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政治教學計劃集錦七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此時此刻需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可是到底什麼樣的計劃纔是適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政治教學計劃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政治教學計劃集錦七篇

政治教學計劃 篇1

在本學期工作中,我全面貫徹學校的教學改革方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學成績,堅持依法執教,因學論教,充分利用本學科的優勢,突出學科的功能,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本學期的主要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關係的基礎上,感悟自己對社會應負的責任,增強責任意識,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2: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瞭解我們偉大的祖國的基本國情、基本國策、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進而增進對社會主義祖國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關內容,以利於學生更好地參與社會生活。

4:引導學生確立共同理想和個人理想,併爲之艱苦奮鬥、有所作爲,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祖國的前途命運自覺地結合起來。

二、學情分析:

1、由於是新接的學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心理特徵不夠了解。

2、學校剛實施教學改革,這屆學生已經開始了一學期,對於學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自學能力有待於進一步瞭解。

三、採取的措施:

在教學中,結合實際條件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愛護和培養好學生的好奇心、自尊心,發掘和開發蘊藏在學生身上潛在的創造性品質,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爲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鬆的環境。按照課程標準,做好學生的知識技能的教學,抓好常規教學。

1、在教學中,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比較牢固,但不夠全面,我進一步加強了將基礎知識轉變爲基本技能這一環節,加強了綜合知識的訓練。

2、由於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低,學習勁頭差,所以進一步進行發學習本學科興趣的教育。

3、加強學習態度、目的的教育工作者,使學生知道本學科的重要性。

政治教學計劃 篇2

寒來暑往間,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學期。爲了更好的完成本學期教學工作。現將本學期工作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社會生活的資訊化和經濟的全球化,使政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政治已成爲我國對外開放和進行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基礎教育階段中,政治教育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透過政治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掌握知識,提高口語水平和交際能力,同時又能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寬視野,發展個性。

二、重點工作

(一)合理安排教材,因材施教。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和六年級的政治教學任務。四年級班容量少,學生基礎比較好。爲了今後更好的學習政治,在每堂課上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滲透音標教學。前十週使學生能夠認讀48個音標,後8周在熟悉掌握音標的基礎上練習主動拼讀音標詞。六年級在原有的音標基礎上有所提高,練習書寫部分音標。

(二)落實教學常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進一步落實“教學常規”和實施工作。學習常規,學習校內外先進典型,加強檢查督促,使學習常規、實施常規成爲自覺行爲。

2.繼續加強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發揮羣體優勢,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教學常規,提高教學效率的必要措施。因此這學期要繼續加強集體備課,做到有計劃、有組織、有目標,有實效。

(二)重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政治教學的主陣地是在課堂,因此要提高教學效率就必須重視課堂教學的研究。

1. 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政治老師必須具備較爲紮實的政治教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自如地駕馭教材和課堂教學過程,瞭解教材特點,並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師一開始就要給學生以正確、活潑、富有韻律感的語音、語調,加上豐富的面部表情、誇張的肢體語言帶領學生誦讀,重在激發學生的興趣,建立學生學習的信心,打好紮實的政治基礎。上課的內容應符合學生興趣,貼近生活,教師可以根據教材重新組合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政治,在生活中運用政治。

2.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小學政治教學中,特別是詞彙和句型教學,枯燥的講解和機械的記憶單詞會使學生學起來毫無趣味。因此我們要根據兒童的年齡、心理、生理特點,採用遊戲、謎語、歌曲、故事、簡筆畫、韻律詩等形式呈現單詞、句型。讓學生在遊戲化的教學過程中享受到異乎尋常的樂趣,從而輕鬆掌握所學內容。另外,本學期重點還要在培養學生預習習慣上下工夫,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3.鼓勵後進生。要想提高一個班級的整體成績,就必須消滅後進生。特別是近年來外地生增多,基礎參差不齊。因此要提倡鼓勵後進生,善待後進生,糾正後進生的錯誤觀念,讓他們知道自己能行,鼓勵他們去追求。在課堂上,要多用鼓勵性的語言,要掌握評價的藝術,保護後進生的自尊心,發現他們的優點與長處,讓他們盡情發揮。教師要耐心幫助他們,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和感化他們,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加強業務和理論學習,逐步提高自身素質。

1.加強理論學習,本學期重點學習《政治課程標準》和《政治學習質量評價標準》等有關課程改革的材料,明確政治課程在基礎教育階段的任務,掌握新課改對學生和老師提出的新要求,要善於學習和思考,勤於研究和總結,不斷反思,不斷提高。

2.加快資訊技術學習過程。學好電腦技術和網絡技術,能熟練運用基本資訊技術,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並運用於教學。

