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初二生物教學計劃15篇

光陰如水,教學工作者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目標,何不趕緊爲即將開展的教學工作做一個計劃呢?以期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二生物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二生物教學計劃15篇

初二生物教學計劃1

又是一個新學期的開始,這個學期我擔任初二年級的生物教學任務,爲順利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並取得良好的成績,我根據初二年級生物學科的特點,特制訂計劃如下

一、教學目標

獲得有關生物的結構層次,識記動物的主要類羣和主要特徵。探究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與其生活環境的適應方式。區分不同類羣的生物。認識常見的動物,瞭解它們在自然界和經濟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係。

識記動物的行爲類型和特點及其意義,知道動物行爲的生理基礎;瞭解先天性行爲和後天性行爲。知道研究動物行爲的意義和方法。動物行爲與人類生產、生活的密切關係。瞭解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

二、學情分析

本人所任學科有七個班,在七年級學生已有了學習生物這門學科的學習一些興趣,氣氛活躍。但期末成績不是很理想,原因是學生習慣了原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和注入式教學方式,對新課程下的新教學方式還不適應。

應對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村和新課程標準。

2、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

3、優化教學方法,運用好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4、認真組織好各次探究活動,注重學法指導。

5、認真做好培優輔差工作,面向全體學生。

6、加強訓練,達到及時鞏固的目的。

7、成立好合作學習小組,並加強合作學習指導。

三、教研教改舉措

1、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和其它科學文化知識,不獲取新知識和新資訊,提高自身專業技術能力。

2、積極參加各級組織的教研教改活動,多聽同行老師的課,經常和他們交流經驗,按時參加本組的集體備課。

初二生物教學計劃2

新學期已經開始了,爲了更好地適應新學期的教學工作,結合自己的實際和學科的現實條件以及學生的情況,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和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以《全日制義務教育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爲依據,在繼承“課改”經驗的基礎上,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索和研究,進一步地推進生物課程改革的進程,繼續堅持生物課程改革的基本原則:以科研帶教研。

二、教學任務

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

三、教學要求

1。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3。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透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條件力爭開全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等活動。

4。教學中注意合理選擇和運用各種輔助教學手段。

5。積極組織好生物課外小組活動,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課時

本學期總課時爲34課時,每週2課時。

五、教學內容及參考課時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種環境中的動物 (共6課時)

第一節 水中生活的動物 2課時

第二節 陸地生活的動物 3課時

第三節 空中飛行的動物 2課時

第二章 動物的運動和行爲 (共5課時)

第一節 動物的運動 1課時

第二節 先天性行爲和學習行爲 2課時

第三節 社會行爲 2課時

第三章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共2課時)

第一節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課時

第二節 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1課時

第四章 分佈廣泛的細菌和真菌 (共4課時)

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的分佈 2課時

第二節 細菌 1課時

第三節 真菌 1課時

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共2課時)

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課時

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1課時

第六單元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

第一章 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共4課時)

第一節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2課時

第二節 從種到界 2課時

第二章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共2課時)

第三章 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共2課時

初二生物教學計劃3

一、學情分析:

我擔任初二(95、97、99、101)班的生物教學任務,我想本屆學生已適應了課改的新教法。年齡也大了點,應該比初一強纔是,但根據學生的成績來看,差生也較多。要想提高成績也不是件容易事,這需要加強學生的紀律性,嚴格要求學生,尤其是那些差生。這個學期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爭取考試的成績有所提高。

二、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爲依據,面向全體學生,着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積極倡導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養成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命。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

三、確定發展目標:

1、 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 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3、 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透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4、 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按學校要求積極組織好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能夠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本學期教學任務要求、重點、難點、關鍵

1.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

2.在繼續抓好“課改”實驗的過程中,努力學習有關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對“課改”的認識,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3.繼續探究試教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吸取過去一年的教學經驗,繼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固化“課改”教學新成果。

4.繼續探究新課程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建立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標準,並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總結過去一年中的教學的經驗和體會。

5、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的方式,並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徵。

6、說明水生動物適於水中生活的特點。

7、引導學生概括出陸地上的動物適於環境生活的特點;

