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關於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集合六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爲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什麼樣的計劃纔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集合六篇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1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一班共有學生62名。大部分學生學習比較紮實,能認真按時完成課堂作業,及家庭作業。學習成績優秀。學習中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借助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背誦指定的課文;能帶着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的內容;能讀懂程度適宜的兒童文學作品和兒童科普文章,瞭解主要內容。

但也有些學生缺乏自覺性。對課外閱讀雖然有了濃厚的興趣,但是讀書不求甚解的現象還較嚴重。個別同學作業完成不夠及時,致使成績較差。閱讀與習作仍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點,本學期要加大訓練力度,提高學習能力。本學期將對學困學生,加強教育,同時要多鼓勵,使其樹立自信心,提高學習成績。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繼續以專題組織單元,共八組,分別是:第一組“走進西部”,第二組“永遠的童年”,第三組“語言的藝術”,第四組“他們讓我感動”,第五組“中國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組“走進資訊世界”,第七組“作家筆下的人”,第八組“異域風情”。本冊教材還編排了兩次綜合性學習。除去第六組,全冊共有課文28篇,精讀和略讀各14篇。

三、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學生能夠受到"五愛教育",瞭解革命戰爭的艱苦,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培養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培養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陶冶愛美的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知識目標:

(一)識字與寫字教學

會認200個字,會寫150個生字。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可適當要求提高寫字的速度,並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二)閱讀教學

1、繼續加強閱讀基本功的訓練。

2、學習語言規律,學習表達方法。

(1)透過課後的思考練習題,引導學生理解內容,領會表達方法。

(2)在課文中發現語言表達的特點。

(3)在“交流平臺”中總結某些規律性的東西。

3、把握每個單元豐富的人文內涵,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落到實處。

(三)口語交際教學

第一,要激發興趣,引起學生交流的慾望。

第二,要創設特定的情境。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及文明修養的養成需要情境來實現。

第三,要體現雙向互動。

第四,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

(四)習作教學

1、進一步明確小學作文的性質。小學生作文的性質是練筆,是習作,不是創作。

2、作文指導從內容入手,作文講評重在激勵。

3、觀察、思維、表達三種能力結合起來培養。

有了內容,要想寫好作文,還要靠合理地安排、組織材料,哪些先寫,哪些後寫,哪些詳寫,哪些略寫都要想清楚;心裏有了“譜”,要想最終寫成一篇好作文,還要看語言表達的功夫。因此,平時進行作文教學,觀察、思維、表達都不能忽視,三者要結合起來進行訓練。

4、加強平時練筆的指導。

(五)綜合性學習

就階段特點來說,高年級的綜合性學習,要比較充分地體現其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的特點,注重提高學生策劃、規劃自己學習的能力,用多種途徑、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

四、教育科研專題;主體性學習研究

過程與方法: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體驗中,透過獨立思考,獲得文章中的有關知識資訊,對它們有了初步的分析和理解,形成了自己的見解,必然會對文章產生理解的歧異與情感的碰撞,以及由此產生的潛在的交流與爭辯欲。因此教師要善於構建積極互動合作的探究性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要信任學生、解放學生、調動學生,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對所學的知識有自己的見解,要讓學生有話講、敢發表自己的想法、意見,從而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要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自己探索、自己創新,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五、教學措施

1、積極參加理論學習,提高業務水平,掌握先進的教學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

2、準確把握教學目標,紮實進行語言訓練。

課堂教學中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朗讀、默讀和做練習的時間。要設計有效的方法,擴大訓練面,努力讓全班學生人人蔘與訓練,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個體活動時間。嚴格要求,及時反饋和矯正,講求實效。

3、注意聽說讀寫的聯繫,要讓學生透過閱讀學表達,從讀中學寫。

4、在作文訓練中,要充分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5、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在閱讀教學中,要以訓練點爲重點組織教學。

6、紮紮實實抓好鋼筆字的書寫,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寫一手好字,養成認真的書寫習慣。

