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6篇)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6篇)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6篇)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

時間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三個半月過去了,與此同時,我的新課也告一段落了。雖說任務完成了,但仔細想想自己還是有很多方面沒做好。

第一、教學與實踐脫節。“語文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學用的結合”,這是一位非常有教學經驗的老師告訴我的。在沒聽說這句話之前覺得自己只要完成了教學任務就沒有什麼事情了,可是聽完這句話才讓我如夢初醒:語文不再是大學裏面的交作業,不是任務,而是責任。自己到底還是沒有好好地對孩子們負責。雖說自己認真地完成了新課的教學,但是並沒有注意到孩子們的接受程度,到底他們是不是真的會用這一個知識了?聽來就有點嚇一跳,似乎自己完全忘了他們還只是一年級的小朋友。所以,在認清了學用結合這句話之後,就要注意這一點,要讓孩子們學會運用。

第二、讀與寫脫節。很多老師都很清楚,讀寫對於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於小學生。小學要注重孩子們的形象記憶,他們大多是比較直觀的記憶事物,所以讀寫對於他們來說就顯得尤爲重要。因此,在加強學生讀的能力的同時,還要注重他們寫的能力,只讀不寫和只寫不讀都是不行的,必須注意到讀寫的結合。所以,我要改正以前的只注重孩子們讀的能力培養,而忽略了他們寫的能力培養的這一嚴重錯誤。

第三、鞏固複習的忽視。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老是會發現一個問題:孩子們學過課文後,再提到這一篇課文的知識點他們又記不清了。仔細想想,這是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沒注意到知識點的鞏固。他們這時的記憶正是瞬時記憶,而要把它變成永久記憶就必須得鞏固練習,反覆提及,這樣孩子們纔會深刻的記住它。

以上的是我這一段時間裏想到的,也是自己忽略掉的,希望自己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謹記這一點,時時以學生爲重,替學生們着想。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2

對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漢語拼音是他們的入門課,也是基礎課,所以必須讓學生開始就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等情況着手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內學習。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說,透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基本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方面,首先漢語拼音知識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裏,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透過學兒歌、“摘蘋果”遊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所以在教學中,我感受到“情境式”的教學模式不僅適用於拼音教學,在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中也能發揮很好的作用。在課堂上給學生在遊戲中學習一年級學生的記憶特點是記得快、忘得快,根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我將枯燥無味的複習鞏固方法換成找朋友、開火車、比一比、猜一猜、變魔術比賽等遊戲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透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拼音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學得紮實。這樣的話,課堂生動多了,有更多學生願意展示自己。給學生創設生動的互動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問題情境……學生就能在課堂上“學習着並快樂着”。

要在評價中促進學生的成長,因爲“興趣是的老師”,只有學生想學愛學主動學了,那麼,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不足和需要反思的地方:

1、課堂上給學生自主活動時間過多,有時候一節課的內容沒有完成。

2、對困難生的關注不夠,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裏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3

《懷素寫字》一課內容很淺顯,一讀就懂。怎樣才能讓孩子體會到懷素之所以能成爲書法家,是因爲他的努力呢?當然要在課文的語言文字中尋找答案。我發現一年級的孩子不會從文中找答案,他們更喜歡天馬行空地按自己的想法去解答老師的問題。所以在教學中我很注意教孩子反覆讀文章,有一個詞、一句話生髮開去。並且我常滲透一些做閱讀理解題的方法,比如勾劃關鍵詞,所以我的語文課進度總是慢。不過我想“磨刀不誤砍柴工”,現在寧可慢一點,也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在教學《懷素寫字》第二自然段時,我抓住“非常認真”來進行教學。我設計了一個劃句子的練習,讓學生找找懷素是怎樣認真寫字的?一句一句帶着他們分析哪句話具體寫了懷素是怎樣認真寫字的。懷素成爲書法家的原因並不僅僅是他寫字非常認真,更重要的是他持之以恆,第三段中有這樣一句話,“他寫呀些呀,日子一長,木板竟被寫穿了!”孩子並不能很深刻的體會到這句話的內在含義。因此,我在教學時讓孩子摸摸敲敲自己的課桌,告訴他們我們的課桌還不完全是實木的,真正的木頭比課桌還硬。孩子的感受很深,有的說從“他寫呀寫呀”體會到懷素寫了擦,擦了寫,寫了一遍又一遍;有的說從“日子一長”體會到懷素爲了練好字,不停地寫,寫了好幾年。有的說從“木板竟被寫穿了”體會到懷素練字很累,很辛苦,但他不怕,不然他不會成爲書法家的。還有孩子體會從“竟”字看出大家都想不到木板能被軟軟的毛筆寫穿。到在此基礎上再讓孩子讀讀這句話,孩子們激動、佩服的神情溢於言表。