3.積極撰寫論文。透過理論學習,不斷反思、探索,並聯系自己的實際,認真撰寫教學論文,提高科研素質。

政治教學計劃 篇3

一、 教學目標:

透過教學使學生學會交往,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培養學生的競爭和合作意識,增強處事能力,促使自身發展。教會學生與同學、教師結伴同行,走過美好的青春,走向幸福的人生。在衝突的學習中化解矛盾,健康成長。並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培養學生知法,懂法,用法。

二、教學內容分析:

共有四個單元:第一單元讓愛駐我家,有“相親相愛一家人”和“我門共有一個家”兩課組成,本冊書把學會交往作爲主線,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是教學重點,第一單元以與父母交往作爲開篇,有着現實的重要意義。第二單元學會交往天地寬,有“在交往中完善自我”和“掌握交往藝術,提高交往能力”兩課組成,這一單元是要讓學生學會與同學和老師的交往,是上一單元的深化。第三單元在合作中發展,有“合作競爭求發展”和“合奏好生活的樂章”組成,這一單元是前兩個單元的擴展。第四單元我們依法享有人身權,財產權,消費者權,有“法律保護我們的權利”、“伴我們一生的權利”、“依法享有財產權,消費者權”四課組成。

三、教學重點:

透過教學使學生學會交往,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懂競爭,知合作,能寬讓,講平等,善體諒,誠實守信的人。同時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四、教學難點:

對於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如何化解。如何處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教會學生形成良好的交往品德、掌握交往的藝術。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自學法、練習法。

六、學情分析:

本屆學生絕大多數學習比較自覺,學習目的明確,主動性較強,上課精力比較集中,作業能認真完成,這部分學生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也有個別學生學習不自覺,上課精力不集中,講話,不注意聽講,作業又不認真按時完成,教師要多用心。教師嚴格要求學生、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使這一部分學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

七、實施目標的方法:

1、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注意學生的接受性,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強化學生學習的建構性。激發和提升學生的體驗,用活動激發和提升學生的體驗。在親身體驗中發展。

2、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互動活動蘊涵着人文關懷,在學生的互動活動中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突出探究式學習,主題探究是每一個單元的靈魂,如何組織主題探究。

3、加強學生的道德實踐,討論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條件。

4、搞好教學還要抓好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是教學的基礎。

第二、分析透徹活動和材料,這是傳授概念、觀點的前提。

第三、組織好體驗活動,這是促進學生內化的手段。

第四、指導好學生的實踐活動,這是實踐學生良好行爲的途徑。

政治教學計劃 篇4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根據本屆學生的實際情況,爲了更有效地搞好政治高一的教學,提高政治課的教學質量,我們高一政治備課組特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

一、確立指導思想

以《課程標準》爲教學依據,結合當前教學改革的新形勢,學習和實踐新的教學理念,探索以學生爲主體的新的教學模式。切實提高教學工作和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確立工作目標

1.以課本和課程標準爲基本,充分研讀考綱,從整體上把握複習的要求。讓學生詳讀教材,記憶和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轉變教學觀念,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給予學生以思考和消化的時間和空間。

3.加強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試題,把熱點與教材知識的有效結合,注重知識的遷移與運用,精選習題,避免陷入題海中。

4.進行有效的知識落實。把課堂的知識落實做爲主渠道,及時進行“章結”、“單元過關”和“月清”。

5.學生的學科成績在優生率、平均成績和及格率和匹配率上有明顯提升。

三、教學進度安排

注:如果遇到法定假日或學校重大活動的安排,會隨時變動,也可能由於實際的授課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調整。

四、學情分析和方法措施

由於這個學期高一班級情況不同,要完成的教學任務也不同故制定以下方法措施,有針對的開展教學工作。

1、創設典型的情景材料,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2、構建學科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整合知識點,進一步夯實基礎知識。

3、加強練習和解題方法的指導,進一步規範學生的答題習慣,努力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4、結合時政熱點,幫助學生提高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政治教學計劃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市場主體、企業、股份公司、股票、企業法人和法人代表的含義;闡釋企業必須努力提高經濟效益;闡釋企業依法競爭、優勝劣汰,出現破產、兼併是必然的。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透過結合《公司法》學習企業有關知識,使學生了解企業成爲企業法人,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今後如果申辦企業、公司,至少先準備這些條件,也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2、透過結合《證券法》學習股票的基本知識,引導學生分析與股票有關的現實問題,增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參與經濟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學會運用基本知識、原理,分析現實經濟問題;

