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範文(精選6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又有了新的學習內容,是不是需要好好寫一份教學計劃呢?那麼教學計劃怎麼寫才能體現你的真正價值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範文(精選6篇)

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1

本學期地理教學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大膽嘗試,運在學習中挖掘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教學中注重引發學生髮現問題,啓發思維,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原則,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在地理教學中注重與其它學科的整合,並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根據新理念的要求,本學期的地理教學緊緊圍繞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使學生喜歡學、愛學,變被動的學爲主動的學,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地理課堂這一教學思路,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做以下幾點設想。

(一)增強教師的親合力

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讓學生喜歡地理課,就首先要讓學生喜歡地理教師,而教師的魅力有內在的外在的美並存。內在的美應該是教師的教學水平;外在的美應有以下幾點:教師的言談舉止、主動與學生溝通、鼓勵賞識的態度、耐心細緻的幫助等等,總的說來教師應具備教學、師德的高素質,使學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師各方面素質都很棒,提高我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強教師的親合力。

(二)地理課堂模式的探索

自從新課改實施以來,結合地理教學做過大膽的嘗試,本學期仍從一切爲了學生髮展的目標出發,對地理課堂做如下嘗試。

1、教學目標的確定

在認真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的整合教學資源,選擇對學生有用的地理知識,注重技能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學習地理知識的基本方法,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

2、重點、難點的處理

(1)圖領全文培養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習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識圖、析圖能力的培養非常必要,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過程,所以本課我以圖爲導線,透過學生識圖、析圖、動手填圖、討論、交流和師生間填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構建合作式課堂。

(2)知識拓展共同探究

加強地理學科與歷史、藝術、軍事等學科的整合,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性,能夠做到學以致用,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3)親身體驗參與實踐

地理事物的位置記憶歷來是地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採用學生親自佈陣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地理事物的分佈位置,加強了對知識的記憶,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總之,本學期總的教學設計思路是把新課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應用於地理的教學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模式。

(三)課時安排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3課時)

第二節地球的運動(3課時)

第三節地球的閱讀(2課時)

第四節地形圖的判讀(2課時)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大洲和大洋(2課時)

第二節海陸的變遷(2課時)

第三章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多變的天氣(2課時)

第二節氣溫的變化與分佈(3課時)

第三節降水的變化與分佈(2課時)

第四節世界的氣候(3課時)

第四章居民與聚落

第一節人口與人種(3課時)

第二節世界的語言和宗教(3課時)

第三節人類的聚居地

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2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一個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每週爲二個課時,課時相對教材內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課標,新教材,新環境,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灘八二中學校有着良好的人際關係,先進的教育理念,愛的氛圍爲教育教學提供了藍措的育人環境。我校堅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理念給了地理學科應有的地位,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絡環境,完備的地理教具爲地理教學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爲指導,加強課堂教學,儘快適應網絡環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透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三、具體工作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爲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4、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並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製作水平,爭創優秀課件。

5、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6、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7、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8、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9、擬好複習計劃,制定複習提綱,認真組織複習。

10、每次月度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四、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

單元課題 周次安排 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第一章 讓我們走進地理 1~2

1、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2、我們怎樣學好地理

怎樣學好地理

怎樣學好地理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3~7

1、認識地球

2、世界的海陸分佈

3、世界的地型

4、海陸變遷

1、地球的型狀

2、世界的地型

世界的地型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8~9

1、世界的人口

2、世界的人種

3、世界的語言與宗教

1、人口和人種的分類

2、世界的語言與宗教

1、人口的分佈特點及人種的分類分佈

2、世界的語言與宗教

第四章 世界的氣候 11~14

1、天氣和氣候

2、氣溫和降水

3、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4、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天氣和氣候的特點

