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規章制度 > 守則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的特徵及實施方案

守則3.13W

一、新版《中小學生守則》綜述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的特徵及實施方案

2014年8月1日,教育部網站就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內容結構見下頁表格。

此次修訂,將原先共70條2000餘字的守則與規範合併,精簡到9條381字,其中還首次出現了“會自護懂求助”“遠離毒品”“踐行垃圾分類”“低碳環保生活”“控制上網時間,抵制不良資訊”等新內容。據稱,此次修訂,堅持“貼近時代、突出基本、易記易行”的原則,注重可操作性。

中小學階段,對於一個人習慣的養成、品行的培育有重要影響。孩子們從日常的飲食起居、讀書玩樂中接觸外部世界,他們需要知道的不是空泛抽象的“主義”“思想”之類,而是具體的待人接物、言談舉止、做人規範等。作爲孩子們的領路人,我們應該在具體生活、學習和各種社會活動的場景裏,告訴孩子們該怎麼做。

如,將“見義勇爲”從守則中刪除,看上去就像是把一盤招牌菜從選單中強行地抹掉,但仔細研讀刪除“見義勇爲”條款不難發現,這不僅不是守則內容建設上的倒退,反而因“理性迴歸”而彰顯出社會進步。見義勇爲所體現出的正義心和責任感,是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的,在任何時候都值得守望。事實上,將見義勇爲刪除,並不意味着對這種價值觀的否定。過去,我們習慣將見義勇爲理解爲同質化的道德選擇,卻忽視了每個人在年齡、身體狀況、救助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這樣不僅形成了對社會羣體的道德綁架,甚至扭曲了見義勇爲的內涵。

見義勇爲,它不僅僅是一種道德選擇,更是一種關乎技術和能力的問題。對孩子而言,無論是從個體的體力、經驗還是從救助技能來說,都不現實。因此,刪除守則中的“見義勇爲”,既是對孩子的一種人文關懷,也是對孩子的保護。正如專家所言,“安全”對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安全”不保,談何教育?何來成長?這應該成爲全社會的共識。

與其要求孩子該怎麼做,不如告訴孩子要這樣做。這是《中小學生守則》修訂的前提。學生守則並不是公民守則,偏離孩子認知能力、身心特性的說教,未必能夠盡如所願。新版守則的修訂方向令人欣慰,但還需繼續去成人化,多添一些孩子氣。新版《守則》主要有三個亮點:一是貼近時代,充分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要求。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平等、法治、民主、文明、和諧等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都有所體現。同時也體現了三愛、三節、心理健康、文明出遊、網絡、安全、閱讀等學校、社會和家庭高度關注的內容。二是突出對學生言行的基本要求。各地各校可依據守則,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學生管理規定或行爲規範。三是簡單明瞭。凝練爲三愛(愛祖國、愛學習、愛勞動);三講(講文明、講誠信、講法治);三護(護安全、護健康、護家園),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於學生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不過,新版守則中仍有一些條目與現代教育理念還有差距。如“踐行垃圾分類”“低碳環保生活”“體驗勞動創造”,言辭語氣與公文、標語或口號的區別並不大。如此“高大上”的表達方式不是孩子們所熟悉的,很難入腦入心。還有一些倡議性的提法,如“樂於探索”“有責任心”,則顯得太過籠統,不具備可操作性。整體看來,新版守則並沒有清楚地界定好“規則”與“口號”的概念,一會說“孩子話”,一會說“大人話”。

二、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四大特徵

細細品味,新版《中小學生守則》有四大特徵值得肯定。

1.更加具體化,可操作性更強

與舊版相比,新版《守則》更容易操作,以第一條“愛祖國”爲例,舊版表述爲“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新版修訂爲“愛祖國。尊敬國旗國徽,奏唱國歌肅立,升降國旗行禮,瞭解國情歷史”。明確指引孩子如何“愛祖國”,讓學生知道升國旗時應該做什麼,唱國歌時應該做什麼,告訴孩子應該透過瞭解國情歷史增加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的熱愛,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等。

2.突出社會化,法治意識明確

新版《守則》第六條明確規定:“講法治。遵守校紀校規,參與班級管理,養成規則意識,瞭解法律法規,不做違法之事。”以33字取代舊版守則中第二條“遵守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其實在守則的修改中,“自尊自愛,自強自信”“熱愛大自然”等可操作性不強的內容都已經被刪除,舊版守則中的“見義勇爲,敢於鬥爭,對違反社會公德行爲要進行勸阻,發現違法犯罪行爲及時報告”這樣的內容也並沒有呈現在新版《守則》中。

在新版《守則》第八條“護健康”中,明確規定“控制上網時間,抵制不良資訊。”對此有家長表示,隨着資訊化時代的來臨,現代營業性的網吧越來越少,住戶基本都普及了網絡,孩子在家就能上網,根本不用去網吧,現在孩子自控能力都比較差,新版《守則》明確規定控制上網時間,更加貼近生活,更具有可操作性,平時小孩子上網都有時間限制,但是小孩子每一次都“討價還價”,現在明確把這個內容寫進《守則》中,小孩子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小孩子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他們有時候更傾向於聽教師的話,更容易“被規矩”,做一個好學生。