3、透過關於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教學,加強學生公民意識的教育,懂得國有大中型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進而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今天的經濟體制改革,堅定社會主義的信念;

4、透過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在研究調查資料的基礎上,分析企業虧損與企業經營者的關係,懂得成功的企業必須要有高素質的經營者,培養學生社會實踐的能力,收集、整理的能力,懂得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觀察、說明經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透過理論學習以及社會調查、實踐活動,使學生深切體會到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發愛國主義情感,進一步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及其光明前景,堅定社會主義方向,增強改革、效率、競爭、法律意識。

教材分析(一)

一、知識結構:

第一節:。主要有四個框題。首先從一般的角度分析了企業和企業法人,在此基礎上重點講解了企業的一種重要形式——公司和公司制,介紹公司的含義、特點和我國法定的兩種公司形式;然後從一般企業過渡到特殊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概括了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闡明必須搞好搞活國有大中型企業;最後回答如何搞活國有企業,重點分析了企業兼併和破產這兩種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措施。本節的邏輯結構和內在聯繫採取從一般到具體、從整體到個別的方式,層層引申出教學內容。

一、企業及其分類

教材分析(二)

二、知識分析:

1、關於市場主體、企業、企業法人:

(1)市場主體:

①:市場主體的範圍既包括獨立的個人,也包括以一定方式出現的企業、團體、機構;

②:市場主體既包括盈利性機構,如工廠、商店、銀行等,也包括非盈利性機構,如學校、醫院、各種社會團體等,還包括一些中介機構,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婚姻介紹所等;

③: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

④:與市場主體相對應的市場客體,指市場上交易的各種商品和服務。

(2)企業:

①:企業的概念:

②:企業兩大特徵:①以贏利爲根本目的。這是企業區別於其他社會團體的根本標誌,也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②獨立的經濟組織。非政治組織或社會團體,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

③:企業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

④:企業成立必須具備的條件:根據這一條件,總廠下屬的分廠、總公司下屬的分公司都被排除在企業的範圍之外。

(3)關於企業法人,主要懂得企業法人是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經濟組織,盈利性是企業法人最主要的特點及其與自然人的區別:

2、公司:

對學生來說容易把公司與企業混淆起來,教師可從幾方面進行講解:

(1)含義:

(2)特徵:①公司是依法成立的經濟組織,依法成立表明公司的設立必須由法律做出統一規定或經由國家行政機關批准;②由法定數額的股東組成,這是公司作爲企業區別於其他類型企業的顯著特徵;③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④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3)地位:現代市場經濟中,公司制企業雖然在數量上不是最多的,但是他們卻佔據着重要的地位,市場經濟國家的大中型企業一般都採取公司形式;

(4)企業和公司的關係: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凡是公司均是企業,但企業不一定是公司。公司是以盈利爲目的的企業法人,自主經營、獨立覈算,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是衆多企業形式中的一種;

3、我國公司的法定形式:應該講清楚以下幾方面:

(1)按照不同的標準,公司可以分爲很多種類,如西方一般有:無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兩合公司、股份兩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按照我國的有關法律,我國的法定公司形式只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

(2)關於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詳見重點、難點)

(3)有限責任公司:主要講清兩個問題即可:

①含義。指出:這種公司形式比較適合各種中小型企業。

②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區別。

(4)關於股份制:

①是一種公司制度,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產物,其突出特點是財產方式的社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透過這樣一種組織形式,不同財產關係可以達到內在結合;

②按我國法律規定,我國的法定公司形式有兩種形式:一是有限責任公司,它是少數產權的結合,特點是不向社會公衆發行股票,股票不上市,股東只負有限責任。二股份有限公司,它是許多產權的聯合,特點是股票經批准可以上市,股東只負有限責任(企業倒閉只賠股票);

③我國的改革實踐證明:

a:股份制能夠容納不同發展水平的生產力,相容不同性質的生產資料所有制,使分散的生產力迅速聯合成集約生產力,形成一個既互相制衡又互相合作的利益共同體,透過發揮整體效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我國目前實行股份制的企業,有相當一部分是生產社會化程度高的企業與生產社會化程度低的企業合股。著名的企業如:長虹、海爾、瀘州老窖、一汽奧迪等,都是大型的國有控股公司,其淨資產收益基本上在23%以上,有的高達40%。

b:股份制是一種能夠主動運用社會資本力量,同時接受社會資本大衆的監督的有效形式。目前我國企業發展資金緊缺,而全國城鄉居民有大量的存款,也有投資的願望,因此,企業籌集國內資金的潛力是很大的。透過股份制,發行股票,爲解決企業資金不足的問題提供條件,同時,由於國家和集體控股,可以擴大公有資產的支配範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增強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

