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思品教學計劃(精選7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又將奔赴下一階段的教學,寫好教學計劃纔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那麼一份同事都拍手稱讚的教學計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思品教學計劃(精選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思品教學計劃(精選7篇)

思品教學計劃 篇1

小學思想品德課以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創新精神爲目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廣大教師要發揮思想品德教學在學校德育中的作用,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和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的成長,現就本學期教學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一、突出思品教學生活化的特點,走進兒童的生活世界與內心世界。

人的思想品德是透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教師在教學中的每一節課都要緊緊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讓學生從發生在身邊的鮮活的事例中去感悟、體驗、理解思品課所講述的道理;同時,透過課後作業、社會實踐、現實生活及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用所掌握的思品知識去指導自己的行動,爲現實生活服務,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

一是新課匯入生活化。新課匯入生活化就是從學生感興趣、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匯入新課,消除學生課前緊張、恐懼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準備。

二是教學模式生活化。教師應努力創設民主、寬鬆、和諧的環境與平等、友愛的師生關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自主大膽地進行探索。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特徵採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則更要注意因材施教,深入瞭解每個學生的特質,走進他們的生活世界與內心世界,成爲學生的好夥伴和引路人。

二、突出思品教學情境化的特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和體驗。

要創設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益。透過創設合理、科學的、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心理特徵、來自學生的實際生活的教學情景,誘導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處於激情狀態,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意識和學習的積極性。依託教材,讓學生與教師展開良好的互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從親身的體驗中鍛鍊能力,學習到知識和做人的道理。

三、體現思品教學活動化的特點,開拓新的學習空間。

活動,是促進少年兒童人格健康發展的直接動因。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結合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給學生架設道德認識內化的橋樑,透過故事感染法、演示操作法和辨析評價法等方法,對學生進行鍼對性的教育,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以實現多方面能力的綜合發展。

重視課堂以外的學習空間,要積極開拓新的學習空間,如少年宮、博物館、社區等等,做到課外與課內相結合,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教學資源,全方位地推動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展。

四、本學期主要活動安排:

2月制定工作計劃。

3月常規教學視導。

4月常規教學視導。

5月市思品優質課競賽課題檢查視導。

6月收集整理課題資料、上交階段性總結。

思品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童年養成的好習慣讓人終生受益。因此,儘早將一些好習慣布播撒在孩子的精神世界裏,將對他們的一生產生重要的作用。讓孩子平時養成謙虛不驕傲、誠實不撒謊、講文明懂禮貌、知禮儀的好習慣,對於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大有裨益。

二、教學目標

1、本學期將要學習18課內容、觀看4個常識視頻,兩次品德小測驗

2、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瞭解更多的自救常識,沉着應對各種危險,成功自救,健康快樂的成長。

4、具備禮儀知識,分場合做事,尊師敬長,愛護同學

5、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的交流與合作。

三、教學內容

1、上課內容

分三大塊:第一塊是自救方法,主要是想透過這個內容教給學生一些實用、有效、快速的自救方法。第二塊是好習慣,培養學生做錯事情勇於承認,不逃避、不退縮,孝敬父母,熱愛勞動,大膽發言,不發脾氣懂道理,見到物品要歸還等等。第三塊是禮儀,禮儀是本學期的主要內容,透過學習是同學們擁有良好站、立、行、坐、臥的姿態,做錯事情說對不起,受到稱讚說謝謝等等。

2、常識視頻

上課只是瞭解,而並不能真正的實踐到生活中去,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學生不一定會妥善處理,所以透過視頻的方式進行教育,會使得同學們記憶深刻,當遇到問題時首先會想到看過的視頻,所以適當的視頻教育很利於學生理解和應用

3、小測試

幫助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加深印象。

四、重難點

1、教育學生注意坐、立、走姿勢正確。

2、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生活習慣。

3、能大方的向他人介紹自己,和周圍人熱情的溝通。

五、學生分析

學前班的學生,控制自己行爲的能力還不是非常好,具有好動不好靜,注意力易轉移,抽象思維還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維和無意注意思維佔優勢,還有一小部分同學以自我爲中心,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六、教學分析