8、引導學生透過各種學習活動來獲取知識,培養他們總結和概括的能力,並對其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

9、鳥、昆蟲等適於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概述鳥類、節肢動物和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徵。

10、動物行爲對其生存的影響;認同人類學習和自身學習的重要性;探究實驗的實施。

11、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方面的作用;2.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培養愛護動物的情感。

12、真菌的細胞結構以及生殖方式的特點

13、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以及它們生命活動的特點;觀察能力的訓練

14、 嘗試根據生物的特徵對生物進行分類。

15、探究並掌握生物的分類方法。

16、認識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17、理解基因的多樣性。

18、歸納能力、推理能力的培養;生態意識、環保意識的強化。

19、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原因

20、細菌的形態;細菌的結構特徵及營養方式;細菌的生殖。

難點:

1、探索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

2、引導學生概括出陸地上的動物適於環境生活的特點;

3、引導學生透過各種學習活動來獲取知識,培養他們總結和概括的能力,並對其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

4、嘗試獨立完成“鳥適於飛行特點”的探究活動和對昆蟲翅的“觀察與思考”

5、探究實驗材料的準備和操作過程。

6、提出問題並進行探究的能力。6.形成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

7、探究活動中各小組成員要做好分工,在規定的時間做好觀察記錄。

8、巴斯德實驗的理解;細菌的結構及其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細菌的生殖及分佈廣的原因。

9、(1)《觀察與思考》的組織教學(2)真菌生殖方式的特點

10、甜酒和泡菜的製作原理,生活中不同食品儲存方法的選擇。

11、① 嘗試根據生物的特徵對生物進行分類。② 透過觀察與思考,總結出生物分類的方法和依據。

12、認識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及它們之間的關係。2.理解基因的多樣性。

13、歸納能力、推理能力的培養;生態意識、環保意識的強化。

14、分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

五、轉變理念、改進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實現目標的措施:

1、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念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3、繼續探究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重量。

4、重點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

5、在教學中落實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

6、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

7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

8、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

9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10、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到課程標準。

六、提出學期學生學習常規要求;

1、課前10分鐘預習。

2、課堂上積極發言。

3、作業按時單獨完成。

4、課堂上的實驗課、討論課、可以互相討論問題,但要保持課堂紀律。

5、實驗課、探究課佈置的準備工作要做好。

七、設計安排學科實踐活動

(1)實驗探究法:明確探究課題-->引導探究-->獲得結論-->測試反饋

(2)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方法:

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3)識圖學習法:

新教材圖文並茂,色彩鮮明,可讀性強。它形象、直觀、不僅有利於教師把有關知識講清楚,而且利於學生理解內容,便於記憶。

(4)比較、歸納學習法:

透過對知識的比較歸納,可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繫,使知識間的關係更明瞭。

(5)綜合學習法:

引導學生運用相關學科(如物理、化學)的知識來解決生物學問題

(6)注重學生的實驗與探究的設計和操作,從而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功能和作用,與學生一起,共同探究,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八、課程教學進度表

本學期總課時爲38課時,其中授課32課時,機動2課時,每週2課時。(30課時):

第一週:20xx-8-30—9-4 報名

第二週:9-5—9-11 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種環境中的動物

第1節 水中生活的動物 2課時

第三週:9-12—9-18 第2節 陸地生活的動物 2課時

第四周:9-19—9-25 第3節 空中飛行的動物 2課時

第五週;9-26—10-2 第二章 動物的運動和行爲

第1節 動物的運動 1課時

第六週:10-3—10-9 國慶放假

第七週:10-10—10-16 第2節 先天性行爲和學習行爲 2課時

第八週:10-17—10-23 第3節 社會行爲 1課時

第一、二章小結 1課時

第九周:10-24—10-30 第三章 動物在生物學圈中的作用

第1節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課時

第2節 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1課時

第十週;10-31—11-6 第四章 分佈廣泛的細菌和真菌

第1節 細菌和真菌的分佈 1課時

第2節 細菌 1課時

第十一週:11-7—11-13 第3節 真菌 1課時

第三、四章小結 1課時

第十二週:11-14—11-20 期中考試

第十三週:11-21—11-27 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1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課時