④“十五”大報告指出:“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是公有還是私有,關鍵看股權掌握在誰手中。國家和集體控股,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於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範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這一內容的引入,有助於學生了解黨和國家的政策,增強改革的意識。

4、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見重點、難點)

5、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見重點、難點)

教材分析(三)

三、重點、難點:

1、?市場主體、企業、企業法人、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上市公司之間的關係:

2、關於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事物,這一內容主要講清三個方面:

①:定義。

②:特點。①公司的運作是透過發行股票。可以向社會公開募股集資是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徵;②責任承擔方式:股東與公司有着不同的責任承擔方式;③是一種企業法人。

③:完整的組織機構和管理方式(圖):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給股東的入股憑證,是股東取得股息的一種有價證券;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基本特徵。股票對發行的企業來說,是籌集資本的一種形式,是債務;對持股的股東來說,是一種入股憑證,是取得收入的一種有價證券;對居民來說,用自己閒置的資金購買股票,是一種投資;

股票本身不是商品,沒有價值,但可自由轉讓或作爲抵押品;

關於“購買股票爲什麼能獲得收入”?一般來說,股票收入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收入,來源於企業利潤。因爲,公司用發行股票籌集起來的錢擴大生產,股息是其獲得利潤的一部分,公司有盈利纔有可能派發股息,如果企業經營管理不善破產了,股東不但沒有股息,反而要承擔手中股票金額的責任,即賠本,這就是購買股票的風險;另一部分來源於股票價格升值帶來的差價。股票價格的高低取決於兩個基本因素:一是預期股息:預期股息越高,股票價格越高,兩者成正比;二是銀行存款利息率:它與股票價格成反比,用公式表示:

可結合具體例子進行分析。應向學生說明:我國和世界各地股票市場上股票價格的變動,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供求關係及各種因素的影響,如:政治方面、經濟方面、投資技巧方面的因素、股息變動、股票發行公司的經營狀況等。(如911後美國股市的波動影響到世界各地),因此在選擇股票這種投資方式時,至少要考慮: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估計預期股息;當年銀行存款利率,只有當預期利率高於存款利率時,購買股票纔是一種明智的投資選擇;要把握機會,事實買進或賣出;風險意識和心理承受能力;

股票價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額是不同的:股票的票面金額只是表明投資入股的貨幣資本額,是固定的,而股票價格是變動的,通常總是大於或小於它的票面金額。

我國現有的股票交易場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

4、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中的支柱

這一問題實際是本節的總結,從課程目標看,它是本課唯一需要運用的知識點;從現實看,是由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地位、作用以及現狀決定的;從學生的思想認識看,在我國現階段所有制結構進行重大調整的今天,更需要澄清思想認識上的混亂,解決學生認識上困惑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把握,應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按照教材的要求,講情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作用的三點表現;

①:注意區分:國民經濟的主體——公有制經濟(比重概念,事物的主要部分)

主導——國有經濟(權重概念,引導事物發展方向)

支柱——國有大中型企業(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講清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如何界定?

③:運用一些具體數據、示例,說明國有大中型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貫穿在三大作用的講解過程中);

④:講清國企改革的意義、現狀和目標:

運用這一問題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腳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具體落實則是明確國有企業對於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重大現實意義。

5、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這一問題既是本課的重點難點,也是易錯點,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講清楚“生產總值”、“生產成本”、“利潤”“經濟效益”的概念。

②理解和把握經濟效益的概念,在衡量標準上,還要講清四個關係:

第一: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消耗的關係。應當在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的基礎上,可能減少勞動消耗。如果企業偷工減料,生產僞劣產品,雖然減少了消耗,但這是以損害消費者的利益爲代價的,是不可取的,最終必然會被市場所淘汰;

第二:企業經濟效益和產品質量的關係。商品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企業生產商品的目的在於實現商品的價值,消費者購買商品,目的在於獲取使用價值。企業要提高經濟效益,首先必須生產適銷對路、質量較高能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合格產品,這樣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才能順利實現商品的價值;同時還要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以較少的勞動消耗,生產儘量多的勞動產品,否則,企業經濟效益也不會高;

第三:企業經濟效益和經濟發展速度的關係。企業經濟發展速度快經濟效益不一定好,如果經濟發展速度快,但勞動產品有用程度不高或者生產消耗大,則經濟效益不高。企業經濟效益好,有利於提高經濟發展速度,因爲,經濟效益好意味着利潤相對就多,獲得的利潤用於改善職工生活,能提高勞動積極性;用於改進技術,擴大生產,能增強生產能力,這些都有利於提高經濟發展速度。