本學期針對學生的'認知範圍,挑選了學生在道德、學習、行爲、自救、禮儀、衛生等方面的習慣問題採取孩子喜聞樂見的故事形式,配以精美的插圖,讓學生在聽故事、看圖畫的過程中,自然接受好習慣的薰陶,自覺養成好習慣、好禮儀,塑造積極健康的個性和品格。

七、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把握教學重難點,給予積極的正面教育。

2、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與同學多互動,多交流,教師要少說多聽,把說的機會留給學生。讓生參與,到前面模仿、表演等。

3、從平時抓起,坐、立、行、問好、說再見,提醒沒做到的學生。

思品教學計劃 篇3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八年級思想品德課教學工作。新學期開始,爲切實有效地搞好教育教學工作,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特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制定如下:

一.教材分析

八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教材共計10課,分4個單元,基礎內容較多,需要學生認真掌握。其中也列舉了相關案例,大部分是與學生日常生活接近的,起到匯入的作用,個別部分也有起到總結作用,在這個從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循環中,能夠使學生掌握一般規律的基礎知識,又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案例中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由於這冊教材涉及到很多法律方面的內容,再加上學生接觸面比較狹窄,課本又列舉了相關連結知識,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量,有助於更好地學習思想品德課。

二.學生現狀分析

八年級學生女同學愛學上進,但部分男同學雖很聰明,但不愛學習,對於思想品德這門學科,基礎知識及書寫方面對他們來說是弱項,這還有待於採取恰當的方法去解決。

八年級學生總的來說比較穩定,學習態度及氛圍都比較好,學以致用恰恰是他們的弱點,這就需要讓他們知道思想品德這門學科不單需要記憶一些基礎知識,還需要靈活應用,來解決一些實際案例中存在的問題。由於我對個別的學生不是十分了解,這需要在今後的教學、生活與日常交往中,進一步瞭解、分析、及時發現,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對症下藥,以便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三.教學目標

1.掌握基礎知識,達到漢字書寫規範,理解基礎知識的內涵。

2.學以致用,分析具體案例,進一步理解思想品德這門學科的意義。

3.透過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做一個有用於社會的人。

四.教學方法及措施

1.樹立正確的教學觀,以培養人爲目的,爲人師表,寓教於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2.按上級及學校的要求,認真備課。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知識、備教法,做到心中有書,熟練掌握教材,努力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最佳教學方法。

3.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講課時充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精講多練,及時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訓練,提高起綜合運用能力,同時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養成良好的道德觀念。

4.搞好學生課前預習,讓學生提前對課文有大體的瞭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做到課堂有練習、課後有作業,並且當堂的知識當堂消化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搞好課前、課中兩個提問;做好課堂、單元、期中、期末測驗的準備及分析總結工作。

5.認真做好後進生的工作。以鼓勵爲主,不輕易批評。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建立自信心,並結合授課因材施教,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與策略,提高其學習興趣。

6.虛心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週:1、熟悉教材,介紹本冊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提出本學期的學習要求和計劃。

