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部編版《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部編版《坐井觀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版《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部編版《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

部編版的教材增添了很多新課文,但是像《坐井觀天》這樣的老課文依然保留,在教學完這一課後,我有了這樣一些想法:

學生閱讀的心理活動規律包括:複雜的思維活動,複雜的情感活動,複雜的語言實踐活動。一般來說,這三種活動總是有機結合、難以分割的,但情感活動的趨向性(如好奇、興趣、動機等)又往往對思維活動和語言實踐活動產生制約和影響,因而情感活動呈現不穩定性,具有調控作用。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讓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纔是真理。”低年級學生學習語言更是如此。學生只有在具體的情境之中,豐富的情感被激發纔會有表達的強烈慾望,進而在無拘無束的對話中生成新的語言。新教材更貼近兒童的生活,更體現兒童的情趣,更反映兒童的思想。教師要以文字爲依託,從兒童的角度出發,傾心營造與兒童心靈相通的情境,讓滋潤兒童語言、生命發展的陽光跳進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從教學實際出發,準確捕捉學生的閱讀情感活動並予以適時引導。

我透過引導,讓學生潛心會文,透過直覺思維,感性體驗,吸收精妙語言,逐步豐厚自身的文化底蘊。學生們再次分角色朗讀時,情緒高漲,氣氛熱烈,入情入境。練習5分鐘以後,當我讓小組上臺表演時,有幾個小組的學生鬥爭着要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此被調動了起來,他們不但能夠大膽地分角色朗讀,有的還邊讀邊做動作!真是有聲有色,情境再現課堂之上。

但是後來我想,雖然我注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同時也注意到如何體現老師的“導”。分角色朗讀的訓練,我先完全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但從學習的效果看,優秀的學生,有較強自學能力的孩子,自主學習的效果明顯,能讀出不同角色的特點,可是對於一些後進的學生,效果就有待提高,他們讀得並非是聲請並貌,甚至有些疙疙瘩瘩。我們是否可以在引導之後,孩子們自學練讀之前,我先和個別學生分角色朗讀,全班評價後再讓孩子深入研讀。是否可設計這樣的導語:你們能讀得比他們更好嗎?想想哪些地方怎樣讀纔會讀得更好?這樣設計,既可以不挫傷後進生自信心,又可以這些孩子一個模範學習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激發全體學生探究文字的興趣,再一次跟文字深入對話,改進先前的不足,注意把握住重點詞句的朗讀。

部編版《坐井觀天》教學反思2

《坐井觀天》是一則富有趣味的寓言故事,這則寓言故事透過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的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生動活潑,符合二年級學生的興趣和認知。

本課,我設定的教學目標爲:

1、認識“沿、答”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哪”,會寫“井、觀、沿、際”4個生字。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懂、讀好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

3、初步體會課文講述的道理。

根據教學目標的設定和教學效果的呈現,我認爲本節課有以下亮點:

一、多元識字,增添趣味性

認字識字是較爲枯燥的環節,爲此,我將遊戲和識字比賽貫穿始終,並講述象形字的演變,滲透漢字文化,學生的識字積極性提高,效果顯著。

二、指導朗讀,讀好對話

在教學過程中,我重視指導朗讀,抓住青蛙和小鳥的幾處對話,讀出青蛙和小鳥的語氣,透過朗讀來感悟青蛙和小鳥的形象。課堂的最後,我設計了分角色朗讀環節,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角色扮演青蛙和小鳥,整個課堂處於輕鬆愉悅的氛圍中。

三、聯繫實際,初步體會

“坐井觀天”的含義是坐在井裏看天,有着一定的寓意,因爲對於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他們認識的事物都是片面的,因此,如何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真正體會到這則成語的寓意,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爲了更進一步體會“坐井觀天”的寓意,我設定了一個動手小遊戲,用手邊的書卷成一個小孔,從而體會“坐井觀天”的真正含義。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嚐到了動手的樂趣,學習的樂趣。此時,教師適時引導:書卷起來看到的是天花板的一部分,青蛙也是一樣呀!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事物呢?學生便從中悟出道理,知道此成語的寓意:認識事物要全面,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四、重視表達,拓展想象

本節課,我重點關注了語言訓練點,有目的、有梯度地進行訓練。

1、引導學生想象“小鳥飛過了飛過了飛過了”來體會天的無邊無際。

2、引導學生學會用“無邊無際,大得很哪!”的'說話句式進行訓練,讓學生在豐富想象的同時,學會了遷移運用。

3、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青蛙跳出了井口,看到無邊無際的天空,會對小鳥說一些什麼?