第四:企業利潤、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關係。利潤是指生產總值超過生產成本的差額,它不同於經濟效益。經濟效益是生產總值與生產成本的比例。企業利潤增加,經濟效益未必好,因爲,利潤總量與經濟效益之間關係有三種可能:①利潤總量增長不如產品總量或資金總量增長快,則說明經濟效益降低;②利潤總量增長與產品成本總量或資金總量增長一樣快,則說明經濟效益沒變化;③利潤總量增長比產品成本總量或資金總量增長快,則意味着經濟效益提高,這時候企業的經濟效益纔是提高,也意味着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但這兩者之間又有密切聯繫:企業如果不贏利就談不上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利潤一定高。贏利是目的,提高經濟效益是出發點,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勞動生產率提高,意味着活勞動消耗的減少、人力資源的節約,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此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還必須生產出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可見,勞動生產率與經濟效益有密切關係,但又不能劃上等號。

③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性:

對企業來說,經濟效益是衡量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最終目標,是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只有提高經濟效益才能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競爭中求生存和發展;

對社會來說,只有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才能增強綜合國力,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對國民來說,只有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商品和“勞務”,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方法和途徑:

依靠科技,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這是現代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徑。

因爲:①實現國民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關鍵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兩種經濟增長方式的對比:(表)

②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必要性:可以節省資金和資源的消耗,提高資金和資源的利用率,從而緩解我國經濟發展資源不足、資金嚴重短缺的矛盾,並有利於防止生態環境惡化;可以減少固定資產投資,從根本上抑制需求過旺和成本攀升,有助於防止財政赤字,消除通貨膨脹;可以促進科技進步,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有利於增強參與國際競爭力的能力。總之,只有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才能提高我國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增強綜合國力,才能避免經濟大幅度波動,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③企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直接相關,但並意味着企業越多越好、規模越大越好,因爲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不是用企業的大小和多少來衡量的,而是以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來衡量,正所謂“兵不在多而在精”。國有企業有所爲有所不爲、有進有退的資產重組,正是符合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

採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這一點是從管理的角度來說的。當然,管理本身也是一種科學,提高管理水平也要依靠先進的科技手段。因此,如果說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是目的的話,那麼依靠科技和管理這兩種方法和手段來達到目的,則基本上是一致的。

5、關於企業的兼併和破產

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對企業的兼併和破產只有感性認識缺乏理性認識,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要突破它,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①企業兼併、企業破產概念。從理論上讓學生懂得: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兼併和破產是一種必然的經濟現象,也是我國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接受優勝劣汰選擇、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②兼併意義和作用。減輕國家財政負擔和劣勢轉化爲優勢。優並劣,是基本原則。因此,企業的兼併無論對國家、對社會、對兼併和被兼併的企業來說,都是有利的。

③核心:“強強聯合”。透過聯合或兼併實行橫向經濟聯合,形成規模效益。這是當前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的根本措施;國家加強宏觀調控,促進地區經濟合理佈局協調發展的經濟探索,生產社會化日益提高和國際競爭加劇的客觀要求。

④企業破產又稱企業倒閉,這一經濟現象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出現得越來越頻繁,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尤其是破產倒閉企業產生的諸如企業職工下崗增多等問題,引起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對於這一問題,可以結合教材“想一想”欄目中的問題,從三個方面去認識:

一: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競爭的必然結果和增強我國企業競爭力的現實需要;

二:實行企業破產製度,可以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激活企業的活力,使企業在破產風險的壓力下改善管理,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

三:實行企業破產製度,可以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及時淘汰落後企業,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

還可以運用漫畫“救死”說明:兼併和破產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單純地靠“輸血”來保護那些經濟效益差的企業是不行的,必須引入競爭,實行優勝劣汰,企業的經濟效益才能提高。在分析時注意比較兼併和破產,不要把二者混淆。

⑤兼併和破產的目的——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⑥小結:

積極性: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增強企業競爭力。在市場競爭中兼併、破產一批素質差、效益低、不符合市場需求的企業,符合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而資源向效益好的企業和行業集中,將促使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和有效利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必然性:價值規律中優勝劣汰的必然結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和其他所有制企業都是平等的市場主體,透過平等競爭發揮自己的作用,兼併和破產是公平競爭的結果,反過來又會促進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的形成;

法制性:企業兼併是一把“雙刃劍”,處理不好會拖垮優勢企業,因此必須嚴格按照市場經濟法制性的要求辦事。我國頒佈《破產法》規範企業的破產和兼併;