第十四周:11-28—12-4 第2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2課時

第十五週:12-5—12-11 第六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

第一章 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第1節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1課時

第2節 從種到界 1課時

第十六週:12-12—12-18 第二章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1課時

第三章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1課時

第十七週:12-19—12-25 第六單元複習

第十八週:12-26—20xx-1-1: 第五單元複習

第十九周:20xx-1-2—1-7: 期末複習

第二十週:20xx-1-8—20xx-1-15:期末考試

初二生物教學計劃4

一、教材分析:

本期教學內容包括:《神經調節》、《激素調節》、《生殖和發育》、《免疫》《傳染病》、《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生物與環境》八章,一學期上完,總計約30課時〔含單元檢測及評講〕。

二、學生情況:

由於是平行班,學生入學成績參差不齊,懸殊較大。學生來自於各鄉中心校以及各村小,小學自然課開設情況差異大,學生對於自然科學知識的瞭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也存在較大的差異。

三、本期教學的主要任務:

⑴ 完成有關新課的教學任務。

講授新課。完成結業考試複習。

⑵ 培養學生能力。

透過平時授課引導學生學習觀察法、調查法和實驗法等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實驗和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其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⑶ 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

使各類學生成績都能提高,對學有餘力的學生除按課本要求外,還要在知識的深度、廣度以及能力培養上有進一步的要求,以適應參加生物競賽的需要。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⑴ 加強課堂上學生的活動。

創造時機、創造條件促使學生多動腦,積極思維,訓練其靈活多變的能力,提高綜合應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⑵ 加強生物實驗。

讓學生學會一些生物儀器的使用、使學生能透過實驗驗證一些科學結論以提高其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⑶ 對學有餘力的學生,適當結合一些科普讀物、競賽試題,給他們拓寬、拓深知識面。

⑷ 培養全體學生會閱讀、能正確理解一些現象、一些知識。

⑸ 要求其作業規範化,不抄作業,培養多動腦的習慣。

⑹ 培養其誠信的品德,做到無人監考也秩序井然。結合實例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操和勇於探索、勇於奉獻的精神。

計劃人:

初二生物教學計劃5

在新的學期裏本人將繼續擔任初二四個班生物教學工作,爲了出色的完成本學期的工作,特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

一、教學總體要求和教學目標

繼續認真學習《生物課程標準》,該標準是義務教育階段生物教學的基本依據,教師應該在認真學習和領悟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的進行教學。生物課程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特別是一個公民終身發展所需要的生物科學素養,同時在思想方面教育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

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在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素養教育,體現國家對學生在生物科學知識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着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體現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

教學目標:透過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教學,學生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展: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瞭解這些知識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初步具有生物實驗的操作能力,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理解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保意識。

具體目標:知識方面獲得有關人體結構、功能以及衛生保健的知識,促進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能力方面初步學會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瞭解我國的生物資源狀況和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二、教學內容及進度

初二生物下學期教學的內容主要是以“生物的延續和發展”“健康的生活”爲中心展開的有關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以及健康的生活。進度詳見教學進度表。

三、教學措施

教師透過上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已對學生的學習特點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爲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注意課內外活動相結合,加強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在對學生的評價方面主要包括:對學生的探究能力的評價、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狀況的評價。

四、教材及學生分析

教材的編寫注重從生活實踐出發,避免了從理論到理論;注重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探究;給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學生生活情景圖片化;進一步加強了可讀性。

初二年級的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應增加趣味性。學生比較喜歡動手在教學中應增加學生實踐內容。讓學生初步具有良好的生物學習思維。

初二生物教學計劃6

一、 指導思想

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爲依據,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合作和探究過程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養成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命、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感。在此基礎上,發現並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二、教學目標

透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八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逐步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羣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3、瞭解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

4、透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5、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如:進行;、;、;、;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

6、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如:進行生物學相關資訊資料的查詢和收集。

過程與方法:

1、期初;:訂一個奮鬥目標、找一個互助夥伴、提一條教學建議。採取;的教學策略,增強主動性,密切合作性,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可持續發展。