7、在學生中間開展互幫互學回答,加強合作學習,小組探究。

8、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拓寬學習語文的渠道,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9、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家校聯合教育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10、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精神的培養,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作業佈置上,還給學生作業的選擇權。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學生語文水平參差不齊,比較喜歡學習語文,朗誦有一定的語感,有一定的閱讀量,作文水平發展不協調。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將着力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爲學生的終生髮展服務。

二、教材內容簡要分析:

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五下閱讀教材共26課,分爲七個主題單元,分別是“春光無限”——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科技之光”——弘揚國威,展示最新科技成果、“有志竟成”——讚揚了優秀人物的頑強意志和奮鬥精神、“世界各地”——展現出勞動者的聰明與創造智慧、“親情依依”——折射出濃濃的親情和人際關係和諧的美好、“八一壯歌”——展現出中國軍人的崇高精神和戰鬥意志、“人與自然”——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人對自然的審美感受。這七個主題單元構成了一種文化的、開放的、整合的文字特質,有意境,有韻味、有情趣,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心靈世界,有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習作教材內容:

1、請觀察一種自然現象,如朝霞晚霞,月圓月缺,春風春雨,霧起霧散,等等,把它的變化特點寫出來,題目自己定。

2、請你把《拔河》這篇作文認真讀幾遍,參照老師的意見加以修改,然後謄在自己的作文字上。

3、按照寫“新聞報道”的方法,寫一次體育比賽(跳繩、踢毽子、拔河等)或學習競賽(寫字、朗讀、習作、辯論)。

4、你參觀、遊覽過哪些地方?請學習例文的寫法,寫一篇參觀記或遊記,題目自定。

5、請寫一位身邊的小能人(可以是語文、數學、體育、藝術等學科成績優異的同學,也可以是電腦、製作、發明等方面的能手),寫出一兩個事例,要寫真事,講真話,題目自定。

6、寫一個自己喜歡或者崇拜的人,要透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表現人物的特點,要透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的品質。

7、寫一篇和浩瀚的星空和皎潔的月色有關的想象作文。題目自定。

三、本冊教材主要教學目標:

(一)閱讀教學教學目標

1、一放手讓學生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並讓學生邊讀書,邊識字,把字音讀準確,並初步理解字、詞的意思。

2、在閱讀中,品味語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3、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4、學生透過讀書,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口語交際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要積極參與,有自信心,自然大方,講禮貌,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在交際過程中抵制不文明語言,注意語言美。

2、學會表達:要用普通話交談;交流時要逐步做到表達完整、清楚明白、具體生動,表達時要有條理,語氣、語調要適當,能使用態勢語言進行表達。

3、學會傾聽:聽人講話要認真耐心,能瞭解把握說話的主要內容,逐步做到“抓住要點”,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

4、學會應對:逐步做到能順利地進行日常交流,並能在交流中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做準備,做簡單的發言,不斷提高應對能力。

(三)習作教學目標

1、懂的寫作是爲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的應用文。

5、能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

四、主要教學內容教學進度安排表:

時間教學內容課時安排

第(1)周至第(3)周第一單元14

第(4)周至第(6)周第二單元12

第(7)周至第(9)周第三單元16

第(10)周至第(11)周第四單元12

第(12)周至第(14)周第五單元14

第(15)周至第(17)周第六單元12

第(18)周至第(20)周第七單元16

五、本冊教材主要教學措施: 1、小學階段是基礎的基礎,理應抓住工具不放,透過工具滲透人文性。我想,這纔是小學語文教育的本色。因此在本色閱讀課中以讀爲根本,着力培養四種能力。即?實在在指導學生讀書,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認讀、感悟、探究和概括四種能力。

