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熱門】小學教學計劃二年級四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計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教學計劃二年級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小學教學計劃二年級四篇

小學教學計劃二年級 篇1

一、 教材分析

本冊包括以下內容:1、有餘數的除法 2、時、分、秒 3、認識方向、 測定方向 4、認識萬以內的數 5、分米和毫米 6、兩、三位時的加法和減法 7、角的初步認識 8、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瞭解你的好朋友 、 9、期末複習。

二、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好,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動腦,能認真完成作業,對於他們來說,學習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學生上課紀律欠缺,他們上課不願意動腦,不舉手發言,作業質量也不盡如人意,成爲班級中的後進生,對於這些學生,改正他們的學習習慣是關鍵。

對於上學期的知識掌握尚可,同時也存在着個別人計算不過關、走進生活題說理不清、變化題不懂思考方法等問題。透過本冊知識的學習,鍛鍊他們的思維、口頭敘述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是一個重要的時刻。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1、透過把一些物體進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動,體會餘數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餘數的含義;探索並掌握有餘數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餘數一定比除數小,會用豎式計算除數和商都是一位數的有餘數除法的式題,會用有餘數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透過對鐘面的觀察,認識時間的單位: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並能說出鐘面上所顯示的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透過學具操作,認識1000以內的數,知道千以內的數位順序,知道千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以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會讀、寫千以內的數,會比較千以內數的大小;能根據數的意義口算整百數加整百數(和在1000以內)以及相應的減法,整百數加整十數以及相應的減法。

4、透過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筆算方法,會用豎式計算和在1000以內的加法以及相應的減法式題,會口算整十數加整十數(和超過100)以及相應的減法,會估算一些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式題,會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5、在現實情境中,進一步理解數量之間的相差關係,能應用加、減法正確解答“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

6、聯繫乘法含義,理解“倍”的概念,會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以及“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

7、在現實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數量關係的方法,能運用乘法和加(減)法正確解答一些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8、聯繫生活經驗,在觀察和操作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與米、釐米之間的關係,會進行一些長度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測量並描述物體的長度。

9、聯繫對東、南、西、北的已有認識,進一步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能運用學過的方位詞合理描述現實情境或簡單平面圖上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能看懂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根據要求描述簡單的行走路線。

10、聯繫一些典型物體的面,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頂點和邊,知道角是有大小的,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會在方格紙上畫出角。

11、會對同一組數據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塊都是呈現統計結果的方法,會利用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判斷、聯想和預測。

(二)、情感與態度方面。

1、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的意義與作用。在教師的組織下,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慾。

2、初步具有認真思考的習慣,在教師、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努力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掌握有餘數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數減三位數的計算及驗算方法,發展估算的策略。

3、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難點:

1、理解和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2、能認、讀、寫千以內的數,會比較千以內數的大小,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3、比較角的大小

五、教學措施

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學習資料,更好地發揮教材的作用。

2、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兒歌形式教學乘法口訣,從編兒歌再編口訣,降低口訣的難度。

3、在課堂中適當穿插一些數學日記,透過尋找其中的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4、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指導下,爭取做到自己能學懂的知識,讓他們自己學,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5、在具體教學時,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充分利用思考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動腦筋鑽研問題的興趣,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在開發智力上有促進作用。

六、課時安排 共計62課時, 各單元課時安排如下:

1、餘數的除法------------- ———-5課時

2、時、分、秒------------------ --8課時

3、認識方向-------------———— -2課時

、測定方向-----------------——1課時

4、認識萬以內的數--------------- -7課時

5、分米和毫米--------------- ——-3課時

6、兩、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12課時

7、角的初步認識----------------- -2課時

8、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一)--------11課時

、瞭解你的好朋友------------------- 1課時

9、期末複習-----------------————--10時

小學教學計劃二年級 篇2

【單元內容】

5、《送給盲婆婆的蟈蟈》6、《一株紫丁香》7、《有趣的發現》 《練習3》

【單元分析】

本單元課文意在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弘揚民族精神。透過兩首詩歌激起學生主動關心他人,崇敬老師的情感;透過達爾文的有趣的發現學習科學家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精神。

【單元目標】

識字寫字:

1、學會本單元2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

2、掌握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書寫,理解詞語的意思。

閱讀: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第5、6課,複述第7課

2、透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激起學生奉獻愛心,主動關心他人,尊老幫殘的美好願望;體會老師工作的辛苦,激發崇敬老師的情感。

3、透過達爾文的有趣的發現學習科學家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精神。

4、讀背成語和《老子》選段,豐富語言積累。

寫話習作:看圖,學會選用動詞寫一句話、

口語交際:

1、在日常交際活動中,學會有禮貌地問路。

2、學習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單元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能按筆順正確地書寫生字,並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得端正、勻稱。

2、學會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3、透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激起學生奉獻愛心,尊老幫殘,崇敬老師的美好情感。

【課時安排】

教學內容

課時預設

5、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3課時

6、 《一株紫丁香》

3課時

7、 《有趣的發現》

3課時

練習3

3課時

單元練習與講評

3課時

小學教學計劃二年級 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學生一年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後要加強輔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與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這冊教材的重點內容是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及用數學解決問題。

表內除法的編排體現了兩個特點,第一,在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的基礎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內除法的教學。第二,不再明確區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和感悟兩種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個蘋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從而使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

萬以內數的認識改變了原有的編排結構,先教學1000以內的數,再教學萬以內的數,出現了數位順序表和近似數。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編排具有過渡的特點:在上一冊百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教學三位數(幾百幾十)的筆算加、減法,爲進一步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作好準備。本單元還結合幾百幾十的加、減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根據具體情況,運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

