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逢入京使》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逢入京使》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逢入京使》教學設計

《逢入京使》教學設計1

一.作者簡介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爲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爲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爲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二.寫作背景

根據劉開揚《岑參詩集編年箋註岑參年譜》,此詩作於公元749年(天寶八載)詩人赴安西(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上任途中。這是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此時詩人34歲,前半生功名不如意,無奈之下,出塞任職。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陽關,奔赴安西。

岑參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不免有些感傷,同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安慰家人,報個平安。此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

三.古詩原文和譯文

逢入京使

岑參〔唐代〕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

向東遙望長安家園路途遙遠,思鄉之淚沾溼雙袖難擦乾。

在馬上匆匆相逢沒有紙筆寫書信,只有託你捎個口信,給家人報平安。

註釋

入京使:進京的使者。

故園: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遙遠。

龍鍾:涕淚淋漓的樣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淚龍鍾。”這裏是沾溼的意思。

憑:託,煩,請。傳語:捎口信。

四.古詩賞析

在路上遇見回京的使者,請他捎句話給家人不要掛念,這是人之常情,但透過詩人表達出來就深了一層,結句尤讓人覺得似含有無數悲辛。

天寶八載(749),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頓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此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

第一句是寫眼前的實景。“故園”指的是在長安自己的家。“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

第二句帶有誇張的意味,是強調自己思憶親人的激情,這裏就暗暗透出捎家書的微意了。“龍鍾”在這裏是淋漓沾溼的意思。“龍鍾”和“淚不幹”都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對長安親人無限眷念的深情神態。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氣。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裏吧!岑參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此時,心情是複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這首詩的好處就在於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於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裏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清人劉熙載曾說:“詩能於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見《藝概詩概》)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岑參這首詩,正有這一特色。

常考題型

一.理解性默寫

1.詩中借寫眼前景色,點明路途遙遠的句子: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2.反映詩人面對前路迢迢,不禁回首故鄉,卻愁思縈懷的詩句: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3.詩中描繪詩人偶遇老友,萬分喜悅,並託友人捎信向家人報平安的詩句: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4.詩人極具誇張地寫自己的思鄉情結,暗暗透露想要鴻雁傳書想法的詩句: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5.詩中借走馬相逢的生活細節描寫,蘊含詩人複雜情感的詩句: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二.古詩賞析

(一)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雙袖龍鍾淚不幹”中的“龍種”是什麼意思?在這裏有何表達效果?(2分)

2、本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答:“龍鍾”在這裏是沾溼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繪了詩人對親人無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淚的神態。

2表達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二)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解釋詞語:

故園:漫漫:

龍鍾:憑:

傳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憑君傳語報平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

4、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一下前兩句所展現的畫面。

5、一二句“龍鍾”“淚不幹”的濃重色彩與三四句“憑君傳語報平安”的輕描淡寫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樣理解的?

答案:

1、解釋詞語:

故園:指作者在長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遙遠

龍鍾:沾溼

憑:託

傳語:捎口信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表達了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3、“憑君傳語報平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

答:表達了詩人掛念親人而又無可寄託,擔心親人掛念自己的複雜心理。

4、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一下前兩句所展現的畫面。

答: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了,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詩人又思念起家鄉和親人,不禁掩面抽泣,淚水很快就沾溼了雙袖。

5、一二句“龍鍾”“淚不幹”的濃重色彩與三四句“憑君傳語報平安”的輕描淡寫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樣理解的?

答:不矛盾。“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沒有紙筆,趕緊託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達了思家的深情。這“傳語”二字,寄託了詩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卻是家人最掛懷的訊息。純樸的描寫流露出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逢入京使》教學設計2

一、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的誦讀,掌握詩歌的節奏

過程與方法:讀通讀懂詩歌內容,掌握文中重點實詞的含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品味詩中思念親人又不願讓親人掛念的複雜情感

二、重難點

重點:體會作者對親人的無限眷戀之情

難點:結合背景,理解邊塞詩的風格

三、教學策略及輔助工具

朗讀法、點撥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知人論世

1.匯入:唐天寶八載(749),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在通往西域的大路上,他遇見了一個返京的使者,兩人立馬而談,互敘寒溫。詩人知道對方還要返京述職,頓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此時就描寫了這一場景。