2、習作教學中:正確領會習作教材的編寫意圖,充分利用好習作教材資源,創設樂於習作的氛圍,精心指導,巧妙點撥。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共有孩子21名,經過近五年的語文學習,大部分同學已具備了初步地認字、識字能力、口語交際、寫作能力、預習新課文的能力和一定的自學能力。但部分孩子上課注意力易分散,學習效率低下,綜合學習能力欠缺,課外知識較薄弱。所以本學期除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外,還需繼續在閱讀書目上做進一步的指導,並且嘗試提高孩子課外閱讀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結構:

本冊教材繼續以專題組織單元,共八組,分別是:第一組“走進西部”,第二組“永遠的童年”,第三組“語言的藝術”,第四組“他們讓我感動”,第五組“中國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組“走進資訊世界”,第七組“作家筆下的人”,第八組“異域風情”。

全冊共有課文28篇,精讀和略讀各14篇。這七組教材,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在每組課文之後設“詞語盤點”。其中“讀讀寫寫”的詞語,是由會寫的字組成的,要求能讀會寫;“讀讀記記”的詞語,只要求認記,不要求書寫。一些課文的後面還安排了資料袋或閱讀連結。全冊共安排了五次“資料袋”,兩次“閱讀連結”。

全冊還編排了8篇選讀課文,並附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認識的200個字。至此,完成小學階段認識3000個常用字的識字任務。生字表(二)是要求寫的150個字,至此累計寫字量爲2300個。

(二)教材特點:

1、加強目標意識,全面、準確地落實語文學習目標

2、教材內容在豐富人文內涵、拓寬題材體裁方面,繼續作出努力;在發揮語文教科書育人功能方面,進一步加強

3、專題設定更加靈活,編排形式在繼承中又有發展

4、導學和練習系統地設計,更好地發揮導學、導練的功能

5、順應兒童心理髮展特點,“口語交際習作”的類型發生一定的變化

6、在“綜合性學習”中,指導孩子設計和開展語文學習活動,引導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高語文綜合運用的能力

(三)單元重點、難點

第1單元:一是引導孩子透過讀書和蒐集資料瞭解西部,激發熱愛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導孩子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理解語言的能力,並不斷積累語言,增強語感;三是引導孩子瞭解文章一些比較簡單的、適於他們接受的寫作方法,並試着將這些寫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第2單元:一是讓孩子透過讀書,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時光的珍貴,豐富情感體驗,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經歷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透過對比閱讀,領悟文章的一些表達方式;三是豐富語言積累;四是交流和描繪自己的童年生活。

第3單元:一是讓孩子透過讀書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透過對不同體裁文章的閱讀,瞭解不同體裁文章表達方式;三是引導孩子積累優美的語言。

第4單元:引導孩子潛心讀書,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體會作者的情感脈絡和表達方法,繼續培養孩子的速讀能力。

第5單元:讓孩子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孩子閱讀名著的興趣。

第6單元:引導孩子走進豐富多彩的資訊世界,感受資訊傳遞方式的變化,體會資訊在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作用,學習蒐集和處理資訊,初步學會利用資訊,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第7單元:讓孩子進一步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第8單元:一是要抓住主要內容,瞭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增長見識;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特點的,學習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四是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各自條件,透過多種途徑儘可能多地蒐集資料,以豐富對異域風情的感受。

三、教學目標:

(一)識字與寫字教學

本冊識字200個,寫字150個,把字寫端正。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可適當要求提高寫字的速度,並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二)閱讀教學

1、繼續加強閱讀基本功的訓練。

2、發現語言規律,學習表達方法。

3、把握每個單元豐富的人文內涵,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落到實處。

(三)口語交際教學

1、激發興趣,引起孩子交流的慾望,體現雙向互動。

2、不斷提高孩子的口語水平,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

(四)習作教學

1、進一步明確小孩子作文的性質。小孩子作文的性質是練筆,是習作,不是創作。

2、培養觀察、思維、表達三種能力。

(五)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要提高孩子策劃、規劃自己學習的能力,用多種途徑、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

四、教學措施:

