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三年級以數學爲專題的教案模板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以數學爲專題的教案模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以數學爲專題的教案模板

三年級以數學爲專題的教案模板1

教學目標:

1、透過對現實生活事例中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讓學生認識複式統計表,使學生學會根據複式統計表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學生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3、學生能根據複式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重難點:

1、透過對現實生活事例中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讓學生認識複式統計表,使學生學會根據複式統計表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學生能根據複式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自制的兩個單式統計表、黑板磁鐵等。

教學措施:

1、要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於學生已經有了很多關於統計表的知識基礎,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識,透過這種學習方式,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的開放性。

2、注意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的作用。

學生在二年級下冊時,就已經學會利用統計結果進行合理的預測,能初步理解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要注意結合實際情景,使學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爲什麼要使用統計,進一步體會統計的意義。例如,在做一項決策時,對已有的數據進行統計學上的分析,其結果便能對科學決策提供依據,這就體現了統計的一個主要功能,透過有限樣本的數據分析來推斷總體樣本的大致情況。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設疑激趣

出示教材第36頁情境圖。

提問:這是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活動情況,你從圖中能知道些什麼?

提出要求:你能把這6個興趣小組的人數填在下面的統計表中嗎?請孩子當調查員現場統計人數。

男生最喜歡的活動

女生最喜歡的活動

提問:男生最喜歡什麼活動?女生最喜歡什麼活動?

指出:這裏的每張統計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歡的活動的人數,如果要對男、女生最喜歡的活動的人數進行比較,就顯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們就想到把這些簡單統計表合併成一張統計表(出示例題中的複式統計表)

(二)、嘗試探究,點撥指導

1.談話:請同學們先認真觀察這張表,在想一想,表中各個欄目是什麼意思?

2.認識複式統計表。

情境中的`第三個統計表填寫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數據,像這樣的統計表就是複式統計表。複式統計表可以表示多組數據,單式統計表只能表示一組數據與單式統計表相比,複式統計表更有利於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

3.讀複式統計表。

(1)複式統計表左上角的一個格用斜線隔成三部分,分別表示出表內橫向、豎向所放內容以及所統計數據的名稱。

(2)豎排表示所統計的對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對應表頭處寫“性別”。橫排表示的是最喜歡的項目情況,因此對應表頭寫“活動”。中間部分是不同性別、不同活動的相應人數,因此在表頭對應的中間格寫“人數”。

(三)、反饋展示,歸納提升

出示37頁的三個問題,讓學生回答。

小結:剛纔的每張統計表都只能反映一個小組的男、女生人數;用剛纔的統計表不便於比較不同小組的人數,這張統計表不僅便於比較各組人數,而且能看出四個小組的整體情況。

引導:如果把剛纔的幾張統計表叫做“單式統計表”你覺得這張統計表叫什麼名稱?學生討論後揭題。(板書課題)

(四)、訓練鞏固,達標測評

1.第37頁“做一做”

(1)現場統計

(2)交流答案

(3)解讀資訊,完成問題

2.練習八第1題。

先讓學生說說題目提供的是什麼數據,再指名學生介紹一些與這些數據有關的事。然後讓學生把上面的數據填寫在統計表裏。學生完成後,提問:你能說出中國哪一屆奧運會獲得金牌數最多嗎?俄羅斯金牌數最少的一屆呢?美國獲得金牌數在三個國家的排名分別是多少?從上面的統計表中你還能瞭解些什麼?

(五)、再設疑激趣,預習初探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複式統計表

直觀反映數據情況、內容豐富

教學反思

1、《複式統計表》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統計表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複式統計表。透過教學,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描述數據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展統計觀念。這節課主要是教學認識和填寫複式統計表,並對複式統計表作簡單的分析。

2、本節課,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引入到北小學生的興趣小組,進而呈現例題的興趣小組活動情況。讓學生回憶了單式統計表的結構和填寫方法,體會到每張統計表只能反映一個興趣小組男、女生人數情況,又爲引出複式統計表提供了素材,由此激發了同學們的對學習新知的興趣。然後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一起經歷把單式統計表合併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知道表頭爲什麼要分爲3欄,每一欄分別對應的是橫行還是豎行,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3、學生透過填寫數據,體會到複式統計表是前面幾個同類單式統計表的綜合,在一張複式統計表裏能夠同時反映幾個興趣小組男、女生人數。學生透過學習學到了有關複式統計表的知識,而且學到了從統計表中發現的一些現象和問題,學到了如何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改變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到統計的應用價值。

三年級以數學爲專題的教案模板2

教學內容:

教材第67頁練習十六第5~8題。

教學目標:

透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口算

23×30 40×30 60×700 32×40

80×70 90×42 65×100 700×2

60×72 48×20 37×20 87×30

二、計算

完成教科書第76頁練習十六的第5題。

讓學生用豎式的方法獨立完成,然後教師講評,講講時要提醒學生哪一位上滿幾十要想前一位進幾。

三、解決問題

完成教科書第67頁練習十六的第7、8題。

讓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講評時要學生說出解題思路和計算的過程。

提醒:第8題,求的是56套明信片共賣多少錢?和每套明信片有12張,有沒有聯繫?要讓學生分析出每套12張是一個多餘的條件。

四、遊戲活動

完成教科書第67頁練習第6題。

根據班級具體情況,可多增加一些題目,有幾道算式的結果要相同,爭取讓每一位學生都拿到一道算是二。算式的結果與蜜蜂身上的數相同的就可認爲蜜蜂停在這朵花上。

五、課堂小結

教學反思

三年級以數學爲專題的教案模板3

設計說明

1.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已有的經驗和要學習的知識緊密結合。因此,本設計在學習新知之前鼓勵學生說一說:關於年、月、日的知識,你已經知道了哪些?一是投石問路,可以較好地瞭解學生的認知起點;二是能充分挖掘學生身上的資源;三是創設一個關於年、月、日的知識情境,在不經意間爲引發學生的疑惑作鋪墊。

