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陳嘉庚先生故居(陳祥書) 作品賞析

                     陳嘉庚先生故居

               江蘇省木瀆進階中學 陳祥書  

    在龍舟池的東南角下車,沿着鰲園路向北走一點,拐彎向東進入歸來園;前進兩百米,轉過陳嘉庚先生的銅像,便到達歸來堂。向右拐彎,再前進兩百米,就進入嘉庚路。拐彎向左,稍稍向前,就是嘉庚路149號。擡頭觀看,前方爲兩層淺灰色的羅馬式建築。樓前右側,有一棵鬱鬱蔥蔥的大樹。二樓走廊外,懸掛着“陳嘉庚先生故居”的橫匾。

    走進一樓走廊,擡眼牆上銅牌,爲“集美學校校史展覽館”。依次參觀,展館分爲五個部分:一、開創與發展時期;二、改進與調整時期;三、搬遷與復員時期;四、新生與停辦時期;五、反正與振興時期。細細回味,校史展覽館以照片、圖表和文字等形式,集中展示了陳嘉庚先生從1913年開始創辦集美學校的過程與業績。回想所見展覽,印象最深的,要數陳嘉庚先生傾資興辦教育,恪盡國民天職:克服重重困難,開創集美學校;關心閩南教育事業,資助貧生升學深造;提高學業程度,擴大學校規模;困難來自多方,辦學步履艱難;多方籌措資金,計劃復興集美學校。而最令人感動的,是他身居異邦,心懷鄉國,傾心興學報國:在最困難的時候,他寧可企業收盤,也要確保學校經費運轉;他含辛茹苦,創辦學校,可最後卻無條件地將學校獻給了政府;特別是臨終之時,他立下遺囑,將餘下的300萬元全部獻給了國家。

    看完一樓,向樓房左側前進;走到頂端,沿着樓梯上樓。來到二樓,左側爲“陳嘉庚先生工作生活展室”。樓梯拐彎處,有個長方形的房間。看看原樣佈置,應是陳嘉庚先生病中的辦公室。進門一看,有一張很普通的舊木桌。桌子上,擺着許多小藥瓶,放着一把非常舊的小算盤。桌子旁邊,擺有兩張特別顯眼的舊沙發。走近觀看,破舊的沙發扶手上,還放着一塊寫字用的木版。粗粗一望,那對沙發相差不多;但細細一看,就發現它們竟然不是一對。相對而言,一張較新,一張破舊。而破舊的是陳佳庚先生工作和歇息用的,較好的是專門給來訪客人落坐的。聽導遊介紹,在他的臥室裏,木牀與衣櫥是過時式樣的,衣架和皮箱是普普通通的。特別是衝便蓄水缸上半部,更是裂痕斑斑。在他的餐室裏,餐桌與圓凳是普通木質的.,竹筷和瓷碗是極爲常見的。尤其是他所吃的菜餚,也是閩南地方風味的。作爲富商華僑,如此行事儉樸,爲人低調,實在是令人感嘆,讓人敬佩。

    走出工作生活展室,回到二樓走廊;再往前走到隔壁,就是“陳嘉庚先生遺物陳列室”。走進遺物展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有生前閱讀的部分資料,也有親筆撰寫的珍貴稿子。繼續向前,逐一觀看,有極其普通的被褥、蚊帳和枕頭等牀上用品,也有極其一般的鞋帽、襪子和衣服等穿着用品,又有極其常見的柺杖、鏡子和刮鬍刀等日常物品,還有極其平常的器皿、檯燈和鐘錶等生活用具。其中,有一件馬夾,破舊不堪,且多處露出棉絮。據說,這件破舊馬夾,伴隨陳嘉庚先生風風雨雨,度過10個年頭。也就是從南洋穿到唐山,從解放前穿到解放後。最讓驚歎不已的,是用於通便的灌腸器和十分顯眼的蠟燭臺。前者是陳嘉庚先生自己“發明”的,用普通物品研製的;後者也是陳嘉庚先生自己設計的,用破瓷杯底改制的。走出遺物展室,頗有一些感受:遺物件件,敘說着他克勤克儉的故事;展物種種,傾訴着他淡泊無華的精神。

    看完所有遺物,跟隨着導遊,從左側走下樓來。雖然離開了故居,但耳邊一直迴響着陳嘉庚先生的話語:“金錢如糞土,撒播纔有用;應該用的錢千萬百萬也不吝情,不該用的錢一分也不浪費。”“教育不振則實業不興,國民之生計日絀。”“吾國今處列強肘腋之下,自非急起力追,難逃天演之淘汰。”“ 獨於興學一事,不惜犧牲金錢,竭殫心力而爲之,正爲此耳。”(215101蘇州市吳中區木瀆鎮)

 

陳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