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我心歸去》教案8 教案教學設計

《我心歸去》教案

                                             黃順進

教學目標:

    1、領會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能獨立閱讀、獨立思考,與文字展開對話;

    2、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3、瞭解散文的文體特點,並結合本文的語言特色進行學習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獨立思考,與作者、文字展開對話

難點: 本文抒情性與哲理性相統一的華語特色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 

討論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語

同學門,我們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采薇中飽嘗了戰士有家不能歸的痛楚,從“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中感受到了故鄉親人的絲絲關愛,從“莫老不還鄉,還鄉須斷腸”中體會到了遊子對故土的依依情懷。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訪法歸來的中國現代作家韓少功的我心歸去,看看他是怎樣抒發對故鄉情懷的。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聽寫文中的字詞

別墅             嘰裏哇啦           逃遁        熠熠閃光        酥骨            矯飾

奇詭            貧瘠                    雄渾         悲愴               眷顧             墟場     

擁擠不堪    旅泊                    烙印         靜謐                概莫能外

2、作者簡介

韓少功,1953年1月出生於湖南省,漢族,現居海南。

                1968年初中畢業後赴湖南省汨羅縣插隊務農;

                1978年就讀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

                1982年後任湖南省《主人翁》雜誌編輯、副主編;

                   1985年3月在作家上發表的《文學的根》一文,提倡文學應植根於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在文藝界引起廣泛的討論。6月,《爸爸爸》引起一定的反響。

        2000年,作品集《山上的聲音》被法國讀者網上評爲“2000年法國十大文好書”

        2002年4月,法國文化部頒佈“法蘭西文藝騎士勳章”代表作

3、問:同學們把這篇文章都預習了,我們來交流一下這篇文章寫了什麼內容?

  注:想家,思念故鄉。

     請同學們在音樂旋律(《思鄉曲》)中再次閱讀課文,思考文章中最打動你的是什麼?一句話,一個字,還是一段情?爲什麼打動你?(學生自由發揮)

三、分析文章

(一)分析文章1-4自然段

1、從第一節中我們可以得出什麼資訊?

   注: ①優裕的物質環境

            ② 很少看見人

   結合對話欄⑴,在以下的學習中注意思考它是如何爲下文作鋪墊的?

2、閱讀2、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注:寂寞、孤獨、空虛

    問:作者是如何渲染的?從哪些角度?

    注:一切聲響與你沒有什麼關係    電話、鑰匙無目的    法語

        不知道幹什麼                懸崖深谷            吊燈

    思考:這樣渲染有什麼好處?

    注: 留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用心去感受,以此獲得共鳴。

        3、問:如果我們的同學在外國留學,遇到了這樣的感受,我們會怎麼辦?(自由討論)

   注: ①融入主流社會,服從外域文化

            ② 推出困境,回家

   問:韓少功選擇了什麼樣的道路?問什麼?

   注:“我不想移民”“ 很想念家裏”

4、從剛纔的提問與討論中,請同學們閱讀第4、5自然段,能夠明白第5自然段是作者從旅法經歷到點出鄉思的過渡,是文章主題的切入點。

(二)分析文章5-6自然段

1、閱讀第5自然段,回答作者爲什麼“很想念家裏”?

   注:“因爲那裏有他的親友,至少也有他的過去”

       那裏有過歡笑,有過痛苦,有過收穫,有過付出,即“時光總是把過去的日子沖洗得熠熠閃光,引人回望”

2、同學們閱讀第6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繪故鄉的?

注:“我的故鄉沒有繁華酥骨的都會,沒有靜謐侵肌的湖泊,沒有悲劇般幽深奇詭的城堡,沒有綠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緒的大森林。故鄉甚至是貧瘠而髒亂的。”(齊聲朗讀)

思考:旅途的夕陽中聽到舒伯特的某支獨唱曲時,作者產生了如何的想象?爲什麼?(從文章中找出答案)

注:想象,“常常是故鄉的小徑,故鄉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銀色的光澤,一隻小羊還未歸家,或者一隻犁頭還插在地邊等待明天。”

        原因,“所有雄渾的男聲獨唱都應該是獻給故鄉的” 

思考,這句話又作如何理解?(自由討論)

注:這是韓少功訪法歸來後的文章,正如王國維所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寫作時是對旅途中的孤獨、寂寞、空虛的再次感受,是對故鄉愛的再次溫知,所以,再美的歌曲對一個旅泊者,也無法掩飾他心底的悲傷。也就是說,旅泊者,面對的一切的景物,都是他心靈的外化,都將轉化爲對故鄉思念的寄託。

3、結合剛纔的分析,請同學們思考“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國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愴,即便是賽馬曲與趕集調,那也是帶淚的笑”的含義。

注:請同學們欣賞二胡曲《賽馬》,自由發表看法。

(四)結束本節課內容

      我們分析了文章的1-4自然段,初步感受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課後,請同學們反覆朗讀課文,進一步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注意文中一些哲理性的語句,注意思考,下節課我們共同學習。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內容

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文章 的1-6自然斷,初步瞭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對故鄉的愛。最後我們留下了一道思考題:文章到第6自然斷已經抒發了作者 的情感,爲什麼還要寫7、8、9三個自然斷?(同學回答)

二、分析文章

(一)分析第7自然段

1、“故鄉成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們自己”爲什麼?(從文中找出答案)

       注:故鄉留下了我們的血、淚還有汗水,即故鄉留下了我們的艱辛勞動。

2、“故鄉的美麗總是含着悲傷”“而美的從來就是悲的”

        這兩句怎麼理解?(提示,從“悲”的意思入手)

        注:“悲”這裏可以理解爲兩層含義,一是血、淚、汗水,二是眷顧之意。即,故鄉留下了我們的血、淚和汗水,所以故鄉值得眷顧、眷念,所以,故鄉才顯得美,纔會讓人痛、讓人憐。

(二)分析文章第8自然段

兩種失望分別是哪兩種?二者有那些不同?

