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4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着,在喜悅中收穫着,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計劃了。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計劃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4篇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年級共有四個教學班,學生181名。透過前三年的學習,學生在數學知識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邏輯思維和智能有了一定的發展,學生在分析、理解問題、語言表達等能力上都有較明顯的提高。大部分同學勤學好問,活潑好動,喜歡動腦思考,表現欲較強,對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紮實,具有了基本的口算、筆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們上課能夠積極動腦思考,敢於創新,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表現特別突出。優秀生上課能專心聽講,敢於提出問題,合作意識較強,學習態度比較認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他們的思維敏捷,對問題有獨到的見解,對這部分同學應該加強輔導,進一步開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他們的興趣,開闊他們的視野,使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能力更上一層樓。還有少部分同學成績偏差,成爲學習困難生,這些同學在學習時處於消極接受,被動理解的狀態,難以融入課堂,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他們不善於觀察、分析、思考問題,久而久之對學習失去信心與興趣。還有大部分同學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成績良好,針對上述情況,本學期應加強學生的學習習慣教育,並抓注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分層管理,在做好優生優培和學習困難生轉化的基礎上,抓兩頭帶中間,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從而做到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但學生開始出現兩極分化。針對這些情況,本學期我將在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加強後進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指導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教學內容分析:

1、用字母表示數包括:用字母表示數。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和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加法運算律以及減法的運算性質。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2、乘法運算律:利用濟南長途汽車總站圖,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在學習了加法的運算定律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學習的遷移,鼓勵學生運用猜測、舉例、驗證等數學方法,學習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培養學生靈活合理的選擇算法的能力,還要建立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小數的相關知識:主要是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本單元是在學生對小數和分數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部分內容是學生系統學習小數知識的開始,同時又是學習小數四則計算的基礎。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的性質,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的大小變化,名數的改寫,用“四捨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

4、統計知識:能根據現成的記錄單繪製成簡單的統計表,並從統計表中發現問題;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並能從統計圖中獲取有用的資訊,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

5、角與三角形的認識:本單元教學內容包角的認識、角的分類、角的度量、三角形的認識及特徵、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的內角、等知識。

三、教學目標分析:

(一)數與代數

1、結合具體情境,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會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和計算公式。初步學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理解並掌握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律以及減法的一些運算性質,並能用字母表示;能夠運用所學的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瞭解加減乘除各部分間的關係,並會在實際計算中運用。

3、結合具體情境,透過觀察、類比等活動理解小數的意義,會比較小數的大小,理解小數的性質,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藉助計算器,探索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能進行十進制複名數與小數之間的改寫。

4、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小數四則運算及混合運算的方法,並能進行計算;並能用這些運算律進行小數簡便計算。

(二)空間與圖形

1、經歷從具體實例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鈍角、直角、銳角的大小關係。透過觀察、操作,瞭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2、會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畫指定度數的角,會用三角板畫30、45、60、90度的角。能夠按角的大小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在探索三角形內角和的過程中,體驗方法的多樣性。

(三)統計與概率

1、結合具體實例,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探索”求平均數“的方法,會求平均數;會根據具體情況運用平均數解決與分析實際問題。

2、學會同時對兩種數量分段統計數據,能根據統計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四)實踐與綜合運用

1、提高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水平。能運用學過的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在實踐活動中,初步瞭解用數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四、教學重點難點:

用字母表示數,用字母表示數量關係和計算公式 探索和理解乘法運算律,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應用是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名數的改寫和用“四捨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 全面認識角和三角形,建立圖形的空間觀念。 小數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小數乘整數算理的理解。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求較複雜平均數的方法。

五、教學措施:

1、創造性的使用和處理教材。教學選取的素材要密切聯繫學生的現實生活,新穎有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教學中,要注重利用“資訊窗”“情境圖”,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要創設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能充分體驗,把主動權放給學生。重視有效的小組研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體驗合作的快樂。

3、儘量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口算和計算的興趣,提高學生準確計算的能力。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發展。

4、應用題的教學要重視學生理解題意,分析題意的過程,準確的把握數量關係,逐步提高舉一反三的能力。

5、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大膽質疑,努力創新。

6、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學習過程,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及綜合素質的提高。

7、認真鑽研教材,瞭解學生提高課堂效率,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8、在教學中,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繫,提高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主要內容:

本冊是小學數學第二學段的第一冊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八個單元內容:

(一)認識更大的數;

(二)線與角;

(三)乘法;

(四)圖形的變化;

(五)除法:

(六)方向與位置:

(七)生活中的負數:

(八)統計。

二、總體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體會大數的實際意義。透過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記數單位,瞭解各單位之間的關係,並會正確讀、寫以及比較數的大小。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能按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2、透過操作活動,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線段與射線。透過操作活動,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和垂線;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透過操作活動,知道平角、周角,瞭解角的大小之間的關係;會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畫指定度數的角。

3、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運用乘法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對生活中具體事物的數量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計。認識並會使用計算器,會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透過對乘法運算規律以及有趣算式規律的探索經理數學問題探索的過程,並會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4、透過在方格紙上的操作活動,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化過程,並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透過實例觀察,瞭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並能設計簡單的圖案。

