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寺廟修建愛心捐助捐款倡議書範文

倡議書3.37W

在當下社會,倡議書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倡議書作爲一種公開提議性的專用書信,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規範。但是你知道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寺廟修建愛心捐助捐款倡議書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寺廟修建愛心捐助捐款倡議書範文

寺廟修建愛心捐助捐款倡議書 篇1

鄉賢、鄉親們:

盛世修祠堂(廟),功德耀千秋!我XX村一九九二年遷居於XX舊圩對面的一片土地上,與XX村和XX村村頭小組毗鄰、和衷共濟!當時我村老一輩熱心人士嘔心瀝血,因陋就簡,將原奎洋後美堂(祠堂)的原材料(木料、瓦片、角子、石柱)等按原祠堂模樣在一個空地上仿建起來,主奉“開基始祖一世三郎莊公至十世等公祖先考、先妣,取奎洋《後美堂》公祖神位及香火,自此降福賜祥、全境平安。

近二十多年來,祠廟庇佑,鄉親們安居樂業,仕農工商,發展順利,文化教育、成績卓然,現有大學生十餘個,已漸顯身手,事業有成者日多,真可謂是地傑人靈!

現祠廟牆身已傾斜、地板沉積下陷,是個空虛地角,漏雨造成該牆體多處開裂,且破爛不堪,所以必須拆除重建,勢在必行!重建上下殿祠堂,恩澤後世,永惠萬代!相關重建事宜皆經過醞釀討論後,再經祈公祖問卜及地理師確定。

將原舊地點擴大重建祠堂(廟)結構:設計上下殿,鋼筋混凝土仿古屋架,紅瓦屋頂,雕龍屋脊,石板地磚,厚木板門,包工包料,工程建設實行公開招標。

籌備方式:善士仁人踊躍呼應,捐資形式不分多少,善舉不分先後,貴在有份愛心,祠堂廟裏橫匾一個《後美堂》,中梁木料、石柱中標者勒名留念!

凡捐資200元以上者,勒碑列榜,永留芳名!樂捐善舉祠廟鑑,慷慨熱心衆頌揚!現向鄉賢、鄉親們倡議,踊躍捐款,爲早日建成後美堂祠廟,庇佑族人更加興旺發達,福祉綿綿,世界功德無量!

冀合境以安寧,子孫科甲聯登,金榜題名,祥和開泰、萬世太平!

  倡議人:XXX

  時間:XXXX年XX月XX日

寺廟修建愛心捐助捐款倡議書 篇2

各位鄉親、鄉賢、各位志士:

保全廟,是紀念漢廣武君李左車和供奉其神位的廟堂。李左車著有兵書《廣武君》,論述用兵謀略,流傳甚廣,更有“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名言流傳至今。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韓信出奇兵,斬陳餘,擄趙王,一舉滅趙後,採納李左車“按甲休兵,鎮趙安民,以兵威說降,齊燕可定”的建議,不戰而屈人之兵。李左車之計,避免了戰事,保全了一方百姓。他扶危濟困,廣施恩德,卒後被封雹泉神,在受令播撒冰雹時,總是讓過鄉梓。人們對他感恩有加,尊爲神,立碑、修廟、塑像。千百年的歷史變遷,廟宇早已香消玉殞,但李左車一直是家鄉民衆心中給予五穀豐登的“雹泉神”,一直是在外遊子、創業志士祈福保佑的“保全神”。

當歷史的車輪轉到了20xx年,位於家鄉崔王孟區域的千年古桑驚現,她的開發立即上升爲縣重點工程,並於20xx年5月以“無棣千年古桑逍遙遊樂園”原生態向社會開放。爲使景區更加具有觀瞻性和底蘊,爲讓社會各界更加了解車鎮的歷史、人文、風土人情和傳統文化,計劃在景區內恢復古蹟“保全廟”。設計南北長33米,東西寬32.6米,建設大殿一座、配殿兩座,爲漢時建築風格,需籌資300多萬元。

爲了守護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爲了傳承家鄉歷史文化的根系脈絡,爲了保護家鄉的文物古蹟,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我們謹發出如下倡議:

各位鄉親、鄉賢、在本地工作過的親朋、在外地創業的家鄉志士和社會各界,歡迎積極投身到“保全廟”籌建工作中來,爲籌建工作獻計、獻策,爲“保全廟”建設工程捐款、捐物,提供不拘於任何形式的援助。捐資不限多少,都將記入恢復重建名冊並在互聯網上公佈,我們還將在恢復重建碑刻中留下您的芳名,讓您的美名傳頌鄉里,流芳千古,與天地共存。

各位鄉賢、各位志士,“保全廟”的建設需要您添磚加瓦,需要您留下一份功德、一份愛心和一份牽掛,就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培育家鄉繁榮昌盛之花!

  倡議人:XXX

  時間:XXXX年XX月XX日

寺廟修建愛心捐助捐款倡議書 篇3

伊祁山是“堯”的出生地,後因其五太子在此山出家修行,得名“太子庵”,併成爲歷代佛教聖地。動亂年代建築損毀後經陸續修建,山頂廟宇已初見規模。爲解決老人及行動不利者上山的困難,村民自發組織在山腳下重修廟宇。

伊祁山(太子庵)位於順平縣萬頃桃源農莊民俗文化園(桃花節)內,距保定45公里。山上有古老的洞穴、衆多廟宇、殿堂、亭臺,及原始氏族羣居遺址。

這裏人傑地靈,自古就是一片風水寶地,相傳伊祁山是我們的祖先“堯”的出生地。堯,姓伊祁,名放勳,史稱唐堯。公元前2377年農曆二月初二在伊祁山誕生,15歲封爲唐侯。20歲其兄帝“摯”讓位於他。後因水災西遷山西,定都平陽。堯在帝位70年,90歲禪讓於“舜”,堯活了118歲。

因堯帝五太子“丹朱”再此山出家修行,故又得名“太子庵”。經過歷代官府撥銀修建,成爲佛教勝地。每逢廟會附近州縣黎民及朝廷命官,都要上山朝拜。後因動亂年代損毀,山上寺廟只剩遺址。近些年,經過各方支援和附近村民陸續修繕,山頂的'廟宇已初見規模。

至今每年正月、七月及仲春時節,顯官達貴、商賈百姓、佛門弟子、文人騷客、八方而來,雲聚這裏尋根祭祖、誦經許願、觀景賞花、參加民族文化活動,爲親人祈福。

爲解決老人及行動不方便的人上山祭祖的困難,由山下張各莊村村民自發組織,民間募集資金,在山腳下修建廟宇一座。

由於資金短缺,困難重重,因此,懇請各方力量來捐助。希望您踊躍出資,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慷慨解囊,積少成多,共同完成這次修建。請見書者伸出捐助之手,以一顆真誠恭敬的心去佈施,根據自己的能力出資、出物、出力。善心無大小,愛心無大小,或把平常亂花的錢節省下來,也可爲修建寺廟添磚增瓦。

您這份彌足珍貴的慈悲心、愛心與菩提心會給我們帶來無量的功德和福德。願這次的發心捐助給大家帶來終身的福報。一份善舉,功德無量,名留千秋,子孫增幅。

  倡議人:XXX

  時間:XX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