2、每堂;:提一個學科問題、記一個知識結構、出一份測試試題。着意培養學生的問題能力、歸納能力和自我檢測能力,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儘可能讓渡給學生。

3、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如:

(1)問題導向法。指導學生按照;等基本問題自主學習、自主解答、自主測試、自主反饋,輔以同伴互助和教師點評,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2)實驗探究法。讓學生進一步熟悉—————;的科學探究的方法流程。

(3)理論聯繫實際法。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提升學習興趣,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4)識圖學習法。新教材圖文並茂,形象直觀,可讀性強。引導學生學會看圖、讀圖,可以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直觀把握和理解記憶。

(5)比較法和歸納法。引導學生透過對知識的比較和歸納,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繫,理順知識脈絡,形成知識結構,加深理解記憶。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2、瞭解生物科學技術在人們生產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實踐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熱情以及促進社會進步的使命感。

3、瞭解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認識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善用可以爲人類造福,濫用則會貽害無窮,確立全面的技術觀和價值觀。

三、學情分析

一方面,經過七年級一個學年的學習,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有了初步的瞭解,對生物學習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識、生物實驗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不少同學還對生物學有着濃厚的興趣,爲八年級的生物教學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目標不明確、自制力不強、主動性不足等問題,具體表現是學習習慣懶散、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業馬虎,好奇心有餘而自覺性不足,學習成績存在兩極分化的趨勢。

因此,從本學期開始,在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加強課堂調控的同時,要注意加強學習思想引導、學習方法指導,特別是學習過 程和效果的監控,不僅要讓學生態度端正、學習得法,還要促使學生養成及時鞏固、持之以恆的良好習慣,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明顯的進步,學習成績有大面積的提高。

四、教材分析

八年級上冊《生物學》內容包括: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共三章。教材的編寫注重從生活實踐出發,內容編排圖文並茂,有較強的可讀性;欄目設定豐富多樣,注重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本冊書的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與七年級的《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同爲《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圈的多樣性及其保護》離不開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人、動物、細菌和真菌等有機組成部分的和諧共存,前後內容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要注意類別知識的橫向對比,又要注意結構知識的縱向梳理,還要注意基本知識的多向遷移,搭建過渡橋樑、構建知識網絡,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會貫通。

五、基本措施:

1、備課標、備教材。認真鑽研新課標和教材,明確教學要求,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明確本單元本節課在整冊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識的內在聯繫和規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同時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於教學過程.

2、備學生。深入瞭解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能力水平,充分估計學生接受新知識可能遇到的問題。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

3、備教法、備學法。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瞄準教學目標,靈活採取自學指導法、談話法、演示法、實驗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手段,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根據教學內容不同,指導學生採用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實驗探究法、小組討論法、問題發現法、檢測反饋法,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實效。

4、備作業。注意控制好隨堂練習和課後作業的量,結合考點、突出重點、精選習題,把握好訓練的質,除了少數課後實踐性的作業之外,其他知識性書面作業儘可能當堂完成、當堂批改、及時反饋,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作業的效果。

5、 備教學流程。精細設計教學流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爲學生自主學習做好引領,爲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提問,注意知識教學、分組實驗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

初二生物教學計劃7

在新的學期裏將擔任八年級1、2、3、4班的生物教學工作,爲了出色的完成本學期的工作,特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學生現狀分析:

面臨會考,作爲教師應喚起他們的熱忱,讓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產生學習動力,以達到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

二、課程理念:

我們要建立起“適合學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理念,學生有收穫的課纔是好課!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在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素養教育,體現國家對學生在生物科學知識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體現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

三 、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繼續深入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構建“雙思三環六步”課堂教學模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雙思”是指教師反思教學、學生反思學習;“三環”就是定向、內化、發展;“六步”分別是指:提供資源(入境生趣)、瞭解學情(自學生疑)、弄清疑難(學習釋疑)、點難撥疑(練習解難)、反思教學(反思學習)、引導實踐(遷移創新)。

教師要在反思中成長,學生要在反思中進步;教師要反思的主要內容是怎樣優化“三環六步”教學設計,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要反思的主要內容學習積極性、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運用是否得當、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四、教材分析:

教材的編寫注重從生活實踐出發,避免了從理論到理論;注重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探究;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學生生活情景圖片化;進一步加強了可讀性。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備課標、備教材

認真鑽研新課標和教材,明確教學要求,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明確本單元本節課在整冊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識的內在聯繫和規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

確定“三基內容”同時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於教學過程之中。

2、備學生

(1)深入瞭解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能力水平,充分估計學生接受新知識可能遇到的問題。

(2)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

(3)教師能在每一堂課上找到與學生能產生共鳴。

3、備教法、備學法

根據新課標,教材內容、學生實際、突出設計重點、突破難點,解決關鍵的最優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的方法。

4、備作業

初二生物教學計劃8

一、學生現狀分析:

生物內容比較龐雜,知識點比較多,學生記起來困難較大,作爲教師應喚起學生的熱忱,讓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產生學習動力,以達到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

二、課程理念:

我們要建立起“適合學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理念,學生有收穫的課纔是好課!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在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素養教育,體現國家對學生在生物科學知識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體現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

三、教學任務

本學期學習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生物學》(八年級上冊)。

四、具體措施:

1、備課標、備教材

認真鑽研新課標和教材,明確教學要求,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明確本單元本節課在整冊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識的內在聯繫和規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內確定“三基內容”同時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於教學過程之中。 2、備學生

(1)深入瞭解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能力水平,充分估計學生接受新知識可能遇到的問題。

(2)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

(3)教師能在每一堂課上找到與學生能產生共鳴。

3、備教法、備學法

根據新課標,教材內容、學生實際、突出設計重點、突破難點,解決關鍵的最優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的方法。

4、備作業

要精選習題,以消化、鞏固當堂所學知識爲基礎,培養學生能力、開發學生智力。

5、 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爲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注意課內外活動相結合,加強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

五、教學要求

1、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4、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初二生物教學計劃9

一,學情分析及思想

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透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爲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主要介紹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及生物的進化、傳染病和免疫,用藥和急救、瞭解自己、增進健康。共6章,內容較上一個學期少了一些,探究實驗減少了一些,增加了觀察和思考,科學、社會、技術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知識面。

三、教學目標

1、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透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透過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使學生更有意識地保護生物,促進社會發展。

3、透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四,具體措施:

1、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提高和創新。

2、繼續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

3、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

4、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設計好,寫好。

5、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6、爲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資訊資料,數據;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

7、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的設計和實施。

8、重視探究性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透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五、進度安排

本學期總課時爲30課時,每週2課時。

教學內容及參考課時如下:

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共3章)

第一章 、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5節)

第二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6節)

第三章 、 生物的進化 (4節)

第八單元、健康的生活 (共3章)

第一章、 傳染病和免疫 (3節)

第二章、 用藥和急救 (2節)

第三章、 瞭解自己 增進健康(3節)

會考複習安排:

七年級上冊(包括第1、2、3單元)複習1周

七年級下冊(第4單元)複習1周

八年級上冊(包括第5、6單元)複習1周

八年級下冊(第7、8單元)複習1周

初二生物教學計劃10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鞏固生物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生物實驗中學生的觀察能力是指學生透過觀察實驗過程及現象,獲得生動的感性知識,然後進行積極思維,把觀察到的感性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概括、歸納,上升爲理性認識,形成正確概念。可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培養實驗能力的前提,也是發展智力的基礎我們認爲在生物實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做到如下幾點:

1.激發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最好的學習動因是學員對所學材料有內在興趣。”啓發學生積極思維,進行積極自覺的觀察,才能使他們獲取正確的資訊,發展思維,獲得知識,掌握技能,進而認識生物的自然變化規律。

2.操作正確規範,指導學生觀察。

在演示實驗中,教師應向學生介紹儀器的使用規則、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項,最重要的是要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的每個細節以至全過程,並恰當地解釋實驗現象。

3.明確目標,系統觀察。

在生物實驗中必須使學生明確所要觀察的內容和觀察的範圍,明確透過觀察要獲得哪些資料,解決哪些問題;擬定好觀察計劃,制定觀察程序,引導學生進行系統的層次清晰的觀察,防止主次不分、顧此失彼。