5、結合實際情景,探索並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進行計算。在實際情景中,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係,並能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結合具體情景,體會萬、億等大數的實際意義。歷探索的過程,發現商不變的規律,並能運用規律進行簡便運算。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認識引入中括號的必要性,並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6、在具體的情景中,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透過具體的情境中,體會方向、距離兩個條件對確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據方向和距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7、瞭解日常生活中負數的意義、表示方法,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8、透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並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透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理解複式統計圖的實際意義,並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製成複式統計圖。透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瞭解單式統計圖的特點;能將一組相關的數據繪製成單式折線圖,並能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變化情況的資訊。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加強估算能力的培養,鼓勵解決問題策略與算法的多樣化。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研專題: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爲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爲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二、教學內容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公頃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數乘兩位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總複習等。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小學階段,本學期結束後,有關正整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內容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範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透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爲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併爲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透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垂線、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會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及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並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透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年級孩子上學期末考試成績不夠均衡,有少部分學生學習基礎比較薄弱,知識不會運用,作業的正確率低、在做好課堂教學工作的同時,要透過課後輔導使這部分學生得以進步。本學期的數學課上,要求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善於思考、樂於思考、不怕錯誤、具有問題意識,培養學生快樂學習數學的心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適當開展數學課外活動,以拓寬知識面,提高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素質。

四、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掌握公頃和平方千米單位之間的轉化。

3、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4、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5、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6、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7、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8、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初步瞭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重難點

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

①教學重點:萬級數的讀、寫法。

②教學關鍵:把個級數的讀、寫推廣到萬級。

第二單元:公頃和平方千米

①教學重點:公頃和平方千米之間轉化。

②教學關鍵:公頃和平方千米之間轉化的方法。

第三單元:角的度量

①教學重點:用量角器量角、畫指定度數的角。

②教學難點:量角的方法。

③教學關鍵:量角器刻度的認識。

第四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

①教學重點:口算、筆算的方法。

②教學難點:積的變化規律。

第五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①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②教學難點:垂直線與平行線的畫法。

③教學關鍵:透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第六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①教學重點:掌握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②教學難點:瞭解商的變化規律。

第七單元:統計

①教學重點:認識兩種複式條形統計圖,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②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

①教學重點: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②教學難點:使學生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第九單元:總複習

①教學重點: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複習並鞏固和提高。

②教學難點:使學生養成系統整理知識的習慣。

六、教學工作的措施及方法

1、大數認識的教學突出數學味,聯繫生活素材,培養學生的數感;計算教學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教師向學生提供更爲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資訊技術作爲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

3、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1)提供豐富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以及數學的文化價值。

(3)透過自主探索的活動,讓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4、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

5、注意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

6、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靈活地處理教材。

7、抓實常規,保證教育教學任務全面完成。

堅持以教學爲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爲,併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

8、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良好習慣,強調“認真刻苦學習”,不允許一個人掉隊。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際能力。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4

本冊內容提供了現實環境學習的題材,創設了探索數學規律的載體,重視活動中培養空間觀念,強化統計知識的過程學習,爲此在教學中要設計富有特色的實踐活動,滲透數學文化的教育思想,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制定如下教學計劃

一、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

1、認識億以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

2、掌握億以內數的讀寫方法

3、能對大數進行改寫

4、能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認識近似數

第三單元 乘法

5、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6、較大數的估計方法

7、計算器的認識與運用

8、乘法運算定律的探索

第五單元 除法

9、兩位數除三位數的除法

10、常見的數量關係

11、探索商的運算規律

12、帶有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

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

13、認識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

14、能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時,應透過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增進學生對運算意義的理解;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應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量關係,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應避免繁雜的運算,避免將運算與應用結合起來,避免對應用題進行機械的程式化訓練。

二、空間與圖形

第二單元 線與角

1、直線、線段、射線的認識

2、平行線與垂線的認識

3、平角、周角的認識

4、用量角器量(畫)指定度數的

第四單元 圖形的變換

5認識較複雜圖形的形成過程

6、認識圖形變換的操作過程

第六單元 方向與位置

7、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8、知道任意角度的方向

在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探索現實世界中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應注重使學生透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及變換;應注重透過觀察物體、認識方向、製作模型、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八單元 統計

1、認識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2、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

3、認識簡單的折線統計圖

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應注重使學生有意識的經歷簡單的數據的統計過程,根據數據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並進行交流;應注重在具體情境中對可能性的體驗;應避免單純的統計量的計算。

在本學段中,學生將瞭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繫,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獲得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並能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發現實際問題中所包含的豐富的數學資訊,探索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鼓勵學生嘗試獨立地解決某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教學

注重基礎知識教學要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出發,透過實物、教具或者實際實例,正確地理解所講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的含義防止死記硬背。

2、注重培養計算能力

要求學生算得正確、迅速,同時還應注意計算方法合理、靈活。練習有計劃地安排,在防止學生負擔過重的前提下,有計劃地安排練習。

3、注重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透過直觀教學,引導學生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逐步抽象出數學概念和規律。

4、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提供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有機會創新。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受教師“先入爲主”的觀念制約,佔有足夠的時間,享有廣闊的空間,進行創造性的學習。鼓勵學生動手多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

五、教學進度:

(見教參課時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