當然,本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沒有深入朗讀的指導,沒有抓住關鍵詞進行理解、教師範讀過少,並且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讓學生充分地去想象,導致學生的想象空間沒有得到拓展。因此在以後教學中必須要注意語文課堂上學生想象潛力和合作潛力的探究,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作用,讓語文教學成爲一個欣賞情,傳授情,感悟情的過程。

部編版《坐井觀天》教學反思3

《坐井觀天》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它是一篇十分搞笑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透過青蛙與小鳥之間生動搞笑的對話,寫了青蛙和小鳥爲了天的大小而進行了幾次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爲是。

我以識字寫字爲重點,進行了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爲做到在短短的40分鐘內,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課文,我在教學上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1.作爲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我的教學分爲四個步驟進行: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學習生字。匯入過程中,我以兩個小動物的爭吵爲開始,讓孩子來解決它們兩的爭吵吸引了孩子的興趣。在進行認識會認會讀的生字的過程中,開火車順讀的方式進行了生字的學習。

2.課文主要講了青蛙和小鳥爲什麼而爭論起來(青蛙認爲天?小鳥認爲天?)讓孩子自由和同桌交流一下,進行思考後的再整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整體概括潛力,又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潛力。並且理解“井沿”一詞。

3.寫字教學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除了之前對於音形的掌握以外,如何識記呢教學中主要教學四個生字“井、觀”。在全班指導“觀”字以後,給予孩子自主識字的空間,讓孩子們自己選取自己想要教學是生字,噹噹小老師,說說你是怎樣記的怎樣寫的好看一則訓練了學生自主識字的潛力,另一方面是訓練了孩子的觀察和表達潛力。

雖然整堂課孩子們上的還是比較有興趣的,教學設計條理清晰,但是還是有不少遺憾。

1.在講解生字的過程中對形近字和形聲字的區分還不是很透徹。

2.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指導的還不是很透,學生讀的還不是很到位。

3.在課文的最後環節裏應該讓孩子整體分角色朗讀,讓孩子整體感知課文。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加強自身的修養,和文化底蘊,提升自身的朗讀能力,並且在教學的過程要深度的挖掘課文的內容及情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

部編版《坐井觀天》教學反思4

《坐井觀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透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

首先是對“無邊無際”這個詞語的理解。首先讓學生想象天有多大,然後出示圖片進行填空。(無邊無際)的沙漠、(無邊無際)的大海、(無邊無際)的草原。拓展思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天很大,無邊無際。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

然後是對寓意的理解。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實現,關鍵在於寓意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還是老師給學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完成這一目標時,我着重抓了以下幾個方面:

1、抓青蛙說的“我天天坐在井裏,一擡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擡頭”藉助青蛙在井底的軟件,讓學生邊讀邊思:青蛙爲什麼會錯?得出結論:高高的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他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導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錯了。

2、抓青蛙的神態和表情。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聽不進小鳥的勸告,自以爲正確。透過對“笑”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爲是也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

3、透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讓學生各抒己見,用學到的道理指導今後的學習生活。

4、角色體驗,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訓練學生感情朗讀,以致達到表演讀的程度。

在課堂實際操作時,對學生的引導方式上有待改進,由於在課前沒有精心設計語言,導致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過於瑣碎,有點前鬆後緊。教師的引導在課堂上顯得尤爲重要,今後課堂引導要講求技巧,儘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把學到的詞句變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讓語文發揮其工具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