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二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範文彙總四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穫,是時候認真思考計劃該如何寫了。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範文彙總四篇

二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爲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爲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二、班級分析:

我班共有40名學生,二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但是學生之間存在着明顯的差距。由於這是我剛剛接手的班級,對於學生在各方面不是很瞭解,但是我覺得他們對數學學習的熱情還是很高漲的。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更多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上,並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乘法的初步認識,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二),初步認識角,方向與位置(東西南北的認識,簡單的路線圖的認識),表內除法,倍的認識,統計與可能性,混合運算,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四、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義,知道乘、除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地運用乘法口訣求積、求商。

2、理解倍的意義。。

3、知道簡單的含有兩級混合運算(不帶括號),並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4、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角。

5、能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

6、能根據給定東、西、南、北中的一個方向,判斷其餘三個的方向。

7、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8、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9、在統計活動中,初步學會分類統計的方法。

10、在具體活動中,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11、透過測量、整理、分析數據等活動,加深對所學長度單位的認識。

12、能在現實情境中辨認方位。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3、經歷乘除法產生及發展的過程,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號感。

4、、經歷乘法口訣的編制、應用過程,發展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

5、經歷分類統計的過程,體驗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透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五、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學生多采用自主互助的方法來學習,把課堂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週:第1頁——第4頁

第二週:第5頁——第10頁(第一單元結束)

第三週:第11頁——第17頁

第四周:第18頁——第24頁(第二單元結束)

第五週:國慶節放假

第六週:第25頁——第28頁(第三單元結束)

第七週:第29頁——第36頁

第八週:第37頁——第47頁(第四單元結束)

第九周:第48頁——第53頁

第十週:第54頁——第62頁(第五單元結束)

期中考試

第十一週:第63頁——第70頁(第六單元結束)

第十二週:第71頁——第75頁

第十三週:第76頁——第83頁

第十四周:第84頁——第88頁(第七單元結束)

第十五週:第89頁——第94頁

第十六週:第95頁——第99頁(第八單元結束)

第十七週:第100頁——第107頁(第九單元結束)

第十八週:第108頁——第118頁(第十單元總複習單元結束)

第十九、二十、二十一週:總複習

期末考

二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爲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爲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1)班學生共有69人,從這學期數學學習上看,總體上較好。差距不是太大。這主要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家長與孩子之間、家長與老師之間團結協作,共同努力的結果集體。在學習新知識和複習階段,我認真整合複習教材,認真指定切實可行的習題練習,着重對班級的後進生的輔導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具體表現在:大部分學生已養成良好的課前準備、上課聽講、思考發言、書寫、審題、運算習慣等學習習慣,並樂於參加各種數學實踐活動。、由於家長非常配合學校工作,90%以上的學生能在家長的配合下完成各 項數學活動,爲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長度單位,100以內的加減法(二),角的初步認識,表內乘法(一)(二),觀察物體(一),認識時間,數學廣角(搭配一)和數學實踐活動量一量比一比。

四、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釐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釐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二)、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透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五、教學措施

1、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準確把握教學的深度,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法滲透。教師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注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重視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4、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將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聯繫起來。激發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以利於學生對某些數學內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鬆,覺得紮實。

8、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二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爲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爲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二、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50)班學生58名,透過一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們都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 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對於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仍有個別學生的行爲較爲散漫,聽課不專心,作業不認真,甚至有懶作業的行爲,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都不太好。在本學期中必須進行積極引導。本班優秀學生數不多,差生的面較廣。在這兩個層次上需要今後賦予更多的愛心,並加強輔導。

三、教學目標:

1.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2.使學生知道圖形的邊,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感受圖形的變換。

3.理解除法的意義,並能用1—6的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建立兩個計量單位:1釐米與1米的長度概念。

5.認識鐘錶:形成1時、1分、1秒的概念,認讀鐘面上的時間。

6.學會用方塊圖表示數據。

7.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透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分析:

本冊的教學內容如下:

1.數與代數:乘法的含義、乘法口訣、乘法豎式、除法的含義、用乘法口訣求商,除法豎式、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單實際問題、平均分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時、分、秒的認識。

2.認識圖形: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等圖形的直觀認識。線段的直觀認識,常用的長度單位:釐米、米,用尺子量線段和物體的長度。用“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描述物體的位置:南、北、西、東等方向的認識,從前、後、左、右觀察物體。

3.統計與概率:用方塊圖收集和描述數據,簡單檔案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4.實踐與綜合應用:快樂的假日活動、有趣的七巧板、量一量、算一算、田園風光。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熟練地用1-9的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除法。

教學難點: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六、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筆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結合。