注:  對旅泊之地的失望,對故鄉的失望。不同在於後者能夠“滴血”。

思考,這裏的“血”是什麼意思? “血沃之地將真正生長出金麥穗和趕車謠”什麼意思?(從“金麥穗”“趕車謠”入手)

注:血即付出。句子的意思也就是說,沾染了血、淚、汗水的土地,肯定會有收穫,寄託了作者對故鄉的希望,進一步抒發了對故鄉的愛。

(三)分析文章第9自然段

1、爲什麼說“故鄉與出生地不是一回事”?

注:“只有艱辛勞動奉獻過的人,才能真正擁有故鄉”而出生地哪個人都有。

2、“ 沒有故鄉的人一無所有。而萍飄四方的遊子無論是怎樣貧困潦倒,他們聽到某支獨唱曲時突然涌出熱淚,便是他們心有所歸的無量幸福。”這句話什麼意思?

        提示,哪一種人沒有故鄉?“某支獨唱曲”實指什麼?“心有所歸”歸向何方?

        注:沒有在故鄉艱辛勞動過、奉獻過的人,他的靈魂是沒有寄託的,反之,每一位  在故鄉艱辛勞動,奉獻過的人,無論你走動天涯海角,故鄉,永遠是你的歸宿。

 三、迴歸上課時的問題

        提示:分析完7-9自然斷,我們知道這是作者對故鄉的……(思考與感悟)得出的結論是……(只有艱辛勞動奉獻過的人)才能真正擁有故鄉。從這裏我們便能找出文章主題昇華的句子--“只有艱辛勞動奉獻過的人,才能真正擁有故鄉”  

         搜尋全文:快速閱讀全文,找出與這句話意思相關的語句

  注:  ①“時光總是把過去的日子沖洗得熠熠閃光,引人回望”

            ②故鄉比任何旅遊景區多了一些東西:你的血、淚,還有汗水。

③“血沃之地將真正生長出金麥穗和趕車謠”

④“只有艱辛勞動奉獻過的人,才能真正擁有故鄉。”

(這裏是爲形散而神不散服務)

三、分析文章的語言特色

(一)講授散文文體知識

散文定義   廣義,我國古代對凡不押韻、不復排偶的文章的概稱,以示區別韻文和駢文。

                     狹義,文學中與詩歌、小說、戲劇文學並列的一種體裁。

分類        敘事性散文  側重於事情的敘述,人物的描寫

                抒情性散文  着重抒發作者的激情,對生活的熱愛

              議論性散文  着重抓住一兩個典型的事例或人物,以形象化的筆法揭示其本質,或歌頌,或批判

           (思考:《我心歸去》屬於哪一種?爲什麼?)

特徵      1、體裁廣泛多樣

              2、結構自有靈活

              3、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即散文作家在平素的生活中有感觸,於是隨手拈來,生髮開去,時而勾勒,時而倒敘聯想,時而抒情言志,時而侃侃而談;

神不散,中心明確

                (思考:結合《我心歸去》,談談什麼叫形散而神不散)

                 注:文章從對法國遊歷的記敘開始,描寫了自己的特殊感受,再到思鄉之情的抒發,最後對故鄉的思考與感悟,昇華主題,一條線--故鄉的愛,始終貫穿全文。

 (二)分析語言特色

    1、請同學們再次看一看我們上課重點分析的句子,看看這些句子有什麼特點?

①“時光總是把過去的日子沖洗得熠熠閃光,引人回望”

②“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國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愴,即便是賽馬曲與趕集調,那也是帶淚的笑”

③ “故鄉的美麗總是含着悲傷”

④“而美的從來就是悲的”

⑤血沃之地將真正生長出金麥穗和趕車謠。

⑥“只有艱辛勞動奉獻過的人,才能真正擁有故鄉。”

 ⑦ 沒有故鄉的人一無所有。而萍飄四方的遊子無論是怎樣貧困潦倒,他們聽到某支獨唱曲時突然涌出熱淚,便是他們心有所歸的無量幸福。

注:哲理性與抒情性的統一。

2、這樣有什麼好處?

   注:哲理沒有成爲單純的說理,而是把哲理藏在形象中,用富有色彩的意象來表達。

3、可不可以試着舉個例子解釋一下。

四、結束課文

同學們,韓少功用飽含深情與富有哲理的筆觸向我們描述了他對故鄉的摯愛與感悟,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後是不是也應該對故鄉多一些認識與思考呢?

請同學們一故鄉爲話題寫一篇隨筆,不少於800字。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