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推薦】教學計劃範文集合八篇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爲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那麼計劃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學計劃8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教學計劃範文集合八篇

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爲指導,確立現代教育觀、課程觀、質量觀。以學生髮展爲本,充分發揮學校資源功能,優化學校課程結構,開創學校特色品牌,提高辦學水平。

二、課程目標:

1.採用實踐—評估—開發的課程開發模式,實施“問題解決”即“自下而上”的政策,引領全體學生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從而努力創建學校的教育特色。

2.發揚"尊重人格、尊重差異、自知自律、自主發展"的人文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技精神。針對我校實際,確立“尊重他人、認識自我、勤於動手、善於合作”的校本課程目標。

3.以學校爲基地,與外部力量合作,開發出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集中體現“以學校爲本”的理念,主要強調課程的開放性、民主性、參與性。

三、課程內容:

主要有分學校篇、家鄉篇、育人篇、安全篇、安全篇和環保篇。三年級主要學習學校篇和家鄉篇。

四、主要措施

1.新教學理念做引領,指導具體活動實踐

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樹立大教育觀,用大教育觀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要樹立十種新型的教育觀,即新型的教師觀;新型的教學觀;新型的學生觀;新型的質量觀;新型的課程觀;新型的人才觀;新型的教學方法觀;新型的過程教學觀;新型的教學手段觀;新型的終身學習觀。學校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透過走出去、請進來使教師掌握新課改理念,樹立新課改意識,及時捕捉資訊,開闊視野,尋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質,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地方和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2.建立合理的激勵評價管理機制,確保校本課程實施。

校本課程的開發爲教師提供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空間,要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人盡其才,各盡其能,對會教能編的教師,學校要採取各種形式,及時進行表彰和鼓勵。同時,要研究制訂校本課程評價標準,並與學校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考覈相結合。採用恰當的行政手段,確保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使每一位教師真正成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者。

五、具體課程安排:略

教學計劃 篇2

新的學期開始了,回顧上學期的教學工作情況發現還有許多不足。爲了更好的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特制定工作計劃如下:

一、教學目標

1.拓展學生的學習領域,增進學生對其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會、自然、科技的理解,促進學生全方面知識的積累和發展。

2.加強素質教育理念和德育滲透,堅持“以學生髮展爲本”的原則,着重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態度,及促進其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發展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3.促進地方課程與其它課程的相互補充、協調關係,增強地方課的地方適應性,體現地方課的地方特點。

二、教材分析

地方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成功訓練》、《專題教育》和《家鄉教育》三個方面。

1.《成功訓練》:

成功訓練是我省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後設立的地方課程,《成功訓練》在課程設計上劃分爲“基礎學力教育”、“情意教育”、“自我管理教育”、“社會適應教育”“社會責任感教育”等學習領域。其基本理念是透過整合學校課程,對學生施以專項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成功素質,塑造人格均衡的成熟個體,謀求由“體驗式的學習”的各種活動,強調“做中學”的學習模式,將成功學的原理轉化成遊戲或其他活動,落實素質教育,推動全面教育,讓學生在特設的學習環境中體驗、思考。

2.《專題教育》:

專題教育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幾個方面。其內容全面,形式新穎,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體現知識性、綜合性和實踐性,促進其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良好的心理品質;轉變對未成年人的人文關懷方式,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不斷的提高處理成長中的有關問題的能力。

3.《家鄉教育》:

家鄉教育主要學習家鄉的民族常識和民族團結相關內容。增強學生對家鄉的瞭解,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和建設家鄉的責任感、使命感。

三、教學方法和措施

1.認真學習和研究地方課程標準,準確的運用於教學當中,認真做好備課的沒一個環節,熟悉教材,領會課改精神。

2.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重視體驗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的設計,以實踐體驗、動手操作爲主。