4.開闢第二課堂,擴大學生的觀察範圍。

如在初中一年級上學期開設植物課時,組織學生到城郊的野地和農田中觀賞植物的生活環境和生存狀態,採集植物標本,同時也可到城內的植物園中去觀賞各類植物花卉,理解和認識雙子葉植物綱和單子葉植物綱的主要區別。教學實踐證明,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生物課外活動,開闢第二課堂,這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擴大觀察範圍,培養和發展能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都是非常有益的。

幾年來,由於我們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促進了學生的想象力、判斷力及思維能力的發展。

因爲對實驗的觀察越細緻、越準確,學生的認識就越豐富、越深刻,思維也就愈加活躍、廣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越強。

初二生物教學計劃11

公文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鞏固生物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生物實驗中學生的觀察能力是指學生透過觀察實驗過程及現象,獲得生動的感性知識,然後進行積極思維,把觀察到的感性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概括、歸納,上升爲理性認識,形成正確概念。可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培養實驗能力的前提,也是發展智力的基礎我們認爲在生物實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做到如下幾點:

1.激發興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最好的學習動因是學員對所學材料有內在興趣。”啓發學生積極思維,進行積極自覺的觀察,才能使他們獲取正確的資訊,發展思維,獲得知識,掌握技能,進而認識生物的自然變化規律。

2.操作正確規範,指導學生觀察。在演示實驗中,教師應向學生介紹儀器的使用規則、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項,最重要的是要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的每個細節以至全過程,並恰當地解釋實驗現象。

3.明確目標,系統觀察。在生物實驗中必須使學生明確所要觀察的內容和觀察的範圍,明確透過觀察要獲得哪些資料,解決哪些問題;擬定好觀察計劃,制定觀察程序,引導學生進行系統的層次清晰的觀察,防止主次不分、顧此失彼。

4.開闢第二課堂,擴大學生的觀察範圍。如在初中一年級上學期開設植物課時,組織學生到城郊的野地和農田中觀賞植物的生活環境和生存狀態,採集植物標本,同時也可到城內的植物園中去觀賞各類植物花卉,理解和認識雙子葉植物綱和單子葉植物綱的主要區別。教學實踐證明,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生物課外活動,開闢第二課堂,這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擴大觀察範圍,培養和發展能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都是非常有益的。

幾年來,由於我們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促進了學生的想象力、判斷力及思維能力的發展。

因爲對實驗的觀察越細緻、越準確,學生的認識就越豐富、越深刻,思維也就愈加活躍、廣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越強。

初二生物教學計劃12

在新世紀的曙光裏,我們迎來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教材的指導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爲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爲主動探究式學習。

一、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活動的安排

倡導探究性學習是生物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中共有探究活動11個;有關探究活動的欄目包括“觀察與思考”、“實驗”、“調查”、“探究”、“模擬探究”、“資料分析”、“擬定計劃”、“進一步探究”、“演示實驗”、“設計”、“技能訓練”、“課外實踐”等。

二、教學設想和教學方法

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教材,需要以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和方法去支撐。

1.加深對課程理念的理解:

面向全體初中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可分割,不可偏廢。它既是課程和教材改革的理念,也是指導教學實施的基本理念。

2.提高貫徹課程目標的自覺性:

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

3.組織好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

本冊的探究活動在上冊引導學生認識和體現科學探究活動一般過程的基礎上,側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作出假設;在動手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上要求相對較低,探究需要的時間較短;科學探究技能上,除了訓練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等一般過程技能外,還尤爲側重透過測量獲取數據、設計表格、記錄和整理數據的技能。

組織好探究活動,要特別重視探究的過程,而不是結論。教學中要花大力氣組織好探究活動的教學過程,即讓每一位學生有明確的探究目標、科學的活動程序,每一步驟都有到位,在教師指導下做好分工合作,觀察、記錄、檢測、描述都有實事求是,討論時要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意見,鼓勵學生的新發現、新見解或提出新一輪的探究問題。