2、氣溫和降水的分佈特點

3、氣候類型及其因素

1、氣溫及降水的分佈特點。

2、氣候類型及影響因素

第五章 世界的發展差異 15~16

1、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

2、國際合作

3、重要的國際組織

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的國際組織的簡稱

國際組織的簡稱

期末考試

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3

一、班情分析

透過七年級上冊的地理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及學習地理的方法,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讀圖、分析、判斷和理解的能力。對地理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經驗,初步形成了簡單的地理的知識系統,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地理興趣濃厚,也很樂意去了解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樂意去探索和發現身邊的地理知識。

二、教學目標

完成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任務。透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和基本的繪圖技能。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瞭的瞭解,對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國家和地區有較爲詳盡的瞭解。同時透過地理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認識大洲

本章主要內容是瞭解亞洲、歐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的地理位置,學習並掌握其地形、氣候、河流、人口等知識。本章的重點內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難點是比較七大洲的氣候以及影響七大洲氣候的因素。

第二章瞭解地區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並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及南北兩極的有關的地理知識。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資源、人文、經濟等。本章的重點內容是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的地形與氣候,以及南北兩極的地理概況。難點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與氣候差異對農業的影響。

第三章走近國家

本章主要是學習並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國家,如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等。瞭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資源氣候、經濟文化等。本章的重點是掌握以上各國的地形特點和典型的氣候特點,掌握各國重要的自然資源。難點是美國的農業帶的分佈。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理清知識結構和教學思路,把握教材重點、難點。運用現代化教學設施,製作教學道具等,創設教學情境,設定多種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探究。

2、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鞏固學生讀圖、填圖和繪圖的能力。利用地圖、地理填充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強化理性認識。同時做到教學過程中做到穿插回憶前面所學知識,增強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繫,幫助學生形成比較系統的知識結構,爲今後的繼續學習作好鋪墊。

3、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資訊,並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情感,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情感,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開展多種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充分利用電視、網絡等設施,多方位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爲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

五、課時安排

周次 單元 教學內容 課時

1—2 一《認識大洲》 第一節亞洲及歐洲 4

3 一《認識大洲》 第二節非洲 2

4 一《認識大洲》 第三節美洲 2

5 二《瞭解地區》 第一節東南亞 2

6 二《瞭解地區》 第二節南亞 2

7 二《瞭解地區》 第三節西亞 2

8—9 二《瞭解地區》 第四節歐洲西部 4

第五節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

10 三《走近國家》 第一節日本 2

11 三《走近國家》 第二節埃及 2

第三節俄羅斯

12 三《走近國家》 第四節法國 2

13 三《走近國家》 第五節美國 2

14 三《走近國家》 第六節巴西 2

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4

一、本教材的主要特點是:

1、教材在結構設計中加大了探究活動的力度,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已經從複習鞏固課堂知識,繼而承擔一部分新知識的教學。透過兩種形式,切實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增強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實踐性。

2、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多種多樣。教材中嘗試不同的呈現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圖釋、說明地理問題的對話、展示地理過程的組照或組畫等,不斷給學生以新鮮感,激發他們對地理課的興趣。

3、密切聯繫生活和生產實際,尤其是注意挖掘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教材十分重視對每一個教學內容的引入,儘可能多地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鮮活的。

4、平實、生動的語言風格。教材中儘可能避開生澀的地理專業術語,鄙棄板着面孔說教的語言風格。例如,嘗試在表現學生對話的對話框中,使用學生的語言。此外,一些小標題也比較活潑,富有啓發性。

5、版式設計生動活潑。

本教材的主要內容:

本教材共分爲五章: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第三章天氣和氣候

第四章居民與聚落

第五章發展與合作

教學重點:第一、二、三章

教學難點:第一、二、三章

二、教學目標和要求

1、瞭解地球和地球儀的有關基礎知識,認識地球的運動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掌握地圖的基本知識和運用地圖的基本技能;

2、認識地球表面的海陸面貌,運用地圖說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佈特點,認識地球表面的海陸變遷,瞭解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科學探究精神,及辨證唯物主義思想觀;