3.注重教學方式的改革更新,以研究探索和方法指導爲主,拒絕單一的知識灌輸式的教學。

4.走近學生、瞭解學生,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分階段的提高學生的成績。

四、自我提高

1.每天堅持練習書法、簡筆畫等技能。

2.堅持每週120小時以上的時間用於讀書。多讀書、讀好書,如《給教師的建議》、《教師人文讀本》等,並做好讀書筆記和讀後感。

3.多向有經驗的優秀教師學習,加深交流。多聽課,多學習,本學期做到聽課20節以上的標準,並做好聽課後的對比總結,查缺補漏,取長補短。

4.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概況:

本冊教材根據1992年秋季頒發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的精神,又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編寫。本冊教材爲二期課改後實行的新教材,以社會生活爲主要內容,編排了一些看看、說說、做做的內容,工作計劃《勞技課教學計劃》。尤其強調實踐性,要求學生都要親自動手實踐,以提高動手能力。本冊教材內容主要有:一,工具的認識與使用,二,自我服務勞動,三,家務勞動,四,公益勞動,五,簡單生產勞動,六,創造與製作。這些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教師還應根據實際適當補充校本教材,以提高學生對勞動技術課的興趣,提高動手能力。

二、班級學生情況:

本學期我擔任的五年級勞動技術課教學,每班學生數爲50人左右。由於去年我已經開始教勞動技術課,知道學生對勞動技術課還是比較喜歡,他們喜歡動手,喜歡做實驗,這對我來說有利於上好本學期的勞動技術課。雖然我不太熟悉這一學期的學生,但在三年級時,我也給他們上過課,所以還是有所瞭解。所以,我有信心上好五年級的勞動技術課。

三、教學要求

1、教育學生初步懂得勞動創造社會財富、勞動光榮、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道理;從小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紀律、認真負責、耐心細緻、不怕困難的勞動態度和勤勞儉樸、愛護勞動工具、珍惜勞動成果等優良品質;初步樹立質量觀念和環境保護意識。

2、使學生學習一些淺顯的勞動知識,學會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初步掌握自我服務勞動和一般的家務勞動的基本技能;能進行簡單的生產勞動。

3、透過勞動課的教學和實踐,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並注意培養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和創造精神,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四、教學措施:

根據本學期

五年級勞動技術課的要求、內容和班級學生實際,我決定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備好每一堂課,尤其做到親自動手。凡要求學生會做的小製作、小物件,首先自己會做,並在課堂上認真做好演示,激發學生上勞動技術的興趣。

{2},努力學習資訊技術,摸索資訊技術與勞動技術課整合的方法。透過運用資訊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上課作好充分準備,按時進課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35分鐘教學質量。

{4},關心好差生,對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做好個別輔導,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覈,做好成績記錄。

{6},寫好教學反思,取得上勞動技術課經驗。

教學計劃 篇4

首先,應該對教材做一個簡要分析。

包括教材版本,教材編寫特點,主要內容,重難點。比如說,人教新目標版幾年級英語教材共多少單元,每單元又分爲A,B兩部分,A部分重點學習和培養學生的什麼能力,B部分重點學習和培養學生的什麼能力,每單元后都有一個單元檢測,以及這種編排體現出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情感態度等。

第二,學情分析。

主要對所帶班級這門課程的學生學習情況做一個剖析。包括學習這門課程所需要的基礎知識與能力,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學習這門課程的有利因素以及還存在的突出問題。

第三,教法設計。

主要是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和學情,大概明確主要的教學方法,比如說任務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

第四,學法指導。

光有老師教還不行,教學始終是一個雙邊活動。學生的學至關重要,所以,教師還應該在學生如何學這方面下功夫,做好學生學習的引路人,使得學生能夠會學,學有所長。包括制定學習小組學習,一幫一學習,,以及一些不同學習內容具體的學法指導。還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指導。像勤讀書積累,勤記筆記的習慣等。

第五,編寫學期教學進度計劃,包括時間,課時,內容等,以便於在教學過程中合理掌握教學進度,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

教學計劃 篇5

爲了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活動必須有計劃的進行,沒有計劃的教學活動不可避免地將導致教學的目的性,影響教學應有的成果。因此,無論教學對象是少年還是成人,是學員還是演員,教學週期是短還是長,教學活動都應該有計劃地進行。也就是說要制定教學計劃。