4.加強和改進生物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生物學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許多探究活動也是透過實驗來進行的。課程標準和教材中都安排了相當數量的實驗。對於實驗的教學,提倡實驗的低成本和簡單性。本教材的實驗,除了顯微鏡外,材料用具都是低廉的,可以用多種代用品。實驗的設計應該多樣化。使用的生物材料,應儘量就地取材。在不用生物材料的情況下,也可以設計模擬實驗,血液模擬的方法也是科學實驗中常用的方法。

5.開創科學、技術和社會教育的新局面

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目標和內容標準中都突出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係。教材中蘊含有大量的有關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活動,一定要重視,不要當作可有可無的附帶的事,甚至覺得作爲知識的價值不大。它本來的目的就不是單純是講科學、技術與社會關係的知識,而主要是感情、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同時包含着多種能力的培養。科學、技術和社會問題進入教學,常要採取調查蒐集、討論等方法,還包括上網查詢,個別專訪等許多活動,會佔用許多的課外時間。因此,有些活動不一定所以學生都參加,部分有興趣、有精力的學生參加,用其他形式(如報告會,展覽等)和別的同學交流,成果共享。

總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完成教學工作,爲教育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初二生物教學計劃13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1)(2)(3)(5)(6)(7)班的生物教學工作 ,爲了提高教學質量,做到“低負擔,高質量”,促進高效課堂的全面實施,進一步深化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改革,切實解決課堂出現的新問題、新狀況。本學期主要任務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爲依據,面向全體學生,着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需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積極倡導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養成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命、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感。

二、教學目標

1、 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爲宗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透過學習,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技術、生命起源、生態系統等知識,從而更有意識地熱愛生物,珍惜生命,熱愛大自然,促進社會發展。

3、透過學習,學生知道如何愛護環境,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

三、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共有12個班有600多個學生,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還不很高,上學年生物的平均成績不高,雖然高分還可以,但由於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因此班平均被拉下來了。這個學期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爭取成績有較大的提高。

四、 教學任務

1、本學期講授九年義務教育江蘇版——《生物學》

2、在教學與學校同步的情況下,努力學習有關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對“高效課堂”的認識,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有所突,真正達到高效。

3、繼續研究和推廣校本教研的內涵和經驗,充分調動教師們的積極性,發輝學校教研組羣體優勢,繼續嘗試“學案使用”和“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4、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和體會(反思),初步歸納整理出適合我校校情的教學模式。

六、教學要求

1、教師在教學中要繼續認真落實《課程》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大力倡導“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果即成長”的教育科研觀。教中要有科研知識,要邊實驗、邊研究,力爭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學中,不斷嘗試“學案”的使用,要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4、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要透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力爭創造條件開全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5、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整合。

6、有條件的學校要積極組織好生物小組活動,能夠對生物學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七、具體措施

1、精心採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教材進行不斷專研。

2、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學案。

3、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4、進行課外輔導和寫小論文及做小製作,提高學生的興趣。

5、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6、培養優生,轉化後進生。

初二生物教學計劃14

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爲大家整理了8年級生物教學計劃,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吧!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5)、(6)、(7)、(8)班的生物教學工作,爲了提高教學質量,做到“低負擔,高質量” ,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進一步深化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改革,切實解決和研究教育教學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本學期的主要任務如下:

1、深入鑽研課改理論,更新教學觀念,結合教學實踐,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理念,努力提高教學理論水平。本學期計劃學習一些教育科研專著,並結合教學實際交流學習心得。

2、在教研組長的指導下完成初二年級的教學、教研、教改工作。

3、每週開展一次集體備課、研討新教材,輪流說課活動。

4、教學要做到“低負擔,高質量”。

一、指導思想:

透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透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同時爲學生們將來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任務:

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生物學》濟南版(八年級上下冊)。

三、學生情況:

本年度學生面臨生物結業,學生整體素質一般,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尚可,上學期生物的平均成績走在了中間,有些班高分還不突出。這個學期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爭取成績有較大的提高,能夠順利結業。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學習八年級上下冊,時間緊任務重,主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出發,在知識選材上,適當加強聯繫實際、適當降低難度,既考慮現代生產發展與社會生活的需要,又考慮當前大多數初中學生的學習水平的實際可能。在處理方法上,適當加強觀察實驗,力求生動活潑,既有利於掌握知識,又有利於培養能力、情感和態度,使學生在學習生物的同時,獲得素質上的提高。教材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爲自己的目標。在內容選配上,注意從生物知識內部發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潛能,積極推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學習方法上,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實踐,透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實際活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科書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學生當作第一讀者,按照學習心理的規律來組織材料。全書每章開頭都有幾個問題,提示這一章的主要內容並附有章節照片,照片的選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啓發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學習時心中有數。章下面分節,每節內都有些小標題,幫助學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課題、講述知識、歸納總結等環節,以及實驗、插圖、練習中,編排了許多啓發性問題,點明思路,引導思考,活躍思維。還編排了"觀察與思考"欄,讓學生透過觀察與思考,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討論的問題,促使學生多動腦、多開口。

五、具體措施:

要做到“低負擔,高質量”關鍵在於課堂教學,關鍵在於練習的設計。只有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提高練習的有效性,纔有可能做到“低負擔,高質量”。

1、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爭取呈現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校本教研,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2、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要改過去傳統的注入式寫法,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要安排豐富多彩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生活動。在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爲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

(2)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不包辦代替。

(3)注意課內外活動的結合。打破課堂內外的約束,有計劃地安排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的活動,包括必要的調查、訪問、參觀等,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

(4)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透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5)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6)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4、對生物學困生,要真正瞭解他們對生物學習的態度,分析學習不好的原因,個別找來談心,上課隨時關注他們的 反應,看他們是否參與到學習中,是否對生物有興趣,鼓勵他們多回答問題,對於他們的變化做好記錄。課外走進他們的生活,帶領他們去了解一些實際性的生物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5、制定複習計劃,做好結業考複習工作,爭取取得理想成績。

周次 授課內容

1——3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

4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5人類的生殖和發育

6——7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8 生命的起源和進化

9人類的起源和進化

10——11生物與環境

複習 期中考試

12——13 生物多樣性及保護

14——15 生物技術

16——20 期末複習、期末考試

餘下時間複習,準備考試。

初二生物教學計劃15

一、 指導思想

在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基礎上,以《全日制義務教育中生物課程標準》爲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透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爲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 教學任務

1.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濟南版)——《生物學》(八年級下冊)、濰坊生物(本土教材)

2.在繼續抓好“課改”實驗的過程中,努力學習有關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對“課改”的認識,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自己的高效快樂課堂教學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3.繼續探究試教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吸取上一年的“課改”經驗,繼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固化“課改”新成果,並完成好相關的課題。

4.繼續研究和推廣校本教研的內涵和經驗,充分調動教師們的積極性,發輝學校教研組羣體優勢,繼續嘗試開展學校開放日活動。

5.繼續探究新課程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建立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標準,並在初二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總結試教二年的經驗和體會,初步歸納整理出適合我校校情的評價體系。

三、教學要求

1. 教師在教學中要繼續認真落實《課程》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大力倡導“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果即成長”的教育科研觀。教學中要有科研意識,要邊實驗、邊研究,力爭做一名科研型快樂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學中,要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4.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要透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力爭創造條件開全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5.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整合。

6.積極組織好生物小組活動,能夠對生物學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教學進度

本學期總課時爲30課時,其中授課20課時,機動10課時,每週2課時。

教學進度(23課時):

授課時間授 課 內 容節 數複習

第一週生命的起源1

生物進化的證據11

2生物進化的歷程1

生物進化的原因1

人類的起源11

人類的進化1

3生態系統的組成1

食物鏈和食物網1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1

4生態系統的類型11

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1

生物的多樣性1

5生物多樣性的保護1

發酵技術2

食品儲存11

基因技術1

克隆技術1

五、本學期教研活動安排

1.傳授學校教學計劃2、每章節都安排有教法分析或說課活動,

2.本學期第五單元至少安排1節研究課,第六單元至少安排1節研究課。

3.搞好“快樂高效課堂”建設,探索“以樂促學”的快樂高效課堂模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4.期中或期末安排一次知識部分的統一練習。

5.期末繼續收集優秀教學案例和論文,在全市進行交流和評選優秀教案活動。

6、組織好生物競賽以及生物WAT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