(一)識字與寫字教學

1、對於生字新詞,要及時聽寫檢測。

2、鼓勵快速瀏覽,聯繫上下文理解字詞的意思,

3、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應適當提高寫字的速度,並養成良好寫字習慣。

(二)閱讀

1、在以前的基礎上,繼續加強閱讀基本功訓練。

2、閱讀教學中,要注意表達方法的學習和積累。

3、教師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

(三)口語交際

1、首先要激發孩子興趣,

2、要創設特定的情境。創設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情境的創設要真實、有意義,體現孩子實際交際的需要,讓孩子瞭解在不同的場合、針對不同的對象,圍繞不同的目的,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二是考慮到兒童的年齡特點,情境的創設還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激發孩子。

3、要體現雙向互動。交際的過程並不是要孩子一個一個挨着說的過程,而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要在互動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4、要不斷提高孩子的口語水平,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如,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說話要使用禮貌用語;要針對不同對象,文明地進行交際。

(四)習作

1、進一步明確小孩子作文的性質。小孩子作文性質是練筆,是習作,不是創作。

2、作文指導從內容入手,作文講評重在激勵。作文指導,要從內容入手,首先解決寫什麼的問題,使孩子都找到想寫、要寫的內容。“放”開了,孩子就有東西寫。再就是講評的時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優點與成績,肯定大多數同學的努力和進步。使每個孩子透過講評看到成績與進步,享受習作成功的快樂,更真切地懂得應當怎樣寫。

3、觀察、思維、表達三種能力結合起來培養。

4、加強平時練筆的指導。

(五)綜合性學習

1、閱讀單元導語,激發學習興趣。

2、閱讀前四篇閱讀材料,瞭解資訊改變着我們的生活。

3、根據主題,蒐集有關資訊,並寫報告。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簡析:

本組教材共有4篇課文,這些課文講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見了,親人》中的志願軍戰士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深情令人難以忘懷;《金色的魚鉤》中的老紅軍戰士忠於黨、關心同志勝過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淚下;《橋》中老支部書記在生死關頭,不徇私情、捨己爲人的壯舉使人心潮難平;《夢想的力量》中那個年僅六歲的孩子的美好夢想讓人感受到善良與同情心會凝聚和迸發出巨大的力量。

這4篇課文有散文、有小說,內容生動、人物鮮明,表達了作者豐富美好的情感;課文在表達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見了,親人》將抒情敘事相互交織,感情真摯強烈;《金色的魚鉤》先倒敘,再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清楚了魚鉤的來歷,並透過具體的事例,讚美了老班長的高尚品質,抒發了作者對革命前輩的懷念之情;《橋》在環境的描寫上、語言的使用上(精練、乾脆)以及文章的結尾都極具特色,這其中蘊含着作者豐富、強烈的感情。

編排這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在閱讀這些生動感人的故事的同時,思想受到感染薰陶,情感得到陶冶昇華,感受到人物心靈的美好和品質的高尚;二是要引導學生懂得在閱讀的時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三要引導學生課外蒐集一些感人的故事,爲口語交際和習作的教學做一些準備。

教學本組教材,要引導學生潛心讀書,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體會作者的情感脈絡和表達方法。另外,入選的4篇課文篇幅較長,可透過本組教學,繼續培養學生的速讀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按要求掌握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1)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利用小組合作優勢討論課文的重點問題。

(2)透過對課文的學習,體會作者情感,昇華情感,感受美好的品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激發學生的語文興趣。

(2)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三、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激發學生的語文興趣。

2、透過對課文的學習,體會作者情感,昇華情感,感受美好的品質。

四、教學難點:

1.透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解決學習中的疑惑。

2.透過揣摩相關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學習作者抒情的方法。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蒐集有關課文的資料。

六、課時安排:

《再見了,親人》 2課時

《金色的魚鉤》 1課時

《橋》 2課時

《夢想的力量》 1課時

口語交際習作 4課時

回顧拓展四 2課時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5

一、學術條件分析

五(2)班有32名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能力有了明顯的進步。大部分學生基礎紮實,有一定的聽、說、讀、背能力,課外閱讀少,作文水平差。

