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通用5篇)

時間真是轉瞬即逝,我們將帶着新的期許奔赴下一個挑戰,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了!但是教學計劃要寫什麼內容才能讓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通用5篇)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

教材分析:

作者僅用短短的幾百字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100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喚起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和探索科學的濃厚興趣。

學情分析:

本文雖是一篇科技說明文,卻生動形象、文辭斐然。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令文章增色;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使課文深入淺出,具體可感。教學本課應指導學生體會它們的妙處,並學着運用於今後的習作。

教學建議:

本文中心突出,語言通俗易懂,完全可以多給學生一些閱讀和想象的空間,教師就勢從旁指導即可。教師還可以設計一系列問題,以此爲綱,引導學生思考、討論。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讀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並分類,再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

3、瞭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過程與方法】

藉助工具書理解課題,初讀課文後,讓學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詞句相互質疑、解疑,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本課的學習,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瞭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難點

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蒐集有關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利用幻燈片展示反映不同時代人民生活水平的圖片)生活的巨大變化是科學技術不斷髮展的結果,今天我們來學習《呼風喚雨的世紀》,感受20世紀100年間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2、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並提出不懂的問題。

3、全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細讀課文,體會表達方法

1、讀第1、2自然段。

(1)聯繫上下文理解“呼風喚雨”。

①這個詞讓你想到誰?(有法術的神仙)

②文中誰“呼風喚雨”?靠的是法術嗎?

③用自己的話說說對“呼風喚雨”的理解。

(人類利用科學手段能夠有條件地支配自然,不再像從前那樣受到自然條件的嚴格限制)

(2)“發明”與“發現”有什麼區別?(“發明”是指創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發現”則是指人們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經過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瞭解的事物或規律。)

2、重點指導第3、4自然段。

(1)指出你讀後不理解的地方。

①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雲駕霧的神仙,來寄託自己的美好願望。

a、“千里眼”“順風耳”“騰雲駕霧”讓你想到了誰?他們的哪些本事能反映出這三個詞語的意思?

b、“願望”是什麼意思?(希望將來能達到某種目的的想法)

c、這些願望在20世紀還算是人類的願望嗎?用生活實例來回答。

(衛星可看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飛機可以在雲中穿梭,宇宙飛船可以到宇宙中遨遊……)

②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a、這句詩出自哪兒?是什麼意思?

b、用在這裏想說明什麼?(說明了現代科技發展的成就之大,範圍之廣)

3、交流資料,豐富知識,加深認識。

(1)從文中找出具體體現科技發展成就巨大的內容。

(2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祕;20世紀,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繫緊密的“地球村”……)

(2)你還能舉出哪些能反映科技成就的例子?

4、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談談你明白了什麼。

(科學創造着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2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蟋蟀的住宅》課文原文及知識點

原文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蟬一樣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於它的唱歌,還由於它的住宅。

別的昆蟲大多在臨時的隱蔽所藏身。它們的隱蔽所得來不費功夫,棄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並且有溫和的陽光。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已一點兒一點兒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

蟋蟀怎麼會有建築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別好的工具嗎?沒有。蟋蟀並不是挖掘技術的專家,它的工具是那樣柔弱,所以人們對它的勞動成果感到驚奇。

在兒童時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們養在籠子裏,用菜葉餵它們。現在爲了研究蟋蟀,我又搜尋起它們的巢穴來。

在朝着陽光的堤岸上,青草叢中隱藏着一條傾鈄的隧道,即使有驟雨,這裏也立刻就會幹的。隧道順着地勢彎彎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寬,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總有一叢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門。蟋蟀出來吃周圍的嫩草,決不去碰這一叢草。那微斜的門口,經過仔細耙掃,收拾得很平坦。這就是蟋蟀的平臺。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

屋子的內部沒什麼佈置,但是牆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時間,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體上講,住所是很簡樸的,清潔、乾燥,很衛生。假使我們想到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那樣簡單,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

蟋蟀蓋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時候。它用前足扒土,還用鉗子搬掉較大的土塊。它用強有力的後足踏地。後腿上有兩排鋸,用它將泥土推到後面,傾斜地鋪開。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鑽到土底下幹活,如果感到疲勞,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門口休息一會兒,頭朝着外面,觸鬚輕微地擺動。不大一會兒,它又進去繼續工作。我一連看了兩個鐘頭,看得有些不耐煩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經挖了有兩寸深,夠寬敞的了。餘下的是長時間的整修,今天做一點兒,明天做一點兒。這個洞可以隨天氣的變冷和它身體的增長而加深加闊。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氣溫和,太陽曬到它住宅的門口,還可以看見蟋蟀從裏面不斷地拋出泥土來。

