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精選數學教學計劃合集5篇

時間一晃而過,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該寫爲自己下階段的教學工作做一個教學計劃了,那麼教學計劃怎麼寫才能體現你的真正價值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教學計劃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數學教學計劃合集5篇

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研究新教材,瞭解新的資訊,更新觀念,倡導理性思維,重視多元聯繫,探求新的教學模式,加強教改力度,注重團結協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全力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二、高考要求:

1、高考對數學的考查以知識爲載體,着重考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重點考查轉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函數與方程思想。高考數學實體的設計是以考查數學思想爲主線,在知識的交匯點設計試題。

3、高考試題注重區分度,同一試題,大多沒有繁雜的運算,且解法較多,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解法。

4、注重應用題和實際應用問題的考查,加強閱讀理解能力考查。

5、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考查,注重學生創造能力的考查。

6、注重對計算能力的考查,特別是分式、根式、指數對數式以及帶字母式子的運算。

三、教學措施:

1、以能力爲中心,以基礎爲依託,調整學生的學習習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精講多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堅持每一個教學內容集體研究,充分發揮備課組集體的力量,精心備好每一節課,努力提高上課效率。調整教學方法,採用新的教學模式。教學基本模式爲: 牛刀小試 → 典例分析 →歸納小結→限時操練 → 課後檢查。

(1)牛刀小試:一般5道題,主要複習基礎知識,基本方法。要求所有的學生都過關,所有的學生都能做完。

(2)典例分析:一般4道例題,4個變式。例1爲基礎題,要直接運用課前練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由學生上臺演練。例2思路要廣,讓有生能想到多種方法,讓中等生能想到1—2種方法,讓中下生讓能想到1種方法。例3題目要新穎,能轉化爲前面的典型類型求解。例4爲綜合題,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題後面加上變式訓練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

(3)作業:本節課的基礎問題,典型問題及天天限時玩。

(4)課後檢查:重點檢查改錯本及天天限時玩的作業。

3、腳踏實地做好落實工作。當日內容,當日消化,加強每天、每月過關練習的檢查與落實。堅持每週一週練,每章一章考。透過周

練重點突破一些重點、難點,章考試一章的查漏補缺,章考後對一章的不足之處進行重點講評。

4、周練與章考,切實把握試題的選取,切實把握高考的脈搏,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注重能力的考查,注意思維的層次性(即解法的多樣性),適時推出一些新題,加強應用題考察的力度。每一次考試試題堅持集體研究,努力提高考試的效率。

5、發揮集體的力量,共同培養尖子學生。

6、加強數學教學輔導的力度,堅持有針對性地集體輔導。 7、合理安排複習中講、練、評、輔的時間。

(1)、精心設計教學,做到精講精練,不加重學生的負擔,避免“題海戰”。

(2)、協調好講、練、評、輔之間的關係,追求數學複習的最佳效果。

(3)、注重實效,努力提高複習教學的效率和效益。

 四、教學進度:

三月中旬完成第一輪複習,三月下旬及四月份進行第二輪專題複習,五月進行考前衝刺。

總之,高考前的四個月是拼博的四個月,奮鬥的四個月,出成績的四個月,要嚴格的把握高考脈搏,以學生爲主體,讓每個學生在這四個月都有質的飛躍,在20xx年六月份的高考中創造新的輝煌!

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學習情況較好,學習積極性高。全班總體成績在全鄉排名靠前,大部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對基礎知識接受和掌握比較快。

不足:少數學生書寫格式混亂,對稍難的題目不願意動腦筋解決。

二、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本冊內容:分數乘、除法,分數四則混合運輸和應用題。圓,百分數。

2、教材的結構體系和編排意圖

在前冊已有的基礎上重點教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培養學生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能力;認識曲線圖形—圓,認識軸對稱圖形,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開始教學百分數及應用;結合所學數學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培養思維品質;提高學生解答比較容易的分數應用題的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

3、教材特點

(1) 適當調整分數乘、除法的內容,改進分數乘除法的編排。

(2) 降低分數四則、運算的難度,刪去分數、小數四則運算。

(3) 改進分數應用題的編排

(4) 認識圓和軸對稱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 適當加強百分數的應用

(6)加強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應注意的問題:

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增強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三、學習目標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