從學習態度和習慣來看,部分優秀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具有自我激勵能力強、主動提問的優勢,在課堂上有良好的自控能力;部分初三學生上課能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但沒有主動探索知識的意識;此外,一些“學困生”由於各種原因缺乏學習熱情,懶惰、貪玩,導致學習成績差。

從心理素質方面看,部分學生心理素質較好,敢於競爭,進步精神較強;也有一些同學不敢大膽表達自己,有困難不敢提問,遇到困難缺乏毅力;另外,有些學生貪玩好動,自制力差。

本學期,針對本班存在的問題,我們將在教學工作中加大和拓寬教學改革,認真貫徹課程標準,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二、教材分析

這本教材繼續分爲八組,即:第一組“走進西方”,第二組“永恆的童年”,第三組“語言的藝術”,第四組“他們感動了我”,第五組“中國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組“走進資訊世界”,第七組“作家筆下的人”,第八組。

本教材還安排了兩個綜合學習。第一次是在“語言的藝術”組,以課文學習爲主,安排了一些語文練習活動,叫做“小綜合”。第二次是在《走進資訊世界》第六組。編者突破了以文字爲主體的教材結構,把它變成了圍繞主題、任務驅動、貫穿活動的編排形式,稱爲“大綜合”。

除第六組外,全卷共28篇課文,其中精讀14篇,略讀14篇。這七組教材分別由“緒論”、“課例”、“口語交流與練習”、“複習與發展”四個部分組成。在每組文字後建立一個“單詞庫”。其中“讀、寫、寫”三個字由會寫的字組成,要求會讀會寫;“讀記”這幾個字只需要背,不需要寫。有些課文後面有資料袋或閱讀連結。全卷安排了五個“資料袋”和兩個“閱讀連結”。

全卷還有8篇文選,附2個詞彙表。詞彙表(1)是要求知道的200個單詞。至此,完成小學理解3000個常用詞。詞彙表(2)是要求寫的150個單詞,到目前爲止累計寫容量是2 300。

三、教學要求:

1、鞏固漢語拼音,閱讀,藉助拼音學習普通話,學習141個單詞。他們可以正確確認所學的複音詞,識別相似詞,讀寫約310個詞,其中一些可以使用。

2、繼續學習寫鋼筆字,要求正確,整齊,整齊。書法寫作需要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3、能夠正確、流利、感性地閱讀課文,背誦指定的課文。能理解句子中的意思。理解段落之間的關係,理解作者是如何安排材料的。正文的主要內容可以透過合併段落大意和回答幾個問題來概括。能夠按要求預習課文,養成預習的習慣。

4、能夠有條理、有重點地觀察周圍的事物,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學會根據事物的發展順序和幾個方面來安排材料和提綱作文。能夠寫出條理清晰、內容具體的簡單敘事。學會寫信。寫記敘文和應用文,要求語句通順,標點符號常用。

5、把演講和廣播聽到合適的程度,把握主要內容。能夠分辨別人的話和句子的對錯。能抓住主要內容,重複一件事。討論問題時,可以大膽發表意見,說清楚,說話有禮貌。

6、初步瞭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熱愛祖國,立志報效祖國;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痛恨剝削制度,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初步培養愛人民、爲人民服務的思想;珍惜時間,努力工作的品德初步形成。

四、教學措施

1、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覺接受知識,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喜悅。

2、閱讀教學非常重視學生的個人閱讀感受,提高他們品味語言情感的能力;注重討論交流,提高合作探究學習能力。

3、注意閱讀指導。引導學生入境,充分了解文字的情感因素。採用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語感,爲更好地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4、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要注意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入境時進行口語交際。

5、繼續大力開展課外閱讀,加強積累。注意在課外讀物中積累好的單詞和句子,豐富自己的語言,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素養。

