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彙總五篇

歲月流逝,流出一縷清泉,流出一陣芳香,爲了以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何不趕緊爲即將開展的教學工作做一個計劃呢?爲了讓您不再爲做教學計劃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彙總五篇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美術是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增強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養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能力和創造力的學科。爲了讓全體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成爲有健全人格、有創新精神的合格人才,特制定本期教學計劃。

二、教學內容和要求:

透過觀賞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啓發學生感受並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感受或意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造能力。引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繪畫、繪畫創作等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透過參與美術實踐活動獲得身心愉悅和持久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有學生 人。三年級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非常高,很多學生平時就愛畫畫,但受到右腦模式干擾較強,所以教師應繼續保持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並在此基礎上,給予學生適當的繪畫方法指導,讓他們接觸初步的美術知識的同時感受到美術更大的魅力。

四、具體實施與要求:

1、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明確重點、難點。

2 、大量採取範畫、示範步驟圖、教具、多媒體等這些直觀教具,邊示範邊講解。

3 、教師在課堂上精講多練,認真輔導學生作業。

4、注重對各種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審美能力,力爭美育貫穿全過程。

5、在教學方法實施上,根據不同的內容採取不同的方法,實行多種方法相結合。

6、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隨堂輔導,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啓發學生的積極性,啓發學生創造思維及想象力。

7、做好每節課的小結,針對性地進行作業評講。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篇2

學生知識能力學習習慣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透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有一定的色彩基礎,對美術也有着濃厚的興趣,但還缺乏想象力和創造精神。

教學目的任務:

1、欣賞優秀美術作品,能對自己喜愛的作品進行簡單的評價。

2、透過啓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

3、學習簡單立體物的表現方法,學習色彩表現方法,進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設計與製作。

4、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慾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慾望。

教學難點:

透過啓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

個人教研專題:

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學習習慣意識的培養。

完成任務的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進一步領會課標精神,制定切實可行的的教學計劃。

2、做好課前的各項準備活動。

3、拓展教學思路,做到以人爲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課時安排(略)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篇3

一、 教材分析

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美術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並培養他們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的態度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美術可以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透過對美術課程的學習,有助於學生熟悉美術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運用視覺語言,更多地介入資訊交流,共享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美術可以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美術可以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有助於培養學生勇於實踐和善於實踐的心理品質,這樣將會對他們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美術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二、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透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造型)

2、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設計、應用)

3、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欣賞、評述)

4、採用造型遊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綜合、探索)

三、 教學內容

[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1、學習原色、間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識,體驗色彩的表現力,並有目的地加以運用。

2、對水性顏料、毛筆和宣紙等材料作多種嘗試,開展趣味性造型活動。

3、圍繞一定的主題描繪生活中有意義的事。

4、用日記畫的形式記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情感。

5、進行初步的寫生練習,表現人物或物體的大體特徵。

6、透過拓印、拼貼、堆積和組合等手法進行造型活動,瞭解不同的效果。

7、用各種易於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製作簡單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

[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1、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透過描繪、拼貼、等手法進行簡單的造型活動。

2、用平面或半立體的形式,將動物與人物等不同類別的形象組合在一件作品中。

3、製作簡單的彩塑及臉譜。

4、利用各種材料,如蛋殼、羽毛、廢包裝盒等,採用撕、刻、捲曲、粘接等基本技法進行製作。

[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1、在相關的音樂情境中,欣賞情節性較強的中外美術作品,認識該類美術作品的特點。

2、以調查、彙報的方式,讓學生欣賞所在地區有特色的建築,瞭解其藝術形式的特點和功能。

3、欣賞民間年畫、傳統紋樣、中外面具藝術,瞭解它們的象徵和寓意。

4、欣賞畫家創作的、學生感興趣的美術作品,對作品進行簡單的分析。

5、舉辦小型的展覽活動,向同學們介紹自己收集的美術作品或印刷品。

[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1、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討論並選定設計方案,佈置美術作業美化教室。