2、學習第一課第一框《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

第二週:1、學習第一課第二框《我們享有廣泛的權利》

2、學習第二課第一框《公民的義務》

第三週:1、學習第二課第二框《忠實履行義務》

2、第一單元複習

第四周:1、學習第三課第一框《生命與健康的權利》

2、學習第三課第二框《同樣的權利同樣的愛護》

第五週:1、學習第四課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

2、學習第四課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權利》

第六週:1、學習第五課第一框《隱私和隱私權》

2、學習第五課第二框《尊重和維護隱私權》

第七週:1、第二單元複習

2、第二單元複習

第八週:第一二單元複習測試及評講

第九周:1、學習第六課第一框《知識助我成長》

2、清明假期

第十週:1、學習第六課第二框《珍惜學習的機會》

2、學習第七課第一框《財產屬於誰》

第十一週:1、學習第七課第二框《財產留給誰》

2、期中複習第一單元

第十二週:期中複習第二單元

第十三週:五一假期

期中考試、試卷評講

第十四周:1、學習第七課第三框《無形的財產》

2、學習第八課第一框《我們享有“上帝”的權利》

第十五週:1、學習第八課第二框《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2、第三單元複習

第十六週:1、學習第九課第一框《公平是社會穩定的“天平”》

2、學習第九課第二框《維護社會公平》

第十七週:1、學習第十課第一框《正義是人類良知的“聲音”》

2、學習第十課第二框《自覺維護正義》

第十八週:1、第四單元複習

2、複習第一單元

第十九周:1、複習第二單元

2、複習第三單元

第二十週:期末考試

思品教學計劃 篇4

一、教學總目標:

《品德與社會》學科總目標是促進同學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爲同學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主要內容:

1、知道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績,加深對共產黨的熱愛。

2、瞭解交通發展狀況,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關注交通發展帶來的問題。

3、要同學明白,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交往。以和它所帶來的生活的變化,這些雖然同學並不注意,但是確確實實能感受得到的。

4、瞭解我國的經濟開放的政策、歷程,以和現在世界上發揮重要作用的一些國際組織。

三、重難點:

新課標指出《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有着非常強的社會性。它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爲主線,逐步擴大同學的生活領域,結合社會生活、社會環境、社會關係,組織教學內容。它的綜合性非常強。涉和的教學內容的要素是綜合的,涉和的社會領域是複雜的,交叉的。同樣的內容後續年段重複出現,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同學情況分析

高年級是同學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五年級同學,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爲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時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爲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局部同學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四、措施:

(一)、將社會中的知識轉化爲生活問題。

美國教育家布朗和其合作者認爲:學習的環境應放在真實問題的背景中,使它對同學有意義。這裏的“真實問題背景”大局部是指實際生活或者模擬的實際生活。小同學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充溢好奇。教師就要緊緊抓住這種好奇心,結合教材的教學內容,創設情境,用同學熟悉的生活經驗作爲實例,引導同學利用自身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掌握新身手。

(二)大膽想象,解決生活問題。

品社課不應侷限於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同學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透過教學把社會生活化,把社會知識實際化,不只使同學體會到社會與生活緊密聯繫,還使同學應用社會中學到得知識去觀察、分析實際社會,解決日常生活問題,進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思品教學計劃 篇5

一、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教材三年級的教育主題是:我在成長。在這一教育主題統領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材共設計了七個單元教育主題:

1、我和我的同學;

2、我要安全地成長;

3、我的成長與家庭;

4、我的鄰里生活;

5、我的成長與學校;

6、我的成長與他人;

7、家鄉哺育了我。

這七個單元主題所涉及的內容是對這個年齡階段兒童具有重要影響的、在兒童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互動關係(如兒童自我、家庭、學校、鄰里、家鄉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

本冊教材由後四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主要是有關鄰里生活的教育;第二單元主要是學校生活的教育;第三單元主要是在社會生活中與他人關係的教育;第四單元主要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

“我的成長與他人”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本主題以兒童的成長與他人的關係爲教育內容,從自我勞動體驗出發,激發對勞動和勞動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後落實到對公共勞動成果的愛護上。

二、學生分析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爲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爲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會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本校三年級共四個班級。各班學生集體主義榮譽感都比較強,大部分都積極向上,勤奮刻苦,能夠互相幫助,互相探討問題,勤于思考,勇於發言,都能聽從老師指導,遵守學校紀律,遵守課堂常規,有了錯誤能虛心接受,積極改正。

三、教學目標

總要求: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1.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2.指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初步瞭解個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羣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懂得和平與發展是人類共同的願望。

四、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透過教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掌握必備的知識,提高參與社會的能力。