解決問題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安排瞭解決問題教學單元,以學生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內容爲素材,展示學生在實際活動中碰到的各種問題;二結合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學,適時安排解決問題的有關內容,讓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數與計算知識後,學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圖形與變換一章,內容包括“銳角和鈍角”“平移與旋轉”。與原有教材相比,“銳角和鈍角”的認識明顯提前了,“平移與旋轉”是新增加的內容。在量的計量方面,教學克和千克,突出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透過自主探索和動手實踐的活動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質量觀念。在統計知識方面,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統計的意義,學習簡單的數據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五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本冊教材還安排了“找規律”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透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索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不僅使學生知道現實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發現和欣賞數學美、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能比較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初步會用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習慣。

3、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銳角、鈍角;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初步滲透變換的教學思想方法。

4、讓學生親身經歷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學生學會綜合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或稍複雜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轉化的方法。

5、讓學生經理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產生過程和作用;能人、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能用符號用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6、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學生知道用稱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7、使學生能夠正確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培養估算意識;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8、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驚醒簡單的分析;透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9、使學生透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字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2、紮紮實實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集體教研的作用。

3、認真研究、創造性的使用實驗教材,認真備課、上課,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1)對學有餘力的學生,進行奧數輔導,使它們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2)重點抓好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建立學困生成長檔案。

5、定期進行測試,及時反饋總結。

五、課時安排:

一、解決問題(4課時)

二、表內除法(一)(13課時)

1.除法的初步認識

平均分…………………………………………………2課時左右

除法……………………………………………………3課時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7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三、圖形與變換(4課時)

剪一剪…………………………………………………1課時

四、表內除法(二)(9課時)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3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2課時

五、萬以內數的認識(8課時)

六、克和千克(2課時)

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7課時)

有多重……………………………………………………1課時

八、統計(3課時)

九、找規律(4課時)

十、總複習(4課時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起訖月日教學內容教時執行情況

12.18-2.24開學教育;解決問題5

22.25-3.2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認識5

33.3-3.9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一)5

43.10-3.16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二);整理和複習5

53.17-3.23圖形與變換;剪一剪5

63.24-3.30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5

73.31-4.6解決問題;整理和複習5

84.7-4.13千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5

94.14-4.20期中檢測5

104.21-4.27整十、整千的加減法5

114.28-5.4五一長假

125.5-5.11克與千克的認識;稱一稱;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口算)5

135.12-5.18幾百幾十減幾百幾十(筆算);整理和複習;有多重;5

145.19-5.25統計5

155.26-6.1找規律5

166.2-6.8總複習5

176.9-6.15總複習5

186.16-6.22期末檢測5

196.23-6.29期末總結

小學教學計劃二年級 篇4

一、學情分析:

在學校的正確領導下,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研究教材,研究學生身上。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在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多下功夫,收集相關的成語,加大讀、寫、背的力度,取得了一定成績。在教學中,我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課堂上做到講練結合。

但是,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二年級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有些家長溺愛孩子,所以有個別學生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學習成績較差,針對這種問題,在工作中注意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多表揚、多鼓勵。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共有32篇課文。其中有8組教學內容(即8個專題):春天裏的發現;奉獻與關愛;愛祖國,愛家鄉;用心思考、勇於創造;美麗神奇的大自然;培養優秀的品質;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走進科技的世界。

還有4篇略讀課文,它們是:《卡羅爾和她的小貓》《充氣雨衣》《玩具櫃檯前的孩子》《阿德的夢》。“語文園地”包括四~五個欄目,在上冊教材四個欄目的基礎上,新增了“寬帶網”。八組課文之後,有六篇選讀課文,供學生課外閱讀。教材最後是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冊要求認識的字,有400個。生字表(二)是全冊要求會寫的字,有300個。

三、教學目標

1、繼續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

2、認識400個字,會寫300個字。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等語言環境瞭解意思。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要求認識的字不要作過細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書寫。要求會寫的字則要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意思,正確書寫,並練習運用於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之中。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3、繼續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4、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5、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句。

6、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7、學習使用句號、問號和歎號,體會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8、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對聯、古典詩詞、格言警句。

9、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增強願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認真聽別人講話,能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有表達的自信心,能就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10、對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在寫話中學習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表達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學習寫日記。

11、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樂於觀察大自然,熱心參與學校、社區活動,並能表達自己的感受。

四、教學重難點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並養成習慣,養成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培養專心聽講、積極發言的習慣。繼續培養勤於朗讀背誦、樂於課外閱讀的習慣,養成認真完成作業和查字典的習慣。

2、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認識隔音符號。

3、能按筆順正確默寫生字,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勻稱。

4、能在觀察圖和事物後,用普通話說幾句意思完整通順的話。

5、繼續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課文。

6、能聯繫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的詞語。憑藉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藉助字典學習生字,初讀課文,提出問題。

五、教學措施:

1、讓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分析記憶字形,看圖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發揮創造性,設計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在遊戲中、在活動中、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注意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2、重視朗讀指導,採用多種方法,每篇課文都要給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充分利用插圖,聯繫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繫,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方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學習夥伴”的作用,藉以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積極參與交流、討論和語文實踐活動。將遊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5、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篇段並複習鞏固學過的字詞,利用週末作業和學校作業展示的要求,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教學時,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主動積累詞句,將積累的詞語運用於口頭和書面語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