這個過程也令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在教學中一定要抓住文章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品味,學生也就能自然而然地領悟文章內容,認識懷素的形象,他們的思想感情會逐漸與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融合。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4

本節教研課,課後感到諸多不足。對文字的挖掘和解讀還不夠深,導課、引課還不夠順暢。課堂教學過於拘緊、緊張。對學生放手學習和合作學習做得還不夠,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對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重視不夠。

教學中對學生領讀、多讀重視不足,課堂氣氛過於呆板,沒有讓學生放下包袱輕鬆學習。語言表達不夠精準到位,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好。面對聰明活潑的孩子,微笑和激勵就是一種最好的方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既是對他們潛能的開發,又是對他們個性的張揚,運用得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能,這一點本節課作的不夠好。另外,板書不夠規整,有待於今後教學中注意改正和規範。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5

一年級的學生,尤其是剛入學的學生,他們學習的激情很高,好奇心強,喜好遊戲和活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而且易受到遊戲與活動形式的影響。針對他們的年齡特點,我在漢語拼音aoouiu的教學中除了充分利用教材之外,做了三方面的嘗試:

一、創設輕鬆活潑的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爲主。”人們也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也十分贊同這個觀點,因爲“興趣”是一種力求探究某種事物,並帶有強烈情趣色彩的心理傾向,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和最活躍的因素。在學習中,它使學習活動變得積極、主動,並富有成效。他們這個年齡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呢?遊戲、故事和活動!所以要讓他們對學習內容重視、感興趣,就必須讓他們在玩中學、活動中學。因此,我在aoouiu的教學中採取了以下的教學策略:一是引進故事,將所學的內容編成故事,賦予靈與肉,創設情境,讓他們在童話故事中參與學習。

如在匯入時我說:“小朋友,可愛的小鳥看見我們102班今天這麼熱鬧,忍不住也要來湊熱鬧,你歡不歡迎啊?”學生高興地說:“歡迎!”……師說:“小鳥也想給小朋友介紹幾個好朋友,你們想不想認識他們呀?”生說:“想!”孩子們聽了十分好奇、興趣盎然。抓住這個機會,我利用可愛的小鳥來引導學生進行了各種環節的拼音學習,結果孩子們學得很快,輕鬆地走過了以往教學中較難的拼音入門課。二是引進體育休息操,用它們來豐富課堂學習,讓孩子們在運動、唱歌中學習、放鬆。如在本節課上到一半時,孩子們學得也有些累了,當我問小朋友想不想運動休息一下時,小朋友都興奮地回答:“想!”於是我們一起做起了拼音休息操:“點點頭,伸伸腰,我們來做拼音休息操,動動手,動動腳,我們來背聲母表:bpmf……扭扭脖子,扭扭腰,我們來背單韻母表:aoe……站要直,坐要正,我們來背複韻母表:aieiui……專心聽,勤動腦,學好拼音基礎牢。”

看着他們眼裏、臉上洋溢的興奮和愉快,我覺得,孩子們個個都是天生的藝術家,他們有着各種各樣的才能,只要你給他們提供一個機會,提供一個舞臺,你就會有驚喜的發現。而且最重要的是,做做操不僅讓學生得到了放鬆,而且還鞏固和訓練了他們的拼讀能力,最關鍵的是他們在唱和跳中會對拼音產生興趣。三是引進遊戲。從年齡特點來看,一年級的學生,尤其是剛入學的學生對遊戲最感興趣,所以“標準”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爲住。”遵循這個原則,結合教學內容,我設計了一系列的遊戲,如摘果子游戲;放鞭炮遊戲(請學生上講臺放鞭炮,只要讀對了,鞭炮就會點燃);戴帽子游戲(主要訓練學生給複韻母標調的能力);找朋友遊戲(練拼讀);開火車遊戲等。在變化多彩的遊戲活動中,學生始終保持着一種激情,有着強烈的新鮮感和積極性,使抽象、枯燥的漢語拼音學習在遊戲與活動的海洋中變得輕鬆而愉快。