3、認識曲線圖形—圓,認識軸對稱圖形,掌握圓周長和圓的面積公式,會畫圓。

4、百分數及應用; 抽象思維能力,培養思維品質;提高 解答比較容易的分數應用題的能力, 靈活地選用算術解法和方程解法。

四、教學策略

1、認真備課、上課。

2、在教學中多讓學時進行小組實踐活動。

3、及時糾正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現象。

4、有針對性地課後練習。

數學第十一冊教學計劃,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 次

課 題

課 時

第 二 周

分數乘法的意和計算法則

5

第 三 周

分數乘法應用題

倒數的認識

5

第 四 周

整理複習一單元

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5

第 五 周

分數除法應用題

5

第 六 周

5

第 七 周

整理複習二單元

5

第 八 周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5

第 九 周

分數應用題

5

第 十 周

分數應用題

5

第十一週

分數應用題

5

第十二週

圓的認識

圓的周長和麪積

5

第十三週

扇形、軸對稱圖形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

5

第十四周

百分數和分數、小數互化以及應用

5

第十五週

百分數的應用、整理複習

5

第十六週

複習第一、二單元

5

第十七週

複習第三、四單元

5

第十八週

複習第五單元

5

第十九周

總 復 習

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透過實例瞭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於”關係,體會用集合語言表達數學內容的簡潔性、準確性,學會用集合語言表示有關的數學對象;

(2)初步瞭解有限集、無限集的意義;

(3)掌握常用數集及集合表示的符號,能用集合語言(集合的表示符號)描述一些具體的數學問題,感受集合語言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學習集合的含義,從中體會集合中蘊涵的分類思想;

(2)透過對集合表示法的學習,認識到列舉法與描述法不同的適用範圍。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集合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體會數學學習的意義。

二.教材分析

集合語言是現代數學的基本語言,使用集合語言可以簡潔、準確地表達數學的一些內容。課本從生活實際出發,透過對我國湖泊分類,讓學生初步感受集合的概念,再從學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數集合、有理數集合等)出發,進一步理解集合的含義,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重點和難點

①.本節的重點:集合的基本概念與表示方法。

②.本節的難點:運用集合的兩種常用的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四.學法指導

由於集合的'概念較難理解,因此建議採用漸進式學習。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大家剛剛軍訓,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x營x連集合”,顯然,這裏的集合是動詞,含義爲把某些特定對象集中起來.數學裏,集合變爲名詞,某些特定對象的全體叫集合.

(二)新課講授:

1、集合:某些特定對象的全體.通常用大寫英文字母來標記,比如A、B ‥‥

2、元素:集合中的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寫字母a、b ‥‥ x、y … b標記;

3、元素與集合的關係: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於A,記作a∈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於A,記作

4、集合的表示:

①.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寫在大括號內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如,由方程x2-1=0的所有解組成的集合,表示爲{-1,1}.

這裏的大括號表示“全體”、 “都”的意思.

再如,四大洋表示的集合:{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②.描述法:(對於某些集合用列舉法就不方便了,比如:X-3>0的解集)

{ X | X >3 } ——— 分析描述法的結構

↓ ↓

元素 屬性

象這種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屬性表示集合的方法.

舉例: {y|y=2 x2,x∈R} ; {x|y=2x2};{(x ,y)| y=2 x2,x∈R}.

注:在不致混淆的情況下,可以省去豎線及左邊部分,如 {x|x是直角三角形},可以表示爲 {直角三角形}.

③.韋恩圖:用一條封閉的曲線的內部來表示集合的方法.

比較各種表示法的優、缺點:

列舉法:元素個數較少時;

描述法:共同屬性明確;

韋恩圖:形象直觀.

5、集合中元素的特性透過上述表示方法,可以發現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

6、集合的分類: 有限集、無限集、空集.

7、常見數集的記法:

(1).自然數集,記作 N ;

(2).正整數集,記作 N*或者N+;

(3).整數集, 記作Z;

(4).有理數集,記作Q;

(5).實數集, 記作R.

(三)知識運用:

例1、下面表示是否正確?

(1).Z={全體整數} (2).{(1,2)}與{1,2}是同一個集合

(3).{0}= (4). x2-2x+3=0的解集爲{1}

例2、已知:A={x|x= n2+1,n∈Z},a= k2-4k+5,k∈Z

試判斷a的集合與A的關係.

解: a= k2-4k+5=(k-2)2+1 ,且k-2∈Z

∴ a∈A

例3、已知集合A={x∈R|mx2-2x+3=0,m∈R},若A中的元素至多隻有一個,求m的取值範圍.

(四)課堂小結:

(1).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2).集合中的元素有何性質?