2、根據童話故事或某一情境設計、製作簡易木偶、樂器等作品並表演。

3、採用拼貼、簡易沙盤等方式設計、製作現在或未來的學校、村莊、公園的地圖或模型。

4、設計製作家電、傢俱等模型,模擬商品交易或佈置成家庭室內設計模型,並能作出評價。

四、 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以下教學原則:

1、審美性原則

把審美教育作爲主線貫串教學全過程,透過對自然美、生活美、藝術美的感受和表現,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2、思想性原則

發掘教材內在的思想性,在教學的內容與形式中有機地融進思想品德教育。

3、量力性原則

教學內容和方法應適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髮展特點,淺顯易學,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學生的美術素質。

4、創造性原則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啓發、鼓勵學生的創造性。

5、實踐性原則

聯繫學生的實際,理論講述與操作訓練相結合,充分使學生眼、手、腦協調並用。

6、趣味性原則

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教學內容,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7、因材施教原則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生間個性的差異,在教學中注意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要考慮個別超常學生與後進學生的情況,採取一般教育與個別知道相結合的方法。

五、 教學進度

周次

課時

課題

教學重難點

1

2

春天的花

繪畫的技能和技巧培養

2

2

樹葉圖案

掌握圖案設計的三大要素

3

2

花朵圖案

抓住自然物象的主要特徵

4

2

蝴蝶圖案

能力的培養和發揮

5

2

用複寫紙畫圖案

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態度

6

2

美麗的花邊

掌握花邊圖案的描繪技能

7

2

千變萬化的線

掌握線形的長、短、粗、細、疏、密

8

2

高大的樓羣

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9

1

我心中的少年宮

豐富學生的創造想象

9

1

畫座寶塔高又高

描繪出塔的外形特徵

10

2

泥塑寶塔

培養學生的立體造型能力

10

2

紙塑動物

培養對立體造型的興趣

11

2

運動着的人

初步掌握人體運動的規律

12

2

布貼風景

學習布貼技藝

13

2

動物掛畫

培養對動物造型的.概括、誇張能力

14

2

有趣的漫畫頭像

頭部輪廓和麪部表情的描繪

15

2

自畫漫畫像

對臉形、五官、表情進行誇張變化

16

2

漫畫欣賞(一)

懂得漫畫的藝術特色

17

2

漫畫欣賞(二)

懂得漫畫的藝術特色

18

2

兒童漫畫

立意選材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現狀分析:

初三學生已經對教材中的繪畫、雕刻、建築藝術和工藝美術等美術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和掌握,在學習上有一定的認識,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在美術的審美鑑賞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對學好本冊教材打好了一定的基礎。但初三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不夠,參與獲得的主動性較差。對美術知識的系統不夠明確,知識結構層次不是很健全。

二、教學內容分析:

立足於面向全體學生,以素質教育爲基本點出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設計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強化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在繼承美術傳統的基礎上,充分體現社會的近步與發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時代感和地方特色。在結構上,以美術形式語言集中劃分單元,淡化不同課業之間的區別,在傳授規定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習得兩方面的需求。

三、教材中重點、難點:

重點內容涉及到繪畫創作和設計的內容,繪畫包括版畫和抽象藝術的創作等繪畫創作知識。設計主要是以設計的分類和環境藝術設計以及平面設計和立體構成等方面的設計知識。

四、工作目標

1、透過各種欣賞、評述能初步瞭解外國美術發展的歷史面貌及其迴環成就,初步認識瞭解外國美術的藝術性和藝術魅力,初步瞭解他們的社會歷史價值和審美價值。

2、透過欣賞討論與讀書相關的社會活動及其創造的美術作品,感受其文化內涵,使個人素質得到提升及長遠發展。

3、透過賞析生活中各種富有文化品位的用品和環境,體會認識生活格調。確立對高雅生活品位的嚮往和高雅的生活情調,學會自己美化生活和充實調節精神世界。

4、讓學生們瞭解相關的造型藝術知識,認識造型藝術的不同表現語言、不同表現形式。

5、透過欣賞中國,民間美術作品,認識中國民間美術獨特的美感和表現特點,感受民間美術作品和諧的藝術與實用價值,體會各民祖勞動人民在美的創造上的智慧。

五、主要工作及措施

1、根據對初三學生的情況分析再加上初三學生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開始新知識的學習。