2.發揮藝術形式在本課程教學中的效能,重視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以人爲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度、情感、行爲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強調評價多樣化,如:主體多樣化,角度多樣化,尺度多樣化;強調質性評價,強調日常觀察過程,強化專題性探究過程,建立成長記錄袋,實施階段性評價。

4.開發教學資源,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使本課程教學走向家庭、社會,真正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5.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思品教學計劃 篇6

一、教材分析:

三年級上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爲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三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話說社區”,“生我養我的地方”,“東西南北中”,“人類共同的家園”。這四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爲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爲一體。

二、教學總目標:

1.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爲基礎,讓學生透過對生活的感受,獲得對家庭、學校、社區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

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基礎,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3.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說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

4.培養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

三、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採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爲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繫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四、教學難點:

1、初步瞭解社區的組織機構及兒童的基本義務,初步小家和“大家”的互動關係。初步懂得人們的生活規則、國家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人類與環境的關係。知道環境的變化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五、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5名,其中女生18人,男生17人,此班由於家庭教育的缺乏,學生思想素質比較低,上進心不足,一般的學生還熱愛班集體,有爲班集體爭光添彩的思想。但少數的學習勁頭不足,互助精神只是平平,差生較多,學風和學習習慣待整頓,成績提升不快。此班幹部責任心還算強,能爲大家服務。衛生意識比較強,良好的衛生習慣慢曼養成。總之優差懸殊較大,存在着嚴重的兩極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上課聽講走神,愛擺弄小東西,思想開“小差”,作業態度不端正,書寫質量差,拖拉現象嚴重。

六、教學措施: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透過各種有趣的生活事例、有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盡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思品教學計劃 篇7

一、教育教學目的和要求

本課程的教育和教學總的目標要求是:力求體現加強基礎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思想覺悟的統一。

1、加強對國情、國策教育的要求,使學生知道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瞭解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國家的基本國策。

2、知道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理解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原因。

3、要求學生初步懂得用生產的觀點、階級的觀點、羣衆的觀點觀察社會。

4、教育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來提高思想覺悟並貫徹到實際行動中。

二、教材結構情況和特點

初三思想政治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社會發展常識和我國基本國情的教育。這兩個方面的內容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着內在的聯繫、一脈相承的。該教材適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突出了對我國國情、國策方面的教育。把我國的國情、國策教育作爲重點,這樣加強了思想教育的時代性,又突出了針對性必實效性。

本教材的主要內容包括,前言、第一(第一課)、二部分(第二至四課)和三部分(第五課)

教材的結構:

1、前言部分是全書的總論,主要講了三個問題:一、爲什麼要學習這門課程;二、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三、怎樣學習這門課程。

2、第一部分(1課),主要講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本部分包括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四種社會制度,其重點是資本主義社會。

3、第二部分(2——4課),主要講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中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同時也是本教材的重點。

4、第三部分(5課),主要講當代青年的歷史責任。

三、學生情況分析和主要措施

1、初三學生剛開始接觸對我國國情、國策的瞭解和認識,在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法律術語上有一定難度。

2、學生思想觀念轉變(即從過去的思想道德,紀律觀念轉向法律觀念)有一個過程,對於接觸新的知識(法律知識)存在一定困難。

3、我校初二年級政治實行的是開卷考試,往往開卷考試難度較大,題量較廣,學生信心不足,加之初一學年統考中政治成績又不理想,這樣可能會導致學生的厭學情緒。

4、針對上述學生情況,我主要在教學中,加強“三基”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儘量以例說法的方式。特別是貼近學生生活中的事例和現象,對學生進行法律教育,讓學生了解自己身邊的事,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從實處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四、本學年度教學課時安排

1.1-1.2第1周1.3-2.1第二週2.2-2.3第三週3.1-3.2第四周

3.3-4.1第五週4.2-4.3第六週

五、存在的不足和打算

以上計劃是學年計劃在具體的實行中,肯定會存在有不足之處。在不足的地方,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