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課後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課後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課後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三年級數學下冊《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課後教學反思1

一、教學內容分析。

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認識了長方形特徵、知道了面積單位、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學生第一次學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不僅是今後學習其它圖形面積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空間觀念。

二、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在屬小學中年級學段,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本課學習內容安排與呈現都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學生在發展上也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學生善於形象思維,有的善於邏輯推理,有的善於動手操作,分組活動、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所以本課以實驗探究的形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之間的密切關係,理解面積公式的由來,掌握面積的計算方法。透過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與人合作協調,及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在分組實驗這一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透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認識。並經過啓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中得到了培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在實驗、實際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並透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四、理論依據(教學理念)。

1、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在數學新教學價值觀中要求:"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本節課教師改變了傳統的“傳遞——接受”式模式,嘗試採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貫穿“實驗—發現—驗證”思路,整節課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這也就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充分體現。“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今後的發展來說非常重要。

2、學會與人分工合作本節課透過小組合作,運用不同的實驗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開放了獲取新知的整個教學過程。小組合作學習是指根據學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將學生異質分組,以學生學習小組爲教學組織手段,透過指導小組成員開展合作學習,發揮羣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並達成團體目標。由於小組成員各有其職,且職責分明,因此學生都主動投入;學生的全面互動,也可以彌補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小組合作學習又是以個體學習爲基礎的,讓不同個性、不同學力的學生都能自主地、自發地參加學習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透過自主探究,獲得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後,教者設計了一些應用性練習,如計算學校操場的面積等,引導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透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爲能力。?這個實際生活問題得以解決,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透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感性認識。並經過啓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五、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第一次學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是今後學習其它圖形面積的重要基礎。

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難點是:理解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六、資訊技術應用分析。

在新課引入時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透過動畫和學生熟知的故事,結合本課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明確學習目標,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並融入多媒體技術創設不同的實驗任務;透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動畫演示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內在的聯繫,形象、生動地由長方形到正方形的演變,類推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利用多媒體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堂上訓練,學生透過解答不但鞏固已掌握的知識,而且加強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年級數學下冊《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課後教學反思2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三課時,這部分內容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面積和麪積單位,並且辨析了面積單位與相應的長度單位之間的區別的基礎上進行的。學好本單元的內容,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爲以後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等內容探究的難度不大,結論比較容易發現,而且便於開展直觀的操作實驗,因此,課堂上多以學生的探究學習爲主。

在研究這一內容時,讓學生探究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計算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在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讓學生透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爲了突破重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得出讓學生人人動手拼擺,列表觀察,分析推導的方法進行。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和麪積計算公式的來源,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爲教學成功的地方體現在以下二方面:

1.我在分析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確定教學起點,由多媒體教室這個新的教學環境匯入,教師引發學生透過它與班級教室比大小,喚起學生對面積的回憶,匯入新課比較自然,達到承上啓下的目的,並透過認識1平方釐米的面積單位,激發起學生探究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的強烈的學習慾望。也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2.數學活動要有利於學生的數學理解。

數學課要有“數學味”,數學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有利於學生理解數學。長方形面積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計算公式、會用面積公式進行計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研究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透過實踐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自己探索發現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感悟到“長×寬”的算理,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本節課中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讓學生動手操作,利用擺一擺,從直觀到抽象,交流發現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力求透過讓學生“做”數學,逐步達成使學生既知道長、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又要在大腦中建立起爲什麼長、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是“長×寬”和“邊長×邊長”的表象,較好地獲得對計算方法的理解,併爲估算方法的形成作鋪墊。在這節課中,我還運用了遷移。利用長方形與正方形之間的關係,進行合理的推理,從而由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匯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流程中,我發現本課教學中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學生操作的過程中,一部分學生用方格拼長方形時,速度慢,擺的圖形不美觀,學生操作的時間比較長。這是我在教學設計中的疏忽,如果把要求提得再明確一些,學生操作會得心應手,時間也會節省很多,效果會更好一些。

2.我設計幾道練習題,都是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可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完成非常遺憾。

3.課堂提問還需進行錘鍊。評價語言還不夠準確精彩。還需做到簡潔明瞭,提高學生興趣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

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教師要爲學生的學習服務,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幫助他們學會學習。要做好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現在僅僅是一個開始,今後仍需要我在教學中去不斷的實踐。

三年級數學下冊《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課後教學反思3

本節課教學構思立足於課改新理念,爲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情境,學生體驗了自我探究、操作實踐、觀察發現、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透過擺一擺、猜一猜、想一想、說一說、算一算等教學活動,探索發現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並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經歷“操作—猜想——驗證——應用”學習過程,學生的學習情緒始終處於積極的狀態,情感得到充分的體驗,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一定的學習數學的方法,數學思維也得到發展,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也得到很好落實。也有一些地方值得進一步的反思和改進。

一、規範操作過程。

在本節課教學中,學生操作不夠規範,沒有達到預期的操作效果,原因之一,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學具大小,學生操作難度大,也難規範,花時較多。在擺長爲5釐米,寬是3釐米時,操作層面基本是同一個檔次,如果)在學生操作後,如能設計思考必的問題:“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擺的?你用了多少塊小正方形?還能用更少嗎?”如果是這樣,也許效果更好,學生的數學思維更有深度。