2、在課堂上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盡心的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學到一定的基礎知識,掌握美術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時也要學會判斷美和創造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學生了解了有關美術的基本情況後,緊緊把握住教材重點、難點,面向全體學生抓好教學管理,全面開展教學活動。

六、教學進度

1、秦始皇陵兵馬俑羣

2、繼承和發揚中國美術的藝術傳統

3、環境雕塑

4、設計製作環境雕塑1

5、黑白裝飾畫的美感1

6、傳統藝術的色彩搭配1

7、建築藝術的色彩搭配1

8、關注身邊的廣告設計

9、我們身邊的美術遺存1

10、探究書籍的奧祕1

11、藏書票與書籤

12、書籍裝幀藝術1

13、畢業紀念冊設計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透過嘗試使用各種工具、媒材,能大膽自由運用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對美術也有着濃厚的興趣,且能進行簡單的設計組合和裝飾,還能用簡短的話表達自己對自然和美術作品的感受,但審美和美術創作的能力還不是很強。

學習方面:學生透過兩年的學習,在學習行爲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穩定性,思維更活躍、更寬廣。從學生固有的天性來說,單純、好動的性格,促成學生天真、可愛的特點。這個年齡的孩子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敢於創造的潛意識,教師應在此基礎上鼓勵、引導學生探求美術課各領域的知識,感悟美術學習的樂趣,透過各種途徑增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開闊他們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審美能力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

在本期的美術教學中,教師還要加強指導。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美術的習慣。學生學習美術的能力有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因人施教,特別是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多加關注。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編寫的,以充分發揮美術教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爲基本指導思想。本冊教材的內容豐富多彩,很適合活潑好學的三年級學生學習美術,教材中爲學生安排了多樣有趣的美術學習活動,還爲學生創設了輕鬆愉悅的學習情境,提供了豐富的優秀作品,注重學習過程中對美術活動的多角度的嘗試和體驗,有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創作學習,充分發揮了美術教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促進學生健康全面成長。爲使教學更方便有效,在教學中老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適當補充利用本地可利用資源充實教學內容。

三、教學目標:

1、掌握基本的繪畫方法和繪畫技巧,打好良好的美術基本功基礎,爲學生長遠的發展作準備。

2、透過啓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觀察能力創作表現能力。

3、學習簡單立體物的表現方法,學習色彩表現方法,進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設計與製作。

4、賞析優秀美術作品,能對自己喜愛的作品進行簡單的評價。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用記憶畫、想象畫等形式,用大膽和諧的顏色表示自己熟悉的內容。

2、製作簡單的泥工作品,進一步提高動手製作的能力。

3、欣賞兒童畫及自然物,提高欣賞能力。

教學難點:

1、在繪畫中要求大膽想象,用色大膽較真實,造型較生動自然。

2、在紙工製作中培養其動手製作的精神,動手的協同性,在以紙爲主學習材料製作的簡單建築模型中培養空間想象力。

五、教法學法:

1、認真鑽研教材,進一步領會課標精神,制定切實可行的的教學計劃。

2、深鑽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準備,做好課前準備。

3、利用美術學科的獨特魅力,運用不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4、美術教學中重視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加強課堂指導,耐心輔導學生創作。

5、教師積極參加美術教研學習和美術教學基本功的訓練,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改進教法,指導學法,提高美術教學水平。

6、爲促進學生的發展進行評價,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美術。

7、多給學生欣賞優秀美術作品,開闊視野,在平時教學中進行各種想象畫訓練,各種美術知識技能滲透,以提高學生作品的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