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規章制度 > 制度

國際僱傭兵制度揭祕

制度1.5W

事實上,自從2011年中東、北非發生動亂以來,僱傭兵的身影就活躍在現代戰爭的多個戰場。

國際僱傭兵制度揭祕

正規軍的養成需要長期組織訓練,裝備數量龐大,因此“少兵可用”的國家要麼走向軍隊全志願役,要麼乾脆直接向國外招募兵員代打,以求速戰速決。

結果,就造成今天這樣的尷尬局面:由於僱傭兵參戰的比例越來越高,“買家給錢,賣家開打”將導致“無信念戰爭”和“無國界戰爭”的擴散,如今僱傭兵遍佈100多個國家內,每年獲取的利潤高達2000多億美元。

僱傭兵遍佈內亂地帶

與國家性質的軍警相比,僱傭兵或者私人軍事公司在提供武力方面確實有自己的獨特優勢:精幹、強悍、政治限制少、反應迅速。以脫胎於黑水的美國阿卡德米私人軍事公司爲例,僱員基本是美國和歐洲退伍軍人,甚至不乏退役的特種兵,因此人員素質非常高,即使是職業化的精銳部隊也未必勝過他們,況且這類公司均屬私人商業性質,沒有諸多政治限制,深受僱主歡迎。

僱傭兵在中東、北非,以及2014年後的烏克蘭,總數量甚至達到數萬之巨。

2011年利比亞內戰期間,卡扎菲爲了保住自己的政權,徵召了1.2萬名來自尼日爾、馬裏甚至布基納法索的圖阿雷格族男子充當僱傭兵,這些人以耐力出衆、擅長沙漠奔襲聞名,他們屢屢打了“倒卡”武裝幾回措手不及。即便是當年10月卡扎菲斃命後,攜帶武器和大批戰利品的圖阿雷格僱傭兵們也毫髮無損地回到自己的沙漠家園,繼續在尼日爾、馬裏、乍得等國的“三不管”地帶爲所欲爲,甚至在2012年差點推翻馬裏現政權,令國際社會嚇成一身冷汗。

和利比亞內戰相比,幾乎同時爆發的敘利亞內戰更是僱傭兵的“狂歡盛宴”。據美國《連線》雜誌稱,伊朗革命衛隊祕密機構聖城旅出資組建一支名爲“斯拉夫旅”的'僱傭兵部隊,幫助阿薩德政府對付自由軍(FSA)以及“伊斯蘭國”(IS)等極端武裝。這支“斯拉夫旅”主要由來自俄羅斯、白俄羅斯和摩爾多瓦的僱傭兵組成,其領導者是烏克蘭退伍偵察兵謝爾蓋·拉佐莫夫斯基,據稱敘利亞政府爲僱傭兵提供敘利亞公民身份,同時向僱傭兵的家人提供高額保險金,並答應在戰爭結束後出錢幫助僱傭兵購買住房。

與阿薩德政府相比,有西方撐腰的敘反對派在招募僱傭兵方面更爲“闊氣”。據俄羅斯“紐帶新聞網”稱,敘反對派得到大筆資金援助,能夠與阿薩德政府在國際市場上“搶購”僱傭兵,像北非國家突尼斯就有多達2000餘名公民出沒於敘利亞,2012年突尼斯媒體曾爆料,有132名突尼斯僱傭兵在阿勒頗被打死,事件震動突尼斯全國。更可怕的是,一些國際恐怖組織也在北非某些城市設立了僱傭兵招募點,專招僱傭兵赴敘利亞作戰。招募點以大約每月1000美元的酬金爲誘惑,吸引貧窮者前來加入,部分北非學生、工人和失業者將充當僱傭兵視爲賺錢謀生的機會,紛紛趨之若鶩,然而不少人成爲僱傭兵後才發現,招募他們的恐怖組織將他們視作“作戰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