教師制定教學計劃的依據是教學大綱和教材。首先,教師必須熟悉教學大綱和教材並不斷深入研究,以期正確地理解本年級的教學任務及應達到的程度。此外,教師要了解教學對象目前的專業水準、專業條件、學習方法及學習的心理狀態,使教學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避免執教過程中的主觀性及盲目性。在上述條件的基礎上,教師還必須遵循由淺入深、由簡至繁、由易到難的教學規律。教學計劃可以分爲學年計劃、學期計劃或單元(一個段落)計劃。教學計劃由教師制定,可由教研組討論並採取適當的方式定期檢查。一般來說,每一階段或每一學期的教程大致可分爲三段:即恢復課、授新課、複習和考試(或彙報)。三段的授課時間不能平均分配,要依據各教學階段的任務與需要而定。

1、恢復課

是休假(一個月左右)後上課的最初階段,一般歷時三週左右(按每天課時90分鐘計)。底年級稍長,高年級可短。底年級學員由於基礎薄弱,在假期(或間歇期)“退功”幅度大,恢復課可用三週至四周。高年級學員或演員由於已經具有一定的基本功基礎,假期(或間歇期)“退功”幅度相對較小,恢復課可安排兩週左右。在學員間歇期間,即使學員堅持一定量的基訓練習,但運動量仍然會較正常課減少,學員身體的關節、韌帶、肌肉的能力與技術方法(即行話所稱的“法兒”)、體力等方面都會有所減退,因此恢復課就是:

(1)使學員身體各部位(頸、肩、背、腰、髖、膝、腳腕、腳趾)的能力、體力與技術的“法兒”都恢復到上學期末(間歇前)已達到的水平。

(2)對上學期末學員已掌握的教材進行有重點的複習(技巧部分單一訓練爲主),使之鞏固或提高。

(3)有重點地克服與糾正學員休假前在訓練中遺留的毛病和弱點,如跳、轉、翻各類技巧中存在的具有傾向性的毛病,或身體某部位的能力較薄弱等等。

恢復課從開始到結束,在教學內容的難度與教學進程的速度以及運動量等方面,都需要逐步加強,使學員體力、能力與技巧的恢復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恢復課階段教師在教學時不宜操之過急,過快地推進課程會造成職業病。恢復課開始時低年級可以只做把上練習,中、高年級可以增加少量的中間練習,當第二週結束時可恢復一堂完整課的全部練習內容。此外,恢復課開始時節奏處理要從容些,使學員練習時有較充分的自我知覺,並能控制自己的身體,依照動作的規格與要領進行練習。由於恢復課的教材較簡單與單一,教師應力求將教材組織得有趣(當然必有具有訓練價值),避免使學員感到枯燥費力。由於教學對象的條件與基礎的不同,恢復課教材的設計以及時間長短,仍然要因人因課制宜。實踐證明恢復課上得是否有成效,直接關係到授新課計劃能否順利執行,因此不可輕視。

2、授新課

授新課是每一學期教學內容最多、歷時最長的一個教學階段,相對來說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階段。授新課的教學內容一般包括:

(1)教授新教材。

(2)對已學過的技巧加大難度。

(3)在已經學過的單一動作基礎上進行組合練習,以及加大已學過的組合難度。

制定授新課教學計劃時,教師需要依據年級教學大綱或某一教學階段規定的新課程教材內容,以及教學對象的基礎和授新課所佔有的學時來安排,對所授新課內容在本學期末應達到的水平做一個估計和設想。將新課程全部內容劃分爲幾個課程推進的小段落,每一段落可以月或周爲單位,從而產生授新課計劃。