知識點

【注意字音】

傾斜(qīng qǐng)粗糙(cāo zào)石礫(lì lè)棲息(qī xī)四絃琴(xián xuán)

【詞句積累】

傾斜規矩隱蔽奢華粗糙潮溼簡陋巢穴裸露

【反義詞】

傾斜——端正彎曲——筆直奢華——樸素粗糙——精細潮溼——乾燥

近義詞

寬闊——寬敞奢華——豪華完善——完備——獨一無二

【關聯詞語】

1(如果)我們想到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多麼簡陋,(就)會覺得那真是一件偉大的工程了。

2(如果)我們想知道蟋蟀是怎樣建造和從什麼時候開始它的這項建築工程的,(那)還要從蟋蟀的幼蟲生活開始講起。

3(即使)在冬天,只要氣候還比較暖和,太陽曬在它住宅的門口時,(也)還可以看見蟋蟀從洞穴裏拋出泥土來,說明它的施工還沒有停止。

【重點句段】

1.在朝着陽光的堤岸上,青草叢中,隱着一條傾斜的隧道。這個地方就是遇到暴雨也會馬上變乾的。這隧道最長的大約有二十七釐米深,但只有一指寬,依着土地的自然情況,有時是彎曲的,有時是筆直的。差不多還都有一個固定的規矩,洞口總有一叢草將裏面的住宅半掩着,好像一個門洞,將蟋蟀進出的孔道隱蔽在下面。蟋蟀從洞裏出來吃草的時候,決不會去吃掉這一小叢草。那微微傾斜的洞口,收拾得很寬闊。這就是蟋蟀的平臺。當四周的一切變得安靜時,蟋蟀就坐在這裏彈它的四絃琴。

(1)蟋蟀的住宅“就是遇到暴雨也會馬上變乾的”說明蟋蟀的住宅地址是經過精心選擇的。

(2)畫線的句子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昆蟲的喜愛之情。

(3)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蟋蟀的住宅的特點是:向陽、隱蔽、乾燥、有門、有平臺。

2.我看到這位“礦工”用前足扒土,用大顎的鉗子拔掉地面上較大的小石礫,用強有力的後足踏。前腿將土推到後面,後退將土傾斜的鋪開。這差不多是它全部的工作方法了。

(1)“礦工”指的是蟋蟀。

(2)體現蟋蟀工作方法的詞語有扒、拔、踏、推、鋪。

(3)蟋蟀修建住宅的工序可以概括爲:扒土~拔掉石礫~踏土~推土~鋪土。

【篇章整體】

作者懷着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真實地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修整過程,讚揚了蟋蟀不辭辛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課文解析

這篇課文的作者是19世紀法國的昆蟲學家、散文家法布爾。本文選自他撰寫的《昆蟲記》。

在文中,法布爾介紹了自己觀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蟋蟀建築住宅的才能。作者在文章中大量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動比作人的活動,想象非常豐富,語言十分風趣。從課文的字裏行間,我們能感受到作者是透過長期深入的觀賽才發現了這一昆蟲世界中不爲人知的祕密的。

這是一篇常識性課文。全文用擬人的手法,淺顯地介紹了蟋蟀那簡樸、清潔、乾燥的住宅和建造住宅的全過程。透過閱讀這篇課文,不僅使我們體會到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而且使我們感受到作者熱愛科學、不畏艱辛的崇高品質。全文共10個自然段,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蟋蟀由於它的歌唱和住宅而有名。蟋蟀出名有兩個原因:一是唱歌,二是住宅。前者人們都很熟悉,後者則不甚瞭解。下文着重介紹蟋蟀的住宅爲什麼有名。

第二段(第2~7自然段)主要寫蟋蟀住宅的特點,簡樸、清潔、乾燥,很衛生。

第三段(第8~10自然段)講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透過寫建造過程,說明蟋蟀建築住宅非常認真,一點兒也不隨遇而安。可見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長年累月不斷整修,認真、辛勤的勞動換來的,這也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收穫。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3

“交流平臺”安排的是根據本單元的課文,學習作者細緻觀察的習慣。

“詞句段運用”安排的是:1.爲動物找到家。2.讀兩組句子,注意加點的詞語,體會每組句子意思的不同。

“日積月累”安排的內容是積累氣象諺語,進一步豐富語言積累。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着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交流平臺”教學時,學生透過交流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詞句段運用”教學時,首先讓學生讀兩組出示的句子,比較第二句與第一句的不同之處,說一說加點詞在句子中的作用。