整體性:企業的兼併和破產是一項關係到國家和個人的整體性工程,給企業及職工眼前利益造成有利或不利的影響,要搞好下崗再就業工程,保證社會穩定。

政治教學計劃 篇6

怎樣纔能有效地搞好思想品德課中考複習,讓學生從容面對中考,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成績呢?下面,請允許我結合我們學校20xx年思想品德課中考複習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與各位領導老師們進行共同探討和交流,以期達到拋磚引玉、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關注《考試說明》,把握考試動向

《考試說明》是中考命題的主要依據,它明確規定了考試範圍、內容、形式、試題結構等。並輔以樣題和綜合訓練題,還會附上頭一年的中考試題。所以,在複習備考中,我們要認真研究市教研室編寫的思想品德《考試說明》。新課改之後,考試範圍擴展爲七年級、八年級《思想品德》上下冊、九年級《思想品德》全一冊的內容和上年度5月至當年4月的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這樣就增加了複習的內容,加大了複習的難度。

二、制定計劃,系統複習,直面中考

進入複習之後,首先要制定合理的複習計劃,一般建議做好三輪複習安排:

第一輪複習(10年3月——4月下旬):這一輪複習要抓“面”,大約需一個半月時間。主要是回扣教材,目標是夯實基礎,讓學生系統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識結構、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

這一階段,我們要全面掌握教材中涉及的考試範圍內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思想品德課中考強調考查考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但能力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識儲備爲基礎的,能力考查實際上是對知識記憶和運用的雙重考查。因此,我們必須在深鑽細研教材的基礎上,對基礎知識做全面、系統的梳理。首先可從目錄開始,從宏觀上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掌握教材的知識結構及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然後列出各章節的複習提綱,形成相應的知識網絡,全面、系統、牢固、準確地掌握教材,只有做到“心中有書”,在考場上答題時纔會得心應手。基礎性、系統性、全面性、全體性、層次性是老師在教學上堅持的原則,在構建學科知識體系的同時,兼顧能力滲透。講要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練要講求效果,克服簡單重複。在學法上,要求學生以課本爲主,充分發揮課本的主導作用。要透過複習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歸納,連成線、結成網、形成樹,要求學生看書與練習相結合,練習也以中低檔題爲主。同時,由於新課改形勢下的中考,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能力、探究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試題側重於對現實生活、學生實際的聯繫,所以,這一階段,在複習回顧課本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滲透與課本知識相關、與現實生活相聯的時政材料。對於時政材料的整理和使用,應主要依靠省教研室編寫的《中考時事》,要告訴學生,就象學習課本一樣認真研讀《中考時事》,除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考試指導等外,裏面的時政熱點材料與大量考試題目密切相關,對我們日常練習和中考應考都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這一輪複習中,上課不只是簡單回顧課本基礎知識,最好每節課都要用綜合性的題目來引領複習,用聯繫時政材料的題目進行練習,並注重在練習中掌握重點問題、突破難點問題。

第一輪複習的關鍵是落實,要求學生結合《經典》等已有的學習資料把握教材的知識體系,除認真研究做好《考試說明》中的題目之外,老師也要根據複習需要自己蒐集訓練題目,題要精而少,且具有綜合性。做到一邊複習課本內容,一邊進行中低檔題的考試訓練。

第二輪複習(4月下旬——5月中旬):這一輪複習要抓“專題”,大約需要20多天的時間。目標是提升能力,主要是專題講座形式。這一階段複習的目的是辨析各知識塊內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係,對主幹知識進行梳理,串聯構成科學、系統的知識網絡,總結小範圍內綜合問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從 4 月下旬開始,我們進入一個綜合複習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要打破課與課、單元與單元、冊與冊之間的界限,將相關知識綜合歸類,形成一條條知識線,進行歸納複習,這就是連“線”的過程。經過第一輪對基礎知識的系統複習,如果說我們對教材有了宏觀的把握,在頭腦中形成了較完整的知識體系,下一步就需要進一步深入教材,進行微觀上的細緻掌握,也就是說進一步突出重難點,初步形成靈活運用教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分析認識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從而考

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是找“點”的過程。我們在複習時應把“點”和“線”有機地聯繫在一起,既要歸類複習,又要重難點突出。

在這一輪中,更要聯繫時政熱點進行復習。縱觀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並不單純直接考查學生對時政問題的瞭解和記憶,多數是以重大時政熱點問題爲背景進行命題。所以在這一階段複習中,結合熱點問題,靈活運用教材知識進行分析,就自然成爲此階段複習的重中之重。在這一環節的複習中,我們引導學生做一些典型題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選擇做什麼樣的題目這個問題上,我們就需要有一雙“慧眼”,科學利用練習題,增強複習的針對性。而不是盲目做大量的題,搞題海戰術。近年來的中考試題都鮮明地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注重對考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考查。從試題內容上看,幾乎年年都注重對重點知識、重大主題、重要熱點的考查。因此,我們也要把這些內容分類歸納,作爲一個專題進行復習。

