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有關四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4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讓我們對今後的教學工作做個計劃吧。那麼教學計劃怎麼寫才能體現你的真正價值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四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4篇

四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1

一、班級狀況分析:

本年級有學生有40人,學生基本素質較好,優秀學生佔全班的30%左右,上課遵守紀律,又能積極發言,大多數學生書寫工整認真。學習習慣十分好。但是也有20%的同學表現得不太令人滿意的地方,他們學習有些困難,我相信透過師生的共同努力,這部分學生也會盡快趕上來的。

二、教學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第一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第三單元《交通與生活》第四單元《通信連着你我他》。

本冊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能正確辨認地圖上的簡單圖例、方向、比例尺,並能利用地圖的基本知識在中國地圖上找到家鄉的位置;透過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的學習讓學生從瞭解日常生活中工農業產品入手,探究工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體驗工人和農民爲此付出的勞動與智慧;透過第三單元《交通與生活》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及其特點;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發展情況,以及交通的不斷髮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種種變化;

透過第四單元《通信連着你我他》的學習讓學生知道現代通信的種類,感受通信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讓學生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通信方式,講究通信道德,遵守有關通信的法律、法規;初步瞭解通信發展的情況;體會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現代傳媒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三、教學目標:

1、確辨認地圖上的簡單圖例、方向、比例尺,並能利用地圖的基本知識在中國地圖上找到家鄉的位置;瞭解家鄉的自然環境與人們生活的關係,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萌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瞭解家鄉的優秀人物,並願意向他們學習;瞭解家鄉的民俗、民風,體會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2、解工人生產勞動的情況,知道生產過程中的分工與合作,知道各行各業之間有一種相互聯繫的關係;知道生產是爲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人們的生活需求不斷刺激生產的發展;知道人們改進勞動工具是爲了提高生產和減輕勞動的強度。

3、解家鄉交通的發展變化情況,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和祖國的情感。

4、瞭解通信發展的情況;體會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現代傳媒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學習利用傳媒安全、有效地獲取資訊;遵守網絡道德規範,努力增強對各種資訊的辨別能力。初步瞭解通信發展的情況;體會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現代傳媒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學習利用傳媒安全、有效地獲取資訊;遵守網絡道德規範,努力增強對各種資訊的辨別能力。

四、重點和難點:

1.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

2.透過給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動,知道工農業生產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係密切

3.讓學生了解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交通方面的情況。

4.聯繫身邊的實際事例,感受通信與人們生活的關係;透過調查,知道現代通信的方式及各自的特點;能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擇、使用相應的通信方式來解決各種問題;懂得並遵守通信的基本禮貌和有關法律法規。

五、教學措施:

1.注意引導學生透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來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3.將引導學生獲取資訊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4。透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

六、教學進度安排:

見教學進度表

四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教材概況:

本冊教材根據1992年秋季頒發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的精神,又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編寫。本冊教材爲二期課改後實行的新教材,以社會生活爲主要內容,編排了一些看看、說說、做做的內容,工作計劃《勞技課教學計劃》。尤其強調實踐性,要求學生都要親自動手實踐,以提高動手能力。本冊教材內容主要有:

一,工具的認識與使用,

二,自我服務勞動,

三,家務勞動,

四,公益勞動,

五,簡單生產勞動,

六,創造與製作。

這些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教師還應根據實際適當補充校本教材,以提高學生對勞動技術課的興趣,提高動手能力。

二、班級學生情況:

本學期我擔任的五年級勞動技術課教學,每班學生數爲50人左右。由於去年我已經開始教勞動技術課,知道學生對勞動技術課還是比較喜歡,他們喜歡動手,喜歡做實驗,這對我來說有利於上好本學期的勞動技術課。雖然我不太熟悉這一學期的學生,但在三年級時,我也給他們上過課,所以還是有所瞭解。所以,我有信心上好五年級的勞動技術課。

三、教學要求

1、教育學生初步懂得勞動創造社會財富、勞動光榮、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道理;從小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紀律、認真負責、耐心細緻、不怕困難的勞動態度和勤勞儉樸、愛護勞動工具、珍惜勞動成果等優良品質;初步樹立質量觀念和環境保護意識。

2、使學生學習一些淺顯的勞動知識,學會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初步掌握自我服務勞動和一般的家務勞動的基本技能;能進行簡單的生產勞動。

3、透過勞動課的教學和實踐,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並注意培養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和創造精神,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四、教學措施:

根據本學期五年級勞動技術課的要求、內容和班級學生實際,我決定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備好每一堂課,尤其做到親自動手。凡要求學生會做的小製作、小物件,首先自己會做,並在課堂上認真做好演示,激發學生上勞動技術的興趣。

{2},努力學習資訊技術,摸索資訊技術與勞動技術課整合的方法。透過運用資訊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上課作好充分準備,按時進課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35分鐘教學質量。