“日積月累”教學時,先讓學生自己反覆讀一讀這些諺語,把字音讀準,想一想每個諺語的意思,不懂的成語藉助詞典加以理解。讓學生想辦法快速記住這些諺語,並積累其他氣象諺語。

二、成功之處

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在教學“詞句段運用”欄目時,把動物的家用圖片展示的方法呈現,學生很快就能根據圖片找到對應的動物。

三、不足之處

教學“日積月累”時,需要結合一定的生活經驗,學生因爲年齡尚小,不能對諺語有深刻的瞭解。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圖片展示,視頻播放等,多角度讓學生去學習。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4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接觸神話,內心會感到新鮮、有趣。但學生可能只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視了對語言表達的關注,不能細細體味文中的語言。教學本文,教師要幫助學生練就“善於發現”的眼睛,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還要使學生認識神話這種文學體裁,體會巨人盤古的獻身精神,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教學建議:

課文充滿了豐富的想象,朗讀的時候要引導學生髮揮想象,透過想象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對神話的喜愛。這篇文章,比較適合用來訓練學生複述,可以在學生熟讀課文、瞭解課文敘述順序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練習複述,並恰如其分地用上課文中的句子,把這些句子自然融入到自己的複述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

3.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句,並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過程與方法】

1.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學習。

2.表演、配樂朗誦深入課文,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神話故事的傳奇魅力,感受古代人民豐富的想象力,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瞭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激發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

難點

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盤古開天地情境的音樂帶。

學生:預習課文,蒐集盤古開天地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生詞。

2.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難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播放孫悟空、哪吒、葫蘆娃的動畫片段。

2.同學們認識他們嗎?他們是誰?

3.在遠古時期,像他們這樣神奇的人物還有很多,其中有一個神奇人物用利斧劈開了天與地,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位神奇的人物是誰嗎?(學生答:盤古;教師板書課題,齊讀)

4.對題質疑,學生彙報,教師小結:盤古是誰?他是怎樣開天地的?天地分開後又是怎樣的?課文會告訴我們一切的。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圈出生字。藉助注音認讀生字。然後同桌互讀互查。

2.識記生字。學生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識記這些字的。

3.鞏固識字。做“給生字找朋友”的遊戲。(用卡片出示生字,請同學給其組詞)

4.有感情地讀“創造”“黑暗”“遼闊”“奔流不息”“茂盛”等詞語。

5.指導學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初步理解重點詞“創造”的意思。

6.引導學生了解並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研讀感悟

學生圍繞“人類的老祖宗盤古是怎樣用自己整個身體創造美麗的宇宙”這個問題進行研讀。

1.重點研讀課文第2自然段,體驗盤古創造宇宙的艱難。

(1)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體會盤古是怎樣把混沌一片的東西劈開的。

(2)讀了這段話,你有什麼發現?(讓學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詞)

(3)透過朗讀,進一步體驗盤古開天地的艱難。

2.重點研讀第5自然段,體驗神話故事想象神奇的特點。

(1)讀一讀,說說你讀了這段話後有什麼感受。

(2)再讀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3)你還想到了什麼情景?能仿照文中的句式說一說嗎?

3.採用多種朗讀形式朗讀全文,進一步體驗神話故事的神奇。

四、想象感悟

1.浮想聯翩。學生伴隨配樂朗讀,想象盤古用自己整個身體創造宇宙的情形。

2.展示臺。選擇自己最愛讀的句子,把它記在腦海裏,如“隆隆的雷聲”“茂盛的花草樹木”等這樣的詞語。

3.學生藉助多媒體畫面嘗試複述。

4.學生再次有感情地齊讀中心句“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

五、佈置作業

把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複述給家長或朋友聽,請他們提提意見。

板書設計:

盤古開天地

混沌→劈

身體→美麗的宇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生字,將字寫得規範、正確。

2.瞭解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並能把這個神話複述給別人聽。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瞭解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

難點

能複述故事。

教學過程:

一、複述故事

1.提示覆述的線索,鼓勵學生複述時加入自己的想象。

點撥:提示學生先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把自然段的意思連起來進行復述;也可以邊想象畫面邊複述;還可以按照上節課的板書進行復述;或按照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復述。

2.學生在小組內自由練習複述。

3.提名說,集體評議。

二、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生字,引導觀察生字的結構特點。

注意左右結構的三種類型。提醒學生書寫時,多數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注意寫好半包圍結構的字。

