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小學四年級教學計劃(精選6篇)

時間稍縱即逝,新的機遇和挑戰向我們走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教學計劃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教學計劃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四年級教學計劃(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四年級教學計劃(精選6篇)

小學四年級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以音樂音樂審美爲核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不同的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擔任了四年級一、四、五、六班的音樂教學工作,學生基礎薄弱,這個階段我會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後知識的銜接工作。我會採取多種方式策略,幫助學生自己熟練的應用所學過的知識。並要注意避免學生厭煩枯燥的樂理知識的學習,採取遊戲的方式讓學生邊玩邊學。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任務:

除了歌曲的學習以外,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瞭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現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進入比較深入的欣賞,並要注意避免學生厭煩枯燥的樂理知識的學習。

四、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十個單元,教材內容的安排上強調了音樂與大自然、音樂與生活、音樂與人、音樂與動物的聯繫等等,內容豐富多彩,既有民族的、又有外國的,把音樂置身於大文化背景中,以文化主題組織教材。每一單元內容的安排上都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或聯繫性,各單元之間又注意內容的銜接性或層遞性。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逐步獲得學習音樂必須掌握的淺顯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本冊教材中,增加了許多學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賞內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學生創作、表演、動手等活動,爲學生的音樂學習創造了一個豐富的資源環境。在"識譜"要求上,開始要求結合鍵盤位置認識音階中的七個音,並試着填唱名、學唱字母譜和編創簡單旋律;在打擊樂的使用上,加大了爲歌曲伴奏的力度;在掌握節奏和培養節奏感方面,以趣味化的謎語、遊戲和活動等形式出現,化枯燥爲生動,化抽象爲通俗,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五、教學分析:

1、唱歌是學習一些適合學生演唱的中外優秀歌曲。注重學生用力度、速度的變化手段表現歌曲情感,能夠獨立、自信地唱歌。

2、欣賞教學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欣賞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中外優秀音樂作品對於開闊學生視野,提高文化素養,豐富情感具有重要意義。

3、識譜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必要環節。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知識融入音樂實踐中去學習。避免單純而枯燥的講授,要從感性入手,深入淺出,逐步提高。

4、綜合訓練爲本課本的重要特色之一,旨在透過某一種形式(如歌唱發聲、節奏、律動、樂器演奏、音高聽辨、節奏與旋律的排列和音樂創作等)的練習、達到多種技能訓練或知識運用的要求,依照各課教學目的、既抓住訓練重點,又要有所兼顧,充分發揮每一條練習中所包含的訓練作用。

六、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爲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匯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七、教學進度表

小學四年級教學計劃2

一、學習情況分析(知識、能力、學習習慣等)

四年級共分2個班,其中男生多於女生。透過兩年的學習和訓練,他們各方面的素質已逐漸提高,對音樂也有了一定的認知和了解,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繽紛的世界充滿幻想。也掌握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音樂有了一定的感受力和鑑賞力。

總體來看,音樂素質較好的佔25%,較差的佔25%。而且女孩子比男孩兒更愛音樂,在教學中,我將採用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差生也不歧視,讓他們由易到難逐漸感受體會音樂的魅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他們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發展,加強學生的表現力和感受力,對特長生加以培養,加緊轉化後進生,爭取學生全面提高,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整體音樂素質,教師要對學生付出加倍的耐心和細心,從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審美力、創作力,努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的是四年級2個班的音樂教學。本冊教材的思路是“以審美爲中心,以音樂文化爲主線,以音樂學科爲基點。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始終”。從教學理念上強調了“以學生髮展爲本”,“面向全體學生,也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本冊教材共分八個單元,主要內容按聆聽、表演、知識與技能、編創與活動幾大塊安排,在聆聽方面着重傾向於聲樂作品,聆聽中外優秀作品,瞭解一些樂器的名稱及聲樂演唱形式。在表演方面,增加學生個性發展,潛移默化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滲透,並使所學知識在實踐和創作中得以運用和創新。在多彩的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創新能力和感受能力。