{4},關心好差生,對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做好個別輔導,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覈,做好成績記錄。

{6},寫好教學反思,取得上勞動技術課經驗。

四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3

一、 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觀察物體,圖形的運動,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

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四則運算中每種運算各部分間的關係,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運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角的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或幾何體的形狀圖;能在方格紙上補全一個軸對稱圖形;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的圖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認識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經歷從實際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二、教材的編寫特點

本冊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爲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學生的年齡特徵,繼續體現前幾冊實驗教材中的風格與特點。

1、改進四則運算的編排,加強對知識的整理和概括,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

四則運算的知識和技能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學數學教材在四年級時要對此前學習過的四則運算知識進行較爲系統的概括和總結,如概括出四則運算的意義和運算定律等。對於這些相關的內容,本套實驗教材在本冊安排了“四則運算”和“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兩個單元。但是“四則運算”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四則混合運算和四則運算的順序。而關於四則運算的意義,則根據《標準》“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的要求未進行概括,從而簡化了教學內容,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2、認識小數的教學安排,注重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感。

從本學期開始,學生將要系統地學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四則運算。小數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也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因此,同整數知識一樣,小數知識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有關研究表明,兒童時代是空間觀念的重要發展階段,在小學階段學習一些空間與圖形知識,並在其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對於學生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及其他知識、形成空間想像力有積極的、重要的影響。

4、加強統計知識在解決問題中的教學,使學生的統計意識和數據分析觀念得到提升。

5、繼續處理好“解決問題”的教學,爲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豐富而可操作的案例。

6、有步驟的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爲學生獲得數學基本思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提供更多的機會。

7、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數學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四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自然與社會現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此時需要教育者進行有目的的啓發與引導,把學生的好奇心轉變爲求知慾,逐步形成穩定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會用數學的信心。本冊實驗教材不僅內容涉及數學教學內容的各個領域,爲學生探索奇妙的數學世界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而且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安排了許多體現數學文化的閱讀材料、數學史實等,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豐富多彩、充滿魅力。這些都有助於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

四、課時安排

一、 四則運算(6課時)

二、觀察物體(2課時

三、運算定律(7課時

1.加法運算定律......3課時左右

2.乘法運算定律......4課時左右

營養午餐......1課時

四、小數的意義和性質(15課時)

1.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3課時左右

2.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3課時左右

3、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3課時

4、小數與單位換算......2課時

5、小數的近似數......2課時

整理和複習......2課時

五、三角形......6課時

六、小數的加法和減法......6課時

七、圖形的運動 (二) ......4課時

八、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4課時

1、平均數......2課時

2、複式條形統計圖......2課時

營養午餐......1課時

九、數學廣角——雞兔同籠......2課時

十、總複習......4課時 文章

四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我共有3個教學班,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爲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四冊。全冊教材包括了“電”、“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礦物”四個單元,由3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第一單元“電”共9課時,具體包括:電和我們的生活(1課時),點亮我的小燈泡(1課時),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1課時),電路出故障了(1課時),導體和絕緣體(1課時),我來做個小開關(1課時),裏面是怎樣連接的(1課時),我們選擇了什麼(2課時)。

第二單元“新的生命”共7課時,具體包括:油菜花開了(1課時),各種各樣的花(1課時),花、果實和種子(1課時),豌豆夾裏的豌豆(1課時)。把種子散播到遠處(1課時),萌發的種子(1課時),動物的卵(1課時),

第三單元“食物”共7課時,具體包括:一天的食物(1課時),我們的身體從食物中獲得什麼(1課時),吃什麼和還吃什麼(1課時),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課時),麪包發黴了 (1課時),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1課時),食物包裝上的資訊(1課時)。

第四單元“岩石和礦物”共7課時,具體包括:各種各樣的岩石(1課時),進一步觀察岩石(1課時),岩石的組成(1課時),怎樣觀察描述礦物(1課時)。岩石會改變模樣嗎(1課時),岩石礦物和我們(1課時)。

3、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爲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4、教學難點:

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資訊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資訊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 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

七、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學進度表:

周次 教材內容

1 始業教育

2 電和我們的生活

3 點亮我的小燈泡,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

4 電路出故障了、導體與絕緣體

5 油菜花開了、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6各種各樣的花、食物包裝上的資訊

7花、果實和種子、各種各樣的岩石

8 豌豆夾裏的豌豆、進一步觀察岩石

9 把種子散播到遠處、萌發的種子

10 動物的卵

11 我來做個小開關、裏面是怎樣連接的

12 我們選擇了什麼

13 我們選擇了什麼

14 一天的食物、岩石的組成

15 我們的身體從食物中得到什麼

16 吃什麼和還吃什麼、怎樣觀察和描述礦物

17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岩石會改變模樣嗎

18 麪包發黴了、岩石礦物和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