6、改進評價方法,注重情境評價。建立學生成長記錄包和學生成長檔案。

7、利用多媒體教學,製作符合課文的彩色課件,讓教材更直觀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樂於學習,享受學習。並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貫徹“一幫一”的原則。

8、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開闊學生視野,提高語文素養。

五、教學進度:略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6

一、教學理念

(一)突出個性發展,尊重學生個性世界,培養學生個性。

(二)語文教育要面向全體,落實到每個學生,並全方位提高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語文教師要能夠主動開發、廣泛利用語文課程資源。

(四)語文教育不能單純侷限於字、詞、句、章的學習,必須建立大語文觀。語文教學設計要重視探究語文教育與現代社會以及兒童生活世界的諸多關聯。

(五)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

(六)注重過程,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培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科學探究的精神。

二、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60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31人。大部分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愛學習,有上進心。從上個學期期末測試結果來看,學生能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合格率100%,66%的學生綜合測試達到優秀水平。學生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和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但是有個別學生基礎較差,缺乏學習熱情,家長又疏於督促,還需老師加強輔導。個別學生學習自覺性差,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還需要老師好好引導教育。

三、教材分析

這是一冊從內容到編排面貌煥然一新的教科書。它爲學生髮展和教師成長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一)教材結構

本冊教材繼續以專題組織單元,共八組,分別是:第一組“走進西部”,第二組“永遠的童年”,第三組“語言的藝術”,第四組“他們讓我感動”,第五組“中國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組“走進資訊世界”,第七組“作家筆下的人”,第八組“異域風情”。

全冊共有課文28篇,精讀和略讀各14篇。這七組教材,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在每組課文之後設“詞語盤點”。其中“讀讀寫寫”的詞語,是由會寫的字組成的,要求能讀會寫;“讀讀記記”的詞語,只要求認記,不要求書寫。一些課文的後面還安排了資料袋或閱讀連結。全冊共安排了五次“資料袋”,兩次“閱讀連結”。本冊教材還編排了兩次綜合性學習。第一次是在“語言的藝術”這一組,以課文學習爲主,同時安排了一些語文實踐活動,我們稱之爲“小綜合”。第二次是在“走進資訊世界”第六組,編者突破了以課文爲主體的教材結構,改爲圍繞專題、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形式,我們稱之爲“大綜合”。

全冊還編排了8篇選讀課文,並附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認識的200個字。至此,完成小學階段認識3000個常用字的識字任務。生字表(二)是要求寫的150個字,至此累計寫字量爲2300個。

(二)教材特點

1.加強目標意識,全面、準確地落實語文學習目標。

2.教材內容在豐富人文內涵、拓寬題材體裁方面,繼續作出努力;在發揮語文教科書育人功能方面,進一步加強。

3.專題設定更加靈活,編排形式在繼承中又有發展。

4.導學和練習系統地設計,更好地發揮導學、導練的功能。

5.順應兒童心理髮展特點,“口語交際·習作”的類型發生一定的變化。

6.在“綜合性學習”中,指導學生設計和開展語文學習活動,引導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高語文綜合運用的能力。

(三)單元重點、難點

第1單元:一是引導學生透過讀書和蒐集資料瞭解西部,激發熱愛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導學生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理解語言的能力,並不斷積累語言,增強語感;三是引導學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較簡單的、適於他們接受的寫作方法,並試着將這些寫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第2單元:一是讓學生透過讀書,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時光的珍貴,豐富情感體驗,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經歷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透過對比閱讀,領悟文章的一些表達方式;三是豐富語言積累;四是交流和描繪自己的童年生活。

第3單元:一是讓學生透過讀書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透過對不同體裁文章的閱讀,瞭解不同體裁文章表達方式;三是引導學生積累優美的語言。

第4單元:引導學生潛心讀書,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體會作者的情感脈絡和表達方法,繼續培養學生的速讀能力。