二、找新的未知點,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願望

新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學生要有主動學習的願望,強調學生喜歡學習,有興趣學習,從中感受學習的樂趣。而我們的外部資訊必須透過兒童自身的工具性操作主動構建才能內化在兒童的心理層面上,最後積澱於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有了親身的情感操作體驗,才能更加主動、輕鬆、準確、深刻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參與的程度,自主性活動的多少,直接決定了學習的質量。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你若是不及時地抓住他們,讓他們更多地、自由地參與到活動中,他們會馬上轉移注意力,自己玩自己的了。我在教學aoouiu時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我準備教這些拼音字母時,發現部分學生早已認識,課堂上出現一片嘈雜的聲音,正確的發音、不正確的發音充斥耳邊。於是我靈機一動,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發音,體會發音過程,探究發音方法。

我邊聽邊評,並讓讀得最好的同學教讀,學生也會在老師的評價中自覺地改進,糾正了不正確的發音。同時,我也發現低年級的學生誰都想當小老師,所以對學習就特別投入,有的學生甚至頭一天就開始了預習,所以,教學aoouiu的時候能讓學生去教的就讓學生去教。這樣學生的積極性隨着他們的成功體驗而高漲起來,這個時候我抓住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嘗試自己看錶音表形圖編兒歌,進一步體驗發音方法。

當然,在學生看圖編兒歌之前,教師要先給他們做示範,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要講清楚編兒歌的要領,讓學生接受新的挑戰。如學aoouiu時我先給他們編了兒歌:左a右oaoaoao,並告訴學生這句兒歌是根據韻母ao的組成編的,我們還可以根據它的發音或表形圖來編各種各樣的兒歌,然後我讓學生透過看圖觀察,體驗發音,去編兒歌。孩子們積極參與,編出了各種各樣的兒歌:一件棉襖aoaoao;一根蓮藕ououou;小朋友游泳iuiuiu;一隻海鷗ououou;奧運會aoaoao;水母游泳iuiuiu等。這樣的探究體驗不僅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創新精神,而且在他們開動腦筋識記、編兒歌的同時,也訓練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求異性思維,對知識實現了內化,符合我們新課程標準中“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的目標。

三、讓孩子在激勵中獲得學習的喜悅和信心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6

學習內容是“ɑi、ei、ui”。整個教學設計是先進行激趣匯入,請出“ɑ、o、e、i、u、 ü”這6個老朋友,說說這是什麼音,發音時要注意什麼,然後引出複韻母“ɑi、ei、ui”,在教學“ɑi”的時候,先請小朋友看圖說圖意,從烏龜排隊引出“ɑi”的讀音,然後,師範讀,生再跟着讀一讀,師總結“ɑi”的發音方法,指名正音。本來在這之後是要請小朋友們自己認認“ɑi”,說一說發現了什麼,結果在實際教學中,這一環節沒有落實下去,一部分基礎稍差的學生就沒有很好的把握這一知識點。

接下去是進行“ɑi”的四聲教學,我是事先準備好“ɑi”的四聲,然後在課堂中貼到黑板上去,事實證明,這樣既花時間,又沒有達到實際的教學效果,可能還是直接板書“ɑi”的四聲既省時,又讓學生能在看老師寫的時候在溫故知識。

然後是拼讀練習的環節,但是由於學生對“ɑi、ei、ui”的四聲還不是很熟練,就馬上進入拼讀,導致絕部分的學生容易拼錯,甚至還有個別學生不會拼。

整堂課雖然課堂氣氛還算活躍,但是,小朋友們都處於情緒高昂的狀態,不利於知識的吸收,應該適時地控制一下他們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