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農村留守兒童關愛計劃

計劃書2.42W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計劃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農村留守兒童關愛計劃

隨着大批的農民工涌入城市,農村的部分孩子成爲了留守兒童。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留守兒童問題的妥善解決,不僅有利於我國義務教育在農村的落實,有利於提高農村的教育質量,還有利於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更關係到我國廣大農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重慶市目前有130萬農村留守兒童,且成繼續增長的趨勢。這麼龐大的羣體在學習、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受到嚴峻的挑戰。作爲教育的主渠道,學校要積極落實教育監管、心理疏通等措施,做好農村留守學生的教育。

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需要學校給與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透過教師、透過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影響。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成了學校工作面臨的重要問題,這些孩子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正面教育或教育不當,將不僅會出現學習成績下降現象,還會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甚至可能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作爲教育的主渠道,學校如何搞好農村中學留守學生教育呢

一、加強管理,多教育。

農村留守兒童大多數與其祖輩生活在一起。他們對孩子常常是疼愛有餘而監管不足。他們嬌慣溺愛孩子,只要孩子吃飽了、穿暖了,就萬事大吉、不聞不問了,缺乏對孩子精神上的鼓勵、鞭策與開導。有的孩子行爲習慣較差,在家裏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規守紀,調皮搗蛋;在社會尋釁滋事,小偷小摸。爲加強留守學生的監督和管理,學校應建立留守兒童的檔案,規範管理制度;可將留守學生責任到人,讓教師與留守學生結隊幫扶,經常擠出時間家訪,電話聯繫其家長,與家長互換資訊,掌握留守學生的第一手資料,有的放矢地加強教育管理。學校對留守兒童中的“問題兒童”,重點教育監管,讓有條件的教師充當代理家長,落實責任,針對學生的品德行爲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經常性開展心理諮詢活動,進行心理矯正工作,幫助留守兒童疏通心理障礙,解決心理問題,彌補家庭親情缺失,給問題兒童營造家的氛圍,讓問題兒童也能享受“家”的溫暖與幸福。

二、傾注情感,多交流。

留守兒童的父母和監護人無暇顧及孩子,留守兒童感情上得不到正常交流和正確的引導與幫助,缺少父母的呵護和教育,這對他們的心理產生了不利影響。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有的.個性怪異、性格孤僻,有的玩世不恭、我行我素,有的拉幫結派、胡作非爲。“我不要新衣服,我要爸爸媽媽”“我想與你說說話”……多數留守兒童並不是缺少生活來源,而是缺乏關愛、缺乏撫慰。公安部門曾提出兩個“大多數”問題:全國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數在農村,其中大多數是留守兒童。教師要重視對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儘量抽出時間與他們談心,充分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及時排除他們的憂慮,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予最大幫助與鼓勵。讓他們走出情感陰影,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挑戰。

三、利用活動,多鼓勵。

大部分留守學生脫離雙親在祖輩的溺愛中成長,孩子勇於表達想法,思維也相對活躍,教師應適時發展他們的想像力,思考力,培養創新精神。學校應在課內、課外儘量多組織一些有趣味、有意義的活動,如主題班會、演講活動、“打字”比賽、留守孩子的生日party,給他們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充分發揮留守學生的特長、優勢,培養他們的良好的興趣愛好,使他們自覺遠離不良誘惑,同時也覺得自己成爲被關愛的對象,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忘卻遠離父母的孤單,逐步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四、瞅準機會。

缺少親情,缺少關愛,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孩子”們變成了“問題學生”。但留守學生並不一定都是問題學生。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待留守學生。他們中也有自立自強的留守娃。部分留守學生有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強的勞動觀念,勞動技能水平遠高出其他同齡人。教師要珍視留守學生的這些特質,利用一切契機激勵、表揚他們,培養他們自立自強精神。目前,全社會都在關注留守兒童問題。在許多地方已出現了“代理家長”“知心爸爸”“知心媽媽”。我相信: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只要我們用真誠去面對,用愛心去感受,留守兒童也一樣會擁有花樣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