3、認識世界氣候的地區差異,初步學會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認識氣候與人類生產、生活的相互關係,形成保護大氣環境的意識;

4、理解世界人口問題及其影響,初步形成正確的人口觀,瞭解世界文化的差異,理解各國的新文化傳統,形成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三、學生分析:

初一學生剛升入初中,雖然小學學過《社會》,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識,但大多數學生空間概念缺乏,不善於綜合分析問題,抽象思維能力差,缺乏科學的探究精神,一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學習積級性高,學習地理的興趣濃厚,求知慾強,但一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學習積級性不高,厭學情緒較重。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透過兩種形式,切實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2、注意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儘可能多地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鮮活的;

3、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示意圖、景觀圖、投影儀、多媒體等,加強地理教學的實踐性;

4、根據地理科的特點,注意在教學中貫徹啓發性教學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積級性。

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5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也轉瞬即到,忙碌的寒假就這樣輕輕飄過,轉眼正月十七就到了,新的學期開始了。爲了更好的展開新學期的各項教學計劃,執行並高質量的完成學校的各項教學任務,特制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一邊更好的完成各項任務。

一、基本情況

本學期我繼續帶七年級1—6班的地理課,兼任七年級4班的班主任。從上學期的任務目標來看,一班和五班完成教學目標,其他個班級差強人意。所以這個學期應該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學生的學習成績,以期達到完成教學目標的任務。

二、教學計劃

1、充分備課:在做到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的基礎上,認真鑽研新課程標準,充分了解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在此基礎上備好學情、教情,備好課標,在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做好三維目標的教學理念真正做到塑造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上好每一節課:在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上課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引導學生要認真主動的去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做到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3、檢查與落實: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學習的基礎上充分做好學生學習情況的檢查,做好學生對知識學習掌握的督查與主導。對重要的知識要點一定要做好檢查也落實,透過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實現學生對知識點的牢固掌握。

4、做好單元檢測的使用。透過單元檢測來了解學生的學情,來制定實際的教學手段,以此提高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針對今年中考的變化,尤其是地理的中考變革,作爲初一的地理老師,要有未雨綢繆的思想,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爲初二的地理中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6

一、基本情況:

透過七年級上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識圖以及分析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地理學科基礎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有一部分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不夠重視,知識還沒有形成系統,讀圖、識圖的能力欠缺,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我將本着認真,嚴謹的教學態度開展本學期教學工作,在新的學期裏希望揚長避短,深入學生,力爭取得更有效的教學效果。

二、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爲指導,加強課堂教學,儘快適應“快樂,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探討、更新教學方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透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三、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讓學生具備必要的基本技能,對我們國家有一個明晰的瞭解。使學生知道我們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係,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地圖,瞭解我國各地地理事物的分佈,初步學會分析區域地理特徵和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繫,從而發展地理思維能力。

學會閱讀地理景觀圖和地理統計圖表。

初步知道我國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和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以及對外開放意識,培養環保觀念,使學生懂得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必須共同保護地球。

四、本冊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計4章。第四章 自然資源與經濟發展,主要學習我國的各種資源與經濟發展的關係,瞭解我國工業的發展趨勢,還有交通對經濟的影響。第五章 地方特色文化與旅遊;學習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還有培養學生保護地方特色文化的意識。第六章 我國的區域差異;瞭解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依據和內部特徵。第七章 認識我國的區域,瞭解我國幾個特殊地域的位置、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特點,人文環境特點等,學會分析一個區域的地域特徵。

五、教學措施:

1、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學會讀圖、填圖,從客觀上了解地理單元的知識。充分利用地圖冊來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2、進行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數據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儲備。同時,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穿插回憶上學期的地理基本知識,讓學生對地理能有一個系統的瞭解和掌握,也爲他們今後地理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

3、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資訊,並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情感,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情感,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5、認真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6、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