習,輕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學習目標的確定上,本設計力圖體現新課程理念,突出重點而不求面面俱到。努力實踐語文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在教學中着力於情感 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和培養,又不忽視雙基訓練,注重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爲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留下較大的`空間,體現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 

教學過程: 

(1)匯入課文:播放影片《南京大屠殺》、《辛得勒的名單》中的簡短剪輯鏡頭,匯入新課(多媒體)。 

(選用的《南京大屠殺》和《辛得勒的名單》是高中生熟悉的影片。播放的剪輯氛圍與課文相似,易於引導學生入情。透過簡短的影片展示,把學生們帶進一個悲情 的森林,給學生心靈上的震撼,從而自然引出課題,讓學生在肅穆悲壯的作品境界中受到情感美的教育,也可以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喚醒民族精神。) 

(2)交流資料和感受:投影展示同學們在課前收集的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文字介紹和圖片,邊看圖片邊介紹邊談感受。教師也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使老師和學生在情感上尋找共鳴點。 

(3)介紹寫作背景:《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這篇新聞是美國記者羅森塔爾二戰後訪問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之後採寫的。發表之後,各大報紙爭相轉載,並獲得了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了新聞史上的佳作。 

(4)質疑解難,探究寫作意圖:一個如此有名的記者爲什麼要寫一篇早已衆所周知的新聞呢?發生在奧斯維辛的慘劇早已離我們遠去,爲什麼又重新提及?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麼? 

請學生閱讀課文,將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圈畫出來,指導他們開展小組交流,相互質疑。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用多媒體展示重點研討題: 

①文章開頭寫到陽光明媚,綠樹成蔭,孩子們高興地嬉戲,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景象!可是作者說“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場噩夢”, “某種意義”指什麼?②“在德國人撤退時炸燬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屍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怎麼理解這個細節?③13段寫到那個照片中的姑娘,臨刑前她 在想什麼?能說說你的理解嗎?④怎麼理解第14段“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⑤課文第6段“在奧斯維辛,並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還有末段 “在奧斯維辛,沒有新鮮東西可供報道”,這兩句話的意義和作用分別是什麼? 

-

小結:本文在作者看似平靜的敘述中抒發了對德國納粹殘酷暴行的沉重控訴,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平與祥和的嚮往。同時,也是爲了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歷史的教訓。(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意讓學生更進一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寫作意圖。) 

(5)精彩語段賞讀:本文有很多地方寫得很精彩,雖然作者沒有正面去控訴德國法西斯的暴行,但文中的敘述卻給人深深的震撼。請各組推薦一段文字並推薦一名同學來朗讀。 

教師讀第9、10兩段,引導學生品位文中那令人窒息、震顫的感覺。 

(6)談收穫:着重引導學生從內容情感和寫法兩方面談談自己學了這則新聞的收穫,進一步把握課文,並訓練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 

教學總結: 

多媒體配樂顯示警句: 

①忘記歷史,就會使悲劇重演!②前以色列總理拉賓的和平宣言: 

“幾萬個示威者的喊叫,還遠不如一個痛哭兒子戰死的母親的眼淚給我的震撼……” 

“……我向來相信大多數人是渴求和平而且願意抓住和平機會的。你們今晚聚集在此,證明了這種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傷害民主,我們必須抵制暴力。”連結課外: 

閱讀下面選文,然後回答1~5題。 

①二戰時期,在一座納粹集中營裏,關押着很多猶太人,他們大多是婦女和兒童。他們遭受着納粹無情的折磨和殺害,人數在不斷減少。 

②有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女孩,和她的母親一起被關押在集中營裏。一天,她的母親和另一些婦女被納粹士兵帶走了,從此,再也沒有回到她的身邊。人們知道,她們 肯定是被殺害了。因爲每天都有人被殺害,死亡的陰影籠罩着每一個人,人們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到第二天。但當小女孩問大人們她的媽媽哪裏去了,爲什麼這 麼久了還不回來時,大人們沉默着流淚了,後來實在不能不回答時,就對小女孩說,你的媽媽去尋找你的爸爸了,不久就會回來了。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詢 問,而是唱起媽媽教給她的許多兒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着,像輕風一樣在陰沉的集中營中吹拂。她還不時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張望着,希望看到媽媽從遠處走來。 

③小女孩沒有等到媽媽回來,就在一天清晨,納粹士兵用刺刀驅趕着,將她和數萬名猶太人逼上了刑場。刑場上早就挖好了很大的深坑,她們將一起被活活埋葬在這裏。人們沉默着,死亡是如此真實地逼近着每一個生命。面對死亡,人們在恐懼中發不出任何聲音。 

④人們一個接一個地被納粹士兵殘酷地推下深坑。當一個納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將她推進深坑中去的時候,小女孩睜大漂亮的眼睛對納粹士兵說:“劊子 手叔叔,請你把我埋得淺一點好嗎?要不,等我媽媽來找我的時候,就找不到了。”納粹士兵伸出的手僵在了那裏,刑場上頓時響起一片抽泣聲,接着是一陣憤怒的 呼喊…… 

⑤人們最後誰也沒能逃出納粹的魔掌,但小女孩純真無邪的話語卻撞痛了人們的心,讓人們在死亡之前找回了人性的尊嚴和力量。 

⑥暴力真的能摧毀一切?不,在天真無邪的愛和人性面前,暴力讓暴力者看到了自己的醜惡和渺小。劊子手們在這顆愛的童心面前顫抖着,因爲他們也看到了自己的結局。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納粹                                 顫抖 

(2)選文第②段的畫線句有什麼表達效果? 

(3)選文第④段中加點詞“殘酷地”可否刪去?爲什麼? 

(4)在第⑤段“但小女孩純真無邪的話語卻撞痛了人們的心,讓人們在死亡之前找回了人性的尊嚴和力量。”這句話中,如何理解“撞痛”這個詞的含義? 

(5)結合選文及《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談一談你對“戰爭”的看法

 

李瑛

411489" language="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