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濟南的冬天》課堂教案

教學目標

《濟南的冬天》課堂教案

1、透過聯想與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的特點。

2、發展學生的口頭表述能力和語言想象能力,學會品味語言的基本方法,瞭解寫景散文的閱讀方法。

3、感受濟南冬天溫馨和老舍對第二故鄉的深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

教學步驟:

情景匯入

“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這是古時候一個孩子寫的一首詠四季的詩。冬吟白雪詩,一提到冬天,你會有什麼感覺?會想到些什麼?

生:感到特別冷;我會想到呼嘯的北風、飄飛的大雪、瑟瑟的枯枝。(其他同學紛紛舉手發言)

的確,北風凜冽、天寒地凍、萬木蕭條、亙古沉寂是冬天的基本特色。就像歐洲、日本、北平、甚至杭州都是如此。(放幻燈片)那麼,“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濟南在冬天又是怎樣的勝景呢?這節課,我們一塊來欣賞我國著名作家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一起去感受一下那種與衆不同的冬天的美。(幻燈片介紹老舍)

整體感知

老師配樂朗讀課文。在朗誦時學生想象作者筆下濟南的一幅幅圖畫。(幻燈出示問題)

聯想表達

讓學生結合課文的語言自述印象最深的一幅圖畫。並給自述的圖畫命名。

1、參考爲“太陽下的老城”“溫暖的小山”“薄雪覆蓋的小山”“碧綠的湖水”等等

2、根據學生自述的圖畫的意境,給課題加一個修飾語。“濟南的冬天”說說理由。

教師激疑

1、這樣美的意境,老舍是用怎樣動情的語言和巧妙的手法來表現的呢?(請五位學生來朗讀,一人一段,其他同學思考)

探究討論

語言品味

在你自述的內容中找出並摘錄你認爲語言運用的比較好的詞語和手法,加以評析。四人小組討論,並做記錄,最後學生評析投影展示。

學習心得

你透過今天的學習,有哪些所得或啓發。

參考;寫景文章要着力表現景物的意境美,不僅僅是描寫的堆砌,應是意境的組合。寫景文章要情景交融,在寫景的同時傾注作者的感情。(老舍說過:“文藝決不是我的浮橋,而是我的生命。”《自譴》)

語言的品味一般可以從修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入手。(全班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作業應用

學習本文的寫法,以幻燈片上的兩幅圖爲範例,寫一篇寫景抒情的片段。150字左右。

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濟南的冬天────溫晴────寶地─────┐

喜愛

陽光下的山──可愛、慈善

冬天的濟南薄雪下的山──太秀氣

讚美

城外遠山──小水墨畫、淡雅

水──綠、藍水晶

動情的語言和手法

第一段:用三組對比(濟南的'冬天與北平、倫敦、熱帶對比)寫出濟南冬天的特點,突出濟南的陽光無風和溫晴。

“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是說濟南冬天的風並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聲”字去掉,就說成了“沒有風”,不切合實際。從倫敦霧都到“響晴”的濟南,心理上形成強烈的對比。“響亮”一詞,一般用來指聲音宏大。但根據上下文意思來判斷,在這裏是指“晴朗得刺眼”。突出熱帶天氣之毒辣。同北中國的溫晴的天氣對比,突出濟南的可愛和慈善。

第二段::“小山把濟南圍了個圈兒”,這是濟南地理環境的特徵,也是濟南“溫晴”的原因。

作者從人的感受和對人們的心理描寫,來表現濟南的可愛。作者把濟南比作嬰兒,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搖籃”,用擬人的方法寫城:“在天底下曬太陽,暖和安適地睡着”;寫山:“安靜木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明靜。溫暖和舒適的特點。濟南人由於身在溫暖冬天而引起對溫暖的春天的聯想,但眼前春天並未到來,他們卻又“並不着急”,而且“臉上含笑”,“有着落”,“有人依靠”,表現了濟南人對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戀,也洋溢着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

第三段: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鬆、費單和薄雪等景色,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的看護婦”,是對小雪後矮鬆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他寫出穹的形態。“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件花衣好像被民兒吹動,叫你希望看到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這是小雪後雪色與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了粉紅色”,用擬人的方法描繪了夕陽斜照下雪色嬌美的情態。作者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再現了冬天濟南周圍的小山,在白雪與藍天的相映中的雪色與草色、雪光與日光交融的情態。

第四段:

①作者在寫了冬天濟南“溫晴”。“秀氣”之後,把視線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內的“狹窄”與城外的“寬敞”對照,用“小村莊”來點綴山坡,以小雪點染屋頂,這樣,讀者就看到了濟南的全貌。

②在這段文字中,“山坡上臥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着點雪。”這裏爲什麼用一個“臥”字,和文章的什麼地方相呼應?

明確:“臥”字用得很貼切。濟南城外的小村莊被作者賦予了生命和感情,它們都“安適地睡着”,心情享受這“溫晴”的天賜。這“臥”字,正好與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相呼應,用擬人的手法寫活了濟南。

第五段:課文緊扣“暖”字,寫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寫水中的水藻“把終年貯藏的綠色全拿出來”,所以它“不忍得凍上”。水還多情地讓“長枝的垂柳在水裏照個影兒”。讀到這裏,讓我們感受到濟南的冬天真是風情萬種,使人留戀不捨。

作者緊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從河水的清亮引出整個空間的清亮,並把紅屋頂、黃草山、灰樹影都溶入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廣闊背景下,描繪了冬天濟南瑰麗的色彩。在此鋪墊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滿激情的句子“這就是冬天的濟南’咱然而然地收了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