先教授哪些教材,後教授哪些教材,不能由老師主觀臆想去安排。安排的依據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教學規律,以及教材自身的縱、橫關係。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有的老師在教授新教材時存在着進度的“跳躍現象”,使多數學生難以掌握,這顯然是違背了教學規律。下面以訓練帶舞姿的旋轉與跳躍例:當學員具有簡單的旋轉與跳躍能力,首先要使學員基本上能夠準確地掌握舞姿,才能開始進行舞姿上的旋轉或跳躍練習,而不能在學員尚未掌握舞姿之前就急於進入舞姿上的旋轉或跳躍練習。又例如:組合練習只能是在單一動作基本掌握之後才能開始,而不能顛倒過來。另一點需注意的各類動作(如蹲、腰、跳躍、翻身、旋轉等……)相互依賴的橫的關係。例如:跳躍動作與蹲的關係應是這樣的:開始練習跳躍前,首先要使學員具有一定蹲的能力與腳推地的能力;隨着跳躍動作幅度加大,對蹲的能務訓練要不斷加強,同時腿的幅度訓練必須加大。某些帶彎腰的跳躍動作如“紫金冠跳”,在練習之前必須先做腰部訓練及踢紫金冠的練習。總之,凡屬幾類動作聯合後方能完成的動作,都需要先對各類動作分別練習到具有一定程度,達到一定水平。有的老師安排新教學計劃時,往往注意教材由淺入深的順序(縱的關係),而對有關聯的相互依賴的各類動作橫的關係則重視不足。在制定計劃時,需要把教材中縱與橫的關係有機地聯繫起來,使經緯交織,融爲一體,構成一個具有科學性的授新課計劃。

授新課的教材內容較多,而每學期或某一教學階段的授課時數有限,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分清哪些是教材的主要內容,哪些是次要內容,要選擇那些能帶動其它地核心教材爲訓練的重點,這部分教材要用較多的時數反覆練習。區分教材的主與次,要依據不同年級的訓練任務而定,低年級、中年級與高年級是各不相同的。例如:一、二年級主要是訓練腰的軟度,端正初學者軀體的自然狀態,使軀幹正直。三年級開始進入以訓練單一技巧爲主階段,跳躍、旋轉、翻身等每類技巧的具體內容都項目紛繁,教師應在各類技巧中選擇一部分爲重點訓練教材。高年級教材更爲繁多。教員尤爲需要抓住教材的重點內容作爲訓練的主幹,才能將技巧練精,縱使練順、練巧。

3、複習與考試

考試或彙報前的三週左右應進入總複習階段,對本學期或本階段所教授的新教材進一步鞏固提高,不宜再教授新教材。因爲此時已臨近新的休假,如果教授新教材,學員在休假期間無法保證必需的時間練習,學了也難於掌握和鞏固。複習課也是教師最後將本學(或本階段)所教授的主要教材集中組織爲一堂課的過程。一堂考試課(或彙報課)應展示本學期或某一教學階段的最高成果,這堂課既要全面,又要精煉,不能包羅萬象,應該選擇那些能代表學期或某階段教學水平的內容,不宜把某些訓練過程安排進去。

一個學期或某一教學階段以考試或彙報的形式結束,這堂課既檢查學員的學習成果,同時也檢驗教師的教學水平。結束課的成績好壞也是教師教學計劃、總結經驗、制定或修訂下階段教學計劃的重要依據之一。一份好的教學計劃,必定是“教”與“學”的高度統一,是執教者不斷克服教學中的高觀性與隨意性的成果,是執教者遵循教學規律又與教學對象的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一個好的教學計劃會使教學工作產生事半功倍的效益。畢業班的考試課應周密、妥善地組織,以便其真正體現學生的技術、技巧、藝術表現力等方面的實際水平。因此,畢業班考試課應該體現全部訓練過程的最終成果。

此外,組織好每課教材是實現教學計劃的重要保證。教學計劃制定後,接踵而來的是要組織好每一課的教材。一種能力或某一技巧訓練成效如何,關鍵在於教材的組織;教材組織得當,會有效地獲得訓練成果,教學效果就會加倍地提高。反之,則阻礙教學任務的實現。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着眼於嚴格要求學員去刻苦訓練,卻不講究教材的科學性組織,這是很不對的。