第二輪複習重點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標瞄準中檔題。要求做到能力訓練步步提高,專題訓練層層落實,綜合訓練融會貫通。

第三輪複習(5月中旬——5月底):這一輪複習要抓強化訓練,大約20天左右的時間。目標是強化能力訓練,也是中考前的衝刺訓練,是從知識到能力到心態的全面訓練。這一階段,主要進行學科內的綜合和學科間的綜合測試的臨考模擬綜合訓練,並密切注意中考相關資訊及走向。要多訓練符合中考理念的習題,以使自己儘快適應中考的要求。在選擇材料時,各地歷年的中考試題應成爲我們複習備考的重要參考資料。往年的中考試題對我們而言是難得的高質量的練習題。要讓學生加強模擬訓練,明確並適應新課改形勢下的考試形式。我們在平時練習時,一定要嚴格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每套中考試卷,把每次訓練都作爲一次實實在在的中考。之後,我們應幫助學生,對失分較多的題目和內容,認真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把問題解決在中考之前。

除強化訓練之外,最後10多天,還要留出一週時間迴歸課本,強調重要基礎知識,加強重點時政掌握,尤其解決重要的時政客觀題。這一週以學生爲主,但不要完全放給學生,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結合前兩輪基礎知識和專題複習及第三輪前十天的練兵考試情況,領着學生回扣課本,找出重點基礎知識和時政熱點中的重點,也就是說,要儘量領着學生猜出中考中可能要考的問題,具有猜題性質。最後兩天,可完全放給學生,讓學生自由複習,自行疏理複習內容,查漏補缺。這兩天的作用不可小看,各類學生都能從自身的查漏補缺中獲得收益,取得主動權。同時也讓學生從緊張的複習中稍微放鬆一下,做好充分的考前準備,輕鬆面對中考。

這一階段主要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訓練,培養並加強考感,在做題程序,審題、書寫規範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前面複習情況,反思、整理思路,尋求更好的方法,使知識橫縱聯繫起來,做好充分準備,直面中考。

三、培養能力、掌握技巧,激活中考

在指導學生複習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幫助學生系統掌握新課標下的答題技巧和方法,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把試考活考好。在此,提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1) 指導學生更新學習觀念,準確把握答題方法。在平時的小測試、模擬考試中引導學生認真審題,讀懂題意,重視學生審題方面的訓練。

(2) 指導學生聯繫教材,向教材尋找觀點。如今,思想品德中考注重考查學生對教材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所以,在教學和複習中引導學生用教材的觀點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切勿離開教材,隨心所欲,不切實際地漫談、亂談、空談。訓練在平時,運用在考中。

(3) 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問題的答案比較靈活,允許多元化。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答題時,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意識,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和主張,特別是聯繫社會實際或學生實際的問題,一定要思路開闊,觀點新穎獨到,有創新理念。

(4) 指導學生在平時練習,測評考試中訓練語言組織能力,理順答題思路,歸納答案要點,運用政治術語,掌握答題方法、格式,注意卷面書寫等小節。

(5)幫助學生探索開放性試題的解題技巧,改變傳統試題答案的單一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開放性試題一般以某個實際問題爲切入點,在答題要求和問題設計上增加了多樣性和靈活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就某一例題開展討論,大膽提問,讓學生做到自圓其說,也可以採用師生共同編寫案例的做法,讓學生全程參與,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俗話說,熟能生巧,如此反覆訓練,學生解題技巧自然提高,答題當然得心應手了。此外,我們還應幫助學生認真研究自己的答題習慣,學會科學規劃考試時間,訓練合理的答題速度等等。