第一課:《童年》。本課以“童年”爲主題,安排了聆聽《捉迷藏》、《我們多麼幸福》和演唱《搖啊搖》、《小酒窩》等作品,猶如四幅精緻多彩的畫面,表現了童年生活的幸福和快樂。

第二課:《草原》。本課以“草原”爲主題,安排了聆聽《森吉德瑪》、《賽馬》和演唱《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四個作品,均與我國蒙古族民間音調音樂,透過本課的聽、唱、舞、奏、創作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這一地區音樂的民族風格。

第三課:《好夥伴》。本科安排了聆聽《同伴進行曲》、《我和你》,演唱《原諒我》、《噢!蘇珊娜》四首作品,反應的是朋友和夥伴之間珍貴的友誼。歡快、熱情的音樂體現了好夥伴之間的互相包容、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精神。

第四課:《放牧》。本課安排了聆聽《牧民新歌》、《草原放牧》和演唱《老水牛角彎彎》、《放牛山歌》這四首作品,兩首欣賞的樂曲展示的草原風光、表現草原牧民的勞動和生活的情景,而兩首演唱歌曲則是以放牛爲題材,充滿着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和童年樂趣。

第五課:《媽媽的歌》。母愛始終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本課的聆聽曲目《媽媽》、《媽媽寶貝》、《母親教我的歌》和演唱曲目《媽媽的心》、《唱給媽媽的搖籃曲》都是表現這一類主題的歌曲。意在讓學生體會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懷念、感激之情,激發學生愛媽媽、愛長輩、愛祖國的感情。

第六課:《四季的歌》。本課的四首作品分別是聆聽《雪花飛舞》、《櫻花》和演唱《四季童趣》和《捉迷藏》,這些作品表現了四季各個階段的多彩生活,表達了少年兒童對生活的情趣和熱愛。

第七課:《鐘聲》。“鐘聲”能喚起人們無限的瞎想。本課的聆聽《維也納的音樂鍾》、《靈隱鐘聲》和演唱曲目《美麗的黃昏》、《鐘聲叮叮噹》都是圍繞“鐘聲”這一主題而選編的中外不同風格的歌曲和樂曲,讓學生感受音樂中不同意境額“鐘聲”效果。

第八課:《豐收歌舞》。本課以“豐收歌舞”爲主題,編排了演唱《桔梗謠》、《如今家鄉山連山》和聆聽《瀏陽河》、《海霞組曲》之《豐收》片段,讓學生演唱和聆聽不同風格特點的曲子中,充分感受和體驗不同的音樂作品,同時可以表現人們勞動和喜慶豐收時的`愉快心情。

三、教學目標

1、透過對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及歌曲唱遊戲的教學,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2、本學期透過對學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養,爲學生的學習打下基礎。並且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於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

3、突出音樂學科特點,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4、注重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練習,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並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透過綜合練習,使學生的藝術修養,音樂素質大大提高。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繼續鼓勵學生自信的進行演唱,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以及創造性。對歌曲中出現的簡單的音樂記號能夠認識,並能運用到歌曲的演唱中。

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鑑賞能力,養成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鑑賞音樂的經驗,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等。

五、教學措施

1、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發聲練習曲。

2、注重學生音樂綜合技能、技巧、知識練習,指導學生有感情的進行演唱。

3、教學中指導學生了解歌曲的情緒,並且能用正確的情緒來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節課都要給學生留有練習時間,教師正確引導和處理。

5、合理安排時間進行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拓展學生的視野,並瞭解一些音樂。

6、透過律動和集體舞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加強學生的素質。

7、在音樂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等課中滲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體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生活。