舞蹈教學中教師必須周密地組織每節課教材,它的必要性在於:舞蹈教學有別於知識性課程的教學。上歷史課或物理課時,教師基本上可以根據課本內容逐課講授。舞蹈教學則不然,由於目前中國古典舞基訓課教學尚未採用任何文字記錄的課本,每堂課的教學內容、教材組織仍然主要依靠教師根據教學計劃與學員的條件在課前安排,如果教師在課前發現學員的靈活性與控制力差,應針對這一弱點及時組織材料加以克服。由此可見,舞蹈教學中教材的.組織具有很大的伸縮性,這就要求教師精通教材與教學法,否則將難以組織好每課教材。教學不可無計劃,但教學計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任何教學計劃不論如何周密完善,總是在實踐中不斷修正與補充以達到更切合客觀實際。實踐是檢驗計劃是否科學的唯一標準。在制訂計劃時,往往學員的實際水平與潛力估計不精確,在教學中會發現許多新問題。一般地說,修訂計劃每學期期中進行爲宜,但也不宜做重大變更。

4、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計劃要執行得好,主要在於教師的努力;但是學生的配合、學生的積極性是必不可少的。因爲教學究竟還是教與學雙方合作的行爲。有必要讓學生了解大綱規定、教學計劃與年級教學任務,並且聽取他們的意見。目前仍然存着這樣一種不正常現象:學生只知道來上課,而對於培養目標、年級任務等卻一無所知。他們對教學計劃採取了漠不關心的態度。這對於發揮他們的學習積極、主動性,顯然不利的。師生配合、教學相長無疑地將促進教學。

教學計劃 篇6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圍繞主題談話,學會用簡短的語句介紹自己的想法。

2與老師共同裝飾、製作“愛心”。

3是幼兒增進對同伴之間的交情,培養幼兒關心和熱愛班內小朋友的情感。

活動準備:

一些彩色紙張、小剪刀、漿糊、抹布。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師:“近段時間小朋友們老問老師彬彬怎麼不來幼兒園上學,今天老師告訴你們彬彬住院了。”

師:“彬彬住院了,我們大家想想能幫助做些什麼?老師正在組織孩子進行“你有難,我來幫;你生病,我關心。”相互關心小班教育活動中的一句提問。

二、小朋友間共同商討幫助彬彬辦法。

師:彬彬生病了,大家都很想念他,好我們一起來組織 “你有難,我來幫;你生病,我關心。”相互關心小班教育活動。

師: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想想我們用什麼辦法探望一下彬彬?

三、師生共同一起製作“愛心”

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分工合作進行,共同製作“愛心”。

四、商議探望病人的人員分工安排。

小朋友們想想我們請誰去探望彬彬?

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老師作爲代表去探望彬彬,並將這顆滿載師生情誼(想念、祝願)的“愛心”一起送給彬彬,願彬彬早日恢復健康,回到集體中來。活動中,大家的參與意識極濃,孩子們雖動手能力很弱,但積極性很高。

分析反思:

活動中,大家的參與意識極濃,孩子們雖動手能力很弱,但積極性很高。孩子們用稚嫩的與其年齡所不相稱的建議。最後,在教師的提議下,孩子們一致認同與老師一起共同製作一顆漂亮的“愛心”,由老師作爲代表去探望彬彬,並將這顆滿載師生情誼(想念、祝願)的“愛心”一起送給彬彬,願彬彬早日恢復健康,回到集體中來。

此活動雖小,但孩子在參與這活動中受到的教育意義卻遠遠勝過這活動的本身,這也正是教師組織此項目活動的意義所在。

活動結束。

教學計劃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新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2.2節,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後,在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單項式、多項式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上,對同類項進行合併、探索、研究的一個課題。合併同類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其法則的應用是整式加減的基礎,也是以後學習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礎。另一方面,這節課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合併同類項的法則是建立在數的運算的基礎之上;在合併同類項過程中,要不斷運用數的運算。可以說合並同類項是有理數加減運算的延伸與拓廣。因此,這節課是一節承上啓下的課。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剛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維的發展還很有限,他們在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學生的天真活潑、對新生事物很感興趣、求知慾望強、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象直觀思維已比較成熟,但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於是我根據學生和中小學教材銜接的特點設計了這節課。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瞭解同類項的概念,能識別同類項

2)會合並同類項,知道合併同類項所依據的運算律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 積極營造親切和諧的課堂氛圍,激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團結協助,嚴謹求實、合作交流、勇於創新的精神。

2) 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興趣,發揚合作學習的精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並學會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建立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同類項的概念和合並同類項的法則

教學難點:合併同類項的法則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創設情境

形成概念

教師活動

問題1:

我們倒垃圾時,不同垃圾選擇放入不同的垃圾桶中,爲什麼不將所有的垃圾都倒入一個垃圾桶裏呢?