四、細研課堂教學,避免進入複習課誤區

誤區一:把中考複習課上成新授課都說平時教學像栽活一棵樹,容易,而複習好似育好一片林,很難。的確,複習課不同於新授課。衆所周知,新授課着重於介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論的來龍去脈,重在“點”,重在面面俱到。而複習課卻不能這樣,它應注重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論的深刻理解、總體把握,這是基礎。更爲重要的是應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及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重在“點、線、面的結合”。這裏所說的“面”就是全面、總體上把握教材的框架,“線”就是把單元、課、框的相關知識點串聯、歸納起來,“點”就是重要的知識點。複習課的特點之一是“理”,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使之“豎成線”、“橫成片“,達到提綱挈領的目的。特點之二是“通”,融合貫通,理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爲此,根據八、九三個年級思想品德課的不同特點,我個人認爲八年級上冊思想品德課應以情景複習法爲主,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和道德教育等問題,理論難度不是很大,而學生的情感認知纔是第一位,在複習中我們應透過設定不同的情景,讓學生能夠明辨是非,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提高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加強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八年級下冊思想品德課的複習應該以案例教學法爲主,主要是讓學生明確我國的許多法律法規,學會運用不同的法律來分析不同的案例,並學會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我們應在複習課上設定許多的法律案例,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去進行分析,以此達到學習法律的目的。九年級思想品德課應以材料複習法爲主,根據歷年中考的經驗,材料題是中考必考題型,透過對材料的分析,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方針政策等,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分析社會現象、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但要把握一點,不管是情景的設定,還是案例、材料的分析,都要注重綜合性問題的設定,也就是說,透過這一個情景、一個案例、一個材料所設定的問題,它包括的卻是我們要複習的一個單元或一個專題的內容。

誤區二:複習課上教師自唱獨角戲

目前複習課上最爲普遍的複習模式是教師先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知識的梳理,然後讓學生進行必要的課堂訓練,最後由教師進行適當的講評。一堂課,只聽見教師在不停的講解,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完全置學生於一個被動學習的地位。其實,既然是複習課,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應該是有所瞭解,有所印象,我們何不把這一複習模式進行適當的改革,即先由學生進行知識的梳理,教師加以適當的點撥,再讓學生進行一定的知識演練與反饋,教師從中再進行適當的點撥,最後教師再進行一定的總結,這樣,既讓學生動了起來,也讓教師輕鬆了許多。而且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了,運用知識的能力也更強了。

誤區三:複習課上覆習方法太單一。

說真的,學生很不喜歡上覆習課,因爲複習課要麼就是教師講,要麼就是學生練,要麼就是講練結合。沒有了新授課豐富多彩的課件,沒有了新授課的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沒有了新授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激烈的思想碰撞。單一的複習方法學生沒趣,教師沒趣。爲了提高課堂複習的效率,我認爲,複習課也可以借鑑新授課的一些教學方法,比如,我們教師仍然可以蒐集一些音樂、圖片、錄像等資料,製作出容量較大的課件;對於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練習,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適當的討論、爭論;對於複習題的題型選擇上,可選擇一些充滿幽默感的漫畫題、辨析題、情景劇題等,以激發學生複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複習的效率。

政治教學計劃 篇7

爲了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政治思想素質,根據中心校20xx年工作部署,結合我校實際,制訂20xx年政治思想學習計劃: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屆三中精神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學習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統領學校發展全局,緊密結合教師的思想和工作實際,着力在理論學習的深度上下功夫,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上下功夫,在解決學校發展中遇到的難點和熱點問題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爲學校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而努力工作。

二、學習內容

1、繼續深入學習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幫助教師理解好、把握好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總體要求。

2、學習《習近平在河北調研指導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的講話》。重點理 解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構建社會主義和 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及要求,樹立科學發展的意識,全面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特徵,不斷推進科學發展和和諧社會和諧校園建設。

3、開展形勢教育。組織教師學習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瞭解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實質,正確認識當前教育的需求形勢和任務,使教師認清形勢,明確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爲實施素質教育、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奠定良好 的政治理論基礎。

4、學習各類法律法規。組織教師系統學習《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提高教師的法律意識,牢固 樹立“依法治校、依法施教”的思想,自覺維護教師自身和學生的合法權益。

5、強化師德師風教育。着重學習新修 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開展“深入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全面提升教師師德水平”學習教育活動,引導廣大教師進一步堅定愛崗敬業,獻身教育的信念;樹立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責任意識;增強爲人師表,以身立教的職業修養。

三、學習形式;採取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等方式,紮實推進學習不斷深入,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

四、學習要求及措施

1、每位教師都要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黨員要在學習上發揮好模範作用。

2、注意理論聯繫實際,不斷增強學習的實效性。把學習理論同指導工作結合起來,做到學有所思、學以致用,提高運用理論指導實際工作的能力。

3、學校校領導班子發揮好帶頭作用,每次學習要做到按時到場,並督促教師準時參加。

4、堅持完善制度,認真執行教師政治學習計劃。一週一次的政治思想學習,要做到時間、內容、人員三落實。要嚴格執行學習考勤制度和請假制度。

5、全體教師必須認真學習,積極發言,勤作筆記,認真學習體會,每位教師每學期完成1篇 學習體會心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