2.作者簡介:岑參(約715--770)江陵(今湖北荊州市荊州區)人,唐代詩人。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世稱“岑嘉州”。與高適並稱“高岑”,同爲盛唐邊塞詩人的代表。其詩題材廣泛,有《岑嘉州詩集》。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看這篇寄託了岑參複雜情感的邊塞詩——《逢入京使》。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展示任務:先自由誦讀,再請同學個人讀。

(透過誦讀讓孩子們進入到文章的情境中,爲下一步的梳理和理解做鋪墊。)

2.反饋指導:

(1)初讀,讀準字音。

岑參(cén)袖(xiù)憑(píng)傳語(chuán)

(2)再讀,讀出節奏。

《逢入京使》是一篇七言絕句,可以按照二二三的節奏來進行劃分,請同學們試着來劃分節奏,再讀詩歌。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課件出示)

(3)範讀,示範朗讀。(配樂)

(4)齊讀,鞏固強化。(師生共讀)

(三)梳理文意,掌握內容

1.導語:透過剛纔多遍的誦讀,我們已經掌握了讀音、節奏等方面的內容,接下來,讓我們透過對文章的梳理,進一步把握這篇文章的內容。

2.解題:逢:遇到。入京使:回京城長安的使者。這首詩歌是寫詩人在遠赴邊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了詩人無限的思鄉之情。

3.出示任務:以小組的方式,分工梳理文章內容(按照“讀-重點字詞-翻譯”順序,準備做展示,梳理過程中如果遇到了不懂或有疑問的地方,標註出來。)

4.選取兩個小組,先後進行小組合作梳理成果展示,其他同學隨時質疑,補充。黑板上展示的內容要隨時進行確認。)

需要重點強調的字詞:

入京使(回京城長安的使者)

故園(指詩人在長安的家)

漫漫(路途遙遠的樣子)

龍鍾(淚流縱橫的樣子)

憑(請求,煩勞)

傳語(捎口信)

(課件一句句出示譯文重點內容)

透過剛纔同學們小組間的合作,我們一起掌握了這篇詩歌中的重點字詞,對於詩歌內容我們已經有了較爲充分的瞭解,下面讓我們進一步思考這些內容,看看作者透過這篇詩歌要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四)深入探究,把握情感

1.全詩分析

詩中表現詩人強烈感情的句子是: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1)故園東望路漫漫

譯文:回頭向東看自己的故鄉,路途遙遠

【寫眼前的實景。“故園”指長安的家;“路漫漫”三字,給人茫然的感覺,說明離家之遠。】

2)雙袖龍鍾淚不幹

譯文:滿面淚水沾溼了衣袖,擦都擦不幹

【用誇張的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對親人的無限眷戀之情,爲下文寫捎書回家“報平安”做了鋪墊。】

詩人遠涉邊疆的思鄉懷親之情的句子是: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途中與君邂逅,想要寫封信卻沒有紙和筆,煩勞您給我的家人捎個口信,就說我一切安好。

【這兩句寫遇到返京使者時想要捎書信給家人報平安又苦於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色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

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透過描寫的是詩人在遠赴邊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託使者帶平安口信以慰家人的場景,抒發了詩人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以及思念親人又不願讓親人掛念的複雜感情。

五、課堂檢測

1.解釋詞語:

故園:漫漫:

龍鍾:憑:傳語:

【答案與解析】

故園:指作者在長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遙遠

龍鍾:沾溼憑:託傳語:捎口信

2.下列對本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第一句是寫眼前的實景。“故園”指的是在長安自己的家。“東望”點明長安的位置。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

B.第二句帶有誇張的意味,是強調自己思憶親人的激情,這裏就暗暗透出捎家書的`微意了。“龍鍾”在這裏是淋漓沾溼的意思。“龍鍾”和“淚不幹”都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對長安親人無限眷念的深情神態。

C.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氣。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裏吧!岑參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此時,心情是複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D.一、二句“龍鍾”“淚不幹”的濃重色彩與三、四句“憑君傳語報平安”的輕描淡寫似乎有些矛盾。