小學四年級教學計劃3

音樂課程作爲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和必修學科,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本學期教材編寫都有了很大的改動,因此音樂課將更加嚴格遵循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努力爲學生創設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結合每單元出現的知識與技能,全方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還是原來自己的教學班級,共五個平行班。爲此,針對四年級學生由於心理及生理的發展特點及自己的熟悉程度,教學中我要運用各種手段,採取多種方式策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掌握所學知識,對於個別學生的表現要個別對待。進一步提高學生在聲樂方面、器樂方面、欣賞視唱、節奏練習、表演等方面學生的素質能力,盡力幫助學生改掉以往上課的壞習慣,使音樂教學更加和諧、高效地完成。

二、教材分析本冊音樂教材的內容強調了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音樂與民族、音樂與大自然的聯繫,把音樂置身於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題組織教材。共有八課,分別是《歌唱祖國》、《家鄉美》、《快樂的校園》、《甜夢》、《童心》、《水上的歌》、《祝你快樂》、《龍裏格龍》讓學生接觸並瞭解中國的幾首優秀兒童歌曲如《採一束鮮花》《童心是小鳥》《讓我們蕩起雙槳》都是比較優秀經典的。本冊教材還賦予濃郁的民族地方色彩教學內容,如欣賞《牧歌》《故鄉是北京》歌曲《盪鞦韆》《楊柳青》。另外傳統的中國京劇劇種內容在本冊教材也系統的出現於第八課,如歌曲《龍格里龍》《京胡》欣賞片段《幹灑熱血寫春秋》《夜深沉》。國外較經典的兒童歌曲也出現於本冊教材,可謂內容豐富多彩。另外教材的編創與活動,編有大量的實踐要求,讓學生在編創與活動中去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他們的音樂感受、表現、創造的能力。四年級時期的學習,在這個階段有一個承上啓下的作用。知識與技能、發聲練習相比以前內容增多,注重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如:附點音符、拍號、連線等,均爲今後的音樂學習做下伏筆,打下基礎。

第1課《歌唱祖國》表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採一束鮮花》,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唱祖國》,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第2課《家鄉美》表演《楊柳青》《大雁湖》,欣賞《牧歌》《故鄉是北京》,感受我國各地極富特色的音樂文化,激發學生對家鄉和民族民間音樂的無限熱愛之情。第3課《快樂的校園》表演《哦,十分鐘》《大家來唱》欣賞《乒乓變奏曲》《陀螺》《打字機》,感受音樂表現的課間、課餘生活的放鬆、快樂和有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良好情趣和品質。第4課《甜夢》表演《愉快的夢》《月亮月光光》,欣賞《小夜曲》《夢幻曲》《旋轉木馬》,在音樂中體驗月夜帶給人們夢幻般的美好意境,激發音樂想象力,並學會用輕柔的聲音深情的表現這一特定情景。第5課《童心》表演《盪鞦韆》《童心是小鳥》,欣賞《節日舞》《山童》。感受音樂所表現的快樂有趣的童心世界,表達對童年生活的熱愛之情。第6課《水上的歌》表演《小螺號》《讓我們蕩起雙槳》,欣賞《劃龍船》《水上音樂》,感受音樂對《水上的歌》主題的表現,體驗音樂與生活、自然地交融關係。

第7課《祝你快樂》表演《幸福拍手歌》《陽光牽着我的手》,欣賞《生日快樂變奏曲》《祝你快樂》,感受音樂傳遞友情,表達祝福的主題和情緒,在音樂的感染下學會珍視友情,團結友愛。

第8課《龍格里龍》表演《龍格里龍》《陽光牽着我的手》,欣賞《幹灑熱血寫春秋》《夜深沉》,感受體驗我國民族藝術中的“國粹”——京劇的音樂風格和韻味,培養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歌曲的情感

2、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活動。

難點:

1、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即興創造活動

2、樂理常識:附點音符、連線分類等教會學生領會、認識、掌握。發聲練習指導學生掌握聲音的力度變化、氣息控制及運用等。

四、教學目的

1、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2、培養音樂感受與欣賞的能力,逐步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

