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複式統計表》評課稿

稿件2.83W

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複式統計表》評課稿,希望大家喜歡。

《複式統計表》評課稿 篇1

統計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教學中五山小學的季老師着眼於從學生的現實生活,選取學生身邊的熟悉事例,本着數學生活化的新課程理念,抓住單式統計表和複式統計表的聯繫與區別,進行教學。

首先蒐集參加各種樂器的男女生人數,製成的四張單式統計表,透過分層次的幾個問題的回答,讓學生產生需求:有些問題不能從單個的表中直接找到所需的資訊。因此,很自然的,學生產生了將幾張表格疊加在一起的認知,在課中,學生們慢慢一步步完善着自己的設計,簡化自己的統計表,根據需求設計出了表頭,成功從單式統計表組合成複式統計表。活動中,學生經歷知識,體驗知識,把新知識納入原有認識結構中,成爲有效知識,教師的“教”變爲“引”,學生的“學”變爲“探”,學生們經過討論並組合成複式統計表,完成複式統計表表頭的理解這一步驟。

在整節課,季老師用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展開思維:從這樣設計統計表,你認爲怎麼樣?你有什麼建議?還有什麼問題?怎樣能使表格變短,而又統計全面?讓學生按照想出來的辦法去統計,這樣統計的過程是學生親身經歷的,他們在這些思維的碰撞中發展了思維。教學中,在學生體會了複式統計表的優點後,季老師還分組合作,讓學生統計小組內每位學生參加興趣班的情況,學生在經歷蒐集資訊、整理資訊、製作統計表、分析表格的一系列過程中,真切體會到學有所用。

在聽課的過程中,我就在思考,課堂上老師可不可以放手,以小組爲單位,讓學生自行創造複式統計表,在每次展示學生作品之後,讓學生自己比較體會別人的設計優處,再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三次乃至更多次的修改、創造,最終完成複式統計表。這樣的放手會花費很多的時間,但學生是否可以獲得更多書本以外的收穫。

以上是我聽課之後的粗淺想法,還請多多批評指正。

《複式統計表》評課稿 篇2

本節課是二年級下冊統計教學的第一課時,在這節課的教學,陳老師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統計一年級、二年級的體重,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並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整節課,陳老師語言和藹可親,有親和力,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認爲低年級的統計教學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複習匯入:雖然學生在一年級時初步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一個或兩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但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時間,大部分學生已經記憶模糊了,複習匯入做的不夠,爲後面的探究新知留下了隱患。

2、數據記錄:在探究過程中,每個學生輪流起來報自己在一年級時的體重,其他學生記錄,其實二年級的學生統計能力還達不到如此熟練,這就造成了數據記錄混亂,一年級時的`體重就沒記清楚,二年級時的體重記錄的就更混亂,後面的複式統計表就沒法完成。老師對學生能力估計失誤,是造成本節課不夠成功的關鍵。時間拖沓,後面的練習根本沒有時間完成。

我認爲可以這樣改進,學生說體重時,老師要求放慢速度,老師和學生一起做記錄,這樣就不會造成數據統計兩遍,還不準確的局面。

3、統計表:陳老師在統計表的表頭問題處理上做的特別好,能夠讓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探知,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理解的透徹。

4、板書:整節課,黑板上除了板書課題外,沒有任何板書。 每一節課,黑板上都應該呈現出這一節課的重要知識點,即使在課件中已經出示過了也不能代替板書。

每一節課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點,讓我們一起認真學習,認真研究,不斷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

《複式統計表》評課稿 篇3

《複式統計表》是國標本蘇教版第九冊第十單元《統計》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統計表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複式統計表。透過教學,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描述數據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展統計觀念。這節課主要是教學認識和填寫複式統計表,並對複式統計表作簡單的分析。

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是教學的難點,雖然不要求學生製作複式統計表,沈老師爲了讓學生有主動探究新知興趣,在課中設計了搶答的遊戲,這樣透過某些同學的失敗,爲什麼會慢呢?這樣就順利的銜接到需要一張新的統計表,內容應該包括4張統計表的內容。由此激發了同學們的對學習新知的興趣。然後讓學生一起經歷把4張單式統計表合併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知道表頭爲什麼要分爲3欄,每一欄分別對應的是橫式還是豎式,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在填寫統計表時,我先讓學生認識這張統計表的整體結構,橫欄表示什麼?豎欄表示什麼?表中的每格數據分別表示什麼。並讓學生自己詳細的說說合計和總計是如何得來的,加深學生對於統計表數據的認識。之後利用練習,讓學生更加深刻認識複式統計表。

從學生的反饋看,教學效果還不錯。但從學會學習和生本課堂的角度上來考慮,顯然本課讓學生小組合作的機會較少,參與的面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