2.教師在田字格內範寫生字,學生仿寫。

3.學生寫字、抄詞。寫後小組比較、評議。

三、課後作業

找其他神話故事讀一讀,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盤古開天地

盤古醒後——天地分開後——盤古倒下後

教學反思:

教學中每一個設計,每一個句子呈現,每一個提問都要有針對性,圍繞目標做到一步步落實,而不是走馬觀花。

在教學盤古頂天立地中,我讓學生角色體悟,感受了盤古的辛苦,對累得倒下的盤古說話讓學生進行情感的深化,但是在這個環節中,似乎做到了環節的到位,到是在落實這一個點上卻不夠,學生讀得不夠,學生說得不夠,學生悟得不夠,在今後的課文教學中,我會讓學生讀夠、悟夠、充分落實到位。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盤古開天地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盤古的奉獻精神,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2、體會神話故事充滿想象的特點。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情匯入,複習生字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傳說中的人物盤古,初讀了課文。今天,老師要考考大家,咱們來聽寫幾個詞語。

1、聽寫詞語:

渾濁 劈開 肌膚 血液 茂盛 祖宗

教師集體訂正。

2、誰能把課文的主要意思說一說:

盤古將黑暗的天地分開,創造了美麗的宇宙。

3、課文哪一段告訴了我們這個資訊?

(1)先自己讀,然後齊讀,讀出偉大的盤古。

(2)說說對盤古的印象。

(3)讀最後一段。

二、研讀文字,體會偉大

(一)出示詞語:

混沌一片 黑乎乎 輕而清

重而濁 緩緩上升 慢慢下降

1、指名讀。

2、找找這些詞語在課文的什麼地方?是用來寫什麼的?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讀課文,指名讀句子。

2、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樣的呢?指名說,句式: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5

《繁星》是巴金先生寫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描寫了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同時引發起我們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

1.教學效果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充分地將課堂還給學生,我感覺這是本節課最成功的的地方。

課前我只是跟學生簡單地介紹了一下作者巴金的生平以及寫作背景,然後以“美”作爲線索讓學生自由地品讀文字,在朗讀中找出文中覺得最美的句子,並說出自已的理由。學生對哪兒感興趣就讀哪兒品味哪兒,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當他們被文中的美景深深陶醉時,我進行了及時的拓展,引導學生去欣賞文字之外的詩歌,拓寬他們的視野,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來體會星空的美妙。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謂“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學生所學最終都將應用於自身學習和生活。學習完課文,讓他們用文字描繪出自已眼中或心目中的星空,進行課堂小練筆。當孩子們朗讀自已所寫的小練筆時,我很爲那些生動、有趣、唯美的語言感到讚歎,當教師把時間和自由還給學生時,你會發現:孩子們的心中擁有着最美的世界。

本節課也有明顯不足:由於課堂時間預設不足,導致小練筆時間不夠,有部分學生沒有完成,留下一定遺憾。另外,課文品讀也不是很到位。

2.教學收穫

(1)多媒體的恰當運用,讓教學效果更好。上課一開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星空,把學生帶進了一個新奇夢幻的世界。接着,藉助媒體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簡介及作品等,使學生對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較爲深刻的印象。

(2)引領學生品味語言,重視朗讀。本文的語言非常優美,所以,找到“美”、讀出“美”、品味“美”就成了本課朗讀的主線:讓學生找出文中覺得優美的句子,試着讀出感情。同時揣摩語言並說一說:你找到的這句話美在何處?又是透過什麼來表達美的? 這樣進行比較閱讀,找出文中運用這些修辭的語句,認識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作用,體會到這些修辭手法很好地體現了作者的感情。以讀代講的形式,不需要理解分析。

(3)學會積累,學會運用。模仿課文虛實結合的寫法,按照課文句式寫一段面對夜空產生的聯想和想象。當堂達到學以致用。

3.不足之處

《繁星》這篇課文的語言非常優美,多角度的寫景,是一篇非常好的範文,但是遺憾的是:我個人感覺沒有“用”好:

(1)這樣的課文應該讓學生充分地去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讓學生感受到散文語言的美,纔有感染力。可惜的是,我在課堂處理上有點過於理性分析,感性不足。

(2)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煉,感染力不夠強,沒有更快更深入地帶領孩子走進文字。

4.改進措施

最應該改進的還是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應該留足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比如,提問時,要注意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時間,不要急於給學生“要答案”,關注學生能力的鍛鍊、等待學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