第5單元:讓學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第6單元: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資訊世界,感受資訊傳遞方式的變化,體會資訊在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作用,學習蒐集和處理資訊,初步學會利用資訊,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第7單元: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第8單元:一是要抓住主要內容,瞭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增長見識;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特點的,學習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四是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各自條件,透過多種途徑儘可能多地蒐集資料,以豐富對異域風情的感受。

四、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以單元爲基本結構來設計和組織教學,達到目標。以教學目標爲標準進行自我矯正和教學評價。

(一)識字與寫字教學

1.繼續識字200個,會寫150個字,有較強的獨立識字的能力。注意防止和糾正錯別字。

2.能用鋼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

操作建議

1.高年級識字教學要以字義爲重點,以字義帶動字音和字形,注意讀音和書寫的難點,注意防止和糾正錯別字。

2.抄寫以詞語爲單位,減少機械的單字抄寫。

3.透過句子的抄寫和默寫在語言環境中識記生字,同時練習書寫的行款整齊。

4.用好配套的《鋼筆字教材》和《毛筆字仿影教材》。

上,根據個人的情感體驗,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高年級的默讀訓練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讀速度。教師在教學時,應該爲學生留有充裕的默讀時間,並提示相應的方法,引導學生按照要求認真思考,在默讀之後要檢查學習效果。

2.透過課後的思考練習題,引導學生理解內容,領會表達方法。在課文中發現語言表達的特點。在“交流平臺”中總結某些規律性的東西。

3.要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設計和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過程與方法策略。

(三)口語交際教學

要激發興趣,引起學生交流的慾望。要創設特定的情境。創設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情境的創設要真實、有意義,體現學生實際交際的需要,讓學生了解在不同的場合、針對不同的對象,圍繞不同的目的,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二是考慮到兒童的年齡特點,情境的創設還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交際慾望。三是要創設多個情境,在逐漸深入的互動中,體現交際的內容由比較簡單、表面,到交際得比較豐富、深入的訓練過程。要體現雙向互動。

(四)習作教學

1.作文指導從內容入手,作文講評重在激勵。

作文指導,一定要從內容入手,首先解決寫什麼的問題,開啟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寫、要寫的內容。開始宜“放”,使學生感到想寫的內容很多,教師指導學生從中選擇最恰當的內容來寫。至於怎麼寫的問題,在開啟思路、選擇要寫的內容的過程中滲透,在寫作中、在交流草稿的過程中指導,指導的內容不外乎習作目的是否明確,內容是否具體,順序是否清楚,選詞用語是否合適,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等幾個方面。

習作講評重在激勵。講評的時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優點與成績,使每個學生透過講評看到成績與進步,享受習作成功的快樂,更真切地懂得應當怎樣寫,激起對下一次習作的渴望。

2.加強平時練筆的指導。

一方面,把練筆輻射到閱讀課上,經常寫寫感受、啓示,仿寫句、段,續寫結尾……自自然然地體現從讀學寫,讀寫結合。另一方面,把練筆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根據生活需要練筆。應幫助孩子認識到習作是學習、生活的需要,是傾訴、表達的需要。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所做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寫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教師要引導、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在服務生活的同時,提高讀寫能力。

(五)綜合性學習

本冊綜合性學習活動一“資訊傳遞改變着人們的生活”,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從古至今資訊傳遞的方式發生的變化,活動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充分利用閱讀材料中的《古人傳遞資訊的故事》《因特網將世界連成一家》《神奇的電腦魔術師》《網上呼救》等文章,瞭解從古代到現代資訊傳遞方式的變化和不同;另一方面透過自己蒐集資料、調查訪問、親身操作。

綜合性學習活動二“利用資訊,寫簡單的研究報告”,重點在於讓學生學會怎樣寫研究報告,因此活動的開展定位於解決學生在讀寫中可能(或應該)遇到的問題。教材提出的4項活動建議中,暗含了“怎樣寫研究報告”的方法:

第一步:確定話題;第二步:獲取資料;

第三步:分析材料,形成觀點;第四步:依照樣本,撰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