3、能自信、有表情的演唱,培養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

4、突出音樂學科特點,培養合作能力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五、教學內容及要求

1、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體驗並簡要描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2、能夠用正確的演唱姿勢和呼吸方法唱歌,有表情的獨唱或參與齊唱、輪唱、合唱,並能對指揮動作作出恰當的反應。

3、能自信、有表情的參與演唱,主動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

4、能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獨立的或與他人合作完成每單元后的編創活動。

六、教學措施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使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更好地感受、體驗音樂的美。本學期我將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係,針對四年級學生學習特點:

1、採取對比聆聽、反覆聆聽的方式,讓學生感知音樂要素的變化所帶來的不同體驗,從而更好地表現音樂。

2、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在安靜的氛圍中感受樂曲所表達的情感。

3、學習正確的歌唱姿勢和演唱技巧,引導學生用自然的聲音演唱,避免喊唱。

4、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視聽結合、聲像一體、資源豐富的優點,爲教學服務。

七、課時安排

小學四年級教學計劃4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對美術課興趣濃厚,並具有較好的繪畫基礎和對各種材料綜合運用能力,其中對繪畫材料的運用能力較強。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表現平面形象、立體造型,並能大膽地發揮想象,作品內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較高的創新意識和較好的心理品質。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空間感較弱,對一些廢舊材料的綜合運用能力較差,有待進一步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採用散點式的結構,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的培養,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爲原則,選擇符合四年級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設計課題。全冊共20課,內容涵蓋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其中造型表現及設計應用佔有較大的比重,欣賞評述大多隨堂教學,均分配在各課中。

三、教學目標:

(一)總目標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瞭解基本美術語言和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學習領域目標

1、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體的效果,透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2、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易的創作意圖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它美術活動的區別。

3、欣賞評述學習領域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4、綜合探索學習領域造型遊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和純度漸變等色彩知識,體驗色彩的表現力,並能有目的地加以運用。

2、能用日記畫的形式表現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義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人物,表達自己的情感。用各種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膽想象並設計製作簡單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

難點:

1、利用多種媒體,如蛋殼、廢包裝、稻草等材料製作作品。

2、欣賞情節性比較強的中外作品,認識該美術作品的藝術特點。

3、用水粉、水彩顏料表現周圍的事物,表達自己的興趣與願望。

4、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透過植物籽粒,纖維線材、織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貼進行造型設計。

5、能運用紫沙泥等材料進行立體造型,並用水粉顏料加工、裝飾。

五、教學措施:

1、應將學習內容與生活經驗緊密聯繫起來,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術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2、多種形式,組織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並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貢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寬容和尊重。

3、教師的評價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

六、教學進度:

第一週:參觀和旅遊

第二週:遊樂場中外民居

第三週:粉印版畫生活用品

第四周:老房子

第五週:點、線、面

第六週:會變的花會變的樹

第七週:水墨遊戲

第八週:剪紙(一、二)

第九周:十二生肖

第十週:紙卷造型

第十一週:近大遠小

第十二週:退遠的色彩和變化的筆觸

第十三週:新老街道

第十四周:小設施我設計的小設施

第十五週:我製作的小設施(一、二)

第十六週:摸物背形

第十七週:實物的聯想(一、二、三)

第十八週:染紙

第十九周:書籤民間年畫

第二十週:複習考試文章

小學四年級教學計劃5

新學期開始了,很高興能擔任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爲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特根據學校所制定的各項計劃,和本班的實際狀況,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

一、班級學生狀況分析

本班現有學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從整體看,本班屬於前面優等生出色,後面後進生較多這種狀況。經過一個學期的教育,優等生能要求上進,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養成了主動閱讀的好習慣,並有必須的語文素養,發展也比較全面。後進生還有個別仍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自覺做好上課準備,不能用心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上課聽講不夠專心,課下閱讀時間少,課外積累欠缺。