2.創設情境,聯繫生活,激發興趣。

本設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爲基本理念,從新課的引入到課後的練習,都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體現“小課堂、大社會”,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注重觀察,引導發現,培養能力。

本設計透過年曆卡及相關統計表,讓學生在觀察和發現中掌握年、月、日及大月、小月等知識,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究者,使學生在自我探究、自我發現中獲取新知,成爲學習的主人。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20xx年、20xx年的年曆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關於年、月、日的知識,你已經知道了哪些?

預設

生1:一年有12個月。

生2:有的年份有365天,有的年份有366天。

2.說一說記憶中美好的或有特殊意義的日子。(生自由彙報)

3.觀察教材76頁主題圖,說一說年曆上標註了哪些特別的日子。在這些特別的日子裏,都用到了哪些時間單位?(年、月、日)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年、月、日)

設計意圖:選擇學生感興趣、熟悉的素材作爲引子,以特別的日子爲切入點,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內容就在身邊,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拓展學生的思維。同時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繫,加深對時間單位的理解,爲下面的新知教學作鋪墊。

⊙親自實踐,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觀察20xx年、20xx年的年曆。(課件出示)

思考:

(1)一年有多少個月?

(2)一年中哪幾個月份有31天?哪幾個月份有30天?

(3)2月有多少天?

2.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1)一年有12個月。

(2)一年中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

(3)20xx年的2月有28天,20xx年的2月有29天。

3.小結:我們把有31天的月份稱爲大月;有30天的月份稱爲小月;2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數和其他的月份都不相同,所以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設計意圖:透過認真觀察20xx年和20xx年的年曆,讓學生自主發現並總結大月、小月的天數及2月的特殊性,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能力。

4.記憶大月和小月的方法。

(1)拳頭記憶法。(課件演示)

①伸出左手,手背面向自己,握住拳頭。從右邊第一個凸起處開始數起,第一個凸起處是一月,凹下的地方是二月,接着以此類推數到七月,轉回來,從數一月的地方接着數八月,一直數到十二月。凸起的地方就爲大月,有31天;凹下的地方,除了2月,其他都是小月,有30天。

②請大家邊看邊實踐。

(課件重複演示,學生實踐)

(2)歌訣記憶法。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說明:臘,這裏指臘月,一般指農曆十二月,在這裏代表公曆十二月。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思維水平。用歌訣幫助記憶,讓課堂教學的形式“活”起來。

5.知識拓展:一年中,爲什麼有7個大月,4個小月?

師:每年大月有7個,小月有4個,這其中有一段有趣的歷史小故事。(播放錄音:大月、小月的由來)

(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這都是人爲規定的)

設計意圖:大月、小月的特殊安排使學生心中有一個大大的“?”。回溯歷史,既解疑釋惑,又豐富和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使數學學習滲透着濃濃的數學文化。以英文August(八月)與國王的名字(奧古斯都)印證八月的演變,令學生折服。

三年級以數學爲專題的教案模板4

學習目標

1、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和它們之間的關係。

2、複習年月日相關的知識,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間,會計算經過的時間。

3、明確時間的重要性,增強時間觀念。

導學案

自主預習整理年、月、日的相關知識。

1、我們認識了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學了24時計時法,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歸納:

年12個月平年365天閏年366天

月大月:( )( )( )( )( )( )( )31天

小月:( )( )( )( ) 30天

二月:平年( )天閏年( )天

日1日=( )時

時1時=( )分

分1分=( )秒

3、做一做P114頁第6題,說說怎樣想的?

(1)、3年=( )個月24個月=( )年

(2)、 7月有( )天15時是下午( )時

(3)、展覽館每天的開放時間是從8:30到16:30,一天共開放( )小時。

交流合作

1、說一說時間單位的知識。

2、議一議有關時間知識的要點。

3、你知道什麼是24時計時法嗎?介紹一下你的學習經驗。

4、你會計算起止時間和經過的時間嗎?怎麼算?

展示提升小組搶答:

1、一年中哪些月份是大月?小月?你會用什麼方法記憶?

2、什麼是平年?什麼是閏年?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3、什麼是普通計時法?什麼是24時計時法?各有什麼特點?舉例說說。

反饋測評1、完成課本練習二十五第6題:

小華每天早上7時30分到校,11時50分放學回家。下午2時到校,16時放學回家。他全天在校多長時間?

(1)先求上午在校時間:

(2)再求下午在校時間:

(3)最後算出全天在校時間:

2、出示鐘面:

(1)現在是幾時幾分?

(2)17:00開往長沙的火車現在開始檢票了,還有多少分鐘開車?

(3)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4)如果你耽誤了時間,會怎樣?由此,你體會到了什麼?

拓展延伸

1、這節課我們複習了哪些知識?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把握時間,時時處處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合理利用時間安排我們的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