問題2:

在日常生活中,你發現還有哪些事物也需要分類?能舉出例子嗎?

議一議:

8n和5n, 3ab2 和 -ab2 , 6xy和 -3xy, -7a2b 和 2a2b 我們將以上幾組歸爲同類

思考:

歸爲同類需要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引導學生看書,讓學生理解同類項的定義)

概念:所含字母相同,並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

注意:

(1)同類項與係數無關,與字母的排列順序也無關

(2)幾個常數項也是同類項。

教學計劃 篇8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剛入學,對學校生活覺得陌生,好奇,在行爲習慣方面可能比較隨便,具體表現在上課坐不住,隨便發言走動,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等,適應不了學校的條條框框,不能自覺地遵守學校的規範。

教材內容:

第一單元:你好,新學校

1、美麗的校園2、老師,您好3、學校裏的一天

4、我是小學生

第二單元我的新生活

1、我喜歡我的班級2、我們一起做3、學習的快樂

4、麻煩事,我不怕

第三單元我愛我家

1、我的爸爸和媽媽2、親親熱熱一家人3、讓我自己來吧

教學目標:

一、態度和情感

感受新學校環境的美好,對老師充滿信任和敬仰,爲自己是小血色懷念感感到快樂。感受學習的愉快,體驗克服困難的喜悅。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敬意和謝意,體會家庭帶給人的快樂,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能高手到自己的進步,願意爲美好的明天而付出努力。

二、行爲和習慣

瞭解學校的環境,設施,瞭解學校一天的日程安排,有正確的“坐、立、行”姿勢。能主動和同學交往,說簡單的禮貌用語,初步養成良好的課間活動習慣,並注意文明用語,只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積極參與行爲練習適應學校生活,學會簡單的自我介紹,和介紹別人的方法,學會待人接物的禮儀。

三、知識技能

知道校園環境中的一些標誌性的建築,認識老師的辦公室,知道教師節,瞭解基本課程和課外活動,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識,學會在校安全生活的基本技能,能練習正確的坐立,行的姿勢,能辨別不美的行爲習慣。

單元要點:

第一單元:認識學校的環境,感受學校環境的美麗並喜愛新學校,知道進老師辦公室的禮儀常規,能感受老師的愛心,初步認識小學生和幼兒園的不同,主動,樂意適應這些變化,養成正確的坐、立、行姿勢。

第二單元:感受與人交往的快樂和班級集體生活中“夥伴多”的喜悅。會在生活中運用邀請別人和接受別人邀請的禮貌用語,有初步的規則意識,學會合理安排課間時間,體驗天天進步的喜悅,鼓勵兒童自己想辦法解決麻煩,倡導“做錯了事情及時改正,遇到問題想辦法解決”

第三單元:體會到父母和子女之間最真摯、最溫馨的親情,會在家使用文明禮貌,表達自己對家恩的尊敬與愛,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養成自覺管理自己的習慣。

第四單元:能感受冬天的氣候特徵,樂意將新年的祝福傳遞給他人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會制訂寒假生活安排表,並初步學會按計劃安排自己的生活,懂得一些待人接物的禮儀。

方法措施:

1、耕具學生年齡特點,在教育中以強化、感受、體驗爲主要的教育方式。

2、透過真實的生活背景,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與規範意識,並自覺地接受規範制約。

3、在豐富的學習中感受生活,學會生活。

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8課時

第二單元9課時

第三單元7課時

第四單元8課時 周次 教學內容1學前教育2美麗的校園3老師,您好4學校裏的一天5放假6我喜歡我們班7我們一起做8學習真快樂9麻煩事,我不怕10我的爸爸和媽媽11親親熱熱的一家人12讓我自己來吧13快樂的冬天14歡天喜地過新年15明天會更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