二、本冊教材的基本結構

本冊教材仍以專題形式組織資料:導語、課例(精讀課文、略讀課文、思考練習、閱讀連結、資料袋)、詞語盤點、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展示臺或成語故事等)。

三、本冊學習要到達的主要目標:

透過精美的選文,在語言學習過程的薰陶和感染中,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用心的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在識字寫字、課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作文、綜合性學習等學習和活動中,到達中年級的上階段教學目標。

1、認字200個,會寫200,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會使用字典、詞典,有獨立識字的潛力。能用鋼筆熟練書寫正楷字,用毛筆臨摹字帖。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資料,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複述敘事性課文的大意。

6、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7、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資料,並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圍事物,勤於書面表達。能把資料寫得比較清楚、比較具體。會寫簡短的書信便條。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9、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目的地蒐集資料,提出不懂的問題,開展討論,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四、落實教學目標的基本措施:

1、生字新詞和句子的學習

學生透過三年級的學習,已經逐漸趨向於根據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學生字新詞和句子。因此,教師在生字新詞的教學過程中,就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引導孩子利用課前的預習,超多地進行生字新詞的自學,引導學生學寫摘錄筆記和批註筆記,教給他們摘錄和批註的方法,激發他們的摘錄興趣,最終培養他們的摘錄習慣。在課堂上的生字新詞教學,就應儘量精簡,只對較難或重點的生字新詞進行分析和羣衆指導。另外,對於一些名言警句、諺語、古詩,教學時就應把握好教的度,引導孩子自覺積累。

2、重視閱讀教學

四年級語文教科書的主體課文較之三年級來說,不如三年級多,不少課文篇幅也不如它們長,但是具有如下特點:第一,對閱讀的要求提高了。第二,語文體的中的閱讀篇目增多了。第三,日積月累中還有不少的閱讀資料。第四,教材旨在引導孩子蒐集資訊,從多種渠道學習語文。所以總起來看,四年級的教材閱讀量還是很大的。另外,四年級上冊課文的文化含量加大了,課文的內涵,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挖掘。

四年級的閱讀較之低年級,更加系統,難度加大。這學期學生的自學水平就應能到達以下水平:

(1)會自己提出問題,提出比較有質量的問題。

(2)透過討論,能糾正或完善自己的認識

(3)學會寫摘錄筆記和批註筆記。

(4)基本上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儘可能地讓學生快樂地寫作,逐步養成自主修改的習慣,培養修改作文的潛力。

四年級在作文教學上,仍然要讓學生“願意寫,有的寫”,不以字數、文體、要點來侷限孩子,而是以是否很好的以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作爲評價的依據,讓老師的限制少一些,要求低一些,給學生一個更寬鬆地寫作要求,實際上就給了他一個更爲廣闊地寫作天地,要學生打好作文基礎,避免到了高段還在句段的通順上傷腦筋,期望學生寫出的作品不拘一格,有自己的童真、自己的個性、甚至於自己的思想。爲了讓學生願意寫、有的寫,

五、後進生的轉化

1、多與後進生交流,瞭解學困原因,從心裏樹立“和自己比”的信念。

2、利用課餘時間多給後進生輔導,降低學習目標。

3、採取“一幫一”的方式,時時刻刻有人在幫。

4、發現後進生身上的優點,放大其優點,從一個點出發,使其樹立學習的信心。

小學四年級教學計劃6

一、教材分析

四年級的教材從內容看包括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科學三個方面的內容,有的是綜合單元也有專門的單元,大多數還是一個整合的單元,如《冷與熱》單元就是一個整合性強的單元。從探究過程技能看其中第一次出現了假設和蒐集證據的單元。

本冊教材將繼續以活動爲載體,以科學探究爲主要學習方式組織教學,共分5個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冷和熱》、《奇妙的聲音王國》、《吃的學問》、《排序和分類》。在教材中,呈現了大量的活動,透過活動讓學生有所體驗,有所感悟。知識概念的形成,能力的發展,情感的昇華,價值觀的取向等全部融入在活動中。

