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精選】九年級教學計劃四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做一個計劃。什麼樣的計劃纔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九年級教學計劃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九年級教學計劃四篇

九年級教學計劃 篇1

爲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政策的號召,現階段對學生進行網上教學,現制訂網上教學計劃,以保證學生能夠在家期間如常學到這學期的知識。

一、課前備課需結合網絡這種特殊情況

如果說講臺教學是話劇表演,那麼網絡教學則更像是電視直播,不僅課程內容可以回看,而且課程內容中出現的問題也會一再的反覆播放。所以這也就要求我們做老師的在網課備課的時候更加認真仔細,不讓自己教學中出現的紕漏而影響學生們重新複習時的效果。在網絡上進行網課教學,還得考慮到網絡的流暢問題,可以適當把課程內容減少一些,分更多的課次去教課,容許每節課網絡有延遲了也不耽誤每節課課程內容的傳達,如無這方面的準備,教學內容的完不成也就成了老師教學工作的惡性循環了。並且學生們也無法過長時間在電腦前聽課,聽久了會影響課堂吸收效果的。

二、利用好網絡教學可重複觀看的優勢

換個角度想,現在網絡教學也還是有優勢的,我們可以利用好網課可以重複聽反覆聽的特點,儘可能把網課上好,這樣學生們就可以透過網課視頻去自己查漏補缺了,免除了學生們單獨再找老師問問題的問題,畢竟現在特殊情況,學生們問問題也是透過語音或者打字,不能夠面對面教授的話,每一個學生問一遍,老師每一個學生解釋一遍,花費在此的時間可就沒有盡頭了。老師們也不是神,是一個普通人,精力也是有限的,有了網絡教學可重複播放的優勢,老師的網課也能上得省心一些。

三、適當透過多媒體的方式讓課堂生動

平時在講臺上上課,經常會給學生們播放一些視頻片段,以供學生們更好的接受課本的學習內容,現在網絡上進行網課教學也一樣可以透過多媒體的方式讓課堂生動起來。但也要儘可能的避免教學變成了主播直播,避免網課室變成直播室,把握好那個度,不讓教學變得和網絡直播一個模樣,也不要讓自己的教師身份變成學生們“粉”的愛豆身份,讓學習保有學習該有的嚴肅和認真。

九年級教學計劃 篇2

一、本學期的指導思想:

本學期學生面臨着中考的巨大壓力,學生表現出截然相反的兩種局面:想考高中的基礎不是很差的學生開始發奮學習;而成績很差的自知考不上學校的已經完全放棄了學習,針對這種現狀,在本學期的英語教學中,特作如下計劃:

1、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關注不同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2、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練意志,活躍思維,拓展視野;

3、讓學生在使用英語中學習英語,讓他們不僅僅成爲English learner,而是成爲English user,讓英語成爲學生學習生活中最實用的工具而非累贅,讓他們在使用和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體味到輕鬆和成功的快樂。

二、學生情況分析

今年我仍擔任九年級9和10班的`英語教學工作,經過一年的相處,我對學生的情況已瞭如指掌,學生的基本情況較差,部分學生已經對學習英語失去了信心,還有一部分學生覺得英語越來越難,漸漸力不從心了,不感興趣了,上課的注意力也不集中了,發言也不是很活躍。針對這種情況,教學的時候需要注意在備學案中增加趣味性,以此來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對他們要想辦法在鞏固基礎的同時進行知識與技能的提高,使他們適應考試題型、掌握做題的技能。

九年級的學習和複習工作十分關鍵。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根據學科特點及學生特點研究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探索適合學生特點、學生樂於接受的教學方法及模式。同時,要進行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三、方法措施

1、認真備課,鑽研教材,抓緊課堂教學,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

2、作業的佈置要有針對性,並檢查到位,並實施適當的補救措施。

3、在課堂上多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遊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英語,在生活中學習英語。

4、多爲學生營造一些英語學習氛圍,如:課堂上創設情景,要求學生對話。

要求學生在課餘時間儘量的運用已經學習的英語進行對話。多聽英語磁帶,多讀英語短文,多看英語書籍。多與學生交流,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5、堅持一日一張練字卡,這對考試時的書面表達有很好的功效。

6、密切聯繫中考,在實際教學過程,多多呈現歷屆高考題型,幫助學生分析中考動向,指導知道做題思路 。

四、教學內容及教學進度:

本學年共有十五個新授單元,九下主要是進行總複習。

第一週- 入學Unit1

第二週 Unit1-Unit2

第三週 Unit2-

第四周 Unit3

第五週 Unit4

第六週 Unit5

第七週 Unit6

第八週 Unit1-Unit6複習 階段性檢測

第九周 Unit7

第十週 Unit8,

第十一週unit9

第十二週 Unit10

第十三週 Unit11

第十四周 Unit12

第十五週 Unit13

第十六週 Unit14

第十七週 Unit15

第十八週 Unit7---15複習階段性檢測

九年級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爲本,人盡其才的思想,結合農村中學的辦學宗旨,一是爲上級學校輸送優秀學生,二是爲當地經濟建設培養合格建設者,推動職業教育發展,促進家鄉經濟建設,實現和諧社會。本着有效利用省編教材資源,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實際情況選編和整合的方式開發地方教材,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二、培養目標

(一)培養學生真正認識自我。

(二)培養學生學會觀察與思考,學會辨別是非。

(三)培養學生學會交往與合作,學會生存、生活。

三、課程實施

(四)課程內容及課時分配:成功訓練、民族團結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

1、民族團結教育(5課時)

七、八年級全一冊;九年級備課時。

2、法制教育(6課時)

七年:吸毒的危害、抵制方法、爲什麼不能吸毒?(2課時);《義務教育法》有關知識(2課時);《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家庭保護、學校保護(2課時)。

八年:網絡的危害(2課時)、未成年人犯罪法(2課時)和學生傷害處理辦法(2課時)。

九年:憲法內容(2課時)、治安條例(2課時)和教育法第五章內容(2課時)。

3、安全教育(4課時)

七年:如何創建和諧校園四課時。

八年:食品、用電、交通、校園安全各一課時。

九年:傳染病、山體滑坡、自然災害、意外傷害各一課時。

4、其它內容根據實際安排課時。

(五)課程實施辦法:班級授課制形式進行教學。

課時分配:每週開設兩課時,本學期共開設三十二節課。

四、學校教師、學生情況

(六)農村學生樸實,交往能力較弱,動手能力較強,創新意識差,缺少成功感;教師熱情高、幹勁足,學科教學經驗少。

五、地方課程評價

(七)評價內容:地方課教學計劃、教案。

(八)對教師地方課程教學的評價

1、體現以爲問題爲主線的“四學”教學模式;

2、注重德育滲透和情感薰陶,尤其是民族團結教育;

3、目的明確,目標具體得當,符合學生實際;

4、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結構合理,多法結合,靈活運用;

5、注重學法指導,面向全體,啓迪思維,反饋及時矯正;

6、注重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能力的培養。

九年級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課標》爲指導,以閱讀教學爲契機,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體驗生活的能力;文從字順、詳略得當表達主旨的能力;運用聯想、想像豐富內容的能力;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的能力。培養學生修改作文、與人合作的習慣;哲理思辨、創意表達的意識;多樣選材、增色添彩的技巧。在提高寫作能力的同時,教育學生崇尚真、善、美,摒棄假、惡、醜,熱愛生活,熱愛自然。

二、學情分析

學生大都來自農村,見識有限,思想單純,閱讀面較窄,積累少。寫作時審題、選材思維狹窄;表達以敘述性語言居多,單調貧乏。大部分同學還沒學會擬提綱,寫作隨意,缺乏整體構思。少部分同學對寫作心存畏懼。

三、本年度具體培養目標

1、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切實把寫作當作渲瀉真情、感恩生活的交流手段。

2、鞏固寫景方法,學會靈活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

3、拓寬學生寫作思維,學會多角度審題、立意、選材。

4、督促學生積累語言和素材,學會運用聯想與想像豐富內容

5、學會用多種形式表達內容,如日記、書信、童話、小說、、詩歌、演講稿等,鼓勵學生有創意的表達。

6、掌握常用擬題、開頭、結尾技巧,透過訓練擬提綱,教給學生整體構思、巧妙行文的方法。歸納並學會爲文章增色添彩的技巧。

7、培養學生修改作文、合作交流的習慣。

四、具體措施

1、加強語文與生活的聯繫,寫作與實踐的溝通,喚起學生寫作真實體驗,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2、樹立閱讀教學爲寫作服務的意識,結合閱讀教學與每單元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寫作。

3、宏觀上教給學生橫向與縱向構思方法,學會片斷組合法、一波三折法。

微觀上教給學生巧妙用詞、合理運用修辭手法的技巧,讓學生學會增添文采。

4、給合實踐活動,啓發學生多角度審題、選材、立意 ,鼓勵創新。

5、透過作文多種形式的命題方式的訓練加強學生應變能力。

5、重視學生的評價,加強合作交流,讓學生作文在互評互改的基礎上得到提高,並透過班上宣讀、展覽等方式讓學生獲得成就感。

6、運用多媒體手段,透過播放音樂、圖片、觀看影片,展示網上優秀範文與本班學生優秀作文,增強作文教學的趣味性、直觀性。

7、評價方式多樣化,如演講比賽、作文比賽、粘貼公開評點、打分等方式,讓學生作文及時多角度地得到反饋。

8、透過修改培養學生語言規範、書寫規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