(五)課後作業:

習題1—1 A組 4、5 B組 1、2

數學教學計劃 篇4

全冊教學理念:

讓不同的孩子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全冊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第一冊

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爲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複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難點是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

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的實驗教材,是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的實驗課本,本冊教材主要是透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瞭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全冊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瞭解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透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全冊重、難點:

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全冊課時安排:共計約61課時

1、數一數………………………………………………約1課時

2、比一比………………………………………………約2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約10課時

4、認識物體和圖形……………………………………約3課時

5、分類…………………………………………………約2課時

6、6—10的認識和加減法……………………………約21課時

7、11—20各數的認識…………………………………約4課時

8、認識鐘錶……………………………………………約2課時

9、20以內的進位加法………………………………約12課時

10、總複習………………………………………………約4課時`

數學教學計劃 篇5

第一部分:學情判斷(個體分析、整體判斷、家庭背景、可用資源等)

本學期二年級三班、四班、國際班三個班共有學生79人,三個班從整體上上看,數學的平均成績相當。新生當中,從入學測試來看,大部分學生成績尚可,小部分學生成績較差,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統一規範課堂常規,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從家庭背景和可用資源看,學生家庭環境和家庭條件較好,家長的文化層次相對較高,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白領階層居多,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這些學生的家長,有85%的文化層次比較高,他們非常關心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他們有的能對孩子的學習進行及時的督促和輔導,有的則忙於自己的工作,沒有時間對孩子進行輔導,所以必須加強家校聯繫,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爲教育教學所用,利用整體教育優勢實施完整性教育。

第二部分:工作要點(總體目標、階段目標、相關措施等)

工作目標 具體措施

總體目標

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情趣中學會數學,並將之運用到生活中去。讓同學們都能主動參與到數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導孩子們熱愛數學 ,並使之得到最大潛力的發展。

1.採取豐富多彩、有情有趣的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多聯繫生活,使孩子們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熱愛數學、學好數學。

2.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孩子的個性,讓每個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3. 多方面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 鼓勵個性發揮、自主探索,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從而使每個孩子都能得到最大潛力的發展。

階段目標

1、《認識除法》讓學生有層次的認識平均分和除法的含義,使學生獲得平均分的直接經驗和認識。2、《口訣求商》是使學生運用6以內的乘法口訣求商,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3、《認圖形》是透過看、數等活動來認識四邊形,類推認識五邊形和六邊形。4、《加和減》是讓學生學會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幫助學生經歷算法發展過程,理解筆算方法。5、《位置和方向》使學生能描述物體的所在位置,認識東南西北。6、《量長度》讓學生認識線段、認識釐米、米,並能以釐米、米爲單位量長度。7、《乘和除》(一)(二)兩個單元是讓學生能熟記7、8、9的乘法口訣,並能用相應的口訣求商,並能解決乘除法的實際問題。8、《時、分、秒》是讓學生在認識時分的基礎上,能認出鐘面上的幾時幾分,並認識時間單位“秒”。9、《觀察物體》這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從不同方向能觀察出物體某一面的形狀。10、《統計和可能性》是透過收集數據,讓學生能用方塊統計圖表達數據,並認識時間發生的可能性。1、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直觀認識平均分,體會平均分的特點,瞭解“每幾個一份地分”的具體過程,感受平均分可以用除法。2、讓學生在聯繫具體情境、運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認識除法。

3、使學生從平均分的活動中提出數學問題,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培養有條理思考的習慣。4、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精神,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5、使學生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爲可運用除法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培養數學意識,能運用除法的含義解決一些“平均分”的實際生活問題。

6、在探究算法中,讓學生與他人交流,享受獨立思考後發表自己見解的快樂,獲得成功的體驗。7、培養學習的主動性,產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8、使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感悟平面圖形的特點,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9、使學生能用加法(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數學意識。10、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以及積極思考、動手實踐並與同學合作學習的態度。11、引導學生自己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2、讓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概念,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13、在情境中,使學生具有積極參加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感受生活裏的數學事實。1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15、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激發自主探究的意識,逐步培養學生呢感有序思維、敢於創新與合作交往的能力。16、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第三部分:工作進度(教學進度、班級工作進度或部門工作進度等)

周次 起至日期 工作要點 責任人 實際執行情況

1 8/29—9/4 《分一分》

2 9/5—9/10 《認識除法》、練習一、單元複習

3 9/13 /—9/17 《口訣求商》、《練習二》

4 9/20—9/24 《認圖形》、《有趣的七巧板》

5 9/27—9 /30 《加和減》(包括進位和不進位加,退位和不退位減)

6 10/1—10/7 國慶放假

7 10/8—10 /15 《加和減》(包括進位和不進位加,退位和不退位減)

8 10/18—10/22 《單元複習》、《位置和方向》

9 10/25 —10/29 《量長度》、《量一量》

10 11/1—11/5 《乘和除》(一)、《練習七》、

1 11/8 —11/12 《乘和除》(一)、《練習八》、

12 11/15—11/19 《單元複習》、《時、分、秒》

13 11/22 —11/26 《乘和除》(二)、《練習九》

14 11/29—12/3 《算“24點”》、 《觀察物體》

15 12/6 —12/10 《統計與可能性》、《田園風光》

16 12/13—12/17 《期末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