【答案與解析】

D(不矛盾。“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沒有紙筆,趕緊託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達了思家的深情。這“傳語”二字,寄託了詩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卻是家人最掛懷的訊息。純樸的描寫流露出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3.“憑君傳語報平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

【答案與解析】

表達了詩人掛念親人而又無可寄託,擔心親人掛念自己的複雜心理。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與解析】

表達了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六、板書設計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眼前實景)

雙袖龍鍾淚不幹。(思念深情)

滿上相逢無紙筆(行者匆匆)

憑君傳語報平安。

七、作業佈置

1.收集有關於思鄉的詩詞,或邊塞詩做摘抄並背誦。

2.背誦課文,會默寫。

《逢入京使》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讀出節奏感,讀出感情;

2.透過把握詩歌中的物象來體會詩人的情感;

3.感受岑參在詩中流露出思鄉與報國難以兩全的深情,學習岑參博取功名報效祖國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透過把握詩歌中的物象來體會詩人的情感。

三、教學難點:

使學生透過詩中的思鄉情,去感悟更深的博取功名報效祖國的深情。

四、教學方法:

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教學課時:1課時

六、教學媒體:PPT音頻,視頻

七、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一首《使至塞上》的歌曲引入;

這首歌曲大家或許不熟悉,但是大家應該不陌生王昌齡的《出塞》,王翰《涼州詞》,這是我們熟悉的邊塞詩。在唐代,有大量文人涌向邊塞,投入戰鬥,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文人棄筆從軍呢?我們和同學們共同看一段關於岑參的視頻,相信大家看完視頻之後會明白岑參爲什麼棄筆從軍的原因,也能體會他棄筆從軍的這種複雜而微妙的情感。

(二)岑參視頻介紹:

透過視頻,瞭解岑參的家世背景及仕宦經歷,把握詩人棄筆從軍,報效祖國,實現自己建功立業強烈願望。

(三)初讀詩歌節奏:

1:學習詩歌,首先我們要讀詩,怎麼去讀?需要把握詩歌的節奏。(呈現詩歌朗讀的節奏的方法)

2:瞭解詩歌的朗讀節奏劃分的方法,我們和同學們一起讀詩,請同學們注意朗讀的停頓,重音,語速,有情感的朗讀詩歌。

男生讀;

女生讀;

示範讀;

配音讀;

(四)再讀詩歌內容:

我們剛剛和同學們一起讀出了節奏,重音。這只是學習詩歌的一小部分,我們還要讀懂詩歌的內容。現在請同學們根據詩歌內容,藉助課本上詩歌導讀內容,用詩化的語言描述詩中展現的畫面,可以適當的增加合理的想象。

(1):部分同學展示自己描述畫面內容;

(2):多媒體呈現詩歌內容;

(五)探究詩歌情感:

在讀懂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我們還應該瞭解和感受一下詩人在詩中所流露出的複雜的情感。

請同學們在詩歌中找出一些物象,看看詩人是如何將自己的情感寄予在物象上,抒發詩人怎樣的情感?

故園:思念家鄉,對家鄉的依戀;眷戀。

路:表明離家之久,行路之遠,路上歷盡風霜的心酸。

人生之路,能否實現自己的報國願望。

淚:思鄉念親的悲痛,一路上的風餐露宿的心酸,獨身一人的孤苦。

由此可見,詩人在本詩中除了抒發思鄉之情之外,還有更深的愛國情。他棄筆從軍,渴望建功邊陲,報效祖國,赴國家之急,正如他自己所說:“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塞垣苦,豈爲妻子謀。”正是基於這一點,所以在他的詩歌中也流露出了昂揚樂觀的感情基調,那位同學試分析一下他的感情基調。

前兩句我們讀出了思鄉念親的悲苦淚。

第三句我們讀出了偶遇入京使的驚與喜。

第四句我們讀出了報國的豪邁胸襟。

(六)小結:

岑參此行是抱着功名馬上取的雄心,此時的心情是複雜的。一方面有對長安,故園的眷戀,另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豪邁胸襟。詩人並沒有沉浸在思鄉的悲苦中,而是振作精神,盡在一聲“傳語”中,抒寫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親情與豪情交織在一起,昂揚樂觀,感人至深。

(七)板書設計:

逢入京使

思鄉報國

難兩全

標籤:教學 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