3.強調以人爲本,生命第一彰顯

新版《守則》第七條明確規定:“護安全。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會自護懂求救,遠離毒品,珍惜生命”。以26字取代舊版守則中第四條“珍愛生命,注意安全。”新版內容上很好地詮釋了“安全”一詞,告訴孩子們過馬路要紅燈停綠燈行,不溺水不玩火;除此之外,第一次將遠離毒品寫進了守則的內容中,呼籲學生要“珍惜生命”。

4.從細節入手,人格養成鮮明

新版《守則》緊跟時代,增設了常見的青少年問題和社會極爲關心的`課題。諸如,新版第三條“愛勞動”中增加“積極承擔家務,主動清潔校園,參與社會實踐,熱心志願服務”;講誠信將舊版第九條提至新版第五條,且明確規定“守時履約,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不抄襲不作弊,不擅動他人物品,借東西及時歸還”;第七條“護安全”要求小學生會自護,懂求救,遠離毒品;第八條“護健康”中提到了“保持陽光心態”,開始注意到了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第九條護家園,提倡“節糧節水節電,踐行垃圾分類,愛護花草樹木,低碳環保生活,保護生態環境”。總之,新版《守則》使小孩子“夠得着”,便於遵守。

三、新版《中小學生守則》衆說

1.專家評說

新舊版《守則》之變化有二,之一刪減了部分不合適的舊內容;之二添加了一些與時俱進的新內容。但是有專家認爲,這樣的修改仍不是很理想,新版《守則》親和力仍然不夠,仍沒有真正立足於孩子的發展需要,例如新版《守則》中沒有再出現“熱愛人民熱愛黨”等內容,這樣的規則對於學生來說,太過抽象、可操作性不強,而“應該告訴孩子們愛身邊的人就是熱愛祖國”等。

2.家長評說

中小學生該不該見義勇爲?現如今的中小學生家長在他們接受教育的時候,就一直強調應該要見義勇爲。雖然近些年來社會上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有些變化,但是新版《守則》中徹底刪減了“見義勇爲”這一條文,轉述爲“會自護懂自救”,引起了許多家長的爭議。

部分家長認爲,“見義勇爲不能刪減,小孩子應該在見義勇爲的同時保護好自己,他可以求助於大人,或者採取撥打110等措施”。但是也有家長認爲“見義勇爲”應該刪減。家長認爲現在的小孩子正在上小學,而且基本都是獨生子女,萬一小孩子在見義勇爲時發生什麼意外的事情,將會給整個家庭帶來巨大的影響,學校有義務教會孩子們基本的自護技能,更應該和家長配合,告訴孩子們在碰到危險時候應該怎樣做。

3.師生評說

作爲新版《守則》的使用者,師生是最有發言權的。有調查顯示,部分教師認爲新版《守則》內容上仍有缺失。新版《守則》雖然依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發展規律制定,層次分明,能夠落到實處並且有切實可行的指導方法,但是《守則》中對中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關注明顯不夠。諸如在愛學習方面,其實學生的發展應該是一個囊括科技、體育、藝術、安全等內容的教育,而不僅僅是新版《守則》中提出的簡單地按時完成作業等要求。

此外,就誠信而言,有教師認爲在《守則》中應該加上“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這一規範。現在的學生多嬌生慣養,不能很好地聽取別人的建議或意見,不能謙虛地對待一些事情等,這些方面是需要加強的。

四、新版《守則》實施建議

1.社會層面

人具有社會屬性。要提高新《守則》的實施效率,必須依靠社會的理解和支援。學校應該和圖書館、文化館、電影院等部門合作,成立專門的輔導機構,加強法制教育、道德教育,讓學生多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爲社會獻愛心。總之,使學生自覺接受來自各方面的正確引導,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2.學校層面

學校應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加強整體規劃與管理。新《守則》是學校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重要規範,毋庸置疑,學校理應高度重視新《守則》的實施,自上而下地對整個實施活動進行認真的部署和安排,從學校制度方面給予保障。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學生的品德,應堅持正面教育,堅持表揚爲主、懲罰爲輔的原則,根據各年級的身心發展特點,將新《守則》內容貫穿到學生的日常活動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接受教育,引導學生在平時的生活與學習中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3.家庭層面

父母是孩子的啓蒙老師,家庭教育直接影響學校的教育工作。學校應該透過班會、家訪等活動,主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熟悉新《守則》,充分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和表現,爲學生髮展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

4.學生層面

學生是新《守則》的受益者也是實施主體。《中小學生守則》是爲了規範中小學生的言行,養成良好習慣。不僅學校、教師、家長以及社會應加大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守則》實施的氛圍,給中小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學校更要透過宣傳欄、黑板報、廣播、文藝活動、社會實踐、班級活動等載體,將《守則》貫穿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培養學生踐行《守則》的自覺意識,使他們從“守則認知”到“守則情感”,再到“守則行爲”。只有當中小學生產生了遵守《守則》的需要時纔有產生相應行爲的動機,才能產生有效的行爲。總之,中小學生要在學校、教師、家長以及社會成員的積極引導下,認真領會《守則》的內涵和意義,自覺用《守則》內容評判自己和同學的言行,不斷進行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