第一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是根據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關於空氣和天氣變化等方面的內容來建構的。透過本單元的學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確信空氣的真實存在,獲取對空氣的性質,組成及風的成因直觀、生動的認識,同時更強烈地意識到空氣是生命的要素,人類的一切活動都必須自覺地減少對空氣的污染。

第二單元《冷和熱》是根據課程標準中“能的表現形式”和“物體與物質”中的部分要求建構的。主要是要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冷熱進行探究,讓他們在一個個親歷活動中感受身邊的科學,品嚐成功的喜悅,發現科學的真諦。

第三單元《奇妙的聲音王國》是以聲音這種物理現象是一種能的表現形式爲主題,引領學生對聲音展開研究,涉及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聲音的三要素(音量、音調、音色)、樂音與噪音。

第四單元《吃的學問》是指導學生聯繫自己的飲食狀況和社會的食品問題,學習用科學的方法去衡量自己的營養行爲,去思考吃什麼和怎麼吃,用吃的學問指導自己健康飲食,注意消化器官的保健是十分必要的。

第五單元《排序與分類》科學排序作爲整理證據(資料、數據)的常用方法之一,和所有其他過程技能學習和訓練的單元一樣,第一課注重在學生經驗和習得知識的基礎上來認識排序,透過觀察、動手與合作,初步學習同時給多個物體的兩個或多個特徵排序,並得到初步的然而是專項的訓練。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年的科學課,初步接觸了科學探究。本冊內容是科學課的深入,既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又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學生對大自然,特別是對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現象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問個爲什麼,喜歡提問題,愛提問題,這將驅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進一步的科學探究。但是在現在的大環境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和家長對這門學科不是很重視。

三、教學目標

1、透過本冊教學,使學生透過觀察、實驗、思考對現象或結果作出合理的解釋或有依據的推測。

2、使學生進一步明白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3、初步學會認識事物的性質。

4、初步學會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

5、初步學會按照一定的標準將事物進行排序和分類。

四、教學思路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教材”與“用教材教”體現了兩種不同的教材觀。“教教材”把教材當作聖經,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因傳統教材絕大多數是以知識作爲邏輯主線的,至多是理論加驗證性實驗,這樣“教教材”就成了只教概念、原理等知識的代名詞。而“用教材教”則是在教知識的過程中有機結合科學方法、科學態度、情感價值觀的教育,以充分實現科學課程的育人功能。

2、進一步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放下教案,走近學生,蹲下去傾聽學生,這樣的課堂纔是鮮活的。課堂的好壞不是看教案寫得怎麼樣,而是看課上具體的細節,只有從細節當中纔會看出教者是不是真正地以學生爲主體,是不是真正地實行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3、把握活動的取捨,深入進行探究

翻開科學教材,發現裏面每一課的活動都挺多,如果每一節課都要把教材上的活動都加以實施,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其實教材裏的活動只是提供給你一個教學的思路,有的甚至是兩三個活動爲了達到同樣的目的,並不要求每個活動都做,在實際教學中要具體對待,與其面面俱到,淺嘗輒止,倒不如抓住一個重點活動做深、做透。

4、課內外結合,把課後研究落實到實處

課堂一開始往往是提出好多問題,然後師生從中選擇一個或幾個問題進行研究,至於其它的,往往都是“課後研究研究”,至於真正地研究了多少,恐怕只有學生自己心裏清楚。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把課後研究看得和課上一樣重要,因爲那是學生更加自主的表現,更是他們能力發展,良好科學品質形成的大好時機。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課後研究的興趣,關注他們課後研究的狀況,提供及時的幫助,定期開展一些交流研討會,爲他們搭建表現的舞臺,並同學生的評價掛鉤,真正地把課後研究落到實處。

5、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

在教學中,要透過一系列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如意識到空氣污染的危害,欣賞自然界中多姿多彩的水的形態,體會聽力障礙者的困難,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等等。

五、教學進度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