使學生在學習計算的同時,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以便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2.提供關於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讓學生在各種探索性的操作活動中,透過觀察、猜測、操作、討論交流,感知、感受幾何概念的含義及

所學圖形的特徵,並藉助圖形表象進行推理,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3.表內乘法教學體現知識的形成,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首先,集中安排表內乘法的教學。乘法口訣仍採用小九九。讓學生在理解乘法含義的基礎上掌握乘法口訣。第二,在關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加強了教學過程的探索性,體現知識形成的過程。第三,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基礎,調整乘法口訣的教學順序。第四,教學每部分乘法口訣時都將所有相關的乘法算式排列在口訣表的兩邊,既便於學生理解一句口訣可以用於計算兩個乘法算式,也自然地滲透了乘法的交換律。同時,安排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記憶口訣的活動和練習。第五,用乘法解決問題的教學滲透於掌握乘法口訣的教學過程中。

4.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加強估計意識與能力的培養。不僅在計算教學中安排相應的估算教學內容,而且注意將估計作爲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教給學生,並且注意結合其他數學知識的教學進行滲透與培養。.

5.注重體現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探索和創新的意識。

注意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利用各種學習內容爲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探究活動以及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的同時,逐步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創新的意識。

6.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讓學生透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讓學生透過觀察、操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逐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同時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慾望,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七、本期預期達到目標:

透過本期教學,本班學生數學成績力爭達到及格率100% 。

八、教學時間安排:

教學內容

課時

認識乘法

(4課時)

乘法口訣一

(18課時)

認識圖形

(5課時)

認識除法

(8課時)

口訣求商(一)

(6課時)

釐米和米

(6課時)

位置與方向

(5課時)

乘法口訣與口訣求商(二)

(20課時)

時,分,秒

(5課時)

觀察物體

(3課時)

統計與可能性

(5課時)

期末複習

二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要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爲指導,以促進每個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和提高各種數學能力,完善人格,獲得全面的發展,使數學面向全體學生。同時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思維爲核心、提高質量爲目的,一切爲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的能力”爲教學理念。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

二、本學期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和任務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目標

(1)使學生聯繫具體情境,認識乘除法的含義,能用乘法口訣熟練的口算表內乘除法,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透過觀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動,初步認識四、五、六邊形等平面圖形,初步認識線段,初步建立1釐米、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用尺量線段和物體的長度,用“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描述物體的位置,東、南、西、北等方向的認識,從前面、後面、左面、右面觀察物體。

(3)使學生經歷從簡單實際生活情境中搜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過程,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形。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學習乘法口訣時,教給學生編口訣的方法,讓學生經歷編口訣的過程,正確有條理說出自己的想法。

(2)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聯繫學過的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的知識和方法從生活中提出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3)學會與同伴合作,學會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使學生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並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認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3、情感與態度方面目標

(1)在學習乘法口訣時,主動參與編制乘法口訣,在學生其他知識時主動參與,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使學生在用學過的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活動過程的探索性和數學思考的合理性。

(3)使學生在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主動克服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初步養成發現錯誤及時改正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本學期教學內容:

1數與代數:乘法的含義、乘法口訣、乘法豎式,除法的含義,用乘法口訣求商、除法豎式,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單實際問題、平均分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時、分、秒的認識。

2、空間與圖形:四、五、六邊形等圖形的直觀認識,線段的直觀認識,常用的長度單位釐米、米、用尺量線段和物體的長度,用“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描述物體的位置,東、南、西、北等方向的認識,從前面、後面、左面、右面觀察物體。

3、統計與概率:用方塊圖收集和描述數據,簡單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4、實踐與綜合應用:快樂的隊日活動,有趣的七巧板,量一量,算一算,田園風光。

教學重點:熟練地用1——9的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除法

教學難點: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和具體措施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二(1)、(2)班各有40人,一年級時兩個班的成績相差不多,這三個班中每個班有2——4名學生學習比較困難,成績比較差,不過絕大部分學生學習認真,上課發言積極,作業認真及時完成,但還有少數學生上課不夠認真,注意力很不集中,導致做作業時經常出錯。另外,還有些學生的口算能力較差,特別是退位減法。因此根據以上的情況,本學期要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努力糾正不良習慣,紮紮實實推進素質教育,來提高學生的實際成績。

(二)具體措施

根據兩個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本冊教材的特點,擬定措施如下:

1、爲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講故事、做遊戲、直觀演示等,並透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等多種重要的學習方式,緊密聯繫生活實際,把數學學習活動創設成一個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2、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進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心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針對學生的弱點,在每節課上課之前,用2分鐘的時間進行口訣練習和背口訣訓練,提高學生加、減、乘、除法的口算能力。

5、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同 時在數學的學習實踐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6、利用課餘時間加強對中下生的輔導,全面提高中下生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