二、充分體現數學思想方法。

從長方形的計算方法推導遷移到正方形的,採用了轉化思想方法,但在實際教學中,沒有明顯體現出來,高估了學生的能力,如果能把“寬爲4釐米,長爲8、7、6、5、4釐米時,面積各是多少?”能夠一一呈現,或把它做成表格,讓學生觀察、比較,發現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這樣學生的思路更清晰,數學思維更具深度。

三、完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課堂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教師對學生的即時評價,沒有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評、互評,評價形式過於單一,也是作爲今後必須改進的一個方面。

三年級數學下冊《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課後教學反思4

今天執教了三年級下冊數學課本中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在教學中,透過讓學生擺一擺,數一數,說一說的過程,大膽猜測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再用課件演示有條理的擺圖形,擺一排、擺兩排、擺三排……學生說算式的過程驗證同學們的猜想,總結歸納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最後結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係得出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然後透過練習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樂於自主探究,在學習的過程中擁有成功的體驗,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很強,而且都願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學生雖然犯了錯,但我沒有批評他們,而是幫他們找出錯的原因,同時提醒其它學生不能犯同樣的錯誤。在教法上,鼓勵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自己發現與別人合作的優勢。但一節課下來,也有不做的地方:

1、應該強調乘號的來源;

在擺圖形的過程中,當表格填完後,應該讓學生說一說每排擺的個數相當於長方形的什麼?擺的排數又相當於長方形的什麼?最後讓觀察長和寬與長方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之後再讓學生猜測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然後再驗證。

2、題目中給出的數字不利於學生計算;

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算理,因爲沒有關注計算,所以給出的數字不利於學生口算,導致計算用時過長。

3、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差;

高估了學生的能力,沒有想到即使複習了長方形的周長公式,學生依舊不會列出算式計算圍欄的長度,將周長和麪積計算分不清。

4、練習題的難度有些大,學生容易混淆知識點,造成認知錯誤;

習題的設計有拔高的趨勢,因此多數學生沒有理解題意,造成計算方法錯誤,如正方形手帕的周長是80釐米,求面積。

總之,教無定法,各人有各人的教學習慣和教學方法,有收穫也有缺失,今後的路還很長。

三年級數學下冊《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課後教學反思5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是三年級第一學期幾何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下面就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談幾點課後感悟。

一、在數學學習中學猜想。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學習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就如本節課上,公式是刻板的,而公式的再創造過程應該是鮮活、生動而有趣的。探究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個結論並不很難,學生進行直觀操作比較容易發現。怎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波利亞的一段精彩論述啓示了我,他是這樣說的:我想談一個小小的建議,可否讓學生在做題之前猜想該題的結果或部分結果,一個孩子一旦表示出某種猜想,他就把自己與該題連在一起,他會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是否正確。於是,他便主動地關心這道題,關心課堂的進展,他就不會打盹或搞小動作。

確實,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來看,猜想是學生有效學習的良好準備,它包含了學生從事新的學習或實踐的知識準備、積極動機和良好情感;從心理學角度看,猜想又是一項思維活動,是學生有方向的猜測與判斷,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覺的推斷。如今,它已成爲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方式。

二、引導參與探究過程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以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爲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纔是有效的教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所謂學習的過程不是一個由教師向學生單向輸出、傳遞知識的過程,更不是一個學生機械、被動地接受資訊的過程,而是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構建知識的意義與自我發展的過程。很顯然,這個知識構建的過程是不可能由別人來完成,它必須藉助於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的知識經驗之間發生交互作用來完成。長方形面積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計算公式,會用公式進行計算,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研究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透過實踐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自己發現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感悟到長寬的算理,促進對數學的理解。

長方形面積的大小與它的長和寬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接着,我進一步對此進行研究。學生透過擺一擺、量一量、畫一畫等方法知道了學生卡長的面積。又透過填表、計算等方法發現了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在這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觀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動中,使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三、加強小組合作學習

我在這堂課中,四次運用小組合作。第一次讓學生猜一猜:長方形面積的大小可能與它的什麼有關係?小組交流討論。第二次是在擺各種長方形來驗證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學生進行了小組合作。第三次是在對實驗形成的表格進行的小組討論,討論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是不是正確時開展的。第四次是在想一想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四次討論各有各的作用,有的進行合作操作,有的進行方法的討論。學生在這些小組合作中提高了合作能力,增強了合作意識。並在小組合作中實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反思自己的教學流程,我發現本課教學中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在組織學生實驗探究長方形的面積=長寬中,當要求用身邊的學具出各個長方形的面積時,學生因爲受到一定的暗示(課前讓學生準備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的學具若干個),在操作活動中方法顯得比較單一(基本上採用面積單位去測量)。如果教師在佈置操作時換個問法:你能用哪些不同辦法知道下列圖形的面積嗎?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思考空間,同時教師深入小組,